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P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鸿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1):49-50
本文采用高铲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白藜芦醇含量。测量条件:O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300nm。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0.4-2.0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19%。 相似文献
2.
RP-HPLC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国内首次用RP-HPLC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方法,并详细考察了2个指标成分的稳定性。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不同采收期的虎杖根及根茎以及虎杖的不同部位共25个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采收期及部位的关系,为虎杖资源的合理采收利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虎杖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藜芦醇(反-3,4,5-三羟基二苯乙烯,resveratrol)是一种活性多酚物质,也称芪三酚,1940年从毛叶藜芦(Veratrum puberulum Loes. f.)的根中最先得到.有研究认为,白藜芦醇及其苷是植物体在恶劣环境下或遇到病原侵害时自身分泌的一种抗毒素,因此有“植物杀菌素”之称[1]. 相似文献
4.
酶解法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方法:采用酶解法使虎杖中白藜芦醇甙转化为白藜芦醇.对影响酶解的虎杖颗粒度、浸润用水量、酶解温度、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得出了最佳的酶解工艺. 结论:最佳酶解工艺是,虎杖粗碎至3 mm~10目、用3倍量的水浸润后、在(45±0.5) ℃下酶解2天.酶解后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提高了2.72倍.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叶龄虎杖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UV-C)和10mmol/L水杨酸(SA)处理对叶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4kJ/m2UV-C照射并经暗处理36h后可使虎杖嫩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增加近1倍,暗处理24h后虎杖苷含量提高了30%以上,但是老叶中两者含量没有显著变化。SA处理48h后,嫩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提高约5倍,同时虎杖苷的含量下降了60%并且伴随着一个新成分的产生;老叶中白藜芦醇提高约2倍,虎杖苷的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SA和UV-C对不同叶龄的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合成均有诱导作用,且嫩叶比老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7.
增铵营养对小麦氮及矿质营养含量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引 言增铵营养 (EAN)即混合形态N营养 ,是相对于单一NO-3 营养而提出的旱地作物N营养的新方法 .旱地作物在NO-3 营养下生长优于NH+ 4 营养[6] ,但在增铵营养下小麦等旱地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显著高于两种单一形态N营养[1~ 3 ,5,7] .同时 ,我们的研究表明 ,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应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3 ] ,但其生理基础尚不明确 .由于植株对两种形态N的吸收和积累也影响对其它无机离子的吸收 ,因此 ,在增铵营养下 ,不同小麦基因型对N及P、K、Ca、Mg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也会存在差异 ,可能影响小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主要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研究白藜芦醇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选取体重250~300g豚鼠,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并观察给药前后动作电位的变化。观察指标:最大舒张电位(MDP)、动作电位幅值(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复极至90%时间(APD90)和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白藜芦醇可抑制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活动,显著降低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APA、Vmax、VDD、RPF(P0.01);而对MDP和APD50及APD90无明显作用(30、60μmol/L)。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影响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研究于2005年在黄淮棉区(徐州、安阳)、长江下游棉区(淮阴、南京)多个生态点设置了不同品种的田间实验,供试品种为科棉1号和美棉33B.研究结果显示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随生态点和开花期呈极显著变化.黄淮棉区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棉铃开花期较长江下游棉区推迟.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与铃期气温日较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铃期日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地温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各气象因子中铃期平均日最低气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棉籽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随铃期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决定系数均达到0.75以上.日最低气温22~23℃最适宜棉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形成,低于15℃时棉籽脂肪不能正常积累. 相似文献
10.
曹小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48-49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分别利用HP高效液相色谱仪(LC1100)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AS-986),测定石蒜鳞茎中17种氨基酸和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在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7种未检测到;除Zn以外,石蒜鳞茎中K、Ca、Mg、Fe、Mn、Cu都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虎杖粗提物中白藜芦醇进行初步富集、分离和纯化.方法:考察18种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和解吸率,选择吸附量大、解吸率高的数种树脂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确定最佳的脱附工艺.结论:HPD-500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量可达58.67mg/g,解吸率为92.6%,经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与解吸,白藜芦醇的含量由粗提物中9.25%提高至39.5%. 相似文献
12.
