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福寿螺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外来生物,可对不同的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关于食物来源和饥饿程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成螺。【方法】本试验研究8种食物(牛筋草、青菜、油麦菜、芹菜、大白菜、茭白、萝卜叶和杨梅叶)对Ⅲ级福寿螺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饥饿条件对不同发育级别福寿螺的螺长、螺宽、螺高和体重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福寿螺取食利用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的食物是大白菜,其次是油麦菜,而不取食杨梅叶。饥饿胁迫对不同发育级别福寿螺的影响程度表现为Ⅰ>Ⅱ>Ⅲ>Ⅳ,持续喂食Ⅰ、Ⅱ、Ⅲ级福寿螺100 d,其体重分别增加9.〖KG-*8〗65、1.〖KG-*8〗57和3.〖KG-*8〗03倍。而Ⅳ级福寿螺无论饥饿与否其体重变化均不明显。【结论与意义】福寿螺可取食大部分绿色植物,但食物种类可显著影响福寿螺的生长发育,且福寿螺的耐饥性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弱。这些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福寿螺的取食特性,为福寿螺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光周期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5个光周期(0L︰24D,8L︰16D,12L︰12D,16L︰8D和24L︰0D)下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小地老虎生长速度加快,发育历期缩短,孵化率、存活率、羽化率、产卵量先增大后降低。其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最适光周期分别为12L︰12D或16L︰8D、16L︰8D、0L︰24D以及12L︰12D。综合来说,光周期16L︰8D最适合小地老虎的生长发育。【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光周期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及繁殖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不同虫态对光周期变化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必,同时为雌蛾设立补补充和无补弃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肾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肾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科和成虫食物 相似文献
4.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性,同时为雌蛾设立补充和无补充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蛹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蛹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料和成虫食物的双重影响。喂10%蜂蜜时,雌蛾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在四个幼虫食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喂以清水时,花生组雌蛾均未交配,寿命和产卵量显著小于其余三组。从同种幼虫食料来看,除人工饲料组外,其余3组雌蛾喂清水时的产卵量和寿命均比喂10%蜂蜜溶液时的显著下降。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棉花、玉米比花生更适合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田间自然栽培状态下,不同食料植物的糖分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含氮量的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赵泽影;周世民;翟争光;蔡海林;邹喜明;李帆;陈坤;谭琳;曾维爱;王玉生 《应用昆虫学报》2025,(2):420-429
【目的】明确以烟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1-2龄幼虫为食物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室内饲养效果,以期为异色瓢虫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参考。【方法】组建异色瓢虫取食4种活体食物的生殖力生命表,同时比较了不同活体食物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取食不同活体食物的异色瓢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成虫产卵前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取食豆蚜和烟蚜的异色瓢虫全幼虫期较短且存活率较高,分别为(8.38±0.42)d、91.70%±7.50%和(9.25±0.39)d、90.00%±6.30%,与取食银纹夜蛾[(10.58±0.49)d和58.30%±7.50%)]和斜纹夜蛾[(10.95±0.66)d和50.00%±8.90%] 1-2龄幼虫的处理差异显著(P<0.05)。取食斜纹夜蛾1-2龄幼虫的异色瓢虫大部分个体(约90%)不能产卵,而取食豆蚜、烟蚜和银纹夜蛾1-2龄幼虫的异色瓢虫能正常产卵且产卵前期较短、卵孵化率较高,其产卵前期、单雌平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为(5.48±0.17)d、(792.47±60.89)粒、93.83%±6.89%,(5.87±0.27)d、(604.87±77.17)粒、94.07%±4.46%和(5.70±0.30)d、(167.93±47.73)粒、90.94%±7.16%。【结论】以豆蚜和烟蚜为食物的异色瓢虫饲养效果较好,而当蚜虫数量不足时,银纹夜蛾1-2龄幼虫可作为异色瓢虫的替代食物。为进一步探索异色瓢虫的替代活体饲料,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我国南方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入侵生物, 空心莲子草是福寿螺的植物性食物之一。以福寿螺和空心莲子草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不同福寿螺取食强度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福寿螺取食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量积累, 但不同取食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每盆1、3 只取食强度下, 空心莲子草鲜重先下降然后上升, 而在每盆5、7 只取食强度下, 其鲜重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与处理前相比, 福寿螺取食下空心莲子草的节数和分枝数均增加(每盆7 只除外), 而叶片数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每盆7 只福寿螺的取食强度下, 空心莲子草的花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 为对照的10.5 倍(处理20 天时)。可见, 福寿螺取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生长, 但空心莲子草对不同的取食强度产生不同的生长响应。低取食强度可能促进了空心莲子草的营养生长, 高取食强度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营养生长, 却促进了其有性繁殖。同时, 福寿螺对空心莲子草叶片的取食偏好性优于其茎秆。 相似文献
7.
