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HPLC和ELISA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内源IAA、ABA、ZR、DHZR、iPA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叶片中IAA浓度,在整个干旱过程中变化不大,与对照相比下降不明显;IAA的浓度对干旱的反应不敏感;叶片中ABA浓度在干旱最初3d里急剧升高,直至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ABA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HPLC和ELISA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内源IAA、ABA、ZR、DHZR、iPA含量的变化情况 ,以及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 ,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Gs) ,PSⅡ光化学效率 (Fv/Fm)的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 :叶片中IAA浓度 ,在整个干旱过程中变化不大 ,与对照相比下降不明显 ;IAA的浓度对干旱的反应不敏感 ;叶片中ABA浓度在干旱最初 3d里急剧升高 ,直至最大值 ,之后有所下降 ;ABA的浓度对干旱反应敏感 ,但在整个干旱过程中ABA浓度并不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而逐步升高 ;叶片中ZR和DHZR的浓度在干旱过程中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 ,iPA浓度在干旱 4d后显著下降 ;叶片Pn在干旱初始 4d里随RWC的减小而缓慢下降 ,4d之后下降迅速 ;Gs从干旱第一天起即迅速减小 ,到第 4天近乎于零 ,Fv/Fm从干旱第 5天后开始逐步减小。这些结果证实在干旱过程中叶片ABA浓度的升高对气孔导度的调节作用 ,干旱初期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关闭所致 ;干旱后期光合速率的快速下降可能是PSⅡ光反应效率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4.
轻度土壤干旱下,小麦叶片仍能维持较好的水分状况,高氮营养对叶片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度以上土壤干旱下,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降低,高氮叶片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低氮,同时叶片净光合率(P_n)也趋于降低,高氮叶片降低的幅度较大。高氮叶片的叶肉光合活性明显大于低氮叶片,干旱下P_n降低与其气孔限制作用较大有关。高氮叶片的渗透调节大于低氮叶片,但渗透调节对气孔导度和P_n的维持有限。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枳橙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枳橙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枳橙砧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土壤失水率下枳橙叶片以及失水率为40%时枳橙根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当土壤失水率为40%时,枳橙根和叶片中GA3和Z含量均降低、IAA含量增加,而根中ABA含量降低,叶片中ABA含量增加。不同土壤失水率下,叶片中ABA含量随失水率增加逐渐上升,IA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当失水率为50%时达到最高,GA3和Z含量都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枳橙的内源激素受干旱胁迫影响。轻度胁迫下IAA等促进枳橙生长的内源激素含量增加,说明适度的干旱胁迫能促进枳橙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沙培称重法研究冠菌素对玉米幼苗光合参数及内源激素系统影响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0.01μmol·L-1冠菌素显著增加玉米幼苗茎基部粗、根长、干鲜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幼苗的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叶片与根中ABA/GA3大时耐旱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叶片和叶鞘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植株粗壮,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系增多,根长增加.烯效唑浸种的玉米幼苗中LAA和GA3含量下降,叶鞘中尤为明显;ZT含量则是地上部提高,根中下降,ABA含量提高,植株各器官中(IAA GA3)/ABA比值均下降,IAA/GA3比值均升高,IAA/ZT和GA3/ZT比值则是地上部降低,根中升高.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后根系、旗叶和籽粒内源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的内源激素含量对3种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氮素形态调节籽粒灌浆是通过根系、旗叶和籽粒中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而实现的。酰胺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15 d,旗叶GA3含量、籽粒IAA和ABA含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Grain-filling rate, GFR)较高;花后15~25 d,根系GA3含量、旗叶IAA和GA3含量、籽粒ABA含量较高,籽粒IAA含量较低,GFR较低。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 d,籽粒ZR含量较高;花后15 d前后,籽粒IAA、ABA含量较低,GFR较低;花后20~25 d,根系ZR、GA3含量较低,旗叶IAA、GA3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籽粒ABA、GA3含量较低,IAA含量较高,GFR较高。铵态氮比硝态氮处理的小麦籽粒粒重显著增加。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比硝态氮处理增产显著。建议在‘豫麦49’施肥时,使用铵态氮或酰胺态氮并配施硝化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和棉花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Gigaspora rosea Nicol.& Schenck、Glomus mosseae(Nicol.& Gerd.)Gerdemann & Trappe和Glomus versiforme (Karsten)Berch对玉米和棉花植株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期(0-6天)内源激素及多胺的变化。结果显示,子叶培养0-2天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ZT)、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均明显下降,4-5天略有上升,表明0-2天IAA、GA_3和ABA的剧降有利于花原基形成,3-5天较高的ZT含量有利于花器官原基的形成。除腐胺(Put)外,精胺(Spm)、亚精胺(Spd)、尸胺(Cad)在0-1天均下降,1-4天上升,4-5天再下降,Put在0-1天急剧上升,而后持续下降,表明高水平的内源多胺总量和Put可能有利于花原基分化,2天后Spm含量上升有利于花器官原基分化,而Cad含量变化可能是区别花芽和营养芽分化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土壤干旱期间墨兰的水分生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盆栽墨兰〔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的水分生理变化。不同叶龄的叶片对于干旱反应不同,一年生叶比二年生叶敏感。在叶片含水量、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等生理参数中,后两者对干旱反应最灵敏。