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师多点执业由于管理、制度和医师因素的原因,政策优势还无法真正显现。结合云南、广东等地试点的展情况,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对政策实施的影响,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需要正确引导与加强监管并举,把多点执业关注点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方向倾斜,并积极探索团队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手资料和对利益相关者访谈方法,了解深圳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变迁、实施现状,分析其政策困境为:各方对政策目标认识存在差异和配套政策不完善,制度障碍为单位人身份的无形约束、行政管制的直接控制以及利益和观念艰难的转变,最后认为政策制定应关注医师多点执业的权利理念、实施简政放权、转变观念以及开展综合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阐释各阶层间的内在逻辑,旨在为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提供建设性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法辅助4位卫生政策与管理专家核检,总结并归纳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中的制约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解构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传导环路。结果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困境的12类制约因素存在一个“四阶梯结构”与“一条传导环路”。直接因素为“医生积极性不足”及“个人利益受损威胁”,深层要素是“宏观政策的调控力不足”,通过“政策—制度—组织—个体”逐级递阶掣肘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进程。结论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必须根植于“政策与立法”的双向保障,依赖于“制度与组织”的全面建设,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成为医改的一大亮点,有关其利弊的争论众说纷纭。在现行的医疗环境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势必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立足于我国执业医师现状,对医师多点执业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患者对目前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在北京地区8家医疗机构内,对959名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评价。结果 患者人群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总体支持率较高,达到77.0%。结论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过尚需进一步完善并且有效地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医师执业模式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医师执业模式较为单一,多点执业进展缓慢,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通过国内外医师执业模式比较中发现,我国在医师培养、资质认定、法律保障、保险体系、医师监督管理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建议我国从医师监督管理、法律保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完善多点执业配套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推行医师多点自由执业从理论上讲可以打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种不均衡分布的局面。由于医师异地执业出现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究竟是执业医师本人承担、接受或输出医疗机构承担并不明确,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或医疗损害可能会出现“三方都不想管、三方都要负责”的局面。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满意,多数属于“叫好不叫座”。尝试从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层面解读我国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后得出:必须完善医疗损害鉴定机制,构建执业医师自由人制度,医师本人需购买异地执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强制性保险,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医师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8.
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正在各地逐步推开。文章依据国家新医改政策,以医师多点执业为基点,对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和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并进行政策问题确认。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结果 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尚处于试点推行阶段,各方反响不一;政策的推行面临一系列诸如人事制度、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争议追究等体制、机制上的政策问题。结论 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夯实基础、合理规划、加强监督,逐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策的稳步推行。  相似文献   

10.
阐述公立医院在实施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应注意的3对基本矛盾,同时探讨医师多点执业可能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理清利益相关集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创造人才成长氛围;探索医疗集团化的多点执业,实现多赢局面;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评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4家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 前后住院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公立医院采取的取消药品加成和提高诊疗费的措施,已经对医疗机构的行为和医疗费用产生了影响。人均住院费用是从第二季的4 830.19元下降到第三季4 613.31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部分,它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药品加成政策只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一个原因,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去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医院内部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 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进行资料回顾和报告数据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报告事件以未造成后果事件为主,急诊、重症医学科的报告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报告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不良事件报告对医院风险防范和医疗系统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 目的 分析上海市基因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方法 对上海市22所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关键知情者访谈结果 被调查的上海市医疗机构中有7所开展基因工作,2011年公立医院基因检测平均服务量比2009年增长1.75倍;31%的公立医院从事基因工作的人员在近一年内参加过伦理培训,体检机构未向员工提供伦理培训;3所开展基因检测的机构未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结论 上海市基因临床研究与应用发展较快但应用不广,应进一步促进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完善基因临床应用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利用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山东省6个样本市30家二、三级医院对原卫生部和中国医院协会报告系统的利用上报情况。结果 有41.38%的医院表示利用过卫生部的报告系统,13.79%的医院表示原卫生部的2个报告系统都利用过,只有10.34%的表示原卫生部的2个报告系统和中国医院协会的报告系统都用过;报告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基本都是在个位数。结论 现有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利用率不足,可以通过完善报告系统和反馈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等方式,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利用率和不良事件报告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满意度测评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与医护人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随着医改的深入,为科学评价新医改前期实施成效,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制定医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案,并且积极推动评价方案的实施。实施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价对于指导医院改进,完善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从区域政府财政投入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立公立医院医疗政策性亏损补偿的分类测算、相对效率、投入——产出最优及动态性4个原则,并提出融合了相应激励制约机制指标体系在内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医院实施标准化管理、开展管理水平标准认证是医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标准化管理已形成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标准化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我国中医院构建医院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内外环境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医院标准化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药品零差率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推行,医院药品管理模式亟待改革。上海仁济南院运用第三方物流理论,探索了药房供应链服务外包的新型管理模式,并构建医院内部仅设一个“综合药房”的一体化管理格局。致力于构建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通过创新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