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某些鱼类对达里湖碳酸盐型半咸水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根据作者1975-1978年在达里湖的鱼类驯养工作中室外、室内的试验结果,并参照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几个内陆性湖泊近年来水质变化过程和放养鱼类的效果,对梭鱼、鲢、鳙、草鱼、鲤、丁鱥、鲤鲫杂交种、青海湖裸鲤(湟鱼)、鲫、雅罗鱼、麦穗鱼、条鳅等十数种鱼对湖水的适应能力作了评述。对碳酸盐型半咸水湖水,梭鱼、鲢、鳙、草鱼最为敏感,在达里湖水中几小时即死亡;鲤、丁鱥等适应能力较强,在湖水中可活10天以上;条鳅、雅罗鱼和鲫鱼适应性很强,可在湖中繁殖发育。其中又以条鳅对高碱度的水耐力最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使pH升高,易造成鲫鱼大批死亡。达里湖盐度5.5%,总碱度44.5毫克当量/升,pH9.30-9.56,已接近鲫鱼的适应极限;当碱度上升到73毫克当量/升,盐度9.08%(查干诺尔),pH9.6时,雅罗鱼也难于适应;湟鱼因来自氯化钠占主要成分的青海湖,它对碳酸盐含量高的达里湖水的适应能力比雅罗鱼、鲫鱼都强。  相似文献   

2.
2013年对淮北采煤塌陷湖(乾隆湖和临涣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6种, 隶属于3门5纲17科. 乾隆湖和临涣湖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30.85和215.80 ind./m2, 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6.11和36.38 g/m2。两湖大型底栖动物以摇蚊幼虫、霍甫水丝蚓和苏氏尾鳃蚓为优势类群, 底栖动物最高密度均出现在夏季(乾隆湖为 278.0 ind./m2, 临涣湖为288.2 ind./m2); 生物量则主要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 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多样性指数(D)和Biotic Index生物学指数(BI)对乾隆湖和临涣湖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结果显示Shannon多样性指数不适宜于该两湖的水质生物评价, BI的评价结果与水质状况基本相符。综合 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 乾隆湖和临涣湖春季和冬季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夏季和秋季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关键驱动力,于2011—2012年分4次对青海湖区主体湖、3个子湖和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5纲15科,主体湖区、咸水和淡水子湖及入湖河流分布有9、5、9和15种;它们的密度分别为455.8、1562.7、741.3和331.2 ind./m2;生物量为1.18、3.70、2.75和4.53 g/m2。优势度分析显示,喜盐摇蚊为主体湖区绝对优势种(占总密度的83.32%)。Surfer模拟显示,主体湖区东南部沿岸带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湖心区最低;高峰值主要出现在布哈河、菜挤河等大型河流入湖的河口附近。CCA分析表明: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pH、水深、总氮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驱动。  相似文献   

4.
长江天鹅洲故道和老河故道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游开敞式天鹅洲故道和封闭式老河故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四大类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异同和变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都是老河故道高于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则是天鹅洲故道高于老河故道。预期随着天鹅洲故道由开敞式向封闭式的演变,其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将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5.
长江天鹅洲故道和老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游开敞式天鹅洲故道和封闭式老河故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四大类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异同和变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多样性都是老河故道高于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则是天鹅洲故道高于老河故道。预期随着天鹅洲故道由开敞式向封闭式的演变,其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将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鱼类群落同功能种团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11年5月、8月、10月和12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莱州湾海域鱼类同功能种团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全年调查共渔获鱼类49种,全部为硬骨鱼类。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调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杂食性种团和碎屑食性种团共7个同功能种团,其中底栖动物食性种团种类数最多(14种),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次之(12种)。碎屑食性种团生物量在全年处于第一优势地位,占32.8%;其次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占31.6%;再次为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占25.0%。同功能种团多样性(HFD)和种类多样性(Hs)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冬季达到最低值;两者关系使用指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佳。浮游动物食性种团平均营养级为3.71、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食性种团为3.83、底栖动物食性种团为3.43、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种团为3.75、游泳动物食性种团为3.86、杂食性种团为3.73、碎屑食性种团为3.34。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目前莱州湾碎屑食性种团比例明显上升,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比例大幅下;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和游泳动物食性种团的平均营养级明显下降,碎屑食性种团平均营养级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1973—1975年对东湖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结果,列出了31种东湖底栖动物的名录,比较了各湖区各类动物的现存量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进而估算了全湖底栖动物资源的蕴藏量。此外还分析了7个优势种在现存量中的意义及分布型式。环境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的密度有随水深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昆虫和寡毛类在密度和生物量方面从属于湖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它们的生物量与湖水的有机物耗氧量也有从属关系。对以上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数学描述。讨论了底栖动物在渔业上的合理利用问题,测算了湖中底栖动物的供饵能力,提出了青鱼和杂食性鱼类的增放量。从水质生物监测的角度,根据底栖动物的密度或生物量推算出五项生物指标数值,对各湖区污染程度和年变化情况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现状和动态变化,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和8月在三门湾海域用阿氏拖网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经鉴定,大型底栖动物有119种,主要类群为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种类总数的79%。大型底栖动物全年优势种为细螯虾、长额超刺糠虾和六丝钝尾虾虎鱼,不同季节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性较大。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0.025 g·m-2和0.07 ind·m-2。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3.1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25~3.7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0.79。ABC曲线分析显示,在春季和冬季,群落受到中等程度干扰;而在夏季和秋季,群落受到轻微扰动。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深、温度、盐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东风港滨岸缓冲带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苏州河的支流东风港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一段人工建造滨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区,调查其水生生物群落并与对照区相比较,以具体说明滨岸缓冲带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多于对照区,且以清水种占优势;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区明显比对照区复杂;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研究区都多于对照区;另外研究区还有较为多样化的大型水生植物群落.这些都表明研究区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较对照区更为完善.说明滨岸缓冲带对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完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杭州西湖的底栖动物,在25个布点,四季采样,共获54种。其中寡毛类22种,摇蚊幼虫18种,其它各类动物14种。如果不包括三潭内湖,则西湖中只采到21种。底栖动物的加权年平均密度为443.9个/m~2,生物量为1.473g/m~2;摇蚊幼虫的数量居次。软体动物相当贫乏,与该湖富营养化程度较重,底泥松软,水生植被缺乏有关。在苏堤以西3个湖区,底栖动物的数量明显高于东面两个湖区,反映了环境条件的差异。西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如霍甫水丝蚓等,Ig数值表明它们均呈聚集分布。然而在水草繁茂的三潭内湖,底栖动物多达48种,优势种组成也有较大差异。文中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动作了分析,并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