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三个地区大杜鹃(Cuculus canorus)雌鸟鸣声的日节律。通过在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2017年5月7日至7月8日)、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2018年6月28日至7月29日)和吉林大岗子林场(2018年5月17日至7月10日)分别布设自动录音机10台、10台和8台,连续记录繁殖季大杜鹃的鸣声。共录到2 777次大杜鹃雌鸟的鸣叫。其中,1 431次来自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1 222次来自辽宁辽河口自然保护区,124次来自吉林大岗子林场。野鸭湖湿地公园和辽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大杜鹃雌鸟在日出时段出现鸣叫的高峰,而大岗子林场的大杜鹃在日出和日落时段各有一个鸣叫的高峰。通过比较大杜鹃雌鸟鸣声的日节律和大杜鹃产卵时间的日节律,本研究认为在上述地区大杜鹃雌鸟鸣叫的功能更可能是宣示领域和吸引异性,而非恐吓宿主。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杜鹃雌鸟鸣声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都支杜鹃雄蕊数目描述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都支杜鹃5个种群(包括模式产地)的雄蕊数目进行统计、对馆藏标本进行查询和对模式标本采集人进行采访,修正了现有文献对都支杜鹃雄蕊数目(一个关键鉴别特征)的描述——应是12~15枚,而非10枚;本文还对同地点栽培的都支杜鹃和云锦杜鹃的形态进行观察,发现都支杜鹃与云锦杜鹃诸多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支持都支杜鹃是一个独立的“好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形态学为基础,结合一些新的有关资料,如解剖学、细胞学、化学等方面的证据讨论了杜鹃属的系统发育与进化问题,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在本属系统发育中处于原始地位,其中的云锦杜鹃亚组、耳叶杜鹃亚组、大叶杜鹃亚组和杯毛杜鹃亚组等4个亚组是原始类群,也即是其祖先的直接后裔。本属的原始祖先是具常绿习性,各部无毛(也无鳞片),花部不定数,具复合三叶隙构造的乔木,即类似现存原始类群的植物,它们生长于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古北大陆南缘,大约在我国西南部的热带山区森林环境中。随着地史的变迁,杜鹃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平行进化和发展为两个进化枝,一枝分化成各部被鳞片的热带附生类群或高山类群(包括4个亚属),另一枝演变为多少被毛的温带林下的半常绿至落叶类群(3个亚属),有鳞的髯花杜鹃组及落叶的日本马银组和落叶杜鹃组是两个进化枝演化上的高级类群。  相似文献   

4.
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和陇蜀杜鹃(R. przewalskii)是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和药用植物。为探讨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该研究利用 Illumina HiSeq 4000 平台对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经组装和注释后,结合 7 个已发表的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全基因组呈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均由一个大单拷贝区(105 990、109 191 bp)、一个小单拷贝区(2 617、2 606 bp)和一对反向重复区(45 825、47 516 bp)构成,全长分别为200 257、206 829 bp。(2)头花杜鹃和陇蜀杜鹃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鉴定出 263 个SSR位点,大部分 SSR 偏好使用 A/T 碱基,密码子偏好使用 A/U 结尾。(3)杜鹃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基因丢失以及基因组重排等结构变异现象。该研究丰富了杜鹃属植物的基因组资源,为头花杜鹃、陇蜀杜鹃的资源开发、遗传进化、育种及系统发育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种高山杜鹃的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云南杜鹃(R.yunnanense)和红棕杜鹃(R.rubiginosum)进行了气体交换、叶片性状等研究,以期了解三种杜鹃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结果表明,三种杜鹃的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与RuBP饱和最大羧化速率(Vc max)、光饱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气孔导度(g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仅Vc max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说明三种杜鹃的光合能力主要受Vc max影响。叶氮含量、叶片氮在电子传递和在Rubisco中的分配均显著影响Vc max和Jmax。大白花杜鹃的LSP最低,LCP较高,对强光和弱光利用能力都不强,光适应范围较窄。云南杜鹃LCP最低,LSP和Pmax相对较高,对弱光或较强的光照均能利用,光照适应范围相对最广,光合适应能力最强;红棕杜鹃LSP和LCP均为最高,对强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张超 《生命世界》2002,(2):39-39
常绿杜鹃系指常绿无鳞和常绿有鳞类杜鹃,其中不少种类不仅四季常青,叶片硕大,株形优美,而且通常具有花大艳丽的特点,因此在观赏应用中可谓花叶形俱佳。迄今,常绿杜鹃在我国的栽培利用尚不甚普遍。原因在于:常绿杜鹃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而且在气温超过35℃以后,植株的生长与发育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常绿杜鹃适宜在pH值为5.5—6.5之间、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和沙壤土与利水环境中生长。因此,能否提供有利于常绿杜鹃生长发育的栽培条件是其引种栽培成败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  相似文献   

7.
四川常绿杜鹃亚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常绿杜鹃亚属一新种何明友,胡琳贞,张家藻,刘绍龙,李文荣,朱荃,李勇(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64)关键词杜鹃花属,黑竹沟杜鹃,新分类群ANEWSPECIESOFSUBGENUSHYMENANTHESFR...  相似文献   

8.
樱草杜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杜鹃素(1)、4’,5,7-三羟基-8-甲基黄烷酮(2)、二氢山柰酚(3)、异鼠李素(4)、槲皮素(5)、陆地棉苷(6)、瑞诺苷(7)、(2R,3R)-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2R,3S)-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2S,3R)-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东北段,现有杜鹃属植物73种4变种2亚种。在贡嘎山地区东坡的不同生趣高度上分布有43种(包括变、亚种)杜鹃,西坡则分布有63种(包括变、亚种)。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区系组成属泛北极植物区,大致分为:1、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只有1种杜鹃。2、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有78种(包括4变种,2亚种),其中(1)1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并经云南入缅甸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毛蕊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毛蕊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蕊杜鹃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6%.结论:毛蕊杜鹃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相对含量为15.90%);胡萝卜醇(15.09%);α-杜松醇(15.02%);τ-杜松醇(9.66%);α-衣兰油烯(4.25%);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14%);1,7-二甲基-4-异丙基-2,7-环癸二烯-1-羟基(3.27%);石竹烯(2.86%);5-甲基-9-亚甲基-2-异丙基-二环[4.4.0]癸-1-烯(2.62%);1,4-二甲基-3-[2-甲基-1-丙烯-1-基]-4-乙烯基-1-环庚烯(2.42%);γ-衣兰油烯(2.21%);愈创醇(1.50%);β-古芸烯(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