所以,一年生幼叶的蒸滕速率和气孔阻力可作为指标去判断墨兰植株水分供应情况。墨兰在土壤持水力44.2%时,相对透性较小,生长正常,一年生动叶的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分别是3.36μg·cm ̄(-2)·s ̄(-1)和7.08s·cm ̄(-1);当土壤干旱,持水力降至22.5%时,相对透性增大39%,说明细胞已经受旱害,该时的蒸腾速率降至0.95μg、cm ̄(-2)·s ̄(-1),气孔阻力升为22.25s·cm ̄(-1)。可以认为,墨兰的土壤临界水分是在土壤持水力44%—22%之间。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和中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迅速上升,并逐渐达到最大值;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下降至某一值后并逐渐趋于平稳.几种处理相比较,以秸秆+尿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为最大.除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碱解氮、活性腐殖质、土壤pH不相关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及速效养分在玉米生长期间均相关或极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 1 7个自交系和 1 0个杂交种为试材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叶位、不同生育期、不同源库比例和株间差异状态下的气孔阻力及其与光合 (PH)、蒸腾(TR)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WUE)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不同自交系之间RS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差最大可达 2 .3倍以上 ;光照条件变弱、穗叶位差增加、生育期推延和源 /库比例改变等均可引起RS值的增加 ;在各种情况下导致RS变化的同时也引起TR和PH产生相应的变化 ,RS与TR、PH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且相关系数rRS TR>rRS PH;RS与WUE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土壤水力参数的模型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土壤水力参数的选取和确定是土壤中水分运动和污染物迁移预测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水力参数的模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土壤导水率模型)及其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推求法,并比较了土壤水力参数的模型及确定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以便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土壤水力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多胺代谢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研究表明,在处理前期(7-14d),增强的UV-B辐射能使供试水稻汕成63(Sy63)的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分别平均增加165.74%、104.60%和89.60%,南川(NC)的这3种酶活性分别增加59.91%、41.30%和23.68%,IR65600-85只表现出ADC和ODC活性分别平均提高115.93%、14.45%,SAMDC活性却下降33.01%,在处理后期(21-28d),Sy63的ADC-ODC活性分别对照平均增加89.72%、3.71%,NC则分别增加73.95%、27.38%,IR656000-85表现为ADC活性增加94.41%,ODC活性却下降13.57%,就SAMDC而言,处理后期(21-28d),三者分别下降40.06%、19.20%和38.21%,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趋势恰好相反,从而引起多胺(PA)含量特别是腐胺(Put)含量明显上升,此外,UV-B辐射增强能使IAA和GA11/3含量在整个处理期间(7-28d)供试水稻品种(组合)Sy63分别平均下降58.92%和45.48%,NC分别减少43.31%和56.20%,IR65600-85则分别降低38.69%和47.33%,所有供试水稻品种(组合)的ZRs含量表现为处理前期(7-14d)有所降低,处理后期(21-28d)则明显提高,就ABA含量而言,整个处理时间(7-28d),3个品种(组合)均比对照显著或后期(21-28d)则明显提高,就ABA含量而言,整个处理期间(7-28 d),3个品种(组合)均比对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三者分别提高了14.4%、99.6%和56.7%,从而显著降低IAA/ABA、GA1/3/ABA和ZRs/ABA的比值,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玉米根系水流导度差异及其与解剖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从单根水平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根系水流导度的基因型差异及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的杂交种户单四号具有水流导度上的杂种优势现象,不抗旱的父本803根系水流导度最低,3个品种根系水流导度大小为F1代户单四号>母本天四>父本803;水分胁迫普遍降低了根系直径、导管直径和皮层厚度.同时,玉米品种根系的解剖结构和根系水流导度有关,正常水分条件下,根系导管直径与3个玉米品种的根系水流导度呈正相关,胁迫条件下则呈负相关.无论是在胁迫还是正常水分条件下,根系皮层厚度占根系直径的比例与根系水流导度都呈负相关,说明根系皮层是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阻力部位.  相似文献   

1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 aysL.)及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loides L.)杂交后,由于胚乳组织不能正常形成,从而导致胚很难在母本小麦植株上发育至成熟。通过对杂交后的胚不同发育时期的子房内源IAA、玉米素(Z)及玉米素核苷(ZR)和ABA 的ELISA 分析,发现远缘杂交后的胚发育过程中子房内源IAA 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子房;而且Z+ ZR 和ABA 的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和正常自交发育的子房不同,然而IAA/(Z+ ZR)和IAA/ABA 的比率变化在远缘杂交与正常自交的子房之间有某些相似趋势。IAA、Z+ ZR和ABA 与这3 种激素之和的比率变化在上述两类子房中也有相似之处。可以推断,植物胚胎的正常发育需要多种激素的动态平衡及某一时期某一激素的主导性作用。远缘杂交后的胚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发育至成熟,除了缺乏胚乳组织的营养保护之外,或许也和其内源激素的水平及多激素平衡体系偏离常规动态变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田间小麦群体内叶片气孔阻力垂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田间实测资料, 本文给出了田间小麦群体中叶片不同部位和冠层不同层次叶面气孔阻力的差异, 及其与环境因素特别是土壤水分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 小麦冠层各不同层次和叶片不同部位的气孔阻力有明显差异。就冠层上部单个叶片而言, 由叶尖到叶基气孔阻力逐渐增大;叶片正面的气孔阻力小于叶片反面对应部位的气孔阻力。对于水汽和CO2传导的贡献70%是由冠层上部的两片叶子给出的;群体内不同层次叶片相应部位的气孔阻力是由冠层上部向下逐渐增大, 冠层不同层次叶片和叶片不同部位的气孔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反空不同, 如当土壤水分不足时, 群体下部叶片和叶片反面的气孔张度首先变小, 且变小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