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鉴于植物种群克隆遗传 -生态学研究日趋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已经开始成为植物种群生态学中一门新兴分枝学科。现就植物种群克隆遗传 -生态学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 植物种群克隆遗传 -生态学植物克隆是“由遗传上相同的单元 (多指分株 (ramet) )组成的集合体 ,不管这些单元有  相似文献   

2.
克隆种群的有关概念在水生植物中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克隆植物(C lonal p lants)种群生态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在各种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上[1—3],从而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现已在陆生植物的多个类群中展开,但是水生植物的克隆种群研究仍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淡水生态系统环境的恶化,水生植物在一些水域逐渐退化甚至完全消失,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4],与此同时很多入侵性水生植物却疯狂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利用。克隆生长和无性繁殖在水生植物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5—8],因此深入开展水生植物的克隆生态学研究对水生植被的恢复及外来种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克隆种群的一些概念对植物克隆现象的重视首先源自于对植物构件性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Harper,et a·l提出了植物种群统计的构件理论(Modu le theory)[9]。构件理论把种群划分为由遗传单位形成的个体种群和由无性繁殖形成的构件种群两种结构水平,较好地解释种群内部个体的大小和数量在同龄或异龄植株之间的差异,因此被迅速接受并广泛地运用于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此后,对构件植物种群,特别是对克隆植物种群的...  相似文献   

3.
克隆植物与其传粉者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繁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通常相伴进行,往往产生较大的花展示与复杂的克隆空间结构,通过传粉过程对有性繁殖过程产生影响,共同决定植物的适合度。本文回顾了克隆生长对被子植物传粉过程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植物克隆大小、花资源空间配置、克隆构型与种群遗传结构四个方面讨论了克隆生长对传粉过程的影响及其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意义。早期研究预期,随着克隆增大,同株异花授粉水平增加,因而通过增大自交率或花粉阻塞效应降低植物的适合度。但是,后来的一些模拟与野外实验研究发现,传粉者在同一克隆内访问的花数量并不会随克隆增大而一直增加,访花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分株内;而且分子标记的自交率组分分析也表明自交主要发生在分株内。另一方面,人工模型模拟以及传粉者访问行为研究表明,当花朵数量相同时,与所有花集中生长在同一分株上相比,将花朵分散在多个分株上的克隆生长方式不会增加,反而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发生水平。如果花序内花雌雄同熟,花朵同时提供与接收花粉,克隆生长会使植物接收到更高比例的异交花粉,在提高后代质量的同时不增加同株异花授粉概率。这是从传粉生物学角度对植物克隆生长习性进化的一个全新的解释。今后,克隆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需要针对传粉者与克隆生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理论模型,探究克隆大小、克隆构型、花资源空间配置模式对传粉者访问频率和行为、花粉散布、交配格局的影响。同时,需要在自然种群中,尤其是克隆与非克隆的近缘类群、同一物种克隆与非克隆种群开展比较研究,利用更高效的分子标记来研究克隆生长的生态与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1,他引:51  
张文辉  祖元刚  刘国彬 《生态学报》2002,22(9):1512-1520
从保护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对10个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等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濒危植物以光合、蒸腾、呼吸为主的生理生态学规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的Leslie矩阵、刻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模型、刻画种群生长和数量增长的Logistic方程和多元回归模型所反映出的生态学特征。分析了濒危植物种群动态、发展趋势以及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生态学特征和过程。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对我国未来濒危植物保护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生态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次,因为它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一、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历史Graunt于1662年进行了人类种群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克隆植物对种间竞争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俊  邢福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6):587-596
 克隆植物种群因其寿命的持久性、空间上的可移动性和繁殖方式的多样化等特征与非克隆植物有很大区别,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甚至成为优势种或者建群种。该文通过归纳有关克隆植物的种间竞争适应策略研究案例, 阐述了克隆植物的竞争能力差异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论述了克隆植物在构件形态、克隆构型、繁殖对策等方面对种间竞争的响应, 以及生理整合作用与种间竞争的关系; 分析了导致某些同类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认为实验对象差异、实验设计、生境条件与克隆植物形态及生理上的时空动态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克隆植物种间竞争及其分子生态学机制等可能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掉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是现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潜种群阶段,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其发生发展,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研究内容得到了不间断的更新和补充,研究领域涉及了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杂草科学和农学等各科学。至此,土壤种子库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1.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的沿革;2.土壤种子库的特征3.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4.土壤种子库的分类问题5.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6.对植物生态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资源异质性环境中的植物克隆生长 :觅食行为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植物行为(plantbehaviour)[1,2]和植物克隆生长(clonalgrowthinplants)[3~5]是欧美近年来新兴的两个生态学研究领域。他们的交叉部——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foragingbehaviour)[6~8]研究的成果不断地发表在各种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5,6,8,9]。它主要探讨克隆植物在资源异质性分布的环境中获取需资源的生态对策[8,10]。它突破了传统的植物个体“固定着生”的观念,与其它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结果一道丰富了主要在研究非克隆植物基础上建立的(尤其是关于个体及个体以上组织水平)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并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 植物克隆生长…  相似文献   

