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方扁虾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方扁虾(Thenus orientalis)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精原细胞呈椭圆形,其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集中于细胞一端形成“线粒体区”。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块,次级精母细胞核质间常出现大的囊泡,胞质内囊泡丰富而线粒体数量却明显减少,早期精细胞核发生极化、解聚,部分胞质被抛弃。中期精细胞外观呈金字塔形,分为三区;正在形成的顶体位于塔顶,核位于塔基部,居间的细胞质基质内富含膜复合物,后期精细胞顶体进一步分化。形成顶体帽和内、外顶体物质等三个结构组份。成熟精子核呈盘状或碗状,具有5-6条内部充满微管的辐射臂。 相似文献
2.
根据卵细胞的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之间的关系,东方扁虾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原细胞胞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核明显膨大,特称为生发泡;在靠近核外膜的胞质中可观察到核仁外排物。卵黄发生卵母细胞逐渐为滤泡细胞所包围;卵黄合成旺盛,胞质中因而形成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卵黄粒。东方扁虾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是二源的。游离型核糖体率先参与内源性卵黄合成形成无膜卵黄粒。粗面内质网是内源性卵黄形成的主要胞器。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溶酶体以多种方式活跃地参与卵黄粒形成。卵周隙内的外源性物质有两个来源:滤泡细胞的合成产物和血淋巴携带、转运的卵黄蛋白前体物。这些外源性物质主要通过质膜的微吞饮作用和微绒毛的吸收作用这两种方式进入卵母细胞,进而形成外源性卵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卵黄物质共同参与成熟卵母细胞中富含髓样小体的卵黄粒的形成。卵壳的形成和微绒毛的回缩被认为是东方扁虾卵母细胞成熟的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虾夷扇贝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0μm左右,头部长约3 μm.精子主要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突出,呈倒\"V\"形;顶体下方为精核,电子密度较高且占头部大部分,具有核前窝(anterior nuclear fossa)、核后窝(posterior nuclear fossa)和植入窝(implantation fossa);4~5个近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粒复合体形成精子的中段.尾部细长,尾部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4.
5.
6.
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结合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沼虾精子进行子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精子琪似外翻的伞状,无鞭毛,不运动的精子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分组成,精子的核属非浓缩型,内布许多絮状物质,外无核膜包被,呈Feulgen阳性反应,位于后主体部内;中间帽状体的细胞质内含有一对中心粒和15-20根放射状排列的纤丝,纤丝在帽状体凸面中央汇聚并延伸成精子的棘突,棘突和放射状纤丝皆具 相似文献
7.
猪精子体外获能与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4种方法,检测了猪精子体外获得的效果。结果证明:高离子浓度的前培养液和猪镦泡液,具有促进获能过程的作用,实验还获得了获能后顶体反尖的一些重要的形态学变化资料,包括质膜的膨胀、断裂、顶体膨胀、顶体外膜内陷或原位局部囊泡化,质膜再全部丢失。顶体内膜直到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才发生可见的变化。受精过程无论体内或体外,都容易发生多精入卵,体外受精则更甚。在精子穿过卵丘细胞之间时,一方面开始进行顶体反应,另 相似文献
8.
用卵水(egg water)对中国对虾纳精囊内精子进行人工诱导顶体反应,并分别用透射电镜和SDS-PAGE及复性单向电泳对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变化和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精子在人工诱导条件下30min内有50%以上完成反应。电镜观察证明,中国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1)棘突的收缩;(2)顶体颗粒的释放和顶体帽的消失。在反应过程中许多蛋白被降解,且反应开始后精子本身释放出一些水解酶类,主要有200kDa、130kDa、66kDa、53kDa、48kDa和41kDa 6种。在对卵水成分的初步分析中发现两种分子量约200kDa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同种类卵水诱导的方法对直翅目,蟋蟀科,黄脸油葫芦的受精囊精子的顶体反应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发现黄脸油葫芦精子顶体反应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精子质膜膨胀、断裂或丢失;第2阶段,顶体复合体的顶体外层与顶体本体外膜发生融合,囊泡化;第3阶段,顶体复合体大部分脱落,只留有短锥状的顶体位于核前端.据观察,蟋蟀精子质膜不参与囊泡形成,此结果与家蝇及哺乳类的猪、牛、绵羊、猕猴精子的顶体反应结果很相似.经过比较发现卵水对受精囊内精子的诱导率明显高于精巢内,据分析,可能与精子的生理成熟有关,即便受精囊内精子比精巢内精子更趋于成熟.与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蟋蟀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家蝇的相似,但明显低于其他动物.这可能与动物的授精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研究:Ⅱ.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运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精子属无鞭毛精子,为单一棘突型,呈图钉样,由主体和棘突构成;主体部分为帽状体,精核和细胞质带。帽状体由约20根辐射状纤丝组成,纤丝上具横纹,并汇合帽状基部,由此向后延伸形成棘突。 相似文献
11.
