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条件下测定了3种热带经济植物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瓜拉那(Paullinia cu-pana)和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雨季和雾凉季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雨季灯台树、海巴戟和瓜拉那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分别为18.9、23.2和11.7μmol?m-2?s-1.雾凉季3种植物的Amax、气孔导度、羧化效率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都比雨季显著降低,并以灯台树降低的幅度最小;3种植物的非光化学焠灭(NPQ)在雾凉季比雨季都升高,其中灯台树的NPQ上升的幅度最大.雾凉季低温还导致了3种植物的抗氧化酶(CAT、SOD、APX、POD和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都升高,并以灯台树抗氧化酶的活性更强或上升幅度最大,而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研究发现,与灯台树相比,海巴戟和瓜拉那对西双版纳雾凉季低温很敏感,雾凉季时其光合系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需要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缓解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证实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及其伴生树种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是否会通过化感作用影响其他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以维持二者长期稳定的伴生关系,本研究以平武县野生珙桐及灯台树的枝、叶水提液为材料来源,以白菜(Brassica pekinensi)的种子为受体,探究2种植物的枝、叶及其混合后的5种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水提液对白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珙桐和灯台树的枝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对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②珙桐和灯台树的叶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前者呈现随质量浓度增加的“低促高抑”现象,而后者呈现随质量浓度增加“抑制增加”的特点。③不同来源的枝—叶混合的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对幼苗生长均随质量浓度增加表现出“低促高抑”特点。上述结果证实了珙桐和灯台树枝、叶水提液对同一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确实存在差异,树种、部位和质量浓度不同均会导致化感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这种现象可能是植物在群落中为了维持稳定的种间关系而长期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属(Primula)灯台报春组植物Section Proliferoe的7种报春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其中腾冲灯台报春和川东灯台报春的核型分析为首次报道,结合已报道的灯台报春组其它植物的细胞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灯台报春组植物在染色体基数、染色体形态、着丝点位置及染色体对称性上都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在灯台报春组有核型记录的种类中,其核型都属于Stebbins的2A型或2B型,核型差异很小,染色体基数均为x=11,推测其可能与报春花属中具有相同染色体基数的组亲缘关系更近。结合已发表的灯台报春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及它们的形态特征,对其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该组的系统学及演化关系提供一些证据。  相似文献   

4.
以多脉报春Primula polyneura、钟花报春P. sikkimensis、桔红灯台报春P. bulleyana 和粉被灯台报春P. pulverulenta 的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光照、GA3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报春花种子形态各异,钟花报春种子质量最大,千粒重达0.458 g,粉被灯台报春种子质量最小,千粒重为0.192 g。光照处理及不同浓度GA3 处理对4 种报春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光照对多脉报春的萌发效果最好,其次为钟花报春与桔红灯台报春,对粉被灯台报春无明显促进作用。光照条件下,400 mg·L^-1 GA3 处理对桔红灯台报春和粉被灯台报春的萌发效果较好,发芽率显著提高,发芽持续时间缩短;钟花报春萌发适宜的GA3浓度为200 mg·L^-1。  相似文献   

5.
