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森林边缘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多样性差异,在科级水平上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5个重复样带(间距大于500 m);每个样带以距离梯度(25 m)的方式设置样点,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森林内部和草地中央100 m,共设45个样点,通过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本研究采集甲虫标本4 736 号,隶属于28个科,步甲科、隐翅虫科和叩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9.5%、23.5%和13.0%,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森林内部、边缘到周围草地依次降低,而科多样性和均匀度则依次增高,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PCoA)排序表明,森林内部和周围草地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而森林边缘的群落组成与两者都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反映了森林边缘的地表甲虫群落已经与森林内部的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分化,除了森林物种成分外,还包含了若干从周围草地环境扩散来的物种成分。从季节动态看,森林边缘和森林内部在丰富度和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曲线方面相似性更高;捕食类和腐食类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在森林内部和边缘相似性更高,而植食类则在森林边缘和草地的相似性更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覆盖率是影响地表甲虫科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枯落物厚度和林冠层覆盖率是决定甲虫个体数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在天然落叶阔叶林边缘已经与森林内部生境发生分化,而且正在加剧的森林片断化进程将会产生更多的森林边缘,因此,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是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年7—9月在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5个不同样地,主要以巴氏罐诱法结合网捕等采集方法对各样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甲虫标本1 896号,分属17科,其中拟步甲科数量最多,占25.58%;叶甲科次之,占20.99%;肖叶甲科、芫菁科和瓢虫科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白芨滩样地地表甲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丰富;长流水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马鞍山样地的物种数、个体数量和与此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显示白芨滩样地和大泉样地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长流水样地与磁窑堡样地相似性程度较高,马鞍山样地与其他4个地点差异最大。表明生境类型差异性与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荒漠化环境治理使地表甲虫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增加了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桐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1.0 %,步甲科次之,占22.6 %,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数量各占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徐家厂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黄岗山的均匀度指数最高.4个地区甲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几种常见甲虫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这4种生境内的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整个鞘翅目在针叶林内的个体数量最多,高山灌丛内的最少.各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出现不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区的甲虫数量与生境有密切关系,海拔高度对其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放牧对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放牧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而变化。鞘翅目昆虫是环境监测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指示生物。利用巴氏罐诱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究放牧对荒漠草原甲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步甲科、金龟科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甲虫群落优势类群,埋葬甲科、芫菁科、拟步甲科和花金龟科为常见类群。(2)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维持更多的捕食性甲虫;对照和轻度放牧样地可维持更多的腐食性甲虫。(3)甲虫数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递减;群落多样性以重度放牧草地最大,轻度放牧草地最小;群落优势度为对照、中度、重度显著高于轻度放牧草地。各甲虫类群在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出现时间、高峰期均不同。(4)对照、轻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中度放牧样地存在相似性。轻度、中度、重度放牧样地的甲虫稀有类群群落结构不同于其他生境,但均与对照样地存在相似性。(5)甲虫群落个体数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盖度、植物平均高度、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荒漠草原甲虫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常熟虞山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 3916个,隶属于 5门 10纲,共26类群。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是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88.22%,它们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主体。对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茶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H’)、密度-类群指数(DG)和多群落比较多样性指数(DIG)排序均为针阔混交林>茶园>竹林。茶园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竹林的优势度指数最大。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3种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两两间的相似性指数q均大于0.5,都达到了中等相似水平。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向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陈又清  李巧  王思铭 《昆虫学报》2009,52(12):1319-1327
为揭示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地表甲虫多样性, 于2006-2007年在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乡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天然紫胶林、人工紫胶林和旱地的地表甲虫群落。共采集标本1 678头, 分别隶属于24科120种, 其中步甲科(Carabidae)和金龟科(Scarabaeidae)种类最丰富, 均占全部种类的12.50%。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个体数量最丰富, 占个体总数的64.48%; 金龟科次之, 占个体总数的17.58%。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在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 而步甲科、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叩甲科(Elateridae)、拟步甲科、瓢虫科(Coccinellidae)和小蠧科(Scolytidae)在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天然紫胶林地表甲虫个体数量最少, 物种较丰富, 优势度最低, 多样性最高; 人工紫胶林个体数和物种数均丰富, 优势度和多样性居中; 旱地个体数量最多, 物种最贫乏, 优势度最高, 多样性最低。种级水平的聚类分析体现出人工紫胶林与旱地之间在种类组成上距离较近; 而科级水平的聚类反映出人工紫胶林和天然紫胶林更接近。结果提示, 紫胶林-农田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天然紫胶林在维持地表甲虫多样性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 而人工紫胶林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仍需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7.
