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铜对3种跳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适于国内土壤环境健康测试的跳虫物种,采用重金属食物投入法,比较分析了重金属铜对3种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跳虫中似少刺齿姚(Homidia similis)敏感性最强;小原等节姚(Proisotoma minuta)耐受性最强;紫女兆(Ceratophysella duplicispinosa)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位于二者之间。低浓度的铜能促进3种跳虫的生长和繁殖。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比较显示。小原等节虫兆较以前认为的最具耐受性物种——环带长角长姓(Orchesella cincta)有更好的耐受性.为研究跳虫耐受机制的一种好材料。而刺齿姚类则可能是土壤环境健康状况的敏感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依据 2005 年 5-10 月在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处理条件下采集的土壤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共捕获跳虫 1 156只,隶属于 9 科 19 属。结果显示: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拥有较高的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达到恢复与重建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目的, 只是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能够更显著地提高跳虫个体密度。此外,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主要提高了跳虫群落等节跳虫科(Isotomidae)、长角跳虫科( Entomobryidae)和圆跳虫科(Sminthuridae)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其中围栏封育样地拥有更高的长角跳虫科和圆跳虫科个体密度,其分别是过度放牧样地相应跳虫科的 5.14倍和 2.38倍;而种植苜蓿样地等节跳虫科个体密度最大,其大小是过度放牧样地等节跳虫科的 3.33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生境差异对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08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自然榆林、防护林、植物园、草地、居民点、废弃地及菜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跳虫3728只,隶属于4目13科27属,其中伪亚跳属Pseudachorutes、球角跳属Hypogastrura、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的13.25%、12.31%、11.40%、10.03%,共占总数的47.00%。跳虫属Podura、长跳属Entomobrya、原等跳属Proisotoma、土跳属Tullbergia、驼跳属Cyphoderus、裸长角跳属Sinella、钩圆跳属Bourletiella、德跳属Desoria、小等节跳属Isotomiella、疣跳属Neanura、类符跳属Folsomina、符跳属Folsomia、刺驼跳属Cyphoderopsis及缺弹跳属Anuropho-rus等14属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47.65%,其余9属均为稀有类群,共占总数的5.35%。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差异较大(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防护林>草地>植物园>居民点>废弃地>菜地。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明显(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9月>7月>4月>11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生境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顺序为植物园>防护林>自然榆林>草地>居民点>废弃地>菜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菜地>居民点>废弃地>草地>自然榆林>植物园>防护林。各生境间土壤跳虫群落的相似性较差,仅少数生境间相似性达到相似水平。研究表明不同生境植被类型是影响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小议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虫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因个体微小,常被忽视。简要介绍了该类群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分布、食性与危害及卷见种类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2016,(3):230-23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齿缘刺猎蝽(Sclomina erinacea Stal)成虫触角及前足跗节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齿缘刺猎蝽触角5节,由柄节、梗节和3个鞭节构成,梗节最短;雌、雄虫前足跗节均为3节。触角上共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各有两种类型,刺形感器有3种类型。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前足跗节上仅存在刺形感器,该感器在雄虫前足跗节上的分布较雌虫密集。  相似文献   

6.
长春净月潭不同林型土壤跳虫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 《昆虫知识》1991,28(1):38-40
<正> 跳虫是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之一,与螨类一起约占土壤动物的80%,在1m~2土壤内跳虫多达上百万。跳虫具有分解生物残体,促进土壤形成,传播细菌的作用。在卫生昆虫上占有一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中国四川鳞姚属(弹尾纲,鳞姚科)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昆虫标本室.九寨鳞姚,新种omocerus jiuzhaiensis sp.nov.(图1~11)该种与f zayuensis Huang and Yin,1981和f ocreatus Dems,1948相似,主要区别是齿节刺结构、胫跗节刺状钝毛数、小爪内齿的有无、握弹器体上刚毛数等.新种主要鉴别特征:齿节刺简单,胫跗节刺状钝毛数为6、6、6,小爪有1内齿、握弹器体上刚毛数为17支,弹器端节间齿数为3~4.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地名.  相似文献   

8.
三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群落结构的演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昆虫学报》2001,44(2):221-226
1993到1995年,用落叶袋法研究跳虫群落在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3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3个阶段,马尾松和麻栎没有出现阶段性变化。青冈落叶中跳虫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马尾松和麻栎落叶中的相应值。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3种乔木在A组中共有的种类为鳞Tomocerus sp.、等节Isotoma sp. 和杭州刺齿Homidia hangzhouensis;B组共有种类为八眼符Folsomia octoculata、拟裸长角Pseudosinella sp. 和类符Folsomina onychiurina;C组没有共有种类。  相似文献   

9.
熊燕  栾云霞 《生命科学》2007,19(2):239-244
跳虫是弹尾纲(Collembola)的俗称,在所有六足动物中化石年代最早,因此跳虫是六足动物起源及进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类群。跳虫的起源、分类地位和系统关系等问题,对于阐明六足动物甚至节肢动物各大类群的系统关系非常关键,日益成为相关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本文就跳虫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张兵  倪珍  常亮  武海涛  孙新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4,34(8):1922-1936
雪地生活跳虫主要是指能在雪地环境中(雪面上,雪层下和雪层中)活动的跳虫,它们的共性是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跳跃、取食等活动,对低温和干旱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对雪地生活跳虫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积雪和冰雪覆盖地区跳虫类群的野外生存行为和生理特征,以及跳虫在恶劣气候环境的生活方式。世界上对雪地生活跳虫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分类学,生理学,生物气候学三个部分。雪地跳虫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环北极地区,高山地区和南极地区。部分跳虫种类在冬季低温的环境下活动能力很强,目前已报道的能在雪地中生活的跳虫达70余种(不包括南极地区)。与在其他季节活跃的跳虫相比,有些冬季活跃的跳虫具备特殊的形态结构,而且有些冬季活动的跳虫具有夏眠特性。冬季活跃跳虫通常具有适应冬季低温生存环境的能力,其耐寒和耐干旱的生理机制已被阐明,但其分子生物学机理尚未完全揭示清楚。雪面上活动的跳虫能够利用太阳光做向导进行连续的定向迁徙,以此穿越大的地理障碍,选择更加合适的生活栖息地以及进行基因交流。冬季活动的跳虫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其在雪面上的个体数量与风、温度和气压相关,而且受季节影响较大,多出现在冬末气候温和的时候。总结了雪地生活跳虫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列出了已报道种类和分布,介绍了迁徙和取食等行为以及耐寒冷和耐干旱等生理研究等,以增加对跳虫类群生物生态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