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温、湿度对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有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飞行时,粘虫蛾主要飞行能源物质(甘油三酯和糖原)消耗最少,其飞行单位距离所需的甘油三酯也最少,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随着温,湿度从适宜到不适宜,甘油三酯消耗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会因蛾龄及性别的不同而异,在所测试的几种温,湿度下(高温35℃除外),5日龄成虫在飞行中消耗的甘油三酯最多,低龄和高龄时消耗均较少,高温下飞行时,雄蛾比雌蛾消耗的能源物质多,而在高温或低湿条件下,雌蛾比雄蛾消耗的多,进一步对影响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海藻糖酶活力及呼吸强度研究表明,温、湿度对海藻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酶的活性高,反之,酶的活性降低,其中高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低温明显,但高湿和低湿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成虫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飞行初期成虫呼吸强度急剧增加,但0.5h后开始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根据所获结果对温、湿度与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抑制剂加入法估算了中肋骨条藻、棕囊藻和东海原甲藻在不同生长期内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结果表明:颗粒态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p)和颗粒态二甲亚砜(DMSOp)在3种藻类的不同生长期内均为净消耗,溶解态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d)和溶解态二甲亚砜(DMSOd)的含量受藻类产生与细菌病毒消耗控制,在藻类不同生长期内存在不同的产生与消耗速率,而二甲基硫(DMS)在3种藻不同生长期内均为净产生.同一种藻在不同生长期内以及不同藻在相同生长期内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藻类的生理状态和种间差异均对二甲基硫化物的产生与消耗速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1.骨胳肌骨胳肌是进行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主要组织。一个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消耗能量约为2100—3500千卡,但若从事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则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消耗2000—3000千卡能量。这说明,肌纤维收缩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叶建成消耗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叶建成消耗(或叶构建消耗)是指构建单位质量(面积)叶片所需要的葡萄糖当量,是植物碳收获过程中必要的成本投资.反映植物在叶片水平上的能量和碳分配策略。基于热值、灰份含量、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测定,估算了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16个主要树种的叶建成消耗,分析比较了不同树种、不同叶寿命、比叶面积和冠层不同部位对叶建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值组分的变化对单位质量叶建成消耗的影响最大;树种间单位质量叶建成消耗的差异不大(变化率仅3%~6%),但其单位面积叶建成消耗则存在显著差异(变化率达27%~28%);热值和单位质量叶建成消耗与比叶面积密切相关,而比叶面积随取样高度呈显著的降低趋势,最终导致热值及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叶建成消耗均随取样高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研究结果指出:(1)较高的叶建成消耗是由于植物叶片内含有较高能量投资的化学组分;(2)叶建成消耗和比叶面积随取样高度的变化综合反映了植物对光照和水分资源垂直梯度变化的可塑性适应。  相似文献   

5.
过去,当地社区民众的柴薪消耗对于莽莽苍苍的森林而言,不过是取点皮毛。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将大豆(Glycine max(L.)Merr.)哈密瓜(Cucumus melo L.var saccharinus)烟草(Nicotianatabacum L.)和毛白杨(Populus tometasa Carr.)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附加IAA4毫克/升和激动素0.5毫克/升的Miller液体培养基上。烟草和哈密瓜的愈伤组织迅速地生长,能持续到50天左右;而大豆和毛白杨的愈伤组织生长缓慢,且20天就停止生长。 测定培养中IAA的消耗情况表明,接种大豆和哈密瓜的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最快,到第四天就消耗完了;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次之,到第六天也消耗完了;接种烟草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最慢,到第20天仍有加入量的2.8%。 培养液中IAA的消耗与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越高,IAA消耗越快,大豆、烟草和毛白杨愈伤组织的生长也随IAA的降低而减慢,但是哈密瓜愈伤组织的生长在IAA消耗完以后,仍能持续生长多日。因此可以认为有些愈伤组织的生长为其所包含的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所制约;有的并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正> 在氨基酸发酵中,与碳源和氮源相并列,氧是被大量地消耗的原料之一。以谷氨酸发酵为例,如试验式(1),消耗1摩尔葡萄糖时,氧被消耗2.33摩尔。这个式子表示,当主原料葡萄糖消耗100克/升时,必须要有41.4克的氧气。 1摩尔萄葡糖+2.33摩尔氧→0.82摩尔谷氨酸+1.94摩尔碳酸气(1) 另一方面,氧花培养基中只能溶介约7ppm,这徉微量的氧,在谷氨酸生产菌呼吸旺盛的培养液中,仅14秒就被消耗尽。由于缺氧情况下琥珀酸或乳酸等付产物的积累量增多,发  相似文献   

8.
