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无患子科(狭义,Sapindaceae)23属3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科花粉粒多为扁球形,部分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角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大多数种类具三沟孔,有的形成合沟,少数仅具三孔而无沟;从花粉外壁纹饰看,多数花粉外壁具网状或条纹状雕纹,少数花粉的外壁具刺状或颗粒状纹饰。花粉形态特征支持文冠果亚科(Xanthoceroideae)以及广义鳞花木属(Lepisanthes)概念,并支持仍将茶条木属(Delavaya)置于车桑子亚科(Dodonaeoideae)。观察发现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与栾树属(Koelreuteria),龙眼属(Dimocarpus)、荔枝属(Litchi)与韶子属(Nephelium)从花粉形态上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花粉形态特征编制了国产无患子科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国产蔷薇科苹果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国产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16属18种及1变型进行了植物花粉形态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亚科花粉呈单粒存在,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面观常呈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本亚科的花粉在全科中是最大的,极轴为18.62~45.65μm,赤道轴为18.36~40.8μm。最大花粉见于Crataegus pinnatifida,为(28.85~45.65)μm  相似文献   

3.
囊萼紫草属与滇紫草属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囊萼紫草属3种和滇紫草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囊萼紫草属的花粉为哑铃形或茧形,中等大小,P/E比为1.6一1.67,三孔沟,内孔横长;具小刺状纹饰。滇紫草属的花粉为近长球形或近卵球形,P/E为l—1.23;三孔沟或三合沟孔,内孔一般纵长,具皱波状纹饰,在皱波上具密集的小瘤或微颗粒。从花粉形态的角度,本文支持把囊萼紫草属从滇紫草属(广义)中分离出来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滇紫草属的花粉中首次观察到了一种比较少见且特化的花粉即单极三合沟孔的花粉。  相似文献   

4.
中国紫草科厚壳树亚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厚壳树亚科在紫草科中的系统位置,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的厚壳树属Ehretia、轮冠木属Rotula和基及树属 Carmona 3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其扫描电镜资料属首次报道。从本文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双柱紫草属 Coldenia的花粉资料,可得知该亚科花粉为长球形 、近球形,稀球形,赤道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膨大;萌发孔类型为三孔沟和三拟假沟二者交替排列,稀具三孔;外壁表面具微弱的小穿孔,稀光滑或皱波状纹饰。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与破布木亚科  相似文献   

5.
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分类问题,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Heliotropioideae天芥菜属Heliotropium 6种,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2种和紫丹属Tournefortia 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的花粉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六裂圆形或八裂圆形,少数为三角形.萌发孔有三种类型:(1)三孔沟与三假沟交替排列;(2)四孔沟和四假沟交替排列;(3)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微弱的小穿孔,皱波状纹饰或表面近光滑.上述结果表明天芥菜亚科三个属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花粉特征表明紫丹属在天芥菜亚科中可能是比较原始的,天芥菜属的演化水平比紫丹属和砂引草属要高,而砂引草属介于其他两个属之间.花粉形态特征显示天芥菜亚科是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到紫草亚科Boraginaceae的过渡类型.紫丹属的花粉具三孔沟的萌发孔类型表明天芥菜亚科与破布木亚科Cordioideae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产蔷薇科蔷薇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国产蔷薇科(Rosaceae) 蔷薇亚科(Rosoideae) 10 属12 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亚科花粉呈单粒存在, 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 极面观常呈三裂圆形, 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花粉大小为(16-06μm ~31-88μm) ×(15-30μm ~35-70μm) 。三孔沟, 内孔为长方形, 沟较长, 两端较窄。其中, 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 的花粉形态较为特殊, 每条沟的中部特别宽, 向两端则逐渐变窄, 形成近乎菱形图案, 并且在沟的中央覆盖着近椭圆形的沟膜, 将沟部分隔开来。从而在光镜下, 其极面观为不等的六裂圆形。但该种花粉依然属于3 孔沟类型。花粉外壁在扫描电镜下见有穴状、皱波或疣状- 穴状、条纹- 穴状、条纹- 网状、条纹状、刺状、条纹- 刺状等纹饰变化。与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基数复杂化相适应, 本亚科的外壁纹饰与其余亚科相比变化也最为多样。本文在对Rosoideae 的部分国产属种进行花粉形态报道的同时, 也对一些有关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国产爵床科Acanthaceae山牵牛属Thunbergia(山牵牛亚科Thunbergioideae)6种、叉柱花属Staurogyne(瘤子草亚科Nelsonioideae)和老鼠簕属Acanthus(老鼠簕亚科Acanthoideae)各1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山牵牛属植物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均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纹饰以光滑或颗粒状为主,偶具棒状突起。具螺旋状萌发孔被认为是该科独特而较原始的花粉特征。叉柱花属的花粉粒为圆球形,具3孔沟,外壁平滑。老鼠簕属的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沟,外壁具细网状纹饰或具小穿孔。花粉形态特征支持传统上将上述3属置于3个不同亚科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产狗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对狗娃花属(Heteropappus)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该属植物花粉粒为近球形或长球形,3孔沟,具刺状纹饰,种间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细微变化等方面,该属花粉与紫菀属(Aster)和乳菀属(Ca-latella)的相似。表明它们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国产李亚科(Prunoideae)10属11种植物花粉形态。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轴 20.00-44.12um,赤道轴门17.85-36.95um。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具三孔沟,内孔常为长方形。沟较长,两端较窄。但在 Sinoplagiospermum uniflora中除了3孔沟外,还有周孔沟。花粉外壁明显分化为覆盖层和柱状层,在光学显微镜下表面常模糊,扫描电镜下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抱粉学结合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说明本亚科为一单系发生的类群。Prinsepia utilis 和Sinoplagiospermum uniflora(Prinsepia uniflora)这两个种在花粉特征和外壁纹饰上差异很大,从而支持将 Prinsepia和 Sinopmplagiospermum分别处理为两个属但不支持将广义的Princepia(含Princepia和Sinoplagiospermum)独立为亚科。此外,由于Exochorda的外壁纹饰同Prunoideae中较原始的类群(如 Laurocerasus)相近,结合细胞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将 Exochord移置至Prunoidea之下。  相似文献   

