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工作用四氧嘧啶(皮下注射)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若预先由腹腔注射剂量为10μg/kg 的前列腺素E_2(PGE_2),则可使大鼠的糖尿病发病率由75%下降到12.5%;在注射四氧嘧啶72h后,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平均值由498.0±86.6mg%下降到141.9±30.5mg%。PGE_2的这种对四氧嘧啶的细胞毒性作用的缓解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关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到,经过PGE_2处理的糖尿病鼠,在注射四氧嘧啶后120h,其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较未处理的糖尿病鼠得到明显恢复。组织学切片也显示,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含量在PGE_2处理组较单独四氧嘧啶处理组明显增多。因此,从机能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均表明,预防性注射PGE_2能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造成的急性损伤,提示PGE_2对胰岛β细胞似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萎缩大鼠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变化及其与内源性PG_s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由丙线照射所致胃粘膜萎缩后其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变化,及其与内源性PGE、PGI_2和 TXA_2的关系。结果表明,胃粘膜萎缩可明显地减弱由胃蛋白酶(150U 溶于0.1mol/L 盐酸)或20%酒精灌胃所引起的对牛磺胆酸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在丙线照射后28 d 胃粘膜萎缩状态下,组织合成和释放 PGE 和 PGI_2的能力显著降低,而生成 TXA_2的能力则明显增强;给予上述两种弱刺激后15min,PGE 和 PGI_2含量的增加比无粘膜萎缩动物明显减少,PGI_2/TXA_2比值降低。预先5min 给予外源性 PGE_2,则可使丙线照射所抑制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重新恢复。这些结果说明,丙线照射可使大鼠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明显减弱,而胃组织 PGE 和 PGI_2合成和释放能力的降低以及 PGI_2/TXA_2比值下降,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用5%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溶液作为强刺激物直接注入大鼠胰导管系统,制成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若于48h前向胰导管内预先给予0.1%、0.2%或0.4%的低浓度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溶液作为弱刺激物,能使随后给予的强刺激物所致的损伤大大减轻,使病鼠死亡率由对照组的100%分别降低到27%、17%和17%;血清淀粉酶浓度升高的幅度由对照组的4680U/100ml血清降低到1990、2180和2710U/100ml血清。胰腺组织学切片检查可见,病变由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变为轻度急性胰腺炎或向慢性胰腺炎转化。这项结果提示:预先给予弱刺激可使胰腺外分泌细胞对随后给予的强刺激产生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尚待探索。 相似文献
4.
胰多肽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牛磺胆酸钠-胰蛋白酶溶液直接注入大鼠胰导管,制备成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由腹腔于制备前预防性地和制备后治疗性地结合注射剂量为3μg/kg 的牛胰多肽,能使病鼠的死亡率由对照的100%降到33%,已死鼠平均存活时间由对照的13±3小时延长到20±2小时,血清淀粉酶浓度升高的峰值降为对照的35%,胰腺组织学切片呈轻度急性胰腺炎或向慢性胰腺炎转化。单纯在制备前预防性地注射牛胰多肽或仅在制备后作治疗性注射,也有同样作用,但效果较差。这项结果提示,胰多肽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具有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功效,即对胰腺有细胞保护作用。抑制胰酶的分泌和释放可能是它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将分离的新生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置入四氧嘧啶,PGE_2,PGE_2和四氧嘧啶以及高浓度葡萄糖和四氧嘧啶液进行孵育,用RIA 法测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表明,四氧嘧啶使胰岛细胞内 cAMP含量明显降低 cGMP含量升高cAMP/cGMP 比值比正常鼠低2.79倍,但 PGE_2预处理可以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cAMP 的降低和 cGMP升高,使胰岛细胞内cAMP/cGMP 比值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高浓度葡萄糖预处理虽不能防止由四氧嘧啶引起的cAMP 降低,但因能使cGMP 和cAMP 值均降低,故cAMP/cGMP 比值仍接近正常水平。单纯 PCE_2可使胰岛细胞内 cAMP含量轻度升高cGMP值略下降,cAMP/cGMP比值比正常值外高1.49倍。上述结果提示PGE_2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实现其对胰岛B细胞的细胞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胃内PGE和PGF_(2α)介导胃蛋白酶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细胞不断合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PGs),具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我们的前一工作表明,预先用胃蛋白酶灌胃,可防止牛磺胆酸所致的胃粘膜坏死的发生,这一保护作用可被消炎痛所阻断;间接提示这种适应性细胞保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内源性PGs有关。