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种群内鸣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共获得24只个体的录音,平均每个个体录音34句.每个句子有多个音素构成,依据音素的形态,将其划分为7种类型,计算每种类型的音素在个体鸣唱中出现的比率.依据个体使用不同类型音素比率的差异,计算个体间的鸣声相异性指数.结果表明:邻居间鸣声的相异性指数(0.224±0.076)与非邻居间(0.245±0.050)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95);鸣声相异性指数与空间距离无线性相关性(Mantel检验,P=0.227).本研究区内灰眉岩鹀鸣声空间格局缺乏规律性,可能是生境受人为干扰严重,种群年际间个体变动大所致.  相似文献   

2.
正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湿地(28°19′14″N,112°53′54″E,海拔40 m)的稻田和草丛中先后3次(2014年3月11日,2015年3月12日和11月9日)分别记录到1只雌性红颈苇鹀(Emberiza yessoensis)(图1)。形态特征如下:头顶具细皮黄色纹,耳羽色深,颈背沙皮黄,下体黄白,胸侧和两胁沾棕色细条纹;虹膜深色,嘴峰直,下嘴厚,嘴及脚均为肉色。  相似文献   

3.
红颈苇鹀被IUCN列为全球近危物种,在中国南方比较罕见。2014年3月15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档镇 (30°22′55″N,112°21′27″E,海拔30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5只红颈苇鹀在油菜从中活动,拍到一组照片,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观察,确定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2月27日,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MC)监测到了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经作者查阅文献(黄族豪等2010,邵明勤等2010,郑光美2011,黄慧琴等2016,涂飞云等2016),确定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该鸟种。发现地坐标为115°16′37.89″N,29°0′23.91″E,海拔  相似文献   

5.
2005年秋季环志期间,捕到1只灰斑鸠,鉴定为指名亚种(Streptopelia decaocto decaocto)。该鸟量度见表1。  相似文献   

6.
声信号是鸟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鸟类的鸣声特征受到生境的塑造和性选择,也受到发声器官的影响,如种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体重大的鸟类鸣声频率低,喙短的鸟类鸣声频宽大。在种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目前的结论还不一致。2012年6月,在北京小龙门地区(40°00'N,115°26'E)测量了17只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的形态参数以及鸣声的频率特征,未发现体重或喙长与鸣声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峰频或频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小型雀形目鸟类中,体型对繁殖期鸣唱频率特征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20日在秦岭主脊采集到黑喉岩鹨(Prunella atrogularis)1只,为秦岭鸟类新纪录.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及采集地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对其居留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9.
[1]刘晓龙,赵文阁,郭玉民,赵鲁安,刘清武.黑龙江省鸟类三种新纪录[J].四川动物,1998,17(4):175.[2]郭玉民,李显达,方克艰,李显志,陈景权,张晋.东北鸟类新纪录———红腹红尾鸲[J].野生动物,2002,23(1):47.[3]郭玉民,方克艰,李显达,陈景权,李显志,张晋,孟凡强.黑龙江省鸟类新发现———褐岩鹨[J].野生动物,2002,23(3):48.[4]郭玉民,李显达,方克艰,于晓东.东北鸟类新纪录———栗头莺[J].四川动物,2003,22(2):87.[5]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319,478.[6]V Flint.Birds of Russ…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下旬,我们在地处秦岭北坡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进行春季鸟类考察时,发现一种在形态大小与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相似成群活动的鸟类,但体色较暗,有宽阔的黑色贯眼纹。4月28日在该保护区的蒿坪管理站附近的苇子滩通过雾网捕获到7只,均为雄鸟,但性腺均未发育。经查阅文献资料并比对标本,确定该种为黑眉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为陕西省鸟类的新纪录。标本藏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30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8′05″N,114°02′34″E,海拔1 483 m)拍摄到1只正在鸣叫体形像乌鸫(Turdus merula)的鸟类在一枯死的松树枝头上,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邵明勤等2010),本次发现的鸟类是灰翅鸫(T.boulboul)(图1),属江西省鸟类新纪录。此次发现的灰翅鸫体型略大,体长约28 cm,嘴橘黄色,眼圈黄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鳞状纹,覆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2010~2012年,在江西省山区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共发现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5种:即黄山角蟾(Xenophrys huangshanensis)、莽山角蟾(X.mangshanensis)、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和宜章臭蛙(O.yizhangensis).  相似文献   

