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16S rRNA基因V—2高变区序列进行链霉莲分子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平  余利岩 《生物多样性》2001,9(2):129-137
用16S rRNA部分序列对Williams数值分类系统所包含的链霉菌属种或种群进行系统进货分析,以包含16S rRNA基因V-2高变区在内的120bp长核苷酸序列所作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这些链霉菌可分为34个簇,其中大簇5个(包括27-85株菌株);中等大小簇3个(包括9-12株菌);小簇8个(包括2-6株菌);单成员簇19个。结果同时表明,Williams数值分析系统中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归类而得到的种或种群内存在较大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用16S rRNA部分序列对Williams数值分类系统所包含的链霉菌属种或种群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以包含16S rRNA 基因V2高变区在内的120 bp长核苷酸序列所作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这 些链霉菌可分为34个簇,其中大簇5个(包括27~85株菌株);中等大小簇3个(包括9~12 株菌);小簇8个(包括2~6株菌);单成员簇19个。结果同时表明,Williams数值分类系 统中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归类而得的种或种群内存在较大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王汉屏 《四川动物》2007,26(2):406-408
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40只/L、80只/L、120只/L、160只/L、200只/L和240只/L6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尾长、体宽、体重和死亡率的变化,分析密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生长发育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影响都极其显著;(2)在40只/L的密度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体重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40只/L的密度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体重的增长速率最慢;(3)在相同时间内,40只/L的密度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最高,在240只/L的密度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4)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速度随饲养密度的升高而减慢。  相似文献   

4.
通过木兰科29个种的trnL基因内含子的525个碱基序列及21个种的trnL-trnF基因间隔区的370个碱基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的严格一致性树建议:(1)含笑属为相对一致的单系类型;(2)玉兰亚属的几个种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与木兰亚属的几个种无共衍位点;(3)木莲属为一个相对保守的类群,种间碱基差异很小。碱基位点差异分析表明:含笑和野含笑的trnL序列相对鹅掌揪有3个位点的变异和一个简单重复序列的插入;鹅掌揪的trnL-trnF序列与GenBank(AF040679)中已注册的序列有3个位点的差异。两个严格一致性树的CI值高达0.978和0.913,说明trnL内含子和trnL-trnF间隔区序列的平行演化在木兰冬这几个属间发生频率非常氏,只适于木兰科高等级的(属以上)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盐为主导生态因子,分析了黄河下游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形态变异的水平与格局。对基径、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和穗长7个形态特征在15个种群中的变异分析表明:种群内个体间形态差异极显著,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节间长(0.284 6)、叶宽(0.253 6)、穗长(0.244 9)、叶长(0.208 5)、基径(0.187 5)、节间数(0.176 3)、株高(0.165 7); 7个形态特征在种群间的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叶长、节间长、叶宽、基径、节间数、穗长,但种群间形态的显著差异主要存在于滨州种群(BZH)、淡水种群(ZHG、DPH、NYH,土壤总盐度<0.1%)、盐生种群(HS01、HS02、HS03、HS04、HS05、DWL、KD、GD、LZH、LJ、DLH,土壤总盐度>0.3%)之间,在来自相似生境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普遍不显著;7个形态特征均与水盐联合影响因子显著相关;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研究的15个种群分为显著不同的3类。因此,根据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规律和分化特点,建议将该地区芦苇分为盐生芦苇、淡水芦苇、巨型芦苇3个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6.
大蟾蜍蝌蚪与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将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及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5℃、15℃、25℃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体长、体宽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5℃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及体长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5℃下,大蟾蜍蝌蚪的体长、体宽和中国林蛙蝌蚪的体宽的增长速率最快。(2)在不问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指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对数增长关系;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和体长与时间都呈对数关系,而体宽的生长发育与时间呈一种线形关系,并且相关系数尺都在0.75以上。(3)在相同时间内,25℃的温度条件下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在5℃的温度条件下,两种蝌蚪都不能完成变态发育过程,温度对大蟾蜍蝌蚪和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生长发育速度随生长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鬣羚在中国的7个地方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19bp的片段序列,并分析了其序列差异,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鬣羚各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在0-14.31%,鬣羚种群最早在大约5.7百万年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并且在中国最早可能是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区域开始演化的。随后向周围地区辐射扩散,日本鬣羚的分化时间大约在3.1百万年前,并且可能是从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白玉和道孚的鬣羚种群(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11.21%),日本鬣养分种群(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7.63%),洛扎的鬣羚种群(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4.05%)的分化估计已接近或达到亚种水平。鬣羚在中国至少存在3个进化显单元:A.白玉和道孚种群;B.洛扎种群;C.隆子,陕西,皖南和德格种群,建议将它们分开管理,避免杂交,以保存遗传分歧较大的类群及其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8.
