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同工酶电泳、RFLP、RAPD、核酸序列分析、微卫星DNA和探针杂交等,在实蝇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这些技术对实蝇种群进行系统发育研究,揭示其亲缘及进化关系,从生命本质上寻找实蝇种群间的内在联系。文章综述上述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蝇科昆虫核酸结构、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蝇科昆虫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核酸生物传感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生物传感器在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其研究正成为90年代生物传感技术研究热点.文章对核酸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鳞翅目昆虫病原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孢子虫广泛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中,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微孢子虫病一方面影响野外昆虫种群的自然平衡,另一方面对家蚕、柞蚕等经济和资源昆虫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微孢子虫表面坚厚的孢壁,无疑增加了研究难度。随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基于各种组学(Omics)研究微孢子虫的工作方兴未艾,并且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本文综述了微孢子虫与鳞翅目昆虫寄主的相互作用及寄生于鳞翅目昆虫的病原微孢子虫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展情况,以期为微孢子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这些昆虫微生物研究将为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家蚕等经济昆虫微粒子病的诊断、防控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昆虫细胞系的培养和建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迄今已经报道的昆虫细胞系有800株以上。昆虫细胞系在昆虫病理学、寄生虫学、内分泌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实践经验,概括了国内外昆虫细胞系建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昆虫细胞培养的发展、昆虫细胞系建立技术、不同昆虫组织来源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和过程,以及对昆虫细胞系特征的鉴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核酸技术在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永春 《生命科学》1996,8(1):19-20
近年来以核酸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为从核酸分子水平上研究真菌的遗传本质,为真菌的进化研究、系统分类和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近几年在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研究中应用较多的DNA—DNA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和核酸测序等几种技术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菌物研究》2005,3(1):58-62
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昆虫迁飞的调控基础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幸福  罗礼智 《生态学报》2008,28(6):2835-2835~2842
昆虫迁飞是在长期适应多变的环境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种行为对策,也是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以及迁飞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昆虫迁飞行为的发生不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本身生理因素的调控.目前,国内外对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生理因素、行为学以及种群遗传学方面的调控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昆虫迁飞行为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国内外主要昆虫迁飞调控机制概述的基础上,对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迁飞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71-882
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蚧虫进行分类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介绍蚧虫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以及RFLP、RAPD、SSR、ISSR和DNA Barcoding技术在蚧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促进蚧虫类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刚  莫志宏 《生命科学》2006,18(2):195-198
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体最为重要的两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近期采用的新技术有:核酸适体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本文就这些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徐广  郭予元  宋福平 《昆虫知识》2000,37(4):255-255
在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常常需要了解昆虫的基因序列或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随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 ,互连网上的昆虫学资源也日益丰富。利用 E-mail可以免费、迅速地获得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提供的有关核酸和蛋白质序列与结构以及出版物的信息 ,其中也包括昆虫的信息。只需要向地址为query@ncbi.nlm.nih.gov的服务器发送按下文格式书写的 E-mail,若网络通畅 ,几分钟就可以收到对方按查询要求发回的 E-mail。该服务器提供的检索范围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相关数据库 ,其中核酸序列数据库包括 :Gen Bank,EMBL,DDBJ,db…  相似文献   

11.
Recent advances in manipulating nucleic acids have opened a new research field called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This short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olecular techniques which have been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DNA molecules for the study of plant systematics,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PCR.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DNA analysis, DNA/DNA hybridization, has not become popular with plant systematists, because of several disadvantages inherent in the method. The survey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on the contra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eferred methods used by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sts, since the method is relatively easy to perform. Although unambiguous data can be obtained by both long-range restriction mapping and nucleotide sequencing, these approaches may have limited use in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because of their laborious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relying on conventional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To date, PCR based analyses of the DNA molecule seem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experimental approach for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Several 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have changed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DNA data. Further application of PCR to plant molecular systematics will open up a new era in the field. The present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which was read in a symposium entitled “Organellar DNA Variations in Higher Plants and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t the 5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Japan in Shizuoka on October 2, 1990,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Plant Taxonomists.  相似文献   

12.
李晶  沙伟 《植物学报》2004,21(2):172-179
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DNA序列测序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苔藓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在苔藓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序列特点与昆虫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50,自引:9,他引:41  
昆虫线粒体DNA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遗传物质之一。线粒体DNA具有进化速率较核DNA快 ,遗传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倒位、易位等突变 ,并且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等特点。本文概述了mtDNA中的rRNA、tRNA、蛋白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区的一般属性 ,分析了它们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以及应用DNA序列数据来推导分类阶 (单 )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时 ,基因或DNA片段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中综述了核糖体基因在黏菌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现状,并就目前黏菌分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中,为了揭示真实本质,必须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蛋白质与酶,二是核酸。酶电泳是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分子遗传学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自然居群中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变化系统、选择作用和系统发育等问题。植物核酸系统学的研究倍受青睐,因为核酸分子是最基本的进化单元,几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相关的核酸分析技术主要有:DNA杂交、DNA限制酶谱分析、RFLP分析、DNA指纹图技术、RAPD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中,结合各方面的生物学证据,才能显示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在鲸类系统学研究中的进展。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鲸目与有蹄类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鲸类的单系起源,但鲸类不同类群(须鲸类、抹香鲸类及不包括抹香鲸类的齿鲸类)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仍存在争议。抹香鲸类到底与须鲸类还是与其它齿鲸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被用于解决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内科间以及科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特别是齿鲸亚目的海豚科、鼠豚科和淡水豚类。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来研究鲸类种下的遗传结构是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使用的标记主要是mtDNA控制区、核DNA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v complex,MHC)等。  相似文献   

17.
The comparative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molecular data has allowed researchers to tackle biological questions that have long remained unresolved. The evolution of DNA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can now be modeled accurately enough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ast. The methods to infer phylogeny (the pattern of histor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lineages of organisms and/or sequences) range from the simplest, based on parsimony, to more sophisticated and highly parametric ones based on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In general, molecular systematics provides a powerful statistical framework for hypothesis testing and the estimation of 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estimation of divergence times among taxa. The field of molecular systematics has experienced a revolu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nd pitfalls, i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the study of evolutionary patterns and process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present a brief synthesis of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that are most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systematics today, as well as indications of future trends and state-of-the-ar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8.
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类群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DNA序列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成为当前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与线粒体DNA相比,核基因由于包含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序列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发育,正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Rag-1、Rag-2、tyrosinase、rhodopsin、C-mos等核基因已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目前的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限制了更多的核基因用于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为此简要介绍了目前核基因在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核基因序列在分子系统学应用上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e methods of molecular systematics currently us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ifidobacteria are reviewed. The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gene and some other genes considered to be phylogenetic markers is a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taxo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members of the genus Bifidobacterium and to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new isolates. Various techniques of obtaining DNA fingerprints (PFGE, RAPD, rep-PCR) are widely used for solving particular problems in identifying bifidobacteria. Bacteria of the genus Bifidobacterium are important organisms in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The research into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bifidobacteria provides a basis not only for the solution of taxonomic problems, but also for monitoring of individual speci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for more detailed study of the genetics and ecology of this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是80年代末新兴起来的,近几年来发展相当迅速。为了把握这个研究方向,并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作者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着手,对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介绍了DNA序列测定、RFLP,分子杂交技术、RFPL、分子杂交技术、RAPD、SSCP及DSCP等几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并从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