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 m3*hm-2,比杉木纯林高3.6%。混交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及其N,P,K,Ca,Mg等元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18 t*hm-2,158.3,6.1,16.5,86.3和32.3 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高9.7%,76.7%,69.4%,96.4%,83.2%,17.0%。混交林地(0~100 cm)土壤容重为0.81~1.22 g*hm-3,比杉木纯林低1.0%~8.0%,而土壤孔隙度,通气度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0%~3.9%。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林高5.5%~49.8%。  相似文献   

2.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养分归还与生产力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通过对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研究了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 杉木纯林养分归还、吸收等生态过程的特征以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混交促进了养分归还过 程.可提高土壤肥力和系统生产力.15年生混交林技和叶凋落物分别是纯林的2倍和3 倍,其中容易分解的火力楠凋落物占 64%.混交林通过凋落物分解所归还的养分是纯林 的 2~ 3倍.相当年凋落量 65. 9%的混交林根系年死亡量是纯林的 2倍,在整个系统养分 归还中占有很大的份额.混交林土壤全 N、 NH+4-N和有效 K分别比纯林提高 64. 3%。 82. 3 %和 63. 1%.与此同时土壤孔隙组成和水分过程也大为改善.混交林生产力较纯林 提高52.7%.混交林5种大量元素的归还/吸收比率是纯林的2倍,表明混交林养分循环 效率较高,较少的人为维持可以保持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应用AHP法进行不同混交模式的综合选择结果表明:3:1杉木拟赤杨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4.
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混交树种在正常林分中的蓄积量为其环境容纳量,采用蓄积量百分数求混交林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柳杉、杉木相对蓄积量分别为76.21%和32.79%, 说明两树种能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混交措施下杉木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交是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重要措施,探究混交度和树种配置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为构建可持续经营的杉木混交林提供依据。本研究以3种不同混交度(纯林/低度0.051、中度0.297、高度0.598)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内优势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等4类指标12个因子为评价标准,对不同人工林的群落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的林下更新潜力分别提高了32%(中混交度)和100%(高混交度),更新幼苗的种类也更为丰富。其次,混交林的草本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均高于纯林,但乔木树种的生物量却分别仅有纯林的58%(中混交度)和66%(高混交度)。此外,混交林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更新能力,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其土壤肥力较纯林略低。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方法对各林地群落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度混交林地的群落稳定性最高(0.909),其次为高混交度林地(0.882),而纯林的稳定性最低,仅为0.856。因此,构建密度适宜的杉木-檫木-栎属树种中度混交林可以使杉木人工林朝着健康的森林演替方向发展,使森林群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6.
用土钻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maclurei)纯林和混交林的细根分布,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杉木和火力楠细根的分解,计算了3个林分中细根分解的N,P,K,Ca,Mg的归还量。活细根的垂直分布以火力楠纯林层次性最强,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差。火力楠细根的养分含量比杉木细根高,而C/N比低。火力楠细根年分解率比杉木快,火力楠为57.7%,而杉木为32.78%。细根分解的养分归还量多少顺序依次为:火力楠纯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混交林中,细根分解的N,P,K,Ca和Mg归还量分别为枯枝落叶的33.38%,5.82%,269.33%,34.12%和376.08%。细根在3个林分的物质循环和周转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间伐强度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试验表明,间伐6年后各林分的杉木、火力楠胸径净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70—139、11—25%,树高增加46—90、7—10%,村积生长增加54—140、10—43%,林分蓄积量增加49—75m3·ha(-1),平均冠高增加2—6、8一13%,第1活枝高下降0.5—3、35—48%。冠幅杉木下降1—2%、火力楠增加1—8%.可以认为,以间伐强度为30和40%2种方式较好,间伐后林分定型株数约保留在1600—2200株·ha(-1)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8.
间伐强度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试验表明,间伐6年后各林分的杉木、火力楠胸径净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70-139、11-25%,树高增加46-90、7-10%,材积生长增加54-140、10-43%,林分蓄积量增加49-75m^3.ha^-1,平均冠高增加2-6、8-13%,第1活枝高下降0.5-3、35-48%,冠幅杉木下降1-2%、火力楠增加1-8%,可以认为,以间伐强度为30和40%2种方  相似文献   

