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西山山西组昆虫化石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太原市西山山西组含煤地层的昆虫化石,首先是山西区调队肖素珍等于1981年发现。这一发现,增添了山西组的化石门类和研究内容,也为地层时代归属问题提供更多的资料。翌年春,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该区调查队的支持下,得到肖素珍、张志存的协助,共同前往该处进行化石采集工作。在所采获的昆虫化石标本中,除老属种外,又发现一些新的类型。根据这些材料,建立1个新亚科,2个新属,3个新亚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1978年笔者首次发现一种类别不明的微体古动物壳体化石,其长度一不足1mm,横切面呈三瓣状,命名为三瓣石。现有的标本获自湖中下石炭统,同一层位还产珊瑚、腕足类化石。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观察,切片研究等,三瓣石的原始壳质,结构构造,形态特征已基本弄清。按初步制定的形态分类方案,现有的上千个标本至少可分为2组3属约30个种,本文暂描述其中的13个种。  相似文献   

3.
1978年笔者首次发现一种类别不明的微体古动物壳体化石,其长度一般不足1mm;横切面呈三瓣状,命名为三瓣石(Tripetita)。现有的标本获自湘中下石炭统,同一层位还产珊瑚、腕足类化石。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观察、切片研究等,三瓣石的原始壳质、结构构造、形态特征已基本弄清。按初步制定的形态分类方案,现有的上千个标本至少可分为2组3属约30个种。本文暂描述其中的13个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描述的头足类化石,系1955年石油工业部西北地质局潮水102队采集的;包括鹦鹉螺一属一种,菊石三属三种及两个不能定种名的标本。这些标本的产地有三:(一)Megaglossoceras Kansuense(n.sp.)采自中卫红沟石灰岩中(B.54)。野外队寄来的剖面中未曾标明产该化石的层位,但从其围岩的岩性看来推想它可能采自当地的中或上石炭纪地层中。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本文中描了晚石炭世腕足类化石21属,23种,内有新种3个,新变种1个,种名未定的2个。化石产地有二:一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联合旗(以下简称乌盟达茂旗)(口戈)少庙南西三公里;一是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以下简称巴盟中后旗)北部的平顶山区。两个产地均属同一层位,具有相同的化石种类。所有标本均系李寿耆与笔者在1960年研究该区地层时所采集。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绥滨地区晚侏罗世东荣组的沟鞭藻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黑龙江绥滨86-11孔的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描述化石10属16种(包括2新种,6未定种);其中不少是在我国首次描述的。这些化石分成两个组合,其优势分子分别为Gonyaulacysta jurassica和Amphorula delicata。根据组合内各分子的时代分布,两化石组合的时代分别为Late Oxfordian—Early Kimmeridgian和Portlandian期,并对其产出层位东荣组的时代作了讨论,认为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7.
陕西三叠纪轮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产自陕西耀县、铜川、韩城地区三叠系的轮藻化石3亚科、4属、6种,其中包括1新属和3新种。在切片研究中,发现了Stellatochara 的底塞,从而对长期来有所争论的该属标本的定向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陕西三叠纪轮藻化石的记述是亚洲地区三叠纪轮藻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沟鞭藻类在海南岛砂质白云岩中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该文所研究的样品采自海南省儋县排浦乡,为一套珊瑚岸礁海蚀坪潮间带的更新世砂质白云岩。作者对其中两块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获得沟鞭藻类囊孢4属10种,其中包括1新种2未定种。文中除了对这些属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以外,还讨论了它们所反映的古环境,认为含有这些化石的砂质白云岩是暖温带浅海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华北几个地点的更新世淡水软体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记述的华北更新世淡水软体动物化石的材料,大部分系1958年采自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仅有少数标本是1958年从江苏新沂县瓦窑村西地表下约3米的砂和粘土中采集的,化石层的层位见附表与剖面图,这些化石一般保存情况尚良好,经笔者初步鉴定共有6属13种,其中有一新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西沁县Potamochoerus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报告描述和讨论了Potamochoerus属的一新种。材料是1957年山西沁县王来达同志在该地区采集后寄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确切的产地和层位皆不知。 Potamochoerus属隶属于偶蹄目猪亚科,地理及地史分布较广。它的现生种在非洲尚有生存,化石在亚洲的上新统和更新统、非洲的更新统以及欧洲的上新统等地层中都有过发现。我国过去曾在山西保德上新世地层中发现过这属的化石。这次沁县发现的新种,时代可能较晚。  相似文献   