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人工饲料、圆白菜和玉米苗三种食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发育历期、蛹重以及成虫产卵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时发育历期最短,蛹最重(138 mg),产卵量最高(643粒);在12 h的吊飞测试中,成虫飞行距离最远(25.5 km),飞行时间最长(6.2 h),飞行超过10 km的个体占67.9%,超过5 h的占60.7%。幼虫取食玉米苗时发育历期最长,蛹最轻(52 mg),产卵量最低(416粒),成虫仅能飞行3.3 km,1.7 h,飞行超过10 km或5 h的个体均仅占4.2%,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人工饲料组。幼虫取食圆白菜时各项指标与人工饲料组基本相似(幼虫历期和蛹重除外),而显著优于玉米苗组(幼虫历期除外)。这些结果表明,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产卵及飞行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是影响其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取食本人工饲料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种食料植物,因而可作为饲养甜菜夜蛾的实用饲料。 相似文献
8.
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报道了人工饲料、圆白菜和玉米苗三种食物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发育历期、蛹重以及成虫产卵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时发育历期最短, 蛹最重 (138 m g) , 产卵量最高 (643 粒) ; 在12 h 的吊飞测试中, 成虫飞行距离最远 (255 k m ) , 飞行时间最长 (62 h) ,飞行超过10 k m 的个体占679 % , 超过5 h 的占607 % 。幼虫取食玉米苗时发育历期最长, 蛹最轻 (52 m g) , 产卵量最低 (416 粒) , 成虫仅能飞行33 k m , 17 h , 飞行超过10 k m 或5 h 的个体均仅占42 % , 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人工饲料组。幼虫取食圆白菜时各项指标与人工饲料组基本相似 ( 幼虫历期和蛹重除外) , 而显著优于玉米苗组 ( 幼虫历期除外) 。这些结果表明, 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产卵及飞行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 因而是影响其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 由于取食本人工饲料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种食料植物, 因而可作为饲养甜菜夜蛾的实用饲料。 相似文献
9.
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和光周期对山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IBA、NAA、PP_(333)和KT这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以及碳源与光周期处理对山薯试管薯形成和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MS 2.0mg·L~(-1)IBA 1.0mg·L~(-1)NAA 0.5mg·L~(-1)PP_(333) 1.0mg·L~(-1)KT有利于山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成薯指数18.2189);(2)蔗糖作为碳源对山薯试管薯数量的诱导效果优于白糖(每瓶试管薯增加8.20个):75g·L~(-1)的糖有利于山薯试管薯的形成和生长发育(成薯指数225.5590);(3)光照时间长短影响试管薯数量,但对成薯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笔竹生长特性,用1年生竹、2年生竹、3年生竹和4年生竹的离体叶片作为食料,研究食用对竹爪螨(Schizoterranchus bambusae Peck)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在4种食料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幼螨至成螨历期(雌螨)分别为5.00、5.10、6.31和5.03d;取食3年生竹叶片时,幼螨-成螨的存活率、单雌平均产卵量显著小于其余3组,分别为70.81%和14.71粒/雌。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受害程度的毛竹叶片对竹裂爪生长发育及繁裂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螨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螨的寿命及敏殖力都因叶片的受害和蔼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这表明了该螨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因对叶片的取食危害,通过对自身营养条件的恶化而存在着较强的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格局和尺度是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尺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生态学格局的改变。入侵物种性状的变异会对种群的建立和扩散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入侵物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表型性状的尺度变异并推测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广东省开展了福寿螺的体质量、体高、体宽、壳口宽4个表型性状在城市、乡镇、生境、样方、个体5个空间尺度上变异的研究。通过拟合混合模型,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发现个体和样方差异解释了近80%的性状变异,生境的差异解释了除体重外其他性状的剩余变异;除体重外乡镇和城市尺度上性状的变异并不明显。结果进一步表明,区域尺度的过程如气候特征等对福寿螺表型性状变异不起主要作用;福寿螺种群特征的研究及防控的重点应考虑其遗传结构特征及局部尺度环境因素。通过不同尺度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频度分布曲线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皂荚生物农药活性,开发利用皂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皂荚壳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结果]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幼螺和成螺72 h的LC50分别为40.56、109.83 mg·L-1。田间试验表明,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用40 g·m-2的皂荚提取物处理7 d后卵块减少率为100.00%(成螺失去产卵的能力),防效为(99.12±1.26)%。[结论]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是影响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分布和扩散的重要因子。为探究温度胁迫下小管福寿螺的响应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小管福寿螺肝胰腺组织在高温(36 ℃)和低温(10 ℃)胁迫48 h后,基因表达情况以及代谢产物的变化。与对照组(25 ℃)相比,高温胁迫下共获得446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33种差异代谢物;低温胁迫下筛选出288个差异表达基因和119种差异代谢物。高温组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物在氨基酸、脂质运输和免疫系统通路中上调,在脂肪酸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通路中下调。在低温胁迫下,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富马酸和α-酮戊二酸发生显著变化,可能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能量产生。此外,还有一些基因显著富集在药物代谢和热休克蛋白等相关通路中,以减轻温度胁迫对小管福寿螺生理过程的影响。随机选取6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急性温度胁迫会引起小管福寿螺肝胰腺的免疫应激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小管福寿螺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及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等使自身快速适应环境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为解析福寿螺入侵过程中环境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来自不同地理区域(海南、广东、福建)的福寿螺肠道样品,综合利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法、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和Tax4Fun功能预测分析福寿螺雌雄个体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差异,结构相似性和功能差异。