9.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7年生混交比例为2行杉木和1行观光木的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分布的研究表明,杉木和观光行间的杉木细根密度虽比极木行间的低8.5%,但观光木细根密度则高152.09%,其细根总密度比杉木与杉木行间的大10.43%。混交林中杉木各径级活动根密度呈单峰型分布,均以5-10cm土层最大,而观光木各径级各活细根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纯林杉木各径活细根密度亦基本呈单峰型分布,但峰值出现在10-20cm或20-30cm土层。不同树种不同径级死细根的分布均与其各自的活细根分布相似。混交林中灌木细根密度在30-40cm的土层最大,而纯林中的灌木细根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混交林和纯林中的草木细根均集中在0-5cm土层。与纯林的相比,混交林中杉木细根主要分布的土层明显上移,表层土壤细根所占比重增大,有利于更好利用土壤养分和提高群落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杉林细柄阿丁枫混交林涵养水源功能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栓 《生态学报》2002,22(6):957-961
对25年生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林进行研究表明:混交林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酶活性和涵养水源功能均有良好的作用。混交林林分持水量为2212.84t/hm^2,杉木纯林为1841.62t/hm^2。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孔隙组成和水分状况均比纯林好/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比弛林高,0-20cm层有机质含量比纯林增加80.5%,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纯林提高28.8%、39.8%、32.0%、56.6%和76.8%;混交林土壤酶活性比杉木纯林高,0-20cm层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纯林增加156.1%、72.6%、30.0%和10.3%。  相似文献   

11.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明县国营云涌林场以3:1的混交比例,分别营造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3种混交林,经过6年的调查观测表明:混交3年后种间关系开始激化,6年以前要适时修枝、截顶、间伐,调整1—2次种间关系。混交林与纯林比较:0—30cm土层养分消耗较大,但林分生物量高,有较高的林分生产率;6年生的混交林枯落物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含水量比纯林大;0—10cm表层N、P、K含量有增加趋势。这些混交类型,宜从现有的3:1比例,扩大至4:1或5:1,尤以杉木+火力楠的类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福建省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Tsoongiodendron odorum mixed forest)和杉木纯林(Pure C. lanceolata forest)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凋落物各组分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损失速率随时间而减小,分解1年时以观光木叶的干重损失最大。各组分分解过程中N、P元素浓度增加而K和C元素浓度下降。混交林中各组分的养分释放速率大小为观光木叶>混合样品(等重量的观光木叶和杉木叶混合)>杉木叶>杉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2000~2002年)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年均凋落量(t.hm-2)范围从杉木人工林的4.63t.hm-2到观光木林的6.74t.hm-2,叶所占比例范围为62%~69%。细柄阿丁枫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1次峰值(3月份或4月份),观光木林的出现2次(3月份、6~8月份),而杉木林的则出现3次(3月份或4月份、6~8月份和11~12月份)。3种林分Ca和Mg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与按总凋落量的不同。除杉木人工林的Ca年归还量最大外,其余养分年归还量均以观光木天然林的最大。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体。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凋落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具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因此,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类型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1年9月到2002年7月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毛竹与阔叶树种混交林和毛竹纯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定位与跟踪调查,分析和比较了上述4种不同类型林分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2种混交林和毛竹纯林,主要体现为林下层中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及竹冠层中蜱螨目、同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等植食性或捕食性物种明显较多;但各类林分中节肢动物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无显著差异。总体上混交林竹冠层和林下层中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群的共有种较多,两个层次间的相似性均高于毛竹纯林。不同林分类型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差异,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的稳定性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小,毛竹叶部植食性螨类和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危害较重。因此认为在两种(类)害虫常发区,可考虑将林分改造为竹杉混交林或竹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杉木成熟林乔木层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25—28年生杉木林乔木层平均每年吸收10种营养元素的总量为139.278kg/ha,其中19.5%存留在立木上,48.1%通过凋落物、32.4%通过降水淋溶归还土壤。N、Mg、S、Mn、Zn、B的归还比都超过0.8;P、K、Ca的归还比为0.72一0.74;Cu的则低于0.7。影响杉木林乔木层营养元素循环的主要因素是土层厚度、土壤养分的浓度和林分测树因子。  相似文献   

16.
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对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林分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有两个树种凋落物覆盖的几个杉阔混交林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只有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 ,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这 3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具有凋落物种类最多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最高。除了土壤酶活性升高之外 ,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仅有一种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采用杉木叶凋落物与不同阔叶树种凋落物处理土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凋落物投放量和 (1 5NH4 ) 2 SO4 施用量相同的控制条件下 ,随着投放的凋落物树种组成的增加 ,土壤中 1 5N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 ,而其损失量却随之减少 ;土壤中杉木幼树对于 1 5N的吸收量以及杉木幼树的单株鲜重也随着处理凋落物组成树种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不同树种数量的凋落物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可见随着凋落物树种多样性的增加 ,不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两个基本的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保蓄功能以及保证幼树良好生长等的生态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