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全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毕符合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试验组手术结束时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病人于浅麻醉状态,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达6~8ml/kg,呼吸频率大于12次/min,脱氧10minSpO2在95%以上,PetCO2在正常范围,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拔除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与T1时刻比较,试验组T2、T3、T4时刻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2、T3、T4时刻的MAP、HR高于T1时刻(P<0.05).组间比较,T1时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T4时刻的MAP、HR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不良记忆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96%的发生例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后躁动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因胃癌需行全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定组(D组)和安慰剂组(C组),每组30例.患者选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D组于术毕前半小时泵注右美托嘧定0.6μg/kg,10分钟泵完.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术毕待患者呼吸恢复,清醒拔管.监测记录患者入室后(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5 min(T4)时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观察患者手术后躁动的次数和程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②C组T1,T2,T3,时间点MAP、HR值与T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组各时间点较T0无明显变化,D组HR,MAP较C组明显降低(P<0.05),③D组的拔管时间较C组长(P<0.05).D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毕前半小时泵注右美托咪定(10分钟泵完)可显著减少手术后躁动的发生,减少手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94,丙泊酚麻醉)和研究组(n=9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10 min(T2)、术毕拔管后10 min(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1时间点降低,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MAP较T1时间点降低(P0.05);研究组T2、T3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1h(T4)、术后1d(T5)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T4、T5时间点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修晓光  杨雪梅  邓海峰 《生物磁学》2009,(16):3092-30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1mg·kg^-1,观察组用瑞芬太尼2μg·kg^-1,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1,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P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和丙泊酚,Ⅰ组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的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两组T1、T2、T3、T4与T0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MAP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T1、T2、T3、T4、T5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心率(HR)变化:Ⅰ组:T3、T4、T5与T0比较,心率显著增快(P〈0.05),RP组:T1、T2、T3、T4与T0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心率无明显差异,T1、T2、L、T4、T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1)。麻醉苏醒时间比较:RP组与Ⅰ组比较,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RP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眼科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即刻、气腹前、气腹(CO2压力达12cmH2O)后1、30、6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SBP、DBP、HR、PErCO2;并观察记录病人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R组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血液动力学变化较S组明显(p<0.05或0.01),R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早于S组(p<0.05),S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R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与瑞芬太尼比较在麻醉诱导时及术毕气管拔管时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在麻醉过程中的平稳性二者无显著差异,舒芬太尼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优于瑞芬太尼,而瑞芬太尼在术后意识恢复上优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诊的老年胸、腹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血压(DBP、S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压力(PAW)]及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在T1~T5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T1时间点,观察组P~(ET)CO_2低于对照组,PAW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pO_2在T3、T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SBP、DBP、MAP在T1~T3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R、MAP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对于老年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患者,具有降低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的效果,具有更优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地塞米松对肺癌患者双腔支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联合地塞米松组(S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20例。S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0.15μg/kg舒芬太尼;S组、N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推注0.15μg/kg舒芬太尼和2 mL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3 min(T2)及拔管后5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术毕后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S组、SD组在手术拔管期各时间点的MAP,HR,RPP变化幅度明显低于N组(P〈0.05);SD组较S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5)。S组、SD组虽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与N组比较有所延长,但拔管时间并无显著性差(P〉0.05),且S组、S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地塞米松可以使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8例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患者所采取的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学波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MMSE评分。研究结果显示,T0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的MAP、HR、SpO2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刻,联合组患者的MAP、HR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1、T2、T3时刻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降低(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联合组MMSE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纯全麻,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效果好、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经鼻滴注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静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0名ASAⅠ~Ⅲ级、18~65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且术后须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2组),n=30。分别记录给药前(T0)、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插管后1 min(T3)、手术开始即刻(T4)、术毕停全麻药时(T5)、拔管前1 min(T6)、拔管后3 min(T7)和入PACU(T8)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_2),术毕停全麻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结果:T0时3组患者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各时间点HR、MAP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与D1组相比,D2组各时间点HR、MAP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D1组各时间点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D2组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明显无差异(P≥0.05)。C组T3、T4、T5、T6、T7、T8各时间点HR、MAP均较T1、T2升高,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SPO_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40 min右美托咪定经鼻滴注可有效抑制插管和拔管期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稳定,并显著降低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晓慧 《蛇志》2010,22(3):214-215
