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褐纹甘蔗象原产于菲律宾,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目前该虫已传入我国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尚未在海南省发生。【方法】为尽早预防该虫传入,本文简要描述了褐纹甘蔗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运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RA)方法,从国内分布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对该虫入侵海南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褐纹甘蔗象在海南省的风险评估值R=2.08,属于高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将其列入海南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同时提出了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尽早制定褐纹甘蔗象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整理陕西省(虫脩)目标本中,发现短肛棒(虫脩)属Baculum Saussure 1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描述中所用量度单位为mm。 褐纹短肛棒(虫脩) Baculum brunneum新种(图1—2) 雌虫:体褐至棕色,身体与足均长,体密被细颗粒突起。头较大,端宽基窄,头顶有3条由颗粒组成的纵纹,眼后每侧有1条褐纹。眼圆形,外突,长约为其后至头后缘的1/3,  相似文献   

3.
褐纹甘蔗象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荆玉栋  任立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03,40(5):446-449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 (Heller)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重要害虫。利用CLIMEX气候模型 ,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 ,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和云南省南部地区是褐纹甘蔗象在我国大陆的适生区。这些区域正是我国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主要生产区 ,超前预防该虫入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朝鲜黑金龟(虫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与黑金龟(虫甲)(Holotrichia sp.)在河南各地分布甚广。幼虫为害期长,对春、夏、秋播作物,经常造成严重灾害。根据调查小麦幼苗,一般受害达10—20%,严重的可达50—60%。因此,本场于1953—1954年以尉氏县农场为基点,对这两种害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观察。 一、生活史及习性的观察 1.卵:朝鲜黑金龟(虫甲)的卵初产下时为乳白色,圆形,接近孵化时,色泽变淡,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Basson, Van As & Paperna, 1983的重描述基础上, 基于形态学特征、分子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对其种群多样性及寄主偏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刺纹车轮虫三个种群: 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KP295473)、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W)和Trichodina centrostrigata (Q)在历经4年的时间里, 未发生明显的种群分化; 其次, 刺纹车轮虫与寄生于海水寄主的车轮虫聚支, 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再次, 刺纹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鲈形目的广盐性罗非鱼, 少数寄生于其他淡水鱼类, 具有较强的寄生特异性; 最后, 此研究中的寄主罗非鱼对于刺纹车轮虫具有100%的高感染率, 表明刺纹车轮虫为罗非鱼养殖业中一类潜在病害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茄二十八星瓢虫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属鞘翅目瓢虫科,俗名茄虱。该虫以成、幼虫为害马铃薯、茄子、大豆、豇豆、番茄等,喜群集于叶背、取食下表皮、叶肉,残剩表皮上有许多透明的凹纹,致使叶片变褐枯萎。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马铃薯、大豆等食料终年不断,该瓢虫为害明显加重。我们对该虫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桂东北稻区第七代褐飞虱迁飞规律及虫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在桂东北稻区不能越冬。近年来,作为次害代的第7代褐飞虱在桂东北稻区频繁暴发,桂东北稻区作为褐飞虱南北往返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阐明该稻区第7代褐飞虱的迁飞规律及虫源分布,对第7代褐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意义重大。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研究了2007—2010年桂东北稻区褐飞虱的迁飞动态,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和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对褐飞虱迁入、迁出峰次进行轨迹分析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桂东北稻区第7代褐飞虱每年都会出现2—3次迁飞高峰,虫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9月底至10月上旬。(2)迁入虫源主要来自江西中西部和湖南中东部稻区,从本地起飞的部分褐飞虱飞行24 h或36 h后能到达广西南部沿海、越南北部和海南等越冬区。(3)925 hPa的温度高则褐飞虱虫量高;盛行东北气流较多的年份,褐飞虱发生严重;微弱的下沉气流和无雨天气有利于褐飞虱的迁飞。  相似文献   

8.
<正> 大剑纹夜蛾Apatela major Bremer又名桑夜蛾,是香椿树后期的重要食叶害虫,常将树叶食光,削弱树势影响生长发育。山西省祁县一带历年均受此虫为害,使香椿的产量与品质受到很大影响。据了解和观察,此虫只为害香椿。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4—27毫米,翅展50—55毫米,灰色微褐,腹面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剑纹黑色,基剑纹树枝状,端剑纹两条;环纹灰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粤北地区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BPJ)后期回迁重点区域。阐释后期褐飞虱回迁对粤北稻区的影响,可为其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对2006—2012年粤北地区秋季回迁的褐飞虱主要峰次进行轨迹模拟,用气象制图工具Gr ADS分析2011年粤北褐飞虱回迁的降落机制,解析粤北地区后期回迁褐飞虱虫源地及其降落机制。【结论】(1)粤西北地区主要虫源地分布于湖南南部、福建南部和江西,粤东北地区虫源地主要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南部以及广东东南沿海稻区。其中,地形因素是造成两地虫源差异的主要原因。(2)通过粤北地区2011年秋季几个迁入高峰日各气象要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空急流能为主降区输入褐飞虱虫源;低层切变线和强降雨过程是造成粤西北褐飞虱大规模降落的主要因素。(3)2011年粤北晚稻褐飞虱出现两个回迁高峰(8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随着晚稻进入分蘖抽穗期,良好的食料条件加之两次较大的回迁峰加重了褐飞虱对晚稻的危害。(4)8—9月份虫源地适宜的温度以及降水条件造成褐飞虱增殖暴发重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粤北地区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BPJ)后期回迁重点区域。阐释后期褐飞虱回迁对粤北稻区的影响,可为其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对2006—2012年粤北地区秋季回迁的褐飞虱主要峰次进行轨迹模拟,用气象制图工具Gr ADS分析2011年粤北褐飞虱回迁的降落机制,解析粤北地区后期回迁褐飞虱虫源地及其降落机制。【结论】(1)粤西北地区主要虫源地分布于湖南南部、福建南部和江西,粤东北地区虫源地主要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南部以及广东东南沿海稻区。其中,地形因素是造成两地虫源差异的主要原因。(2)通过粤北地区2011年秋季几个迁入高峰日各气象要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空急流能为主降区输入褐飞虱虫源;低层切变线和强降雨过程是造成粤西北褐飞虱大规模降落的主要因素。(3)2011年粤北晚稻褐飞虱出现两个回迁高峰(8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随着晚稻进入分蘖抽穗期,良好的食料条件加之两次较大的回迁峰加重了褐飞虱对晚稻的危害。(4)8—9月份虫源地适宜的温度以及降水条件造成褐飞虱增殖暴发重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