对筛选出的甘肃野生花卉水榆花楸、海洲常山、南蛇藤、火棘、灯台树等5种优良种类的种子在形态、解剖构造、采集、贮藏、播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华杰  李庆军 《广西植物》2017,37(2):153-161
中甸灯台报春和鹅黄灯台报春在形态上较为相似,通常被认为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该研究选取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trn L-F为分子标记,利用贝叶斯的方法构建系统树,在用两种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树中,两种报春均以0.81的支持率聚成一个分支,明确了两种报春的姐妹种关系。首先,通过选取两个物种的五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结果中两种报春各自的个体分别聚在两块区域,表明两种报春的形态学性状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且中甸灯台报春的花部各性状值明显大于鹅黄灯台报春,表明花部综合征和繁育系统间的相关联系。然后,通过用8对SSR分子标记对两种报春进行STRUCTURE聚类分析,结果检测K的最适值为2,此时中甸灯台报春和鹅黄灯台报春的个体各自以不同颜色聚成界限清晰的两块区域,揭示了两种报春在分子水平上也产生了显著而稳定的分化,通过Ima2软件,依据叶绿体联合序列,计算了两种报春的分化时间大约是在更新世,推测这两个姐妹种的物种分化受更新世气候动荡和一些地质历史事件的影响。最后,运用maxent软件分析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差异,结果表明最干季节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中甸灯台报春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鹅黄灯台报春的分布有重要影响,两个物种间的生态位产生了分化。由此推测,这种生态位的差异是物种分化的结果,同时也是物种间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羌药中甸灯台报春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羌药中甸灯台报春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鉴别。从中甸灯台报春中鉴定推断出92个化合物,主要包括39个黄酮类、13个有机酸类、18个脂肪酸类、8个氨基酸类、4个苯丙素类、3个环烯醚萜类和其他类化合物。通过UPLC-Q-Exactive-Orbitrap-MS首次对中甸灯台报春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开运  陈新露   《广西植物》1990,10(2):121-126+187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山茱萸科Cornaceae4属(按照Wangerin1910年的概念)27种花粉形态,结果如下: 1.根据花粉特征,支持把青荚叶属Helwingia,桃叶珊瑚属Aucuba,鞘柄木属Torricellia三属分别独立成科的观点。 2.梾木属Cornus可明显区分为两种类型,即梾木型和四照花型;梾木型还可再分为三个亚类型.即灯台树亚型,长圆叶梾木亚型和梾木亚型。 5.支持四照花属应从梾木属中分出而独立成属;而在四照花属Dendronbenhamia下设立北美四照花亚属Subg. Apocarpea和四照花亚属Subg. Syncarpea;在梾木属下设立梾木亚属Subg. kraniopsis, 灯台树亚属Subg.Masomora等亚属的观点。 4.建立了—新亚属——长圆叶梾木亚属。  相似文献   

9.
张超 《生命世界》2002,(2):33-33
粉背灯台报春(Primulapul-verulenta)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花卉,是报春花家族中的一种优良的高山野生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主产于我国云南、四川等省海拔1900—2500米的亚高山及高山地区。粉背灯台报春花葶直立,总状轮生伞形花序,高40—70厘米;单花5—7轮生,呈红色、粉红色或瑰玫色;花期5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长达一个半月。由于其花葶酷似我国古代民间使用的灯台,故而得名。该植物可用种子、分株等繁殖方法。其主要繁殖和栽培技术分述如下:采种处理粉背灯台报春种子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灯台树根的止咳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将其作为止咳药而广泛应用(赵世望和刀正员,1980)。灯台叶曾收载于《陆川本草》、《云南中草药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麻栎苗期生长性状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31个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种源及20个麻栎单株(广西融水)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状况及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播种苗的株高为53.40~121.16cm,从5月份至9月份呈匀速增长;地径为7.62—14.65mm,生长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叶面积指数为9.6~29.4,平均达16.1。20个单株播种苗的株高为78.49—101.23cm,地径为8.87—10.48mm,叶面积指数为7.6—17.9。不同种源麻栎和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的株高、地径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播种苗的生长状况与种源地的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源地的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1个麻栎种源分为3类,江西上饶、浙江龙泉、浙江富阳、浙江开化、贵州三穗和贵州黄平等6个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2.