11.
绣球亚科的脉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郝刚  胡启明   《广西植物》1996,16(2):155-160+199
本文对绣球亚科全部9个属中选取45个种或变种作了叶脉序的研究。绣球亚科除黄山梅属外,大体呈曲行羽状脉。叉叶蓝属,蛛网萼属和草绣球属同具真曲行羽状脉和相似的高级脉序;赤壁草属和冠盖藤属表现出明显的环结曲行羽状脉式样;钻地风属多呈现分支曲行羽状脉式样;常山属和绣球属包含多种过渡类型,与其它属密切相连。黄山梅属脉序为独特的羽状达缘型式样,明显表现出向掌状脉的过渡,与其它属不同。脉序研究支持Takhtajan系统把黄山梅属提升为亚科的处理,同时又表明从脉序性状来看,绣球亚科各属之间性状彼此重叠,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Sixteen species including 1 variety and 1 form from 9 genera belonging to Saxifragaceae were examined for bergenin content. Bergenin was found only in Saxifragoideae, no bergenin being present in Hydrangeoideae and Ribesioideae. The amount of bergenin was shown to range from 0.1 to 1 mg per g fresh weight, depending on the organs tested, and the highest amounts were usually observed in rhizomes. The contents of bergenin in a leaf ofSaxifraga stolonifera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the leaf expansion, while the level on a fresh weight basis remained constant during the leaf growth.  相似文献   

13.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茄科酸浆属5种2变种及邻近属2种植物:辣椒和龙珠的叶表皮及种皮特征,发现上述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一些类群的气孔器在上、下表皮均存在,另一些类群的气孔器则仅在下表皮存在,其类型一致为无规则型。扫描电镜下叶下表皮的特征,包括角质膜以及气孔外拱盖和拱盖内缘的特征,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此外,种皮纹饰可作为区分酸浆属、辣椒和龙  相似文献   

14.
蜡梅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蜡梅科3属5种植物成熟叶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表皮细胞特征和气孔器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蜡梅属、夏蜡梅属和美国蜡梅属植物的叶表皮毛均为单细胞毛、非腺毛,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垂周壁呈深波状,气孔器均为平列型.这三个属的亲缘关系密切,应该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蜡梅科。这为蜡梅属、夏蜡梅属、美国蜡梅属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特征。这三个属气孔器的演化趋势为:气孔器在保卫细胞的两极无"T"型加厚到有"T"型加厚,气孔器由单层外拱盖到双层外拱盖.  相似文献   

15.
马立君  陈晓端 《昆虫学报》1991,34(3):292-29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种软蜱和4属8种硬蜱的成虫以及血蜱属3种若虫的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波斯锐缘蜱、中华革蜱和亚洲璃眼蜱3种成虫须肢感器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在硬蜱各属成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类型及形态,基部感毛数目及形态等几个方面.同属各种间差异不大.血蜱属幼期和波斯锐缘蜱幼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以及基部感毛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须肢顶端感毛的内部结构在三种蜱中都可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具两个腔:其一为圆形腔,内有树突;另一为新月形腔,无树突.靠近感毛顶端有通道通向外界.B型感毛在三种蜱中差异较大,其共同点是只具有一个含有树突的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有植物裸蒴属及其近缘属的叶片表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8种纹吉丁和7种近缘属种类鞘翅刻点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纹吉丁属鞘翅刻点结构具有属、种特异性.纹吉丁属不同种类鞘翅刻点的形态相似,仅大小、密度和弯曲程度不同.纹吉丁与其近缘属种类鞘翅刻点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同时表明,外部形态相似的类群,鞘翅刻点的形态结构未必相似,体现了吉丁鞘翅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蜘蛛听毛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新蛛类的9种蜘蛛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听毛的电镜观察探讨听毛在不同类群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管网蛛科的北京马蹄蛛的毛窝和听毛显然与中纺类,原蛛类和新蛛类中其他科的种类均不相同。拟壁钱科的居室拟壁钱(有筛器蜘蛛)和北国壁钱(无筛器蛛蛛)的毛窝和听毛的结构相差悬殊,很难看出亲缘上的关系,刺瓣似隙蛛和机敏漏斗蛛的毛窝差别大,无法表明它们之间近缘,园蛛科和肖蛸科种类的听毛窝和听毛数目表明两者之间近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红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兰芳  唐绍清   《广西植物》1989,9(3):221-232+285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特殊植被类型。红树植物花粉已被证实加入海泥沉积,因此,可作为海滨、浅海相的直接标志。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红树植物22科29属40种以及寄生在红树植物上的桑寄生科植物3属3种进行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以期为海洋地质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石灰岩森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6,16(4):317-330
西双版纳石灰岩森林植物区系经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53科,640属,1394种及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29科558属1269种及变种。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组成是热带和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71.3%;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90.1%;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的9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占总数的35.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占总种数的64.5%为特点。这表明该石灰岩森林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地区是许多典型热带植物的分布北界,同时又是几种地理成分的交汇地带,这又使该石灰岩区系带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多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