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171个中国蒿属植物样品的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305个化合物。这些样品代表64个种,其中蒿亚属47种,龙蒿亚属17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两亚属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蒿亚属糖油中主要含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而在龙蒿亚属精油中主要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这种分布与中国蒿属植物从较原始到进化划分为7个组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蒿亚属:莳萝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蒿组(单萜类化俣物)→艾组(单萜类化合物)→腺毛蒿组(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白苞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龙蒿亚属:龙蒿组(倍半萜类化台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牡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分析了牛尾蒿原变种Artemisia dubia var. dubia及无毛变种B A. dubia var. subdigitata精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82种化合物,其中萜类50种,芳香类12种,脂肪族类20种。经比较研究表明,这两变种的精油中有39种化合物(27 种萜类,5种芳香类和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相同,而它们的差别在于牛尾蒿无毛变种中二环、三环倍半萜、芳香类及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类型比原变种多。从精油的萜类化学组成特点来看,这两个变种的萜类化合物环化程度比蒿亚属植物高,而与龙蒿亚属植物相近。因此,这两个变种归属于龙蒿亚属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林  林有润 《植物研究》1992,12(4):399-406
本文首次报道“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结果如下:在蒿自然群中,蒿属和绢蒿属及线叶菊属和栉叶蒿属各为一对姐妹群,后一对姐妹群还与毛蒿自然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紊蒿属和百花蒿属在进化过程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属,很早就与蒿自然群其它属分化出。在蒿属各组中,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为一对姐妹群,并与艾组构成姐妹关系;龙蒿亚属三个组(龙蒿组、牡蒿组和球蒿组)的亲缘关系很接近,且与友蒿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研究的结果支持林有润的蒿属与蒿自然群的演化假说和紊蒿作为一个独立的属的观点以及将中国蒿属分为蒿亚属和龙蒿亚属以及七个组的观点。根据谱系分支分析的结果以及形态上的特征,建议在蒿属下建立一新亚属,灰蒿亚属。  相似文献   

4.
菊科蒿属Artemisia的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共有26种8变种,为亚洲特有植物。前主产我国西南中、高海拔地区;后主产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少数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也有分布。除泰国艾A.boreali-siamensis外,其余国内均产。它们在蒿属蒿亚属中进化程度较高,且与其它组有明显的区别。选择亲缘关系最近的艾组为外类群。在外类群比较原则和形态演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性状  相似文献   

5.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急性肺损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相关的生物活性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蜡梅属植物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化学成分探讨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隶属红豆杉科Taxaceae。该属仅一种,即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之一。关于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白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红豆杉科各属植物中存在的生物碱、萜类、黄酮,木脂素、葸醌、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精油及其它类成分对照分析,发现除一些基本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甾体、芳香族化合物等有些相似外,其他成分的差别很大,白豆杉属植物中未发现在红豆杉属各种植物中广泛分布的紫杉烷和双共酮类化合物。又结合国外学者在植物的花粉形态、种子蛋白和针叶过氧化酶谱,以及一些特征成分,如双黄酮化合物在各属代表种中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对白豆杉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将其从红豆杉族中分出,单独成立白豆杉族Pseudotaxeae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黄樟化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en (Jack) Nees)种内叶精油主成分不同,在黄樟的一个野生种群中发现7个不同的化学型:其中主含单萜、倍半萜和芳香族化合物的3个化学型为首次在黄樟中发现,而主含倍半萜的化学型的3个单株样品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4个化学型均主含单萜化合物。并运用萜类生源学对黄樟化学多样性以及各化学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东北地区蒿属 (Artemisia)植物 ,莳萝蒿组(A .sect.AbsinthiumDC) ,艾蒿组 (Sect .AbrotanumBess) ,艾组 (Sect.Artemisia) ,龙蒿组 (Sect.DracumculusBess) ,牡蒿组 (Sect .latiobusY .R .Ling) 36种成熟代表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其中表皮细胞大小、形状不等。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的形状大多数为园形、卵园形或椭圆形。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不等细胞型、辐射细胞型等。大多数植物叶表皮具有表皮细胞毛。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种差异 ,具有一定的分类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31-232
该文描述了自青海南部发现的罂粟科绿绒蒿属一新种,短丝绿绒蒿。此种可能隶属琴叶绿绒蒿亚属,滇西绿绒蒿组,滇西绿绒蒿系,与此系其它种的区别在于此种的披针状条形花瓣,较少、较短的雄蕊(花丝长1~5 mm),无花柱的雌蕊,和被具短毛的硬毛的子房。  相似文献   