9.
竹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微  陶建平  宋利霞  冉春燕   《广西植物》2006,26(4):412-417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广西植物生态学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95,15(3):268-279
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广西植物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为植物个体生态和植被调查,这个时期同是广西植物生态学发展高潮时期。九十年代初,广西植物生态学发展转入低潮。今后广西植物生态学发展,建议把重点放在植物种群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上。  相似文献   

11.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   总被引:74,自引:5,他引:69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刘庆钟章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610041)(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AdvancesinEcologicalResearchofClonalPlantPopulationandSomeRe...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克隆植物的繁殖对策与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它是水陆交替的过渡带,而湿地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必须有其相应的生长格局(growthpattern)和繁殖对策(reproductivestrategy)。有些湿地植物具有密丛型的生态特点,这是对过湿的土壤和氧气供给不足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随着有机质的不断积累,每年从分蘖节向上长出新枝,向下生长不定根,其分蘖节不断上移,以便从地表面上获得氧气,并使植物体免遭埋没,这样年复一年的生长,在地表面上形成了草丘。生殖是生物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最基本的行为和过程,它不仅是…  相似文献   

13.
荆三棱在多等级基质异质性与水淹处理下的克隆表现 环境异质性可以影响克隆水生植物的表现。鲜有研究者关注两个层次的环境异质性并将其融入 对克隆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中。本研究的目的是: (1)检验不同基质异质性与水淹处理是否对植物表现产生相 似效应,(2)探索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本研究将荆三棱(Scirpus yagara)置于不同基质异质性与水淹处理之中。基质处理包括1个均质性基质处理(湖泥与沙等体积混合)与3个异质性基质处理(湖泥斑块与沙斑块交错构建的两斑块、四斑块与八斑块基质)。水淹处理包括:0、10和30 cm。本实验测量了克隆分株数、克隆代数、叶数、球茎数、克隆分株高度、茎长、根状茎长、克隆半径、间隔子长、间隔子厚度、总生物量、球茎生物量与单个球茎生物量等性状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水位上升导致克隆分株数、克隆代数、叶数和球茎数显著减少,同时基质异质性造成间隔子长度与间隔子厚度的显著变化。水位与基质异质性两因子对克隆分株数、叶数和间隔子长度产生了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两斑块基质与四斑块基质中,荆三棱对湖泥斑块表现出显著的觅食行为,更多的构件被放置于湖泥斑块中。尤其在两斑块基质中,所有的构件被放置于湖泥斑块中。在八斑块基质中,荆三棱表现出双向觅食,这导致构件在不同斑块中的均匀放置。研究结果表明,荆三棱的觅食行为与斑块大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he paucity of knowledge addressing the role of fragmentation in clonal plant ecology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plant biologists to focus attention onto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contexts of fragmentation as a trait in its own right,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5.
Animal and plant ecologists generally follow separate paths. This often leads to disjointed approaches to solving similar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ast 20 years, two related, but unconnected, research fields have undergone rapid development: modular demography, with its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esource capture, until now basically the domain of plant ecology; and foraging theory, traditionally applied and developed in animal ecology. The results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foraging strategies of ants and clonal plants, however, outline a general framework of functional parallels between both types of organisms that could link important aspects of animal and plant foraging ecology.  相似文献   

