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中华鳖的稚鳖(体重11.5-18.0g)、一龄鳖(体重100.0-125.5g)、二龄鳖(体重220.0-263.0g)和三龄鳖(体重450.0-480.0g)的肌肉、背甲、裙边和油脂块等不同部位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其肌肉中的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的肌肉、裙边和背甲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8.33%-23.44%,脂肪含量较低。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32.69%,DHA(C22:6)与EPA(C20:5)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8.30%和6.97%左右。本研究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中华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Ⅲ.肌肉氨基酸的组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中华鳖的稚鳖、一龄鳖、二龄鳖和三龄鳖肌肉中的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9.48%,谷氨酸的含量很高,为氨基酸总量的15%以上。在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鳖在氨基酸方面的营养价值,为中华鳖配合饲料的开发提出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生化组成的分析:Ⅱ.背甲,肌肉中矿物元素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华鳖一龄鳖,二龄鳖和三龄鳖的肌肉与背甲中矿物元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体内含有22种以上的矿物元素,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硒,锌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有肌肉中含量分别为:0.54,3.32,36.7;在背甲中含量分别为:1.50,8.12,8.8。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湖南洞庭湖及沅江水域内开展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种质资源调查,发现中华鳖中存在“九肋鳖”,为了解其资源分布、形态特征以及遗传特性,从形态指标、线粒体DNA及骨骼发育基因多态性入手,比较研究九肋鳖(9对肋骨,简称R9)与八肋鳖(8对肋骨,简称R8)的形态及分子遗传特性。结果显示:(1)从湖南省沅江、益阳、常德和岳阳地区的12222只人工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共筛选出331只九肋鳖,其在养殖中华鳖群体中占比为2.2%—3.1%。(2)九肋鳖背甲内胸椎数为11枚,肋骨9对,比八肋鳖多1枚胸椎和1对肋骨。(3)九肋鳖背甲宽/背甲长、后侧裙边宽/背甲长显著小于八肋鳖,体高/背甲长显著大于八肋鳖。(4)九肋鳖CO I、Cytb、12S rRNA基因与中华鳖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进化树分析显示九肋鳖与中华鳖群体聚为一支,与中华鳖地理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未找到群体特异性标记。(5)九肋鳖与八肋鳖的RUNX2和VRTN基因外显子上共检测到4处突变位点,即g.977380 C>T、g.6014427C>T、g.6015734A>C及g.6015864A...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松阳花鳖、德清花鳖、黄沙鳖、黄河鳖和洞庭湖鳖5个群体体色、背部花纹和腹部黑斑的观察,同时测量这5个群体的29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中华鳖群体相比,松阳花鳖在体色上与其他4个群体存在着差异,其背部主要呈青黑色或青褐色,甲壳上雪花样斑点较多且明显,腹部斑块图案较小,颜色较浅呈青色,腹部7个斑块出现的概率均较低,出现无斑块的概率为31.82%。其中斑块1出现的概率最低。聚类分析显示5个中华鳖群体可分为三支,松阳花鳖与黄沙鳖相距最近,聚为一支;黄河鳖和德清花鳖聚为一支;洞庭湖鳖与其他4个群体相距较远,单独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华鳖背甲周长、裙边宽、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其中松阳花鳖、德清花鳖和黄河鳖的后侧裙边宽/背甲长较大,与其他群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墨鳖的营养价值, 对墨鳖、野生中华鳖、淮河鳖和日本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及裙边胶原蛋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 (1) 4个品系鳖肌肉水分含量分别为80.84%、79.48%、81.57%和79.25%, 墨鳖显著高于野生鳖和日本鳖(P<0.05); 粗蛋白含量分别是17.82%、17.60%、15.93%和16.40%, 墨鳖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 粗脂肪含量分别是0.42%、1.43%、0.65%和1.06%, 墨鳖显著低于其他鳖(P<0.05); 4个品系鳖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 4个品系鳖肌肉中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以墨鳖最高。(3)4个品系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5.19%、56.44%、59.32%和54.73%, 墨鳖显著高于其他鳖(P<0.05), 其中墨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鳖(P<0.05),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P<0.05); 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2.50%、41.85%、39.41%和39.98%, 墨鳖显著低于其他鳖(P<0.05)。(4)墨鳖肌肉中DHA和EPA含量与野生鳖差异不显著(P>0.05), 显著高于淮河鳖和日本鳖(P<0.05), 花生四烯酸(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鳖(P<0.05)。(5) 4个品系鳖裙边胶原蛋白含量均较高, 为160.6—170.4 mg/g。结果表明墨鳖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的地方品系。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幼鳖的生长模式及身体各部分生化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模拟了中华鳖幼鳖背甲宽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观测了幼鳖身体总干重及内脏,脂肪块,骨骼和其它(肌肉和皮脍)各部分干重与背甲宽的相关关系,并测定了上述身体各部分的生化组成,结果发现幼鳖生长曲线呈S型,用逻辑斯缔生长方程可进行很好的拟合,该方程为:Cw=9.7563/(1+5.8008exp(-0.2301t)(r=0.89,n=420,P〈0.001),幼鳖身体总干重及内脏,脂肪块,骨骼  相似文献   

8.
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三角鲂(Megalobrama tarminalis)和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三角鲂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8.19%和3.06%,长春鳊肌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9.38%和2.89%.三角鲂和长春鳊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了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三角鲂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6.27%,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2.17%,占氨基酸总量的42.18%;长春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7.6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70%,占氨基酸总量的40.85%.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三角鲂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甲硫氨酸加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3.55,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2.81%;长春鳊肌肉中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6.81,4种呈味氨基酸为氨基酸总量的33.80%.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较高,三角鲂为7.96%,长春鳊为3.11%.矿物元素比值合理.以上分析表明,三角鲂和长春鳊均为营养价值、经济价值都较高的优质鱼类,相比而言,三角鲂肌肉脂肪、脂肪酸含量和质量更优,而长春鳊肌肉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9.
仿生养殖鳖与温室养殖鳖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体重为531-615g仿生养殖鳖与体重575-613g的温室养殖鳖进行形态观测,结果表明,在等背甲长、宽时,仿生养殖鳖的体高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小,裙边宽显著较温室养殖鳖为大,呈更扁平的体型;仿生养殖鳖的爪型较尖,温室养鳖的爪尖圆钝;在等体重的鳖中,温室养殖鳖组织中的成形脂肪块重和肝脏重均显著高于仿生养殖鳖(P<0.01),表明温室养殖鳖可食部分中脂肪含量增加,同时发现温室养殖鳖往往有脂肪肝异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虫蚀法制备了鼋Pelochelys cantorii和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骨骼标本, 对骨骼系统进行了观察、描述、绘图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鼋的骨骼共169枚, 由背甲和腹甲组成的外骨骼、中轴骨和附肢骨组成的内骨骼组成。通过比较鼋和中华鳖的骨骼结构, 发现二者在头骨的吻突长度及第三颈椎结构方面有较大差别。鼋眼眶前部至吻突最前端的长度与头骨总长度比为0.082, 而中华鳖为0.570, 显示中华鳖吻突显著长于鼋。鼋与中华鳖的颈椎骨数目均为9枚, 但中华鳖的第三至第九颈椎的横突要更明显, 第七颈椎的椎体向上显著翘起, 且第九颈椎腹面椎体前端为尖状。从整条颈椎上看, 鼋脊椎长度与其背甲长度之比为0.66, 中华鳖为1.07, 表明中华鳖的颈椎更长; 研究结果丰富了鳖科动物的骨骼学基础数据, 也为鼋物种鉴定、龟鳖动物系统演化及生态适应性提供骨骼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