本文则用放射免疫方法,直接测定了胃粘膜组织PGE和PGF_(2α)含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纯胃蛋白酶225U,胃蛋白酶150U溶于 0.1N HCl或75单位溶于 0.2N HCl中,提前 15min灌胃,均可防止由0.2N NaOH、0.6N HCl 和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坏死的发生,这种保护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上述三种配方的胃蛋白酶溶液灌胃后15min,胃粘膜组织PGE和PGF_(2α)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7—2.9倍和1.9—2.5倍;且以PGE含量的上升占优势。进一步观察不同浓度胃蛋白酶溶于生理浓度盐酸中对胃粘膜PG含量的影响发现,胃蛋白酶与胃粘膜组织PGE和PGF_(2α)含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这些结果说明,胃蛋白酶作为弱刺激对强酸、强碱和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则是通过诱发内源性PGs的合成和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8.
胃粘膜血流量对大鼠胃粘膜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氢气清除法测定胃粘膜血流量,观察大鼠胃内灌洗低浓度盐酸酒精后灌注高浓度盐酸酒精(0.6mol/LHCl+15%EtOH)对GMBF和胃粘膜损害的影响。以及GMBF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先用低浓度盐酸酒精作为弱刺激灌注随之以高浓度盐酸酒精作为强刺激灌注,引起胃粘膜适应性保护现象,它表现为:大体操作和损伤深度分别比单独泊组减少47.09%和44.57%应性现象,它表现为:大体损 相似文献
9.
乳酸杆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作用及细胞毒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乳酸杆菌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的活化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乳酸杆菌后,PEM体外细胞毒作用及体内细胞毒作用增强,酸性磷酸酶含量及非特异性酯酶含量增加、TNF—α释放量增加。电镜显示:PEM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数量增多。本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活化PEM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胃粘膜(Na~+-K~+-Mg~(2+))-ATPase在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其与内源性PG的关系。结果表明,哇巴因(一种(Na~+-K~+-Mg~(2+))-ATPase的抑制剂)可部分抑制胃蛋白酶150U(溶于0.1mol/L盐酸中)和20%乙醇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用上述两种弱刺激灌胃后15min,胃粘膜(Na~+-K~+-Mg~(2+))-ATPase活力明显升高,也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预先给予消炎痛以抑制内源性PG的合成,则可阻断弱刺激所诱发的胃粘膜(Na~+-K~+-Mg~(2+))-ATPase活力的升高;若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外源性PGE_2,又可解除消炎痛的阻断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弱刺激通过内源性PG,进而促进胃粘膜(Na~+-K~+-Mg~(2+))-ATPase活力升高,使粘膜抵抗损伤的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观察到消炎痛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四氯化碳和半乳糖胺对大鼠的肝损伤作用,本工作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进一步观察了这一现象。结果表明,经消炎痛整体处理后分离的大鼠肝细胞,在原代培养的条件下,对四氯化碳的损伤仍然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表现为细胞内酶的漏出少于对照组。正常大鼠离体肝细胞在原代培养条件下用消炎痛处理,在相当大的剂量和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抗损伤作用。结果提示:消炎痛整体处理可使肝细胞本身获得抗损伤的能力,而这种抗损伤能力的产生可能有赖于肝细胞外其它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戴氏虫草抗紫外线及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孔雀绿比色法研究了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紫外线辐射的方法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抗紫外线辐射的保护效应,其结果表明: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在较高浓度下能够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在较低浓度下却能拮抗氧化可的松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抗紫外线辐射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190-2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胰岛素干预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核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1)肺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胰岛素干预组肺病变局限且程度减轻;(2)ALI模型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O.456±0.018)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542±0.009)与正常对照组(o.274土0.014,0.308±0.017)比较显著升高(均P〈0.05);(3)胰岛素干预组ICAM-1mRNA表达(0.357±0.024)和NF-k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0.427±0.018)比模型组明显减低(均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均P<0.05)。