采用氨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蒸汽碱化黄杨木屑,进行全密闭循环提取操作,收率高,消耗低,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生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树木根系碳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系作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源”和消耗C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C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根系消耗净初级生产力占总净初级生产力较大的比例,但是,根系(尤其是细根)消耗C的机理以及C分配的去向一直没有研究清楚。主要原因是细根消耗光合产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相当复杂,准确估计各个组分消耗的C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受树种和环境空间和时间异质性、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综述了分配到地下的C主要去向,即细根生产和周转、呼吸及养分吸收与同化、分泌有机物、土壤植食动物,及有关林木地下碳分配机理的几种假说,分析了地下碳分配估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目的是在全球变化C循环研究中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根系消耗的C以及分配格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对生物能源具体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情况,山西省生物发电规划初步确定,到2012年,全省要建设1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总容量168MW,年发电量9.24亿kW·h,消耗农林剩余物105万t;到2020年,将规划扩建13个项目,使年发电量达到17.8亿kW·h。据估算,这个数字将占2020年全省用电总量的0.6%,也相当于太原去年用电总量的近1/10。可以消耗200万t的农林剩余物,可替代100万t的标准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林相及不同林种林下土壤水源涵养的特性,以浙江省苕溪流域上游区为例,采用野外不同林种土壤持水能力定时定点实测取样、室内不同植被覆盖度(0,15%,30%,45%,60%,75%,90%)、不同林相(上层覆盖、下层覆盖、上下层覆盖)的物理模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通过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测试、产汇流和入渗系数计算,探索了林地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下土壤涵养水源的特性,结果表明:(1)地表入渗系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坡长增加入渗系数的增长比率增加,降雨过程中植被覆盖度对入渗系数的影响比坡长的影响大。(2)不同林相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入渗系数排序为上下层覆盖上层覆盖下层覆盖裸地。随着产流历时增加,林下土层的蓄水量呈线型增加,与裸坡比较,累积蓄水量增加百分数为:上层覆盖为23%,下层覆盖为29%,上下层覆盖为37%。(3)通过监测不同林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并与裸地进行对比得出不同林地涵养水源能力的强弱。其蓄水能力排序分别为板栗林茶园竹林。研究结果为林地管理、林相培育和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具有科学方法论上的支撑和生产实践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adow above the timberlin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orest at and below the timberline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outheast slope of Mt. Fuji. At the same time, soil profiles,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s in the soil as related to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nt community were examined to obtain the data regarding soil development with the course of succession. In the course of change in structure of forest, the plant community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Salix/Alnus dwarf forest,Larix forest andAbies/Picea forest. The change in the soil profile,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soil, was observed. At the timberline th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rapidly from about 10% of bare land to about 25% of timberline. The nitrogen and carbon contents also increased at timberline as compared with bare l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ccessional stage and soil development were clarified on the area from bare land to climax forest.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timberline at the investigated area is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urse of change in forest structure and soil developm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imberline of the investigated area i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 a higher altitude. This conclusion was reasonable in view of the factor of ai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3.
探究半干旱生态系统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并量化生物结皮覆盖下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可为荒漠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2018—2020年生长季(5—10月)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如藻类和苔藓)覆盖区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以裸沙为对照,分析了生物结皮对0~40 cm土壤水分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裸沙相比,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显著降低了降雨对40 cm以下土壤水分的补充,增加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在相对湿润年份(2018年),裸沙和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的水分支出量(渗漏量+蒸发量)均低于降雨量,土壤水分状况为收入;在相对干旱年份(2019和2020年),藻类结皮和苔藓结皮覆盖土壤的水分支出量高于降雨量,土壤水分产生亏缺,但是裸沙相反。可见,生物结皮导致其下覆0~40 cm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在相对干旱年份出现了水分亏缺,这可能驱动该区域植被群落向浅根系植物演替。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从上游、中游以及整个区域的角度综合评价了该区域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60%以上为未利用地,2000—2010年,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大量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2耕地增加以荒漠和草地转入为主;林地转入表现为草地和荒漠造林,转出主要为林地荒漠化;草地转出主要去向为造林和荒漠化,而增加主要来源于冰雪覆盖地和荒漠;未利用地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的退化。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较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000—2010年,上游土地利用程度有所降低,中游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4由于上游山区林地面积的增加,植被覆盖下土壤的水源涵养量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增加了0.764×108t。5土壤保持量由1.860×108t增加到1.899×108t,主要原因为草地转化为林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应控制上游地区人工林面积,减少林地蒸腾量,以增加下游可用水量;适当控制中游地区耕地面积的扩张趋势,保证湿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用水量,维持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稳定,进而持续发挥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喻锋  李晓兵  陈云浩  王宏  杨明川 《生态学报》2006,26(6):1947-1956