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共调查了云南西北部地区的中甸大雪山、中甸碧塔海、德钦白芒雪山、丽江石鼓镇、玉龙雪山保护区和永胜县6个小区域。采用巴氏罐诱法研究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其结果:①共采集甲虫标本2852号,分属16个科,以隐翅虫数量最多,占41.3%;步甲次之,占25.9%;金龟、象甲、拟步甲的数量各占5%以上;其他11科合计占13%;②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农业活动频繁的永胜县,个体数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量和丰富度较低;游牧业和旅游业频繁的中甸碧塔海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其他4个区域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以及个体数量比较均匀。除永胜县外,其他地区甲虫群落间相似性系数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降低。③比较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和草甸等5种生境,所有甲虫、步甲、金龟数量在针叶林和草甸生境内较高;隐翅虫数量在针叶林和阔叶林内较高;象甲在阔叶林内数量较高;拟步甲在灌丛内数量较高;但只有步甲和隐翅虫差异显著。④物种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不同,其变化趋势相似。在1500-2000m呈下降趋势;在2500-3000m和3500-4000m分别形成2个峰值。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距离和生境类型影响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频繁的农牧业和旅游业活动,对保持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分布规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横断山区东部四种林型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2001年7月8—14日在横断山区东部选择皆伐后经过管理的人工次生林(MSF)、无人管理的农耕区次生林(USF)、邻近天然的冷杉林(NAF)和杜鹃矮曲林(NRF)4种林型,共设置样地20块,以巴氏罐诱法收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并以地表甲虫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森林皆伐和管理行为对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地表甲虫标本4292号,步甲科、觅葬甲科和隐翅虫科分别占总数46.8%、13.1%和11.4%,是数量最多的类群;金龟科、象甲科和拟步甲科的数量也各在5%以上,为常见类群。其中,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在USF显著少于其他林型;觅葬甲科在两个天然林显著多于两个次生林;拟步甲科在NRF显著多于其他林型;花萤科在MSF和NAF显著多于USF;叩甲科在USF显著多于MSF和NAF;象甲科在NRF和MSF明显多于USF;叶甲科在NRF明显多于USF。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从USF、MSF、NAF到NRF逐渐增多,而均匀度指数则逐渐降低;MSF内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高于USF和NRF。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除了USF与其他林型有明显差异外,其他林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MSF与天然NAF间相似性较低。以上结果表明,森林砍伐后并种植人工林措施改变了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有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以落叶松种植林邻近的天然落叶阔叶林(100年生,5块样地)为对照,分别选择刚种植(5年生)、幼年期(15年生)和成熟期(45年生)的3种落叶松林各4块样地,每个样地4个重复,研究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通过巴氏罐诱法取样,采集甲虫标本共7444号。步甲科、隐翅虫科和拟步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0·2%、38·3%和6·4%,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的优势类群。甲虫的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在3种落叶松林内显著高于天然林,且在3种落叶松林中,刚种植的最高,幼年期的最低;个体数量正相反,天然林显著高于落叶松林,而且3种落叶松林内,幼年期最高,刚种植的最低。主坐标分析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落叶松林与幼年期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有较高的相似性。甲虫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内相似性很高,与天然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以及天然阔叶林间相似性都很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冠层、草本层及枯落物的高(厚)度和覆盖率是决定科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在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以及天然落叶阔叶林内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成熟期的落叶松林已经具有了部分天然阔叶林的甲虫群落特点,但仍无法完全恢复到天然林的群落水平。因此,在鼓励森林恢复的同时,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仍然是保护地表甲虫群落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耕作措施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陈强  张兴义 《昆虫学报》2014,57(1):74-80
【目的】调查不同耕作措施下东北黑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类群多样性以及营养功能群结构, 有利于揭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土地管理措施的响应。【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7-9月在黑龙江海伦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陷阱法对东北典型黑土区免耕、 少耕、 平翻、 旋耕和组合5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区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 类群多样性以及功能群结构进行调查, 计算各处理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 类群丰富度、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Pielou均匀度指数、 Simpson优势度指数、 Cody指数和Srensen指数。【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为2 942, 隶属7目18科。免耕样地收集节肢动物15科, 占所有类群83.34%; 少耕和组合样地均为11科, 占61.12%。所有耕作措施下鞘翅目和蜘蛛目类群相对多度最高, 步甲科为黑土农田优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免耕样地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 少耕样地最低。除旋耕样地外, 其他耕作样地地表节肢动物功能群均以捕食性为主。