褶纹冠蚌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镜褶纹冠蚌精子的形态和结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全长约40-43μm,由头部、中段和鞭毛组成。头部呈子弹头形,长约2.6μm,直径约1.5μm,内含细胞核,核属浓缩型,外被核膜,5个球形的线粒体构成了精子的中段,中段长约0.6μm,最大直径约1.8μm。近端中心粒位于核基部的凹陷处,并通过致密的无定形的基质与远端中心粒相连,远端中心粒与鞭毛领之间通过硬功夫个围中心粒器紧密相连,鞭毛长约37-40μm。精子顶体退化,仅由几个顶体囊泡组成。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精子球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球呈球形,直径约65-70μm,容纳2300多个精子.从外向内,精子球由非细胞层、表面层和内部区组成.非细胞层薄,厚约0.6μm,易碎.表面层厚约7.5μm,被分隔成许多辐射状排列的小室,单个精子头部位于小室内,指向精子球的中央,而精子的单个鞭毛由精子球的表面伸出.精子质膜在鞭毛领处与表面层相连,相邻精子间无细胞质桥相连.内部区呈球状,内含絮状物质.精子球从雄蚌出水管排出后,位于精子球外周的鞭毛沿固定方向不停地摆动,精子球翻滚着向前运动,且单个精子依次从精子球上脱落下来,最后精子球成为一中空的球,历时120h. 相似文献
15.
Papa Ibnou Ndiaye Yann Quilichini Adji Mama Marigo Cheikh Tidiane Bâ Vasyl V. Tkach Bernard Marchand 《Tissue & cell》2017,49(1):15-21
The mature spermatozoon of Sclerodistomum italicum is filiform, tapered at both ends and show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2 axonemes of the 9 + “1” pattern of the Trepaxonemata, mitochondrion, nucleus and parallel cortical microtubules.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permatozoon of S. italicum include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two types of extramembranous ornamentations, the presence of short cortical microtubules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spermatozoon and the presence of only one bundle of cortical microtubules in the median part of the spermatozoon. Thus far these structures are known only in the Hemiuroidea. The presence of filamentous ornamentation in the anterior extremity of the spermatozoon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in the Sclerodistomidae. Similar to spermatozoa of other hemiuroideans, S. italicum lack spine-like bodies described in spermatozoa of many digenean taxa. The posterior extremity of the spermatozoon exhibits the same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of the Hemiuroidea. 相似文献
16.
17.
Adel A. B. Shahin 《动物学研究》2007,28(2):193-20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埃及尼罗鲶鱼(Chrysichthys auratus)精子形成及精子超微结构。精子形成过程除了具有鱼类精子形成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特点由于细胞核没有转动,中心粒复合体和鞭毛的起始部分位于细胞核的后端,并与核垂直;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未产生袖套腔;基板未跨越基体的基部;基足将基体固定于细胞核;中段和鞭毛的基部具大量囊泡。成熟精子头部呈长锥状,没有顶体;中段长并含大量囊泡,向后延伸并包围鞭毛的基部;鞭毛细长,无侧鳍;线粒体位于核的后端附近,并包围轴丝;轴丝具典型的“9 2”模式。总之,埃及尼罗鲶鱼的精子形成有别于硬骨鱼类的常见的精子形成类型——I型和II型,可以称为III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