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护生物学上的回归(reintroduction)是指在一个物种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历史分布区建立新种群的活动,作为濒危物种保护和种群恢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苏铁类和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实践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广西开展的德保苏铁的回归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苏铁回归,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苏铁回归实验。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曲江县野生仙湖苏铁新种群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省曲江县新发现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是继深圳市塘朗山种群后在广东省发现该物种的新野 生种群。对其种群结构及繁育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曲江县的两个仙湖苏铁种群分布区域极狭窄(仅600 m2),个体数很少,而且由于人为破坏,数量还在减少;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开花植株数少,且缺少雄株,种 子不能萌发成幼苗;这些现状表明这两个种群处于严重濒危状态,急需保护。  相似文献   

3.
台湾苏铁是我国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目前仅在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马坑林场、霞客自然村等地发现野生种 ,而且数量极少。本文根据上述地点的自然地理条件 ,提出了建立台湾苏铁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为保护以濒临灭绝物种 ,保护其生长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小黑江流域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江流域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海拔600m以下的原生植被为典型热带北缘季雨林,而海拔600~1000m的原生植被为山地雨林。其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向干旱、贫瘠化发展,从而导致其次生植被都向山地雨林演化,加上人类活动的继续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成原生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或山地雨林。醛管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潭清苏铁的生存、繁衍正常。这也表明潭清苏铁对其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潭清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形,属较稳定的结构。但是.种群的成年个体数明显偏小,成了潭清苏铁种群生存繁衍的“瓶颈”.也反映出了潭清苏铁曾经遭受过严重破坏的事实.虽然潭清苏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似抗人为破坏的能力较弱。潭清苏铁生长发育很缓慢.种群恢复的周期较长,大约是30~40a。目前.潭清苏铁种群正处于恢复、上升阶段。就地保护可能是其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潭清苏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区——小黑江流域已成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如果其现有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且在没有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潭清苏铁不会沦为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5.
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圳塘朗山分布的仙湖苏铁种群是首次发现的该物种的野生种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可填补仙湖苏铁野外研究的空白,但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笔者对该种群在塘朗山的分布状况以及群落特征作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6.
种群生存力分析:准确性和保护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义明 《生物多样性》2003,11(4):340-350
目前已提出了五类估计濒危物种绝灭风险的种群生存力分析模型 ,即 :分析模型、单种群确定性模型、单种群随机模型、异质种群模型和显空间模型。模型的选择取决于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和可用的数据。与用于保护实践的其他方法相比 ,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是相对准确的量化工具。然而 ,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统计学数据质量差和种群动态的有关假说模糊不清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 ,要谨慎地使用PVA。在西方国家 ,PVA在濒危物种保护计划和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用于 :( 1)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 ;( 2 )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绝灭风险 ;( 3 )评估一套保护措施 ,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 ;( 4)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 ;( 5 )指导濒危动物野外数据的搜集工作。我国的濒危物种很多 ,然而开展PVA研究的濒危物种却很少。应大力发展适合于模拟我国特有濒危物种及其保护问题的PVA模型  相似文献   

7.
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是古老的苏铁属植物, 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也是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为研究海南苏铁在海南昌江保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种群结构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 本文通过样方法对海南苏铁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调查, 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以及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南苏铁所在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上下2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海南苏铁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高, 群落内物种组成丰富; 各样方内海南苏铁数量分布不均, 经常群生于海拔500 m左右的林下、林缘间。海南苏铁种群结构属于增长型, 种群更新力强, 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II型, 死亡率随着龄级增加而增加, 说明海南苏铁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随着种群个体的生长发育, 其生存力逐渐下降; 海南苏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型, 聚集程度指标随着林分郁闭度变大而增加。曲线估计结果显示, 海南苏铁幼苗幼树在透光率36.11%-58.33%显著增加。综上所述, 昌江保梅岭地区的海南苏铁种群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喜生长于海拔500 m左右、郁闭度为35%-60%的森林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杨永 《生命世界》2012,(6):46-51
作为国际上著名的苏铁专家,陈家瑞先生对濒危植物保护和苏铁研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曾长期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幸存物种委员会委员与苏铁专家组成员,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名誉研究员等。1978-1981年主持全国濒危植物研究与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9.
贵州苏铁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贵州苏铁 (Cycasguizhouensis)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尽管其分布区仅限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南盘江流域 ,却是中国苏铁属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种。同时 ,它也是我国少数几种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苏铁植物之一 ,对古植物和古气候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杨成华等 ,1 996)。贵州苏铁像其它苏铁植物一样已经经历了两亿多年的沧桑巨变 ,但近几十年以来 ,由于生境片段化和人为的直接破坏 ,其居群和个体数目急剧减少 ,濒危状态日益严重。贵州苏铁的形态、分布、生态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 (杨成华等 ,1 996 ;邓朝义 ,1 999) ,但有关其遗…  相似文献   