16.
关于植物营养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营养学与植物生态学发展的前沿交叉正形成了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是探讨植物营养利用策略的科学,包括植物体内营养的合理利用策略和植物对无机营养环境的改造以利于营养吸收的各种可能策略。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养分利用效率、植物体内营养的再利用、体内营养含量格局和植物对土壤无机营养环境的改造。植物营养生态学以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它的发展对深刻理解种群的生态行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如何增进人工混交群落的营养协调性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营养生态机理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整体,营养生态机理的效率决定了种群营养合理利用的程度和在营养资源上的竞争力。目前,研究上尚缺少营养策略与其它生态策略的关联性的探讨,随着各种营养策略研究上的深入,这种关联性探讨将成为今后植物营养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匍匐茎草本蛇莓克隆构型对土壤养分的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罗学刚  董鸣 《生态学报》2001,21(12):1957-1963
克隆植物构型的可塑性可使它在养分斑块性分布的环境中,相应地调整对土壤养分的获取对策,因而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一项田间实验中,匍匐茎草本蛇莓(Duchesnea indica Focke)经历了不同土壤养分水平(高、中、低和对照)处理,以研究土壤养分对蛇莓克隆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养分水平的增加,间隔子的长度和分枝角度均逐渐降低,而分枝强度和分株密度增加。在不同养分水平生镜中,蛇莓克隆构型相关特征的可塑性变化可用动态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拟合效果较好。结合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利用对策,对所揭示的蛇莓克隆构型可塑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de‐off between flowering and clonal growth in angiosperms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botanists, plant ecologists and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Being able, ultimately, to manipulate these factors has potentially wide‐ranging application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horticulture and agriculture. A rare, native Australian species, Melaleuca deanei, displays a low frequency of flowering and failed seedling recruitment, with persistence and expansion in the field predominantly via clonal root suckering. A decade of studies into its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cology reveal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ducing sexual success within its populations. F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de‐off from sexual reproduction to clonal propagation are distill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work: 1.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sexual success; 2. small population size/low mate availability; 3. an obligate outcrossing breeding system; 4. somatic mutations in older clones; and 5. phylogenetic constraint. The work is potentially informative to the life cycles and management of other clonal angiosperms, be they rare and endangered; highly fecund weedy species; o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Methods to test each factor in future studi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Local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strongly influence plant community dynamics. To maintain their performance under competition, clonal plants may plastically modify their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grow in the direction of least interference. The adaptive value of this plastic avoidance response may depend, however, on traits linked with the plant’s structural blueprint and ontogeny.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using virtual populations. We used an Individual Based Model to simulat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among clones within a plant population. Clonal growth was studied under three competition intensities in plastic and non-plastic individuals. Plasticity buffered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competition at intermediate densities of competitors by promoting clone clumping. Success despite competition was promoted by traits linked with (1) the plant’s structural blueprint (weak apical dominance and sympodial growth) and (2) ontogenetic processes, with an increasing or a decreasing dependence of the elongation process on the branch generation level or length along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gradient respectively. The adaptive value of the plastic avoidance response depended on the same traits. This response only modulated their importance for clone success. Our results show that structural blueprint and ontogeny can be primary filters of plasticity and can have strong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ary ecology, as they may explain why clonal plants have developed many species-specific plastic avoidance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