以来源于大洋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原生种源区、亚洲引种次生区以及非洲引种次生区4个区域的20个种源短枝木麻黄种子和当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种子千粒重以及幼苗苗高、地径、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等7个性状对短枝木麻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种群苗期表型遗传差异,为短枝木麻黄早期遗传选择和遗传改良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短枝木麻黄种子千粒重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且千粒重具有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随经度的增大而降低。(2)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泰国干东港种源幼苗生长最好(苗高76.6cm,地径4.64mm),而种源汤加的幼苗生长最差(苗高28.3cm,地径2.58mm)。(3)当年生幼苗一级侧枝粗度、一级侧枝长度、二级侧枝长度、每小枝节数和齿叶数在不同区域间及区域内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齿叶数在区域间的变异系数最大(82.15%)。(4)通径分析表明,一级侧枝长度对苗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一级侧枝粗度和二级侧枝长度对地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它们可作为短枝木麻黄优良新品种筛选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用测树器和年轮解析法 ,测定了广东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立木和幼树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年轮解析法测得立木的年直径生长量在 0 .1~ 0 .5cm之间 ,一些立木的直径生长呈现出生长快的年份 ( 1~ 3a)和生长慢的年份 ( 1~ 3a)交替的节律。测树器测得立木 5a的年平均直径生长量为0 .0 74cm,5年期间测得有 1 7.6%的个体直径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立木的年高增长量为 1 0~ 50 cm,高生长高峰期通常在 1 0~ 30年龄。在树木生长的早期 ,高度的生长优于直径的生长 ,而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 ,直径的生长逐渐优于高度的生长。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测得幼树 (通常 1~ 3m高 )的直径和高度 5a的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0 .1 0 7cm和 4.76cm。 5a间没有幼树的直径生长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但约有 9%的个体的高度生长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维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种群胸径生长的多维时间序列模型,即Yt=1.7870785Yt-1-0.8950167Yt-2+0.4509997Ut-0.8036035Ut-1+0.3950577Ut-2,其中Yt、Yt-1、Yt-2分别为t年、t-5年、t-10年长苞铁杉胸径值(cm),Ut、Ut-1、Ut-2分别为t年、t-5年、t-10年长苞铁杉种群个体年龄(a),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8。以年轮确定种群个体年龄法与多维时间序列模型相结合,建立能  相似文献   

15.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我国Ⅱ级野生保护植物,由于生境遭到破坏、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差等原因,导致自然环境下香果树种群数量迅速衰减。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环境下香果树种群的根萌苗生长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果树根萌苗的数量随着苗龄的增长逐渐减少,1a根萌苗的死亡率最高;苗高和基径均随苗龄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香果树根萌苗主要生长在母树东南方120°~150°(以正北方为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下同)位置、距母树树干2 m以内及直径2 cm、长度30 cm的露根上;根萌苗苗高受母树方位影响较小,受露根直径、露根长度以及与母树间距离的影响稍大;母树南向(168.75°)根萌苗的基径显著大于其它方向的根萌苗基径;与北向和南向相比,母树东向和西向根萌苗的冠幅较大;根萌苗苗高、基径和冠幅等形态指标均随着与母树树干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露根直径的增加各形态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露根直径6.5 cm时苗高和基径达到最大值),随着露根长度的增加各形态指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树冠内根萌苗相比,香果树母树树冠外根萌苗的死亡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内光照条件的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砾石覆盖率的增加以及适度的人为干扰均有利于香果树根萌苗的生长。因此,减小林冠郁闭度、增加人工抚育措施对维持香果树的种群发展、实现其种群自然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热量匮乏是高山树线的主要成因, 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对高山树线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过程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折多山和剪子弯山两处高山树线(海拔分别为4 265 m和4 425 m)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置垂直样带, 同时结合区域温度、降水的长时间序列分析, 探究两处树线的时空动态过程, 并明确了建群种冷杉(Abies spp.)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 1)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的气温在过去58年均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0.72和0.91 ℃), 而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降水均存在微弱的降低趋势。2)折多山的峨眉冷杉(A. fabri)龄级结构呈反J形, 剪子弯山的鳞皮冷杉(A. squamata)龄级结构呈双峰形, 二者种群结构均相对稳定。3)在小尺度上, 种子扩散限制使得两处树线的冷杉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 折多山峨眉冷杉亦呈聚集分布, 而剪子弯山鳞皮冷杉受生长环境以及种内或种间关系的影响呈随机分布。4)两处样地建群树种的树高和基径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位于树线交错带上部的冷杉均呈现树高生长大于径向生长的异速生长关系, 而位于样地中、下部位的冷杉大部分呈等速生长关系。5)相比10年前, 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线及树种线位置均无明显变化, 剪子弯山鳞皮冷杉种群的树木密度亦无明显变化, 而折多山的树木个体数提高了约25%; 相比20年前, 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种线分别上移了50和30 m, 树线位置分别升高了75和40 m, 树木个体数亦明显增加, 分别提高了约220%和100%。树线及其建群种在较大时空尺度上主要受热量的控制, 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上受温度及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红松不同树高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高露双  丘阳  郭静 《生态学报》2015,35(9):2978-2984
