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4年4月~9月,在天津市大港区官港森林公园对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数法分析测定,确定了该虫在林地中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干的垂直分布主要区间在50~150 cm之间。对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符合立方曲线,曲线方程为:Y=-5.142 9+17.943 7X+21.662 3X2-14.545X3;相关系数R2=0.915,P=0.013。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3.
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主要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红  严善春  徐波  李杰  彭璐 《昆虫知识》2008,45(2):223-23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rusticus L.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共有7类16种常见的感器类型:4种锥形感器、1种凹槽钉形感器、5种刺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1种剑形感器、1种齿形感器、1种钩形感器、3种指形感器。根据这些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触角感器的类型和分布,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共9种感器类型为首次描述:锥形感器Ⅲ、Ⅴ、Ⅶ、Ⅷ,刺形感器Ⅱ、Ⅲ,剑形感器Ⅱ,齿形感器和具壁孔的刺形感器。此外,还有3种特化的感器。根据样方内感器密度的统计结果,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分布较多的前3种感器依次是:锥形感器Ⅰ和刺形感器Ⅳ、Ⅱ,占总感器数量的95%以上。根据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雌雄成虫触角的性二型现象表现在:(1)长度不同,雄虫触角平均较雌虫长0.7mm;(2)同一类型的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分布模式不同;(3)同一类型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触角上的分布存在差异;(4)同一类型感器的形态在雌、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及三维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地区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动态及三维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成虫5月下旬初见,6月4日至7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9月上旬仍有零星虫口。6月4日至9月10日种群增长模型为y=1692.2258e-0.0545t,6月4日至8月27日树冠上部部位增长模型为y=205.60e-0.0523t,树冠西部部位的增长模型为y=257.13e-0.0505t。样地中的李肖叶甲5月21日至8月13日半变异函数方程是y=0.0709x3-10.479x2+391.67x-300.71、y=-0.0122x3+1.1201x2-19.781x+317.84、y=-0.0013x3+0.1613x2-4.4862x+67.363、y=-0.0016x3+0.9177x2-11.495x+551.94、y=-0.0029x3+0.3034x2-7.5906x+103.37和y=-0.0002x3+0.0172x2-0.4975x+13.691,变程在20.3938—65.0289之间,均为聚集格局,聚集强度指标表明也均为聚集格局;树冠东、西、南、北方位的水平分布5月21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树冠上、中、下方位的垂直分布6月4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5月21日至8月13日的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部位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三维分布均为聚集格局。用Iwao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聚集强度指标分析的结果一致。6月4日—8月13日林间李肖叶甲的种群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聚集是李肖叶甲本身的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7.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等,对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呈现极明显的波动性,全年数量动态有2个高峰期,其中主高峰期是4月份,占全年幼虫总数量的30%左右,是幼虫的主要寄生期,次高峰期是8月份。花绒寄甲幼虫水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花绒寄甲自身习性或与寄主天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同时间段,花绒寄甲幼虫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3-7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上部,其中上段幼虫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在8-12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段,占总数的50%左右。另外,调查显示,花绒寄甲幼虫寄生数量在释放过该天敌的松林要远高于未释放过的松林,特别是在马尾松纯林,其幼虫种群数量更高,这说明通过人工释放(江西在3月释放成虫),能增加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时空、水平、垂直三维空间分布结果可为该天敌的保护、人工释放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杨脊虎天牛的危害与杨树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杨树上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的危害与树木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分析35 a小青杨、24 a 小青×黑杨、24 a 小黑杨、16 a 香杨、27 a和40 a小叶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氨基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在各杨树品系主干2.5 m高处,韧皮部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木质部氨基酸种类与韧皮部的相近,区别在于木质部缺少组氨酸,多了缬氨酸。各杨树品系韧皮部同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但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无紧密相关性;木质部中同种氨基酸相对含量差异显著,且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株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杨树木质部氨基酸相对含量越高,越利于天牛幼虫的生长发育。小青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均衡,其株被害率高达84%;小黑杨木质部氨基酸种类和相对含量都较贫乏,香杨的氨基酸种类不全,且相对含量不均衡,二者均不受青杨脊虎天牛危害。不同部位株被害率的差异与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关,可能与青杨脊虎天牛只在老树皮裂缝处产卵的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豆天蛾田间饲养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豆天蛾在田间笼罩条件下的饲养调查观察 ,测定出其幼虫食叶量、食叶率 ,从而计算出每平方米豆田的理论养虫量 ,实际适宜养虫量及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食叶率(y1)回归方程 :^y1=2 2 0 + 2 4 1x± 2 874 9,r1=0 9971 ;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产量损失率 (y2 )回归方程 :^y2 =1 5 7+ 0 4 2 5x± 0 6 837,r2 =0 994 6 ;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结荚损失率 (y3 )回归方程 :^y3 =1 5 7+ 0 33x± 1 785 4 ,r3 =0 94 6 8 。在幼虫饲养量为 1 0~ 1 5头 m2 时 ,综合效益比一般豆田每 6 6 7m2增收 4 73 6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次期性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廓清该害虫在秦巴林区不同寄主上的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对于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秦巴林区遭受松材线虫病严重危害的3种主要松树(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了冬季疫木野外解析,并在统计不同胸径、不同高度疫木树干上松墨天牛侵入孔和幼虫数量的基础上,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方法,对该害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危害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3种寄主上的危害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以华山松受害最重,其次分别为马尾松和油松;越冬幼虫在油松上主要危害皮下1~2 cm的边材;在华山松和马尾松上危害比较多样,以髓心部位受害最重,其后依次为心材、边材和树皮;在油松和华山松上,松墨天牛主要在树干7m以下部分危害,而在马尾松上主要危害树干7m以上部分,且虫口数量均与寄主胸径呈显著正相关.松墨天牛侵入孔和越冬幼虫在不同寄主树干上均呈聚集性分布.本研究揭示了松墨天牛在秦巴林区3种主要寄主上的危害规律,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尺度地理范围松墨天牛的寄主选择性及危害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也为秦巴林区松墨天牛的有效防治和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控制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k值为 0 4 796。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稻水象甲卵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N =1D2 1 784 6M + 0 2 4 2 5 。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X =1 5 787( -lnP0 ) 1 0 62 5。  相似文献   