结论ICAM-1和NF-kB在ALI显著增加,胰岛素可以抑制NF-kB和ICAM-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对抗ALI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鼠捆缚后置于4℃冰箱3h,造成应激性胃粘膜损伤,损伤程度用损伤指数表示:(1)在应激前3h 用0.5、1.0、2.Oml 的花生油灌胃,使损伤指数从对照的18.8—22.6降为6.8—7.0,P<0.01,但当花生油用量降至0.25ml 时,其保护作用不明显;(2)在应激前0.5、1.5、2.5和3.5h用1.0ml 花生油灌胃,也均有保护作用,(3)菜籽油或油酸有类似花生油的抗胃粘膜损伤作用,而且油酸的作用比花生油更显著,但30%甘油却无效;(4)将1.0ml 花生油注入空肠,具有与灌胃相似的保护作用;(5)在大鼠应激前1.5h 肌注消炎痛(10mg/kg),并不能阻断花生油的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花生油等植物油能够通过其脂肪酸成分作用于小肠而产生对抗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的机理不明,但似与前列腺素无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运用PC12细胞,研究不同浓度多巴胺(dopamine,DA)对细胞的影响。同时利用兼具促进多巴胺释放和抑制多巴胺摄取双重作用的安非它命(amphetamine,AMP)观察胞内外多巴胺对细胞的不同作用。结果显示:胞外高浓度DA能引起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胞内游离Ca~(2+)浓度上升,细胞存活率大幅度降低,部分细胞出现凋亡;低浓度DA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而使细胞抗氧化能力有一定提高。长时间安非它命单独作用也可引起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伴随胞内GSH水平降低;安非它命与多巴胺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细胞内抗氧化物质水平低于多巴胺单独作用,表明细胞内一定浓度DA可以维持或提高细胞抗氧化物质水平。结果提示,脑内同样存在的多巴胺神经元对DA重摄取功能下降,胞外氧化应激增强,可能是引起脑内多巴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抗臭氧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臭氧(O3)对培养的兔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上观察了热应激处理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抗O3损伤的保护效应,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42℃热应激处理30min可明显降低O3攻击下的细胞毒指数(CI)及细胞内MDA含量,表示热应激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进一步观察表明,热应激预处理可增加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增加GSH/GSSG比值,并能增加两型谷胱甘肽的总量。结果提示热应激的细胞保护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增加从谷胱甘肽合成及增强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细胞自身的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RNA干扰人pttg表达对肺癌SPC-A-1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pttg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转染SPC-A-1细胞并用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株;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TTG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计数法检测阳性克隆株SPC-A-1细胞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抑制人pttg表达后SPC-A-1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针对人pttg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Si-hPTTG),转染后筛选获得人pttg下调表达的SPC-A-1细胞株;Si-hPTTG转染使SPC-A-1细胞PTTG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质粒组均显著下调;Si-hPTTG转染后SPC-A-1细胞染色体众数和平均数增加,3H掺入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人pttg下调表达可增加SPC-A-1细胞染色体众数和平均数,伴有减轻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趋势;显著抑制SPC-A-1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人pttg可能是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经调理酵母多糖(OPZ)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松弛豚鼠离体气管肌条,上清液中PGE_1增加,表明PGE_1是肺泡巨噬细胞松弛气管肌条的介质之一。经OPZ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豚鼠血小板作用后,其松弛效应被逆转为收缩效应,提示可能由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使释放收缩介质所致。肺泡巨噬细胞借助所分泌的介质经常性地调节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