基于“3S”技术,揭示了皇甫川流域近十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总体趋势是城镇用地、林地、耕地和灌丛的面积逐渐增加(速率依次减小),水体、草地、沙地和棵砒砂岩面积逐渐减小(其中水体缩减的幅度最大),土地利用格局持续承受着来自当地快速城市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由1987年的16160.72t/km^2减少到2000年的13943.32t/km^2,其中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同一年份内土壤侵蚀模数的大小顺序为棵砒砂岩〉沙地〉耕地〉草地〉林地〉灌丛,表明林、灌措施是流域植被恢复和减少土壤侵蚀的首选,草地限制土壤侵蚀的效果也较为明显,而沙地尤其是分布面积较广的棵砒砂岩则是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难题和关键;虽然十几年来水土流式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但由于棵砒砂岩和沙地的面积仍在整个流域占有相当的比例以及耕地剧增等因素,土壤侵蚀模数仍明显高于流域土壤允许侵蚀的临界值,流域生态环境仍然处于不安全状态,有必要对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以确保生态安全。最后,在讨论中阐明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整和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志铭  赵河  杨建涛  祝忆伟  胡启立  余洁  赵勇 《生态学报》2018,38(23):8363-837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匮乏、土壤贫瘠等因素,将形成一定的裸地斑块,而这些斑块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而具有不同植被覆盖的林地则能有效的保持水土。为完善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理化和细根特征,选择太行山南麓山区具有代表性的裸露地、草地、荆条地、侧柏地、栓皮地和刺槐地等植被恢复类型,比较了各植被恢复类型下的土壤养分、粒径及细根状况等差异。研究表明:1)相对于裸露地,有植被覆盖的植被恢复类型拥有良好的土壤及细根状况。2)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刺槐林的有效氮转化速率较高;侧柏林有较高的细根参数;草地能够提高土壤中可吸收的磷组分。3)林地类型和土层均对土壤中含水率、黏粒、细根生物量和比根长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4)各植被类型的对于土壤斑块的利用能力不同;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及细根状况变化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为生态恢复中植被类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Mining disturbs large forested area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g boreal forests after oil sands mining in Canada. Industrial companies are expected to reclaim degraded land to ecosystems with equivalent land capability. This research showed the value of woody debris for reclamation of dramatically disturbed landscapes with a forest ecosystem end land use. Adding woody debris during reclamation can facilitate recovery of flora, soil nutrient cycling and water and nutrient holding capacity. Combined with forest floor material, woody debris can provide native plant propagules that would be otherwise commercially unavailable. Sites with and without woody debris on forest floor material containing identifiable litter (L), fragmented and fermented litter (F), and humus (H) (LFH), and peat mineral soil mix (peat) cover soils were studied. Within 2 years, woody debris decreased bare ground and created microsites which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vegetation cover and woody plant density. Woody debris treatments had lower soil available nitrate and soil under woody debris had a lower temperature range and higher soil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than control treatments without woody debris. Woody debris did not affect first year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or mycorrhizae, but both were greater on LFH than peat cover soil. LFH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bare ground and greater vegetation cover, species richness, and soil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han peat cover soil, which had greater soil sulfate .  相似文献   

18.
荒漠地区柽柳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柽柳林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有相似性,表层(0-30cm)含水量均受蒸发量和降雨量的影响变化较大,由于树冠的遮荫作用林地该层平均含水量高于裸沙地的含水量,30-200cm范围内林地土壤的各测量层平均含水量较裸沙地的低,林地和裸沙地土壤含水量均值随深度的变化可用二次函数描述;降雨对每月的0-200cm的土壤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降雨多数在当月就被蒸散和深层渗漏所消耗;发现柽柳人工固沙林能在沙土壤的0-200cm范围内有较低的含水量条件下生存。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为探讨黄土高原有、无林地土壤水分全年变化规律之异同,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采用中子水分测定仪定位测定方法,对无林沟坡(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储量变化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点测定,结果表明,在0-320cm的测定深度内,阴坡上、下部与阳坡下部荒坡土壤储水增量分别为-165.7mm、-115.2mm和-74.9mm;阴坡上部的油松林地,在0-320cm深度内,林地却在林木每年蒸腾消耗大量水分(达380mm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评价太行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分析了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落叶阔叶纯林、灌丛和裸露地6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灌丛地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两项指标中均为最高,其余植被群落在这两项指标中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落叶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针叶混交林>裸地,土壤呼吸强度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进行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时,应充分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