12.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昆虫知识》2011,48(4):1011-1016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对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坑道的垂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数量与落叶松树干不同高度变化成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0.867x+92.884;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基本属于均匀分布;坑道的分...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是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利用6种聚集指标对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lg0.2130+0.5639lgm,显示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随密度的升高而趋向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8.1177+0.1447m,显示该虫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λ<2,表明向日葵螟幼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向日葵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911.77/m-85.53,D=0.2时,n=227.94/m-21.38。采用m*-m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7.40n±4.54n,油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10.05n±2.29n。  相似文献   

14.
杨扇舟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卵和幼虫在杨树林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中的负二项分布。几种抽样方法中,卵以棋盘式最好,幼虫以平行线法最好。同时建立了杨扇舟蛾卵的下层抽样模型为y=2.4481x 0.4243;幼虫的中、下层抽样模型为y=2.4605x 3.9126。  相似文献   

15.
杨树上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我国南方杨树的重要蛀干害虫, 研究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 可为该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 对云斑天牛种群的卵、幼虫、蛹或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云斑天牛的卵、幼虫、蛹或成虫在杨树上均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运用Iwao 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 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防治指标时的理论抽样数据表及序贯抽样数据表,生产中可查阅使用。  相似文献   

16.
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颊木虱若虫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生产上采用五点式取样为宜。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Kuno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Tn=4.030/(D^2-0.394/n)来估计。  相似文献   

17.
Bai BX  Fan W  Yang HQ  Bian XM  Zhao 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403-1408
A slow infiltration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s (0, 3, 6, 9, 12, and 15 cm per week) of domestic wastewater was conducted in a 'Zhonglin 2001' poplar plantation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wastewater slow infil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the plantation.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0 cm), the other five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total P, total K, and Na+ contents in the plantation averagely by 1.940 g x kg(-1), 0.115 g x kg(-1), 0.029 g x kg(-1), 1.454 g x kg(-1) and 0.030 g x kg(-1), respectively. At lower hydraulic loads (3-12 cm per week), the poplar biomass growth and the N, P and Na+ contents in different poplar organs averagely increased by 17.583 t x hm(-2) x a(-1), 3.086 g x kg(-1), 0.645 g x kg(-1), and 0.121 g x kg(-1), with the maximum (36.252 t x hm(-2) x a(-1), 13.162 g x kg(-1), 5.137 g x kg(-1), and 0.361 g x kg(-1), respectively) at hydraulic loads 6-12 cm per week.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the hydraulic load decreased the poplar biomass growth and the N, P and Na+ contents in different poplar organs. The K content in different poplar organ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ydraulic load. Treating with domestic wastewater increased the leaf length, decreased the leaf asymmetry, and delayed leaf-falling. At high hydraulic load (15 cm per week), the higher soil Na+ and water contents would threat the poplar growth. The proper domestic wastewater hydraulic loads for the growth of poplar 'Zhonglin 2001' plantation would be 3-12 cm per week.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田斜纹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秋甜玉米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 ,取得了 7组样本资料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 ,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侯、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 ,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以五点式为最佳 ,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N =1 D2 (3 .8981 m +0 .75 0 3 ) ,To(n) =0 .5n± 2 .865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