13.
安徽植物区系新增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安徽植物区系中1属19种8变种和1变型和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文中引证的标本均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树木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和常德市石门县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并拍摄到: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日本鹰鸮(Ninox japonica)和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这3种鸟类均为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在广西西南部靖西县底定自然保护区考察时,采到一号雀形目鸟类标本,经鉴定为白眶鹟莺(Seicercus affinis),是广西鸟类新纪录。从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多次鸟类考察过程中都观察到野外活动的白眶鹟莺。在底定,白眶鹟莺通常多在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和山间农耕地周边的灌丛中活动,其栖息地海拔高度大致在500-700m。全世界记录有2亚种,我国现已知仅有白眶鹟莺的一个亚种分布。该标本经鉴定为Seicercus affinis intermedius。文中还就白眶鹟莺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作了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杨积高 《植物研究》1995,15(4):453-454
本文报道了采自安徽的我国短缝藻属植物二新记录种, 即缺刻短缝藻(Eunotia incisa W.Sm.exGreg.)和弧形短缝藻悬钩变种(E.arcus var.uncinata(Ehr.Grun.)。  相似文献   

17.
臧得奎 《植物研究》1997,17(4):362-363
报道了山东省新记录植物4种2变种1变型,分别采自崂山和泰山,凭证标本存山东农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2017年5月分别在贵州省兴义市和安龙县用雾网采集到1只大体型雌性管鼻蝠和2只小体型雄性菊头蝠,经鉴定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和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属贵州省翼手目新分布记录。所采集的毛翼管鼻蝠雌性个体可能为怀孕个体,故测量相关数据并鉴定后原地放归野外。华南菊头蝠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毛翼管鼻蝠(1♀):鼻部呈短管状,全身被毛厚密而柔软,后足、翼膜和尾膜均被覆黄褐色绒毛;体重14.01 g,前臂长48.23 mm;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型,静止状态下声波峰频为(56.04±4.52)k Hz。华南菊头蝠(2♂):耳大,对耳屏相对较小;鼻叶之蹄状叶宽大,完全覆盖吻部;鞍状叶小,其高略超过其宽,近乎矩形;体毛烟褐色;2只样本体重分别为4.52 g、4.12 g,前臂长40.70 mm、40.00 mm;头骨狭长,颅全长16.35 mm、16.46 mm,颅宽8.11 mm、8.14 mm;回声定位声波属调频-恒频-调频(FM-CF-FM)型,静止状态下峰频分别为(68.48±0.08)k Hz、(67.18±0.06)k Hz。2种蝙蝠物种在贵州省为首次发现,扩大了其在国内的分布范围,丰富了生态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两种鸟类新记录——白喉斑秧鸡和红颈瓣蹼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2日和2007年8月21日笔者在江西吉安市遂川鸟类环志站(25°28'-26°20'N,113°56'-114°13'E)进行鸟类环志和野外鸟类观测过程中,记录白喉斑秧鸡(Rallina eurizonides)和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经查阅文献后确认为江西省新记录(Zheng,200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对江汉平原钻孔中的化石硅藻进行鉴定时,发现1个新种类:江汉异极藻(新种)Gomphonema jianghanensis sp.nov.,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壳面狭披针形或线性披针形,端部和基部圆形,中轴区窄。中心区宽呈横矩形,在紧靠中心区的一侧具1条很短的线纹,另一侧有时有1条很短的线纹,有时没有线纹,无孤点。壳缝呈直线,在中央区附近略弯向一侧,在极节处折向另一侧。线纹轻微放射状,中部略弯曲,在近顶端处没有线纹,在10μm内,中部具6—13条。长20—30μm,宽4—7μm。4个中国新记录属:楔异极藻属Gomphosphenia Lange-Bertalot、楔月藻属(新记录属)Cymbopleura Krammer、优美藻属Delicata Krammer、尖月藻属Encyonopsis Krammer,8个中国新记录种:微小异极藻Gomphonema minutiforme Lange-Bertalot&Reichardt、较细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tenerrima(Hustedt)Reichardt、舌状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lingulatiforme(Hustedt)Lange-Bertalot、瑞克舟形藻Navicula rakowskae Lange-Bertalot、北方羽纹藻岛屿变种Pinnularia borealis var.islandica Lange-Bertalot,舟形盖斯勒藻Geissleria tectissima(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Metaeltin、岩生楔月藻小变种Cymbopleura rupicola var.minor Krammer和法国尖月藻Encyonopsis falaisensis(Grunow)Krammer,1个种的补充说明:中华优美藻Delicata sinensis Krammer & Metze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