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TEV)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病毒病在辽宁省各地发生较为普遍。为了弄清毒原种群,几年来,在我组鉴定出主要毒原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Y)的同时,又在从沈阳地区采集的21份标样中,鉴定出分离物6号,系烟草蚀纹病毒(TEV),这是在辣椒花叶病中检测出的一个新的毒原。辣椒分离物6号在以下的指示植物上,经摩擦接种后,叶面表现为:在辣椒上叶片呈黄化斑驳,心叶稍细长,有时叶肉并有微细蚀纹斑,植株略矮。在心叶烟上表现斑驳花叶,在普通烟(黄苗榆)叶上现蚀纹。在昆诺藜叶上生局部枯斑。在曼陀萝叶上生明脉和花叶。在百日草上生花叶症。在千日红和马铃薯上无症。采用其他原抗血清反证的方法,进行血清学反应测定,它对TMV、CMV、PVX、PVY的抗血清均无沉淀反应。采用辣椒6号分离物病叶,以叶浸蘸法,作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长约730nm。病毒汁液体外三常规测定,其钝化温度约为55℃(10分钟);稀释限点为10~(-4);体外存活期5—6日(20℃)。因此初步认为它是侵染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TEV)。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从泰安表现系统花叶的扁豆上分离到一个分离物B_2,汁液摩擦接种9科38种植物,它可侵染5科10种植物,在扁豆和昆诺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苋色藜上引起局部枯斑。该分离物钝化温度为60—6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3—5天。可由桃蚜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700—760×12nm病叶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三叶草黄脉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该病毒属于马铃薯丫病毒组的三叶草黄脉病毒。  相似文献   

3.
新疆辣椒轻微斑驳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向本春  谢浩 《病毒学报》1994,10(3):240-245
从石河子露地辣椒病株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引起辣椒轻微斑驳。该分离物经人工接种能侵染5科9种植物。感染的辣椒种子可传毒,但桃蚜不能传播。P-2致死温度90℃,稀释限点10^-9,体外保毒期50天以上。病毒颗粒呈杆状,稍弯曲,大小为295±10×17nm;辣椒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大量以平行或交叉排列的病毒集结体。该分离物与辣椒轻微斑驳病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在辣椒上与TMV无任何交叉保护。SDS-聚丙烯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苜蓿黄斑花叶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M-4,该分离物能引起多种豆科值物系统花叶,并在藜科植物上产生局部褪绿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毒,不经菜豆种子传毒。病毒致死温度60—65℃,体外保毒期4—5天,稀释限点10~(-3)—10~(-4)。病毒粒体线状,长约660—740nm,宽15nm;在感病的寄主叶片细胞中,电镜观察到风轮状、带状和环状内含体。免疫电镜法测定,该分离物与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抗血清有血清反应。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分别测得该病毒的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16,200道尔顿,氨基酸残基数128个。鉴定结果认为,分离物M-4是BYMV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5.
引起番茄坏死病的黄瓜花叶病毒TN分离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郊区田间番茄坏死病株中分离出黄瓜花叶病毒TN分离物,经人工接种10科39种植物,能侵染其中的8科26种,接种番茄,辣椒和普通烟都引起坏死症状。TN分离物的失毒温度为50℃,稀释限点5×10 ̄(-3)-5×10 ̄(-4),体外存活期1-2天。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经免疫双扩散测定,TN分离物与黄瓜花叶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用差速离心提纯的病毒粒子经电镜观察为廿面体,直径为28nm。SDS-PAGE分析病毒外壳蛋白为单一组份,分子量27500D。病毒核酸组份分析发现,该病毒分离物含有CMV基因组核酸和一个低分子量的卫星RNA。以上结果同已报道的引起番茄坏死的带卫星RNA的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一致(Kearney,C.M.1990;Jorda,C.1992)。本文还讨论了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从北京郊区菜豆上分离到的一种小球状病毒。经鉴定是一种含单链DNA(ss-DNA)的病毒,称做菜豆畸矮病毒(Bean distortion dwarf virus, BDDV)。温室人工摩擦接种或白粉虱接种产生病株病状,表现为叶片畸形而变小,色深而质厚,有时带有轻微的花叶;严重时伴有褐色系统坏死,植株矮化,花果减少。寄主范围测定,在人工汁接的5科11种植物中只系统侵染菜豆和豇豆;由白粉虱接种的6科15种植物中除豆科外,还侵染曼陀罗、辣椒、烟草等茄科植物,但不发生局部侵染。  相似文献   

7.
在合肥地区从豇豆带毒实生苗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Cp—2.侵染豇豆表现为卷叶、花叶,并使叶片革质化.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棉蚜、蚕豆好及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测试的7科20种植物中的11种。稀释限点为10~(-3)~10~(-4),钝化温度为60~65℃,体外存活期7~8天。纯化病毒悬液A260/280为1.523.病毒粒体为杆状,宽约18~20nm,多种长度,优势长度分别为58,98,150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不与烟草脆裂病毒(TRV)、豌豆早枯病毒(PEBV)苜蓿花叶病毒(AL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病毒外壳蛋白为单一电泳组分.其分子量为34 800,氨基酸组成中缺精所酸和脯氨酸。根据上述特征,认为Cp—2分离物为一种不隶属于目前确认病毒组群的单一病毒,且在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报道,故暂定名为豇豆蚜传碎裂病毒(Cowpea aphid-borne breakage virus,CABV)。  相似文献   

8.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等初步确定从在厦门地区种植的表现为褪绿、褐色坏死斑症状的卡特兰(Cattleya)病株上分离的一个病毒分离物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ORSV)。通过摩擦接种6科27种(或品种)指示植物,结果其中4科8种(或品种)表现症状,与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理化性质试验表明稀释限点为5×10-5,致死温度为92℃~94℃,体外存活期超过3个月。提纯病毒为长约300nm,宽约18nm杆状粒体。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kDa。该分离物与ORSV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而与TMV抗血清反应微弱,认为该病毒为ORSV分离物。用纯化病毒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出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Dot-ELISA法对厦门地区种植的兰花病株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齿兰环斑病毒的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学性质等初步确定从在厦门地区种植的表现为褪绿、褐色坏死斑症状的卡特兰(Cattleya)病株上分离的一个病毒分离物为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通过摩擦接种6科27种(或品种)指示植物,结果其中4科8种(或品种)表现症状,与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理化性质试验表明稀释限点为5×10-5,致死温度为92℃~94℃,体外存活期超过3个月.提纯病毒为长约300nm,宽约18nm杆状粒体.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kDa.该分离物与ORSV抗血清具有强阳性反应、而与TMV抗血清反应微弱,认为该病毒为ORSV分离物.用纯化病毒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出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Dot-ELISA法对厦门地区种植的兰花病株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84年,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实验站印度麻花叶病植株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Sc-1,经汁液摩擦接种试验表明,它可以侵染10种豆科植物和2种藜科植物。在印度麻、蚕豆、豌豆、箭舌豌豆、扁豆、山藜豆、田菁和红三叶草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豇豆上产生局部枯斑和系统花叶,在苋色藜、昆诺藜上表现为系统黄斑。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可经汁液和蚜虫传播,不通过种子传毒。病毒粒体为线条状,大小为13~15×750nm。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见,病叶表皮细胞内形成不定形的内含体。电镜下可见风轮状、环状内含体。分离物Sc-1与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我们将Sc-1归为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且为豇豆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