酶解法提取纯化虎杖提取物中自藜芦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的酶解条件及苷元白藜芦醇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以样品中自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对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复合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复合酶的水解效率最高: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复合酶酶解的因素:加酶量、温度、酶解时间进行考察;并对酶解后提取物中自藜芦醇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得出如下较理想的酶解条件和提取纯化工艺:虎杖提取物,加水(pH 5)10倍,加20%的复合酶,于50℃保温24 h;酶解后的提取物经水、乙醇-水、碱溶液分步溶解沉淀,得白藜芦醇粗品,含量可达65%,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Explants,Medium Formulations and Light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Accumulated in the Calli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Polygonaceae)
下载免费PDF全文

Callus initiation of 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plant ,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Polygonaceae) was studied, with a focus on the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 callus induction ability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accumul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arent explants, the level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flavones were 2 to 3-fold higher and the levels of anthraquinones (AQs) were lower in all calli induced. Different explants exhibited great variability in callus induction rate and secondarymetabolite accumulation. Among the three explants tested, leaf explants were with the best capacity in callus induction, while root explants accumulated the highest levels in secondary metabolites. Two media of six tested, MS and N6 respectively plus 0.5 mg/L 2, 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 and 1.0 mg/L 6-benzylaminopurine,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s in both callus growth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accumulation. Illumination shower a remarkable effects on both callus induction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 accumulation, but no regular pattern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外植体、培养基及光照条件对中药植物虎杖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影响。总的来看, 所有愈伤组织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比原植物的含量高2~3 倍; 而蒽醌的含量比原植物中含量低。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形成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影响很大, 所考察的3 种外植体中, 叶外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源于根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具有最好的次生代谢能力。所考察的6 种培养基中, MS + 0.5 mg/L 2 , 4 -D + 1.0mg/L 6-BA 和N6 + 0.5 mg/L 2 ,4 -D + 1.0 mg/L 6-BA 无论对于愈伤组织的产生还是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都有较优表现。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次生代谢产物产生有明显影响, 但二者无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测定了东北地区9个主要针阔叶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和季节动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各树种之间的营养元素相互关系。从而证明了N,P,Ca是植物重要的临界营养元素,Fe和Mn是表土中高度积累元素,树木对前者的吸收与土壤表土中含量有关,而对后者则表现相对的独立性和选择吸收能力。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角度考虑,红松与胡桃楸混交,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硬阔叶树与软阔叶树混交,针阔叶树之间混交或白桦与其它各树种混交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植物类型Ⅲ聚酮合酶超家族(PKSs),又称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超家族,催化合成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子骨架。苯亚甲基丙酮合酶(Benzalacetone synthase,BAS)催化4-香豆酰辅酶A与丙二酰辅酶A通过一步脱羧缩合反应生成苯亚甲基丙酮,是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苯丁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前体化合物。前期工作从虎杖中分离出苯亚甲基丙酮合酶BAS(PcPKS2)和1个具有CHS和BAS活性的双功能酶(PcPKS1)。两者与超家族其他成员序列经比较,在包括门卫氨基酸Phe215和Phe265在内的重要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差异。已有蛋白晶体学研究结果表明,PKSs家族不同成员的功能多样性来自于酶催化位点的非常微小的构象变化。为了能够从结构上比较PcPKS2和Pc PKS1双功能酶活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机制,以确定其高效BAS活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利用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过量表达了C-端融合有His6标签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得到了高纯度蛋白。经过对其晶体生长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得到了能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为其结构解析、催化机理研究、了解虎杖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和该类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虎杖鞣质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虎杖鞣质对-αD-葡萄糖苷酶、蔗糖酶、乳糖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以探讨其降血糖机制。结果显示虎杖鞣质除对α-淀粉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外,对其余糖苷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降血糖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糖苷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