群落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 不同耕作措施间群落相似性不同, 免耕与组合之间相似性较高, 而平翻与组合之间较低。【结论】步甲科是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不同耕作措施影响近地表土壤以及植被微生境, 进而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 数量和营养功能群。免耕样地具有较高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捕食性动物类群, 有利于维持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edge effect on ground-dwelling beetles (Coleoptera) across a forest-clearcut ecotone was studied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south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field research, a total of 30 739 beetles were collected with pitfall traps along transects, which extending 100 m from the edge into the forest interior and 100 m into the clearcut. Of the collection, Carabidae comprised 92%, Staphylinidae 3%, Curculionidae 2%, and Tenebrionidae 2%, and these four families can be considered as abundant groups. Family richness, Shannon diversity and equitability displa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forest interior, edge to clearcut. Based on the family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ground-dwelling beetles of the forest interior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ose in the clearcut by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ordination, and beetle assemblages in the forest edge were more similar to forest assemblages than to those found in the clearcut by cluster analysis. Seasonal dynamics of family richness showed a monotone peak in the middle season, with a highest value in the forest interior and a lowest value in the clearcut. Family abundance showed two peaks in the middle season, always with more individuals in the clearcut than in the forest interior or in the edg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cover of shrub and litter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family richness, Shannon diversity, equitability and abundance.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st edge and clearcut have obviously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ground-dwelling beetles from forest interior at the family level. However, more edges have been formed due to increasing forest fragmentation (clearcutting or logg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preserve large and intact forest to protect the diversity of ground-dwelling beetles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相似文献   

12.
臧建成  孙涛  洪大伟  杨小林 《生态学报》2018,38(22):8205-8212
调查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拉萨半干旱河谷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为揭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陷阱法对青藏高原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人工杨树林和藏沙蒿灌丛样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类群多样性以及功能群结构进行调查,计算各处理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Cody指数和S9rensen指数。共采集半干旱河谷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738,隶属5纲15目51科。砂生槐灌丛样地收集节肢动物40科,占所有类群78.4%,杨树人工林和藏沙蒿灌丛样地调查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为30和23科,分别占总科数的58.8%和45.1%。各植被恢复类型在目的分类单元下,双翅目、膜翅目和弹尾目类群相对多度较高,而在科的分类单元下,驼跳科、蚁科和漏斗网蛛科为拉萨半干旱河谷优势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砂生槐灌丛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人工杨树林最低。砂生槐灌丛和藏沙蒿灌丛地表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均以捕食性为主。不同植被群落间群落相似性也有差异,砂生槐与藏沙蒿灌丛间相似性较高,而人工杨树林与藏沙蒿之间较低。不同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土壤理化特性、地表凋落物数量、质量和微生境条件,进而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营养功能群。砂生槐灌丛样地具有较高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捕食性动物类群,有利于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维护。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北坡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巴氏罐诱法取样,对大巴山北坡3种主要林型(林区人工林、农耕区天然次生林和农耕区人工林)地表甲虫的类群组成、数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对应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3种林型地表甲虫类群组成和数量分布的相似性.结果表明:2002年8月9—13日,研究区共捕获地表甲虫1094号,其中,隐翅虫科和叶甲科分别占40.59%和33.18%,步甲科、球蕈甲科、金龟科、象甲科、蚁甲科和缨甲科均各占1%以上,这8科地表甲虫是该地区常见的类群;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从林区人工林、农耕区天然次生林到农耕区人工林依次减少;农耕区人工林的科丰富度指数明显低于林区人工林和农耕区天然次生林.大巴山北坡农耕区天然次生林地表甲虫的类群组成和数量分布与林区人工林差异明显,农耕区人工林与林区人工林和农耕区天然次生林各有部分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地区六种林型地表蜘蛛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国  杨效东  李枢强 《昆虫学报》2009,52(8):875-884