目的观察比较3种麻醉方法对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5例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E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EGA组,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观察3组麻醉开始前(T0)、麻醉诱导期(T1)、气管插管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HR、SBP、DBP、MAP、PETCO2、ECG,GA组与EGA组同时监测异氟醚MAC、气道压、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达标、拔管时间、肌松情况及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EA组有13例麻醉效果优良,SpO295%,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EG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潮气量达标、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GA组(P0.01)。EA组在麻醉10~15 min后血压下降程度与GA组、EGA组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相似(P0.05),EGA组在气管插管/拔管期血压波动不明显,而GA组血压显著升高(P0.01);EA组与GA组麻醉效果相似,EGA组麻醉效果优于GA组(P0.05)。结论 EGA组椎管内局麻药用量、全麻维持药用量、肌松药用量等均相应减少,呼吸循环功能较为稳定,术毕麻醉苏醒快,自主呼吸恢复和潮气量达标迅速,多数患者术毕即可拔除气管导管,是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志宏  唐立文  王赞 《生物磁学》2011,(Z1):4665-466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镇痛的作用效果评价。方法: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A组与B组术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0.8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 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 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1、3、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少于A、C组(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帕瑞昔布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内直肌中Myf-5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外斜视病人获得的内直肌段为斜视组,共16例。另选同期行眼球摘除或角膜移植供体取得的内直肌为成人对照组(共6例)。所有的内直肌段固定切片后行Myf-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Myf-5在眼外肌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Myf-5的平均光密度值在斜视组0.024±0.041,对照组0.233±0.02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外肌中Myf-5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斜视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伏俊  俞安清 《生物磁学》2011,(Z1):4716-4718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在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采用终点法测定,尿肌酐(Cr)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结果:①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阴性组)尿mALB/Cr、RBP/Cr、NAG/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的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阳性组)尿mALB/Cr、RBP/Cr、NAG/Cr显著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应用单个指标或任意两个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较低,应用3个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达到86.30%。结论:尿mALB、RBP、NAG联合检测可以早期、可靠地诊断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王志鸿  李鲁  周乃康  邵壮  解华杰  杨帆 《生物磁学》2011,(Z1):4672-467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III、IV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林泓怡  林建  王净蒙  韩影 《生物磁学》2011,(Z1):4675-4677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经皮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节段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36例。其中PLDD治疗17例(A组),等离子消融治疗19例(B组)。根据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一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两组手术后一月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患者术后3d和7d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相比,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CYP3A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800959与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发生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连续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共800例。以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浓度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agglutination,RPA),并定义RPA≥70%为CR,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Non-clopidogrel resistance,NCR)。所有入选病例提取血液白细胞基因组DNA后,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CYP3A5基因rs3800959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所入选的800例病人中,CR组为150例,NCR组为650例,CR发生率为18.75%。rs3800959基因型频率在CR组为TT型110例(73.3%)、CT型39例(26.0%)及CC型1例(0.7%);NCR组rs3800959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7例、159例及14例(73.4%、24.5%及2.1%)。两组间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60,x2=1.554);T、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784,OR=0.942,95%CI=0.655~1.356)。结论:CYP3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800959与冠心病人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NL模型,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给予米诺环素100μg、在手术后鞘内给予IL-6的中和抗体0.03μg、手术后鞘内联合给予两种药物,观察给药3天各组大鼠热刺激的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结果:①SNL手术前后给予米诺环素都可以提高大鼠的PWL(P<0.05),但SNL手术前给药对大鼠PWL的提升明显高于手术后给药(P<0.05)。②手术后给予IL-6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提升SNL组的PWL(P<0.05),但是还是比给予生理盐水的假手术组大鼠的PWL明显减少(P<0.05)。③手术后联合给予两种药物可以明显逆转SNL组的PWL(P<0.05)。④联合给药对大鼠PWL的提高明显高于SNL手术后给予米诺环素组和给予IL-6的中和抗体组(P<0.05),但与手术前给予米诺环素组的PW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联合给予米诺环素和IL-6的中和抗体对SNL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28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63例)和非MS组(119例),测定24h尿白蛋白(UAlb)及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两组UAlb水平及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MS组的UAlb及DN患病率明显高于非MS组,且随着MS组分增加,UAlb水平显著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为影响UAl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MS密切相关,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