10.
东北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学研究:Ⅰ.种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维 《植物研究》1999,19(1):111-120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蒿属植物萝组,艾蒿组,艾组,龙蒿组,牡贡组,35种代表植物种皮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其中瘦果形态多为倒卵形,长圆形及其它变形,但立体构型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栎属(壳斗科)基于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三棱栎为外类群,基于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对中国栎属进行初步的分支分析,结果显示了栎属内稳定的“支”结构及其种间关系。栎亚属可划分为5个组,分别为巴东栎组,高山栎组,Jiang子栎组,麻栎组和槲栎组,Jiang子栎组是栎亚属常绿栎类与落叶栎类之间的过渡类群;高山栎组应为栎亚属常绿栎类中的特化类群,而非最原始类群,5个组中,仅巴东栎组不是单系类群,而是一个多系类群,青冈亚属较栎亚属早分支,可划分为3大类;无毛类,简单被毛类和复杂被毛类;无毛类最原始,复杂被毛类与栎亚属关系最近,因此,叶表皮及叶结构特征对解决栎亚属组间亲缘关系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张洪斌 《生物技术》2005,15(4):52-54
目的:分析白叶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白叶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1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5-辛二烯(41.41%);(z,z)-3,5辛二烯(17.87%);桉油醇(6.75%);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26%);1-甲氧基-4-(2-丙烯基)-苯(2.79%);3,3,4,4-四甲基己烷(2.71%);1R—α-蒎烯(2.67%);(1-甲基-1,2-丙二烯基)环丙烷(2.61%);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30%)等。结论:报道了白叶蒿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s from Chrysanthemum indicum, C. yoshinaganthum and C. cuneifolium, three botanically related tetraploid species, are describ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42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22 monoterpenoids, 17 sesquiterpenoids and 3 acetylenic compounds. The sesquiterpenoids estafiatin (C. yoshinaganthum) and valeranone (C. indicum) have been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rysanthemum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五种珍珠菜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5种珍珠菜亚属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研究。其中瓣珍珠菜2n=24=12m+8sm+4st(2SAT)、黑腺珍珠菜2n=22=2m+4sm+6st+10t、泽珍珠菜2n=24=14m+6sm(2SAT)+4st和小叶珍珠菜2n=48=34m+10sm+4st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首次报道。中国九江产的红根草核型2n=24=20m+4sm(2SAT)与日本产的核型2n=24=18m(1SAT)  相似文献   

15.
四川菊科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四川菊科植物分布新记录15种,即白山蒿、韦谷草白背变种、百能葳、小一点红、异羽千里光、无毛蟹甲草、黑紫橐吾、蒜叶婆罗门参、华北鸦葱、毛柄蒲儿根、三尖千里光、华麻花头、棉头风毛菊、灰白风毛菊、丽江蓟。列出这些种的标本引证、地理分布和近缘种的区别等。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东北蒿属龙蒿组 1 0个分类群植物的核型。核型公式分别为 :龙蒿 (ArtemisiadracunculusL .) ( 2n) =4x =36 =2 8m 8sm ;猪毛蒿 (A .scopariaWaldst .etKit .( 2n) =2x =1 6 =1 2m 4sm ;盐蒿 (A .halodendronTurcz.exBess .) ( 2n) =4x =36 =30m 4sm 2st ;光沙蒿 (A .oxycephalaKitag .var .oxycephala) ( 2n) =4x =36 =2 8m 6sm 2st;兴凯光沙蒿 (A .oxycephalaKitag .var .xingkaiensisG .Y .Zhang ) ( 2n) =4x =36=2 8m 6sm 2st;山海光沙蒿 (A .oxycephalaKitag .var .shanhaiensisG .Y .Zhang) ( 2n) =4x =36 =2M 2 8m 4sm 2st;太阳光沙蒿 (A .oxycephalaKitag .var .taiyangensisG .Y .Zhang) ( 2n) =4x =36 =2 8m 6sm 2st;柔毛蒿 (A .pubescensLedeb .var .pubescens) ( 2n) =4x =36 =2 8m 6sm 2st ;大头柔毛蒿 (A .pubescensLedeb .var .gebleriana (Bess .)Y .R .Lin ) ( 2n) =4x =36=2 8m 6sm 2st;塔河柔毛蒿 (A .pubescensLedeb .var .taheensisG .Y .Zhang) ( 2n) =4x =36 =2 8m 6sm 2st;核型类型均为 2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