为探索地表蜘蛛多样性及其变化与森林类型和管理方式的关系, 在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选择热带季节雨林、石灰山季节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选择人工纯林、胶茶群落和橡胶林, 共6种林型, 每种林型选择3块样带, 共设置研究样地18块, 分别于2006年12月上旬(雾凉季)、2007年3月下旬(干热季)和2007年7月上旬(雨季), 以单位地表面积法收集地表蜘蛛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 并以蜘蛛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 探讨不同类型植被与地表蜘蛛多样性的关系。共采集蜘蛛标本9 849头, 用于统计分析的成熟蜘蛛3 119头, 归属于30科, 其中幽灵蛛科、皿蛛科、球蛛科和小密蛛科是地表蜘蛛的优势类群。各林型科的数量为: 热带季节雨林24科, 石灰山季节雨林22科, 山地常绿阔叶林22科, 人工纯林20科, 胶茶群落21科, 橡胶林19科; 各林型特有科数量: 热带季节雨林2科, 山地常绿阔叶林2科, 橡胶林1科; 而仅在雨林中分布的科4个(占全部30个科的13.3%), 仅在自然林中分布的科6个(20.0%), 仅在人工林中分布的科1个(3.3%)。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 个体密度在热带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其他5种林型; 橡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3种自然林, 而均匀度指数的最低值也同样在橡胶林出现。CCA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6种林型趋于分成2组, 即: 自然林和人工林; 在自然林中两种次生林的相似程度更高; 人工林中人工纯林(非橡胶林)与胶茶群落的相似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 (1)森林砍伐后种植人工林措施改变了该地区地表蜘蛛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 (2)蜘蛛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增加有减少的趋势; (3)减少人为干扰和增加植被群落多样性(橡胶林中种植茶树)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表甲虫是戈壁主要的地表昆虫类群, 但我们对其种属组成和活动节律的认识还很有限。2018-2020年1-12月我们利用陷阱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典型砾质戈壁地表甲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连续观测, 并测定了该区降水和温度。本文研究发现: (1)戈壁地表甲虫由步甲科、叶甲科、象甲科、粪金龟科和拟步甲科5科21种组成, 阿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alashanica)、戈壁琵甲(Blaps gobiensis)和波笨粪金龟(Lethrus potanini)是优势地表甲虫种; (2)戈壁地表甲虫活动节律存在明显年季变异, 地表甲虫的活动期在3-10月, 地表甲虫活动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7月, 而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均在5月出现; (3)降水增多的2019年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明显增加, 且2019年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018年; (4)地表甲虫的取食类型和个体大小影响它们的活动节律, 降水增多的年份提高了植食性的象甲科和部分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 而一些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降水和温度变化强烈影响地表甲虫活动节律, 地表甲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和指数关系, 植食性和捕食性甲虫对降水及温度变化响应较腐食性甲虫敏感, 大甲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中甲虫和小甲虫敏感。总之, 降水及温度变化影响了戈壁地表甲虫的活动节律, 而不同地表甲虫种对二者的响应因其生理生态特征不同而异, 从而影响了地表甲虫群落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采用样方法和固定距离样线法对白银库伦五蕊柳湿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鸟类与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鸟类密度指数等对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生境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极低;植物多样性的改变影响鸟类群落的多样性;鸟类多样性的变化反映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芜湖市冬夏季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芜湖市4种典型生境(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河漫滩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冬夏季鸟类进行调查,并探讨4种生境冬夏两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共记录鸟类117种,隶属于15目31科.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和河漫滩湿地夏季鸟的种类数、G-F指数高于冬季,河流湿地冬季鸟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明显高于夏季.城市园林鸟的种类数、G-F指数最高,河漫滩湿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最高.夏季的农田居民区和冬季的城市园林鸟类密度最大,分别为31.1140和42.9160 ind·hm-2,而河流湿地鸟的种类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均最低.增加栖息地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可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孙雪  郑国 《四川动物》2012,31(3):402-405
为了解人为活动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2010年9月至10月,采用陷阱法对沈阳市北陵公园地表蜘蛛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737头,经鉴定隶属于9科15属23种.调查发现,沈阳市北陵公园地表蜘蛛物种多样性较低,狼蛛和密蛛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其中类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oides和拟吉小密蛛Mysmenella pseudojobi为优势种.从公园的边缘到内部,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相似,各多样性指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北陵公园开放程度较高,公园内锻炼、游憩的人数众多,频繁的人为干扰对地表蜘蛛造成较大影响,地表蜘蛛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以及物种多样性从边缘到内部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人为活动是影响市区开放式公园内节肢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