林蛙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昂  陆宇燕  李丕鹏 《四川动物》2005,24(3):268-270
作者收集有关我国林蛙分布的资料绘制了林蛙分布图,其中图1标明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中国林蛙种绀(Rana chensinensis species-group)和黑龙江林蛙种组(R.amurensis species-group)的分布,图2标明出了在亲缘关系上与日本林蛙很相近(R.jaonica)的分布于南方的长肢林蛙种组(R.longicrus species-group)的分布,图3重点标明了环渤海区域已知6种林蛙的分布。最后,作者提出环渤海区域是林蛙重要的分布中心,并对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和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的一些可疑或有争议的分布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mtDNA-COⅡ基因序列,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 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分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Ⅱ基因序列全长682 bp,共编码227个氨基酸,8种昆虫12个样品中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氨基酸突变率为2.2%。同种内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小于种间距离,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44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015~0.063之间。基因变异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秆野螟属8种昆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虎杖螟O. latipennis与其他7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群;在另外1个大群中又分为3个亚群,亚洲玉米螟O. furnacalis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酒花螟O. kurentzovi与麻螟O. narynensis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的分支又与欧洲玉米螟O. nubilalis、苍耳螟O. orientalis和豆秆野螟O. scapulalis聚在一起形成1个亚群,刺菜螟O. zealis在该大群内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1个亚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珏锋  何月平  陈建明 《昆虫学报》2013,56(9):1075-1082
为探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抗药性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DNA 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方法, 检测和分析了二化螟4个抗药性水平不同的种群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生测结果表明, 以二化螟黑龙江种群(HLJ种群)作为相对敏感品系, 连云港种群(LYG种群)对杀虫单、 毒死蜱、 三唑磷的抗性为低抗至中抗水平, 瑞安种群(RA种群)和诸暨种群(ZJ种群)的抗性为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这3个种群对阿维菌素均为敏感水平。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表明, PCR 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二化螟幼虫中肠内2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 其中大多数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种群中, 幼虫中肠微生物群落除ZJ种群的Lactococcus garvieae, L. lactissubsplactis和Ochrobactrum anthropic等3种菌较丰富外, 其余均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DGGE 图谱显示, HLJ种群条带较为单一, LYG种群条带最为丰富, ZJ种群与RA种群条带丰富度相似。4个种群均出现Enterococcus faecium, E. hirae. 和Arthrobacter sp.等细菌, 且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结果显示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二化螟种群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存在差异, 推测可能与二化螟不同抗药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Seed germination of an aurea mutant of tomato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is promoted by continuous irradiation with red, far-red or long-wavelength far-red (758 nm) light as well as by cyclic irradiations (5 min red or 5 min far-red/25 min darkness). Far-red light applied immediately after each red does not change the germination behaviour. Seed germination of the isogenic wild-type, cv. UC-105, is promoted by continuous and cyclic red light while it is inhibited by continuous and cyclic far-red light and by continious 758 nm irradiation. Far-red irradiation reverses almost completely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red light. The promoting effect (in the aurea mutant)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in the wild-type) of continuous far-red light do not show photon fluence rate dependency above 20 nmol m−2 s−1. It is concluded that phytochrome controls tomato seed germination throgh low energy responses in both the wild type and the au mutant.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continuous and cyclic far-red light in the au mutant can be attributed to a greater sensitivity to Pfr.  相似文献   

14.
15.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桂花 《遗传》2002,24(3):349-350
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真菌类遗传分析与高等动植物遗传分析的内在联系,认为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可收到好的效果并说明了作者的具体教学过程。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alysis of Fungi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igh animal and plant was discussed.A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we adopted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龙胆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胆科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且多数为药用植物,其多数种属的药用植物,至今其化学成分尚未被系统研究。综述了目前龙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及一般提取方法,对近年来发现的环烯醚萜及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为本科药用植物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方法和多指标评价分析法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结果 构建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论 建立的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9.
A complex analysis of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the mean group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in liver of Balb/c mice. Association of lipid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s studied in the Balb/c mouse liver. An inter-connection is revealed between the liver index and the amount of lysoforms of phospholipids, the scale and character of the interconnection differing essentially depending on proportion of phos-phatidylcholine in mouse liver phospholipid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