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华山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初探   总被引:87,自引:2,他引:8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比和落叶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分别有49种和33种植物,其中,前者有草本42种,灌木3种,乔木4种,密度为255粒/m^2,后者有草本29种,灌木1种,乔木3种,密度为145粒/m^2,两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组成与其现存地上植被的组成相似性极小。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林窗的土壤种子库有33个种,密度为413粒/m^2,与非林窗区域的土壤种子库组成仅有53.1%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3种群落的能量流和能量利用效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鼎湖山定位观察站多年的实验数据,综合分析鼎湖山自然依据区内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3种群落的能量模式,取得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能量交换的流向和流量,并求出3个群落的几种能量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从能量交换强度看,季风常绿阔叶林最大,群落每年吸收的PAR达1685MJ/m^2,占投射到林冠上PAR的93.7%,针阔混交林次之,吸收率为87.9%,针叶林最少,呼吸率只有40.0%.  相似文献   

3.
板桥山地属于黄山余脉。据统计,该区有维管束植物154科,556属,1056种。其中,有17种为国家级珍稀波涛危保护植物。该区植物种类丰富,其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密度分别2为2.3个/km^2、8.3个/km^2、15.7个/km^2,与黄山、九龙山不相上下。这里的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并具有一定的过渡特性。通过对分布在该区的中国特有属植物的分析,主为其历史成因占主导地位,而生态成因次之。在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刚  代力民 《生态学报》1998,18(5):470-477
通过10a的定位观测,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结构 的动态变化。树种及其分布基本保持不变,林分密度从404株/hm^2降至387株/hm^2,而基础面积从44.83hm^2降至43.79hm^2。除色木槭之外,冠层林木的株数降低。优势树种的更新状况不佳。死亡与更新的关系表现在群中植物组成的变化上。当红松开始衰退时,落叶树种的优势明显上升。几种阔叶树的胸径分配与个体的大小相关。不同胸径等级上的最大  相似文献   

5.
池鹭繁殖种群数量、活动规律和生物生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池鹭种群数量变动,种群活动,雏鸟生长和生物生产量。种群活动可划分为适到期,运情期,繁殖期,同鸟活动期,集群活动和迁离期。1990,1991二年繁殖前种群密度分别为1300只/hm^2和1401只/hm^2,繁殖后增加密度为2087只/hm^2和2248只/hm^2。雏鸟体重增长曲线议程为:W=286/1+e^-0.409(t-12.6)1990,1991年繁殖种群的生物生产量分别为197.  相似文献   

6.
秦岭羚牛的家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1995年8月~1996年8月,在陕西省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4 只佩戴颈圈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cdfordi)的家域进行了研究。4只戴颈圈羚牛M1、M2、F1、F2的年家域面积分别为50.1km^2、35.2km^2、43.5km^2、98.5km^2,平均56.8km^2。羚牛的迁移习性对其家域大小有极大的影响。3只戴颈圈羚牛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中  相似文献   

7.
黄龙大熊猫种群数量及年龄结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6 ̄10月,在野外采用路线-聚类法对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大熊猫23只,竹林内生态密度为0.439只/km^2。此外,首次采用了离差平方和聚类的方法,将该种群划分为4个年龄组。其中幼年组个体上占13.33%,青年组个体占6.67%,成年组个体占60%,老年组个体占20%。最后还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1992-1994年的5-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黄眉姬Weng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的迁期为5月中旬和9月上旬,种群密度为6.6只/km^2,窝卵数4-6枚,孵卵期12-13d,孵化率为89.5%,育雏期12d  相似文献   

9.
截线法对西藏盘羊种群数量的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朴仁珠 《生态学报》1996,16(3):295-301
1987~1990年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西藏盘羊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在1550km样线上遇见99头盘羊。由此资料,以傅立叶级数表达其探测函数,估计出了盘羊在西藏分布区内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0820±0.0097头/km2,即每12km2约有1头,而波动在0.0121~0.3671头/km2之间。并依此确定的10.5万km2的栖息面积计算、西藏盘羊的种群数量为8630±1021头。目前,盘羊群平均数下降为5~6头/群,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0.
新疆鹅喉羚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1992年8~9月和1993年9月,作者在新疆北部鹅喉羚北疆亚种(GazellasubguttrosaSairensis)分布区(天山以北)设置19条样带,总长818km,观测点至动物的平均垂直距离248.3m,面积405.8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62群次,共221只。样带中动物的平均密度为0.71±0.17只/km2。对能判别性别和成幼的16条样带中的37群次113只统计,雌:雄=1:1.05,成:幼=2.4:1。对8条样带中的16群次50只统计,母:仔=1:1.4。1993年2月和10月,我们还在新疆南部鹅喉羚南疆亚种(G.s.yarkandensis)分布区(天山以南),设置8条样带,长230km,平均垂直距离299m,面积116km2的调查统计,见鹅喉羚17群次51只,平均密度0.57±0.26只/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