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7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l=36)和阳性对照组(n=34),另设正常对照组(n=30),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干预,30天后,计算患者的EORTCQLQ—C30积分并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一般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及CD3+、CD4+、CD8+含量较干预前均有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及CD3+、CD4+、CD8+含量较阳性对照组干预后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①测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测表(SAS)调查,对32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后3天内(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二周(干预后)按症状出现效率评分。②干预方法:提供环境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提供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结果:经过心理干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得到改善,其心理干预之前SAS、SDS评分与心理干预后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调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变医患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从而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状态,减少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58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组)及170例良性疾病住院患者(良性组)进行焦虑、抑郁自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他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调查及统计分析;将肿瘤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组(护理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SAS、SDS、HAMD、HAMA评分变化。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及发生率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  相似文献   

5.
辛延  姜华  刘美娇  赵伟娟  封蕊 《生物磁学》2014,(8):1559-1561,1568
目的:对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后表现的不同心理反应,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面对顽症,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法:12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选取60例为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化疗前两天均填写SCL-90量表。化疗期间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一周后两组患者均填写SCL-90量表。结果:观察组经过心理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这五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试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纽患者心理状态,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I_,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SDSS、DMQLS评分无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SAS、SDS、SDSS评分下降、DMQLS评分升高,但试验组患者SAS、SDS、SDSS评分下降及DMQLS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文静  宋淑平  杨静  金雁  李明波  董翠霞 《生物磁学》2013,(35):6966-6968,6977
目的:探讨分散注意对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i选取64例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散注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术前3d和术前1~3h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静脉采血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S)浓度。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及血浆NE、C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血浆NE、COS水平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分散注意能有效的减轻PCI术前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利于患者治疗及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患通平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54例冠心痛行PCI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患通平台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实施干预后,试验组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MAC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两组干预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有所下降,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O.01),对照组干预前后无变化(P〉0.05)。结论:医患通平台能有效地让PCI术后患者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MACE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是较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性介入治疗患者32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48例)和对照组(16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及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和SDS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1月后两组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较干预前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症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干预对慢性肛周湿疹患者治疗效果、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选取122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精神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0%(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SDS评分、DLQI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D-RISC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精神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肛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实施精神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心理韧性水平,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共92例,均为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入组时、入组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作为测评工具,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及SCL-90各项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情绪的康复作用及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我院老年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并出现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入院以后给予脑血管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和日常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并根据病情应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等。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两组患者用SCL-90量表、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SCL-90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总体幸福感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总体幸福感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体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病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脱落7例,实际完成129例)TRD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心理干预与否分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D、CGI、NOSIE、GQOLI-74等量表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因疗程不足,观察组(原68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66例;对照组(原68例)脱落5例,实际完成63例,共129例。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HAMD和cGI减分率明显升高;NOSIE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分数明显下降;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以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副反应、口干、便秘、头晕与头痛等为主,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对于TRD康复治疗,辅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深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肠内营养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诊治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无差异,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针对乙肝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为提高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位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对象的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设计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情重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高于病情轻、中度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有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的对乙肝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自信、摆脱心理障碍,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临床效果,揭示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重要意义。方法:课题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的方式,用简易疲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疲劳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情况;用生活质量问卷中5个功能量表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显著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的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