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泛北极地区迄今已知的脐鳞属地衣共有三种:中国有记录的两种。本文报道了四种,其中之一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记录。此外,有一改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 (Nathorst) Hirmer, 1927]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祺  郝守刚 《古生物学报》2003,42(4):598-612
亚鳞木属广泛分布于世界早石炭世地层中,其模式种奇异亚鳞木不但被视为欧美植物区泥盆纪末与石炭纪初之交的标志种,而且在中国还广泛出现于晚泥盆世,因此也被作为中国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植物化石组合带的首要成员。然而,由于以往亚鳞木属单凭叶座等外部形态性状来定义,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茎器官属,这妨碍了对亚鳞木属的真正分类位置和演化谱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亚鳞木植物研究历史的回顾,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古植物学家的分类观点,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亚鳞木属的两个种无锝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学和生殖器官的研究,作者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历史上的亚鳞木属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必要的生物学属性研究;2)亚鳞木属的定义需要重新厘定;3)无锡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生殖结构以及松滋亚鳞木和模式种奇异亚鳞木的分枝构造表明,亚鳞木属与石炭纪比较进化的鳞木目(或广义水韭目)中的木本石橙檀物关系更近,而与传统所认为的泥盆纪原始鳞木目中草本石松植物的关系较远。因此,文章将亚鳞木科和亚鳞木属从原始鳞木目中分离出来,归入广义的水韭目。亚鳞木属种的广泛出现进一步证实,石炭纪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在晚泥盆世(距今约3.7亿年)已经演化成功,木本石松植物中假单轴分枝的组构类型在同一时期业已形成。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植物的一个演化支系或鳞木科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东鳞伞属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脐鳞属地衣一个新种:褐脐鳞。这个新种类似红脐鳞,但地衣体上表面为灰褐色并且不合松萝酸。本种与泡状脐鳞的区别是不含富马原岛衣酸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脐鳞属地衣一个新种:褐脐鳞。 这个新种类似红脐鳞,但地衣体上表面为灰褐色并且不含松萝酸。本种与泡状脐鳞的区别是不含富马原岛衣酸及地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广东鳞伞属Pholiota(Fr.)Kummer 12种,其中1个新种,6个国内新纪录种。新种是短柄鳞伞Phollota brevipes Bi。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西藏地区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姚科Tomoceridae鳞姚亚属Tomocerus(Tomocerus)2新种:黑带鳞姚Tomocerus(Tomocerus)nigrofasciatus sp.nov.(西藏:洛扎生格)和背崩鳞姚Tomocerus(Tomocerus)baibungensis sp.nov.(西藏:墨脱背崩),给出鉴别特征图以及在西藏地区的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吉林鳞伞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宝 《植物研究》1992,12(4):367-368
本文报导了吉林省产鳞伞属一新种, 即盔囊鳞伞Pholiota capocystidia J.B.wang sp.nov.  相似文献   

