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64年5月31日,从贵州省安龙县八坎的山洞中采得两只蝙蝠标本,经鉴定一为果蝠一为鞘尾蝠,均为贵州省新纪录,前者为一未长成个体。同年6月30日,在原地又获棕果蝠6只,鞘尾蝠2只。兹作报导如下。 l.棕果蝠 Rousettus leschenaulti Desmarest3,3。其中3个标本(1,2)所有臼齿均已完全长好,是成年的个体,尤其是一个雄性标本最大,齿冠磨损较  相似文献   

2.
八栉蝠蚤Ischnopsyllus octactenus (Kolenati, 1856) 1972年8月谢杏初同志采自伊宁市蝙蝠体3♀♀(当时缺雄性未能定种),1983年5月李维东、马俊杰、徐琪义和亚得卡尔等同志又于新疆霍城县在伏翼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体上采得一批蝠蚤(3♂♂4♀♀),经鉴定,同为八栉蝠蚤,是中国蝠蚤属一新纪录。该蚤主要特征:胸、腹背部共有8列栉,其中第一腹节背板的栉刺数仅相当于后胸背板栉刺数的一半。♂第8腹板较窄,其端腹缘具8根弯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录了在云南凤仪采集的蝠蚤是短头怪蝠蚤(Thaumapsylla brevicepsRoths.1907)。虽然宿主未能订名,但因为这是食果蝠类的跳蚤,因此肯定了食果蝠在云南的存在。 因为这是短头怪蝠蚤在我国的第一次记录,所以对其鉴别特点加以技术。  相似文献   

4.
前言 福建省蚤类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记载最早是C.R.Kellogg氏。1917年他在前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时曾先后采得人蚤、猫栉首蚤(猫蚤)、犬栉首蚤(犬蚤)、缓慢细蚤(褐鼠蚤)、印度蝠蚤(立石蝠蚤)和长棘蝠蚤等六种跳蚤。1937年E.Landauer氏把由本省龙岩地区褐家鼠(沟鼠)体上所采得的一种跳蚤寄到国外而由K.Jordan氏检定为  相似文献   

5.
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的畸形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0,(1):111-113
1955年6月间作者在福州市郊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休上及窝内采到一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和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1957年我们将这批标本进行重新整理时发现其中有一只雄蚤和其他上述2种雄蚤不同。经过详细鉴定分析之后,确定其系长棘蝠蚤的一个畸形标本。关于蚤类的畸形问题。Smit 氏已有多篇的  相似文献   

6.
石果  李景原 《昆虫学报》1989,32(1):110-112
1956年王敦清首次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幼虫进行了研究。此后,叶瑞玉等(1982)将该种幼虫同国内已知的14种蚤类幼虫形态进行了比较。我们于1985年7月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从普通伏翼体上采得一批弯鬃蝠蚤(Ischnopsyllus needhami)。将腹节膨大的活雌蚤置干试管中,用试管养殖法(待发表)养殖该蚤,以获得各龄幼虫。本文描述弯鬃蝠蚤幼虫的形态,并与印度蝠蚤幼虫的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在一只金管鼻蝠Murina auratus Milne-Fdwards体采得3只雄性蝠蚤,经鉴定系夜蝠蚤属Nycteridopsylla Oudemans,1906一新种。为了纪念我们的老师柳支英教授对中国蚤类分类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将新种命名为柳氏夜蝠蚤。  相似文献   

8.
棕果蝠对龙眼的取食行为及进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果蝠。本文研究了棕果蝠对当地经济作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的取食模式和取食时间规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对龙眼的整夜进食量。野外观察发现:棕果蝠叼取龙眼后不在母树上停留,而是携带龙眼到其他进食地点进食。棕果蝠在19:30~5:30时有3个取食高峰期,分别是在20:30~21:00时、22:00~22:30时和1:00~1:30时之间。此外,室内笼养实验结果表明,棕果蝠对龙眼的取食个数因体重不同而有差异,个数在6~20之间,实际进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1.0~1.8倍。  相似文献   

9.
夜蝠蚤是蝠蚤科(Ischnopsyllidae)蝠蚤亚科(Ischnopsyllinae)中的一个属,于1906年由Oudemans所建立。Hopkins和Rothschild(1956)在其第二卷中列出了全世界共有10种,除此之外尚有他们当时遗漏和以后发表的种类:朝鲜的前突夜蝠蚤(N.sakagutii Jameson&Suyemoto,1955)和日本的日本夜蝠蚤(N.nipopoSakaguti & Jameson,1959);苏联土库曼的三角夜蝠蚤指名亚种(N.trigona trigona  相似文献   

10.
1977年9月至1978年6月间,自太原市郊区煤窑及五台县寺庙内的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ancilla)、大足蝠(Rickettia pilosa)及马铁菊头蝠日本亚种(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nippon)体上采得蝠蚤共计11♂♂,22♀♀:经鉴定认为与山西蝠蚤Ischnopsyllus(Hexactenopsylla)shanxiensis Liu,Hsing et Chen,1981相近,但存在一些区别。后经柳支英和李贵真两教授与模式标本核对,认为是同种。由于原描述与标本未尽相合,故特据作者的标本补充描述、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