利用长白山红松不同树高(0.3、1.3、4、10、15、20、25 m)处的径向生长资料,分析各树高处径向生长特征,建立红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期完善红松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红松不同树高处年径向生长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在1980年前后,20 m处径向生长量出现异常增加外,其他各高度径向生长均出现下降趋势,红松基部和顶端(0.3、1.3 m和20 m)处径向生长年际变化更明显。随着树高增加,各处年径向生长率有所降低,0.3m处生长速率最大,且与10 m和15 m处径向生长差异显著(P < 0.05)。(2)不同树高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10 m树高是红松径向生长对温度和降水响应差异的分界线。10 m以下红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到生长季温度的负作用,尤其是4 m处,与当年生长季初期(4月和5月)温度显著负相关(P < 0.05)。0.3 m和1.3 m处径向生长分别与上年9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 < 0.05),当年6月平均和最高温度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树高上升,降水对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温度对径向生长的作用也发生改变。10 m(含)以上则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10 m处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最敏感,受到当年生长季高温的抑制作用,还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末(9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 < 0.05)。15 m处径向生长与上年9月最低温度和降水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当年5月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P < 0.05)。20 m处径向生长与当年3月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当年7月月平均温度以及当年5月降水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当年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P < 0.05)。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1):1082
热量匮乏是高山树线的主要成因, 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对高山树线及其建群种的生态学过程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折多山和剪子弯山两处高山树线(海拔分别为4 265 m和4 425 m)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设置垂直样带, 同时结合区域温度、降水的长时间序列分析, 探究两处树线的时空动态过程, 并明确了建群种冷杉(Abies spp.)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 1)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的气温在过去58年均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0.72和0.91 ℃), 而折多山和剪子弯山区域降水均存在微弱的降低趋势。2)折多山的峨眉冷杉(A. fabri)龄级结构呈反J形, 剪子弯山的鳞皮冷杉(A. squamata)龄级结构呈双峰形, 二者种群结构均相对稳定。3)在小尺度上, 种子扩散限制使得两处树线的冷杉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 折多山峨眉冷杉亦呈聚集分布, 而剪子弯山鳞皮冷杉受生长环境以及种内或种间关系的影响呈随机分布。4)两处样地建群树种的树高和基径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位于树线交错带上部的冷杉均呈现树高生长大于径向生长的异速生长关系, 而位于样地中、下部位的冷杉大部分呈等速生长关系。5)相比10年前, 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线及树种线位置均无明显变化, 剪子弯山鳞皮冷杉种群的树木密度亦无明显变化, 而折多山的树木个体数提高了约25%; 相比20年前, 折多山和剪子弯山的树种线分别上移了50和30 m, 树线位置分别升高了75和40 m, 树木个体数亦明显增加, 分别提高了约220%和100%。树线及其建群种在较大时空尺度上主要受热量的控制, 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上受温度及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Patterns of stem growth of a mid-successional evergreen Oak species ( Quercus glauca ) in a mixed hardwood forest were examined to explore the 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m-diameter growth and height growth.
2. The mean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n diameter) of a stem at a point in time was defined as the stem volume divided by tree height. Based on this definition, a simple equation representing the 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ight growth and mean diameter growth was formulated.
3. In the long term, allocation to height growth was encouraged at the seedling stage and it gradually declined with time, with the decline in the suppressed seedlings being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the dominant trees.
4. However, both the suppressed and the dominant trees showed acceleration of height growth at various ages. Such a fluctuation in the allocation of biomass to height growth is likely to have been caused by chronological changes in light conditions, and meandered the trajectory of allometry between the height and mean diameter.
5. The observed stem growth patterns of the individual trees could explain the chronological changes in the diameter–height relationship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山的北方森林是中亚以及全球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生长动态可以影响到全球范围的热辐射、碳平衡等。因此, 探究影响阿尔泰山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伯利亚五针松(Pinus sibirica)为研究对象, 建立西伯利亚五针松年表,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累年生长量、竞争指数以及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 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 探究竞争和气候对新疆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五针松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竞争树胸径和与西伯利亚五针松过去30年的累年生长量之间的拟合效果最好; (2)标准年表与3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3)累年生长量最高值出现在气温0-5 ℃, 竞争指数低于100的时候。累年生长量最低时, 气温达到-10 ℃, 竞争指数也超过了300。目标树的树木径向生长受到竞争树胸径和及生长季前期气温的影响, 两者共同作用。但相较于气候因子而言, 竞争对西伯利亚五针松的树木径向生长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