9.
报道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中国鳞伞属Pholiota新记录3种,即阿拉巴马鳞伞Pholiota alabamensis、变黄鳞伞Pholiota flavescens和暗黄鳞伞Pholiota pseudosiparia。研究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0.
采自长白山的中国鳞伞属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中国鳞伞属 Pholiota新记录4种,即毕格劳鳞伞Pholiota bigelowii、密生鳞伞Pholiota condensa、群生鳞伞Pholiota gregariiformis和酒红褐鳞伞Pholiota vinaceobrunne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中国鳞伞属鳞伞亚属3个新记录种,即冷杉鳞伞Pholiota abietis、柠檬鳞伞P.limonella以及空囊鳞伞P.scabell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2.
牙鲆、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高磊  鲍宝龙 《动物学杂志》2017,52(5):850-856
真骨鱼类的骨鳞有圆鳞和栉鳞两种类型,观察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成体的鳞片类型,发现同一个体同时存在圆鳞和栉鳞,有典型的圆鳞和栉鳞结构,也有两者的过渡型形态。而对100日龄和成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观察发现,100日龄牙鲆眼侧存在圆鳞向栉鳞过渡的Ⅲ型鳞片、Ⅳ型初始栉鳞和Ⅴ型典型栉鳞,而成体牙鲆有眼侧仅覆盖Ⅴ型典型栉鳞,推测栉鳞和圆鳞可能存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统计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的圆鳞和栉鳞数量,发现二者体表栉鳞数量均为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减少,而背部与腹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鳞伞属拟火菇亚属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中国鳞伞属Pholiota拟火菇亚属Subgen. Flammuloides的3个新记录种:暗红褐鳞伞P. decorata、黄盘鳞伞P. fulvodisca和杂纹鳞伞P. virgat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4.
三种鳞伞属(Pholiota)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翘鳞伞(P.squarrosa)和多脂翘鳞伞(P.squarroso-adiposa)三种鳞伞属真菌的菌丝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和翘鳞伞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多脂翘鳞伞最适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多脂鳞伞和翘鳞伞最适氮源均为牛肉膏和酵母膏;而多脂翘鳞伞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和蛋白胨。三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多脂鳞伞在pH值6~8均生长良好,最适pH值7~8,偏碱性;翘鳞伞和多脂翘鳞伞最适pH值均为6~7。  相似文献   

15.
首次利用核糖体28S rDNA C1-D2区序列对鳞盘虫科开展初步的系统学分析,探讨鳞盘虫科各亚科是否成立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鳞盘虫属的单系性问题.结果表明:1)寄生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上的Sinodiplectanotrema属虫种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虫种后吸器不具鳞盘,故应纳入鳞盘虫科4亚科之一的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2)本研究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Doumingous(2004)废除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Lobotrema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3)对于Doumingous(2004)所提议的新Diplectaninae亚科是否为单系群需进一步探讨;4)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5)7种鳞盘虫属虫种的分析结果显示鳞盘虫属具有明显的非单系性.今后需要将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更多的虫种,才有可能理解鳞盘虫属及鳞盘虫科其它种类的适应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福建、海南、广东与广西所设的22个采样点采获鳞盘虫属Diplectanum标本中,又有2种为新种。波茎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undulicirrosum sp.mov与叉片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furcelamellosum sp.nov.,它们均以具特殊之交接器结构而区别于本属的其它虫种。  相似文献   

17.
18.
报道了产于内蒙古的腺鳞草属(龙胆科)一新种——红纹腺鳞草Anagallidium rubrostriatum Y. Z. Zhao, Z. Y. Zhu &; L. Q. Zhao。 该种因花4基数,花瓣中下部具2个腺窝,外侧中央具角状突起,花丝基部背面两侧具流苏状长柔毛而与A. dichotomum (L.) Griseb.相似,但因花冠橙黄色,具红色脉纹,叶质厚,多皱,边缘稍成皱波状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中国鳞(虫兆)属1新种:王朗鳞姚Tommocerus(Tomocerina)wangl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昆虫标本室。王朗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ina)wanglangensis,新种(图1~9)本新种和白鳞姚T.(Tomocerina)calceus Liu et al.1999非常相似,但新种爪内缘齿为1,1,1;弹器齿节刺简单、不具褶,刺序为2/1,Ⅰ,1,Ⅰ;弹器端节间齿数为2。正模♀,四川省平武县王朗,1800m,06-X-2002,刘永琴;副模:3♀♀,5♂♂,同正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代兽类哺乳动物的鳞骨位于围耳骨前方,并参加脑颅侧壁构成的原因和方式作了试探性的解释─—由于脑颅各功能组合部分的生长发育是异时的和异速的。颧弓的较早形成把鳞骨和颌部固结在一起,而鳞骨的围耳骨突萎缩,脱离开围耳骨,又为鳞骨前移提供了方便。鳞骨的顶骨突在因脑的膨大所产生的顶骨和耳部之间的“裂隙”处加入到脑腔侧壁,与前方的异蝶骨和后方的岩耳骨愈合在一起,形成了高级兽类哺乳动物类型的脑颅侧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