11.
角质层微细构造是鉴定植物属种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又在古气候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甘肃永昌下二叠统采获了角质层保存较好的两种科达叶化石,详细分析了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结合其外形特征进行了属种鉴定:其中一种鉴定为淮南科达(Cordaites huainanensis Chen),另建立了一新种,命名为永昌科达(Cordaites yongchangensis sp.nov.)。本文选取与化石标本的宏观形态和角质层微观形态较为相似的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作为其现存最近对应种,初次尝试利用化石气孔特征重建了甘肃永昌早二叠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记述的鸟类化石标本是1966年9月由吴家湾生产队社员发现,原玉门石油管理局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102地质队同志采集的。发现化石地点在宁夏海源县吴家湾附近支沟中的地面露头,产出层位属于晚第三纪甘肃群的土黄色钙质砂岩中。该化石经笔者鉴定属鸵鸟蛋化石。鸵鸟蛋化石虽然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上新统或更新统地层中都有过一些发现,但完整者甚少,像这次所发现的如此完整别致者尤为稀少。同时根据目前资料所知,在宁夏海源地区晚第三纪甘肃群中发现此类化石还属首次,达对研究宁夏南部及陇东地区晚第三纪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gen.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于这些化石在苏铁类早期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它们作了重新研究。文中除了以喀左中间苏铁(Mediocycaskazuoensisgen.etsp.nov.)为典型种进行描述以外,还对新属、种在苏铁类起源与演化方面的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1979年9月间,南京大学地质系枣庄教学实习队,采于枣庄峰城区窝其山北坡山脊。产化石层位为中寒武统张夏组Crepicephalina带,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亮晶生物屑灰岩。与其共生的三叶虫,除Crepicephalina外(图版Ⅰ,图11),还有Dorypyge,Solenoparia,Lisania,Aojia,Anomocarella等。这里所描述的三叶虫,计1新属、4新种:Zaozhuangaspis shandongensis gen.et.sp.nov.Z.similisgen.et sp.nov.,Z.pertenus gen.e sp.nov.,和Z.traperzoidalis gen.et sp.nov.。在野外工作期间,我校78级地层古生物专业方青、张建平等同学,协助采集标本,笔者在此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5.
席与华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90,29(5):612-622
本文描述的腹足类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志留系分队的同志采集的,化石主要采自黔东和滇东地区,也包括少数川北和陕南的标本,共有15属16种,其中2新种。由于这些标本的壳饰大部分已破损,多数呈内核保存,因此有的化石暂时只能给以属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206孔早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组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了三江盆地206孔早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其中2新种。建立1沟鞭藻组合,探讨了含藻类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并据藻类化石赋存情况,推测了盆地有利的生油层段。  相似文献   

17.
始新世晚期的哺乳类化石层位是我国发现化石种类最丰富、研究工作做得最多的早第三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之一,而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产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的地层,是我国除内蒙二连地区外在这方面研究最早和发现化石最多的一个地区。但是,有关这一地区主要含化石的地层和化石地点的资料,大多比较零散,而且有一些错漏之处,需要补充、修订和从地层及生物群方面进行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1)河南卢氏盆地始新统卢氏组剖面的描述、化石地点与发现的脊椎动物属、种名单及其动物群性质的讨论。(2)关于河南、山西间黄河岸边“垣曲盆地”始新世、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分布、层位和时代方面的修订和补充资料。(3)河南济源的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地点述要。  相似文献   

18.
山旺中新世叶蜂科新属和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旺,位于我国山东省临朐县东22公里,这里的中新世沉积的硅藻土页岩中含有大量动物和植物化石。山旺化石以其种类丰富、保存完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闻名于世,一直得到国内外古生物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山旺昆虫化石的研究对于恢复中新世山旺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和寻找我国经济建设中急需的硅藻土矿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本文所描述的叶蜂科1新属3新种,是山旺化石昆虫群中最新发现;标本由张希雨同志采集;现保存在山东地质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松藻类化石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湖南慈利虾米洞剖面上二叠统长兴组含有丰富的松藻类和粗枝藻类化石,并且两者各自成带。松藻类化石包括3属(Anchicodium,Gymnocodium,Permocalculus)7种;粗枝藻类化石包括3属(Epimastopora,Mizzia,Macroporella)。基于形态结构和矿物组构的相似性,本文建议将以前归入裸海松藻科的化石属全部归入松藻科。松藻类化石分布在代表低能环境的粒泥岩和泥粒岩中;而粗枝藻类化石产出在松藻类层位之上代表高能环境的亮晶颗粒岩中。由于对光线的依赖,本文把晚二叠世松藻类的古水深范围限定在20–80 m,把粗枝藻类的生活环境限定在水深约为20 m以浅的浪基面之上的较高能浅水环境。认为该剖面从下部的松藻类群落演替到上部的粗枝藻类群落的主控因素是水深的变浅。  相似文献   

20.
山西平鲁晚寒武世崮山期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10月,笔者在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第三分队大力协助下,在山西省平鲁县下水头公社中井村虎头山观察寒武纪地层剖面时,在上寒武统崮山组采集一批三叶虫化石标本,经研究,共计14个种,分属于10属、7科,其中有6新种,2新属和1属种未定。对参加野外工作的王枝堂、李书贤、吕广儒,和为本文化石标本照相的王金荣、崔跃云等同志,笔者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