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双明  孙蕊  骆浩  孙愫  王莹  付玉杰 《植物研究》2007,27(4):500-503
分别采用254、365 nm两种波长的紫外光对东北红豆杉鲜叶进行辐射,研究了波长、辐射时间以及样品处理方式对东北红豆杉鲜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鲜叶经匀浆处理后接受紫外辐射,两种波长的紫外光都可以使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增加,但不同波长对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提高的趋势却不相同。365 nm的紫外光辐射2 h时使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均提高到了最大值,两种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4.6%和53.0%,而254 nm的紫外光在辐射8 h时才达到最大值,两种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9.2%和24.3%。可以选取365 nm的紫外光对东北红豆杉鲜叶水匀浆体系进行辐射,快速高效地提高鲜叶内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植株紫杉醇含量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的因素较多。为了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其中多数是以天然红豆杉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不同种类、树龄、器官、物候期、生长环境等因子对天然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均有影响。本文综述了影响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各种因子,并对紫杉醇测定方法、天然红豆杉与人工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以及红豆杉中其它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果糖和前体物质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果糖和几种前体物质对东北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2d加入6g/L果糖可以使紫杉醇产量增加63.89%,在糖协同的作用下,加入前体(0.05mmol/L乙酸钠,0.05mmol/L苯丙氨酸,0.1mmol/L苯甲酸钠)可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合成,同对照相比,含量分别增加49.36%、13.18%和64.26%,在第15d向培养基中加入0.05 mmol/L乙酸钠、0.1mmol/L苯甲酸钠、1mmol/L苯丙氨酸和6g/L果糖则使紫杉醇含量提高181.89%。  相似文献   

4.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栽培红豆杉已成为目前解决紫杉醇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化学半合成前体10-脱酰基巴卡丁Ⅲ(10-DAB)的含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K、Ca、Mg 肥和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含La、Ce、Sm),连续4次跟踪采样,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样品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元素均引起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降低;喷施K元素,前期引起10-DAB含量的增加但随之降低,紫杉醇的含量则持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的Ca、Mg提高了红豆杉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其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明显地提高了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且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分别最高可达0.261mg g-1和0.641mg g-1.  相似文献   

5.
氧化铝层析从云南红豆杉植物中转化提取紫杉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氧化铝层析从云南红豆杉植物汉膏中转化生成和分离提纯了紫杉醇。考察了氧化铝的类型、流动相中水和甲醇的添中、反应时间以及洗脱剂组成等层析操作条件对紫杉醇回收和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碱性氧化铝柱层析分离和回收紫杉醇效果显著,通过对紫杉醇转化和分离条件的优化,经一步氧化铝柱层析,可以使紫杉醇的含量从小于1.0%提高到大于27%,紫杉醇的回收大于170%。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包括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真菌产紫杉醇的优势,内生真菌分离、紫杉醇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如何提高内生真菌紫杉醇产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相和反相柱层析组合分离纯化紫杉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相氧化铝柱层析和反相C18柱层析从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浸提物中分离纯化了紫杉醇。优化了氧化铝柱层析和反相柱层析的操作条件。实验发现,经过氧化铝柱层析后,测得的紫杉醇量大大增加。经两步层析,使紫杉醇的含量从小于1.0%提高到95%,样品中微量杂质继以重结晶步骤除去,即可获得纯度超过98%的紫杉醇晶体。采用13-CNMR对晶体分析,所得产物结构与文献上紫杉醇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8.
同步化协同诱导可以稳定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细胞培养周期第8d的低温同步化处理可促使细胞达到最高同步化率(20.4%),而茉莉酸甲酯(MJ)的协同诱导可提高紫杉醇产量,使紫杉醇产量最高值达到54.7mg·L^-1。在细胞生长周期第8d,未经低温同步化的红豆杉细胞中的关键酶基因DXR、HMGR、GGPPS和DBAT的表达量在MJ诱导24h后均迅速下降,但在低温同步化的细胞中紫杉醇表达量下降缓慢,60h后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低温同步化和MJ协同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基因高效稳定的表达可能是引起紫杉醇产量稳定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显著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利于红豆杉产业化栽培基地经济效益的实现.根据以往的研究,综述了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的主要因子,包括品种、环境、季节、年龄、性别、组织部位、储藏方式、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等不同的方面.曼地亚红豆杉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筛选到的最适宜栽培的品种,目前市场上50%以上的10-脱酰基巴卡丁Ⅲ来自于欧洲紫杉.阴湿环境生长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较高,冬季一般是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总含量最高的季节,年龄的增加有利于紫杉醇含量的提高,性别不同的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和皮部的紫杉醇含量较高,阴干和低温保藏能有效地减缓紫杉醇的分解速度,一些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的施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急需深入研究的重点:(1)优良品系的筛选和栽培,尤其是对生长速度最快和在中国分布最广的南方红豆杉;(2)土壤中各种成分,尤其是稀土元素对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和机理;(3)定点与大尺度实验相结合研究宏观生态因子对含量的影响和机理;(4)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对含量的影响和机理;(5)调节宏观生态因子、土壤成分、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的配伍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抑制剂促进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5-甲基-DL-色氨酸(5-MT),丙二酸钠等11种代谢抑制剂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生物合成速率的影响,筛选取5-MT等3种对紫杉醇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的抑制剂,抑制剂在稳定期添加剂红豆杉细胞生长无强烈的抑制作用。更有利于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各抑制剂与前体和真菌诱导协同作用提高增产效果,增产大小依次为5-MT,马来酸和丙二酸钠,其中50mg·L^-15-MT使紫杉醇含量提高近10倍,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