10.
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reintroduction)指的是在一个物种出现濒危的现有分布区域或已经灭绝的历史分布区域内建立新种群的活动.作为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的重要策略之一,回归在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回归的成功标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前者包括个体的成活、种群的建立和扩散:后者包括回归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等.珍稀濒危植物的回归是一项高风险和高花费的工程,需要根据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理论,选择合适的繁殖体、扩繁方式、回归地点和生境、定植时间、定植方式等,还要考虑传粉者和共生物种,并开展回归后的长期监测.为保证回归的成功并把回归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还需要防止遗传污染、避免源种群的过度采集、加强公众教育、加强长期监测等.不同植物的回归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具体困难,兰科植物的回归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材料扩繁难与存活率低等.基于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繁殖技术、真菌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基础上开展兰科植物的回归,被证明是有效的综合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永 《生命世界》2012,(6):32-33
苏铁属植物是CITES禁止贸易的植物,但是盗挖、毁林开荒和伐木毁林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苏铁属植物的濒危。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何永华和李朝銮在1999年发布的调查结果,会理木古种群的野生苏铁在1983和1984两年内被挖完,运走苏铁苗木近10卡车。  相似文献   

12.
穿山甲种群概况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立  李麒麟  孙戈  罗述金 《生物学通报》2010,45(9):1-4,F0004
穿山甲(Manis spp.)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由于近20年来的乱捕滥猎和栖息地的丧失,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通过分析我国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为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以期为科学制定我国野生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缘攀枝花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平武大熊猫和自贡恐龙化石并称“巴蜀三宝”,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中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其列为“15种重点抢救性保护濒危物种”之一。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亚洲乃至世界纬度最北、  相似文献   

14.
苏铁属植物树形优美,苍劲质朴,大型而美丽的叶四季浓绿顶生,具独特之观赏效果。如布置在庭园及大型会场可收庄严肃穆之效;配置于花坛中心,使人有安详之感;作古代建筑之陪衬,则显古老苍劲;作现代建筑之配植,则四季浓绿而赏心怡神;植于寺庙之旁则有避邪之妙用。苏铁属植物多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由于其古老性、濒危性和科研价值,而被列入禁止野生贸易的物种名单,我国把所有野生苏铁列为一级保护物种。大多数苏铁植物既耐阳,亦耐荫,易栽培管理和繁殖,在园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行道、街心花园、广场、庭园、居民生活小区…  相似文献   

15.
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最早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是重要孑遗种和珍稀濒危植物,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深圳市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进行群落学研究,分析径心水库区苏铁蕨群落结构和演替特点,为苏铁蕨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深圳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1 600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45科66属,其中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非世界属的88.33%。(2)该苏铁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丰富;各种群的重要值分析表明,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九节(Psychotria rubra)、鼠刺(Itea chinensis)、银柴(Aporusa dioica)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53%、38%、28%、23%和22%。(3)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群如银柴、鼠刺和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等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苏铁蕨种群却呈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说明该群落正处在旺盛发展阶段并且会不断演化替换掉苏铁蕨种群。(4)该研究区群落种群的频度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与其他邻近地区进行比较,深圳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显示出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可能是受海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应对该苏铁蕨群落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保育,清理上层枯枝枯藤,加强林内透视度,增加光照。  相似文献   

16.
种群监测对于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臂猿科Hylobatidae所有物种均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分布的类人猿种类。本文基于近年来开展的长臂猿种群监测和调查,建立监测工作的时间线图,回顾了目前受到关注的4种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持续时间及其保护成效,分析了科研工作对于长臂猿保护的重要辅助作用,为未来长臂猿监测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物种和种群能否长期生存。保护遗传学作为保护生物学的一大分支学科,旨在通过遗传学分析探明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濒危的遗传学机制。近4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兽类保护遗传学在遗传多样性和近交水平评估、景观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圈养种群遗传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为濒危兽类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濒危物种和种群遗传适应与濒危机制,从而实现对濒危兽类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查找史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确定了在广东有分布的仙湖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伯乐树、报春苣苔、水松、异形玉叶金花和台湾苏铁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在全省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只找到了前6种,植株数量合计为123 468株.除仙湖苏铁和报春苣苔分布地点没有变化外,其他7种的分布地点丧失率在20%-100%之间.除南方红豆杉基本上属于正常种群外,其余8种分属于野外绝迹、濒临绝迹或濒危类物种,其资源状况堪忧.在对其资源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找史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确定了在广东有分布的仙湖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伯乐树、报春苣苔、水松、异形玉叶金花和台湾苏铁9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在全省开展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只找到了前6种,植株数量合计为123468株。除仙湖苏铁和报春苣苔分布地点没有变化外,其他7种的分布地点丧失率在20%-100%之间。除南方红豆杉基本上属于正常种群外,其余8种分属于野外绝迹、濒临绝迹或濒危类物种,其资源状况堪忧。在对其资源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可揭示种群遗传和进化信息, 为制定濒危物种保护措施、指导恢复实践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在濒危物种保护过程不同环节中的应用, 包括: (1)正确识别保护单元, 如排除隐存种和杂交种的影响; (2)确定优先保护单元, 包括优先保护区域、优先保护物种、优先保护种群等; (3)指导迁地保护; (4)对保护工作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文章最后探讨了分子标记应用于保护的发展方向, 如开展长期的种群遗传组成监测、切实应用于保护管理实践、将基因组学等遗传信息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保护策略的制定等, 期望为分子标记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