【结果】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除Chao1指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外(P<0.05),其余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福寿螺肠道微生物丰度在部分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蓝细菌门)和属(乳球菌属)水平不同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地理位置显著影响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而性别对其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来自海南的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的KEGG通路丰度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来自广东的福寿螺肠道微生物中,仅雄螺在膜转运通路上的丰度显著高于雌螺(P<0.05);来自福建的福寿螺肠道微生物中,雄螺的细胞过程和信号传导通路丰度显著大于雌螺(P=0.01),雌螺的翻译通路则显著大于雄螺(P<0.05)。【结论】性别主要改变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度而非多样性,而地理位置则对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有显著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福寿螺入侵对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开发绿色生物灭螺剂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是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方法】本研究采用冷浸超声法,对植物源药剂京大戟进行提取,研究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力效应,并基于动态观察法深入分析提取物的毒杀作用机制。【结果】京大戟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灭螺活性,药液处理12 h即可造成福寿螺死亡,死亡率与药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比,概率单位法回归分析得出福寿螺幼螺和成螺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639和0.926 g·L-1,说明幼螺对供试提取物更敏感;72 h半数致死浓度下福寿螺腹足乙酰胆碱酯酶和一氧化氮合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经药液处理后福寿螺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与空白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说明京大戟提取物对福寿螺的肝功能和抗氧化机制造成明显破坏。【结论】京大戟对福寿螺具有显著的灭杀生物活性,具备开发为生物灭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效控制福寿螺产生的危害,为实现中草药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陈皮为植物源灭螺剂,进行不同浓度梯度(0、0.5、1.5、3.0、4.5、6.0 g·L-1)提取液浸泡下的灭螺活性探究。【结果】甘草组、陈皮组处理下福寿螺死亡率随时间的增长在不同浓度下毒杀效果明显。对48 h时福寿螺死亡率数据进行概率单位法回归分析,发现甘草组(LC25、LC50、LC75)<陈皮组(LC25、LC50、LC75),说明福寿螺对甘草更敏感。为进一步探究福寿螺死亡原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甘草、陈皮提取液对福寿螺的肝脏的影响,在亚致死浓度甘草0.511 g·L-1(LC25)、0.940 g·L-1(LC50)、1.727 g·L-1(LC75)和陈皮3.892 g·L-1...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invaders come in all shapes and sizes, several mollusks have recently achieved notoriety as both economically and ecologically costly invaders. Applesnails of the genus Pomacea get their name from reaching the size of an apple. Native to South America, the species P. insularum has recently established reproducing, and potentially invasive, populations in Texas, Alabama, Georgia, and Florida. In contrast to the widely invasive golden applesnail (P. canaliculata), few studies of the channeled species P. insularum exist. In studying similar invasive applesnail species, scientists use several methods of measurement. We have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hell height, operculum width, and weight among juvenile and adult P. insularum and tested their inter-measurer reliability.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shell height, shell length, and operculum width measurements in P. canaliculata studies and observed whether or not those studies defined their measurements. We found that operculum width served as a significantly more reliable measure among researchers. Furthermore, operculum width better predicted weight than shell height. The majority of articles that measured P. canaliculata did not define their measurements, which may cause problems when comparing studies between native and exotic populations or when comparing the two species. We recommend that future studies of P. insularum use operculum width to measure snails and explore a possible sex dimorphism in the operculum width of adult P. insularum. 相似文献
19.
Photoperiod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Azolla pinnata. Fresh mass, dry mass and moisture content were maximum in 12 h and minimum in 0 h (dark) photoperiod. Frond colour,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ocarp production were also affected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The plants were capable of growing under continuous illumination and unnatural photoperio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杀螺胺乙醇胺盐和四聚乙醛对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福寿螺肠道微生物对其的响应。【方法】以体长25~30mm,健康、无损的福寿螺为研究对象,研究杀螺胺乙醇胺盐和四聚乙醛LC25、LC50处理下福寿螺(静水饥饿处理96 h)的存活情况及活体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4个福寿螺肠道微生物样品进行了细菌16S rRNA V3~V4区域测序与分析。【结果】四聚乙醛LC25、LC50处理组福寿螺实际死亡率分别高于理论死亡率9.44%、12.22%,而杀螺胺乙醇胺盐LC25、LC50处理下福寿螺(雄、雌)实际死亡率分别平均低于理论死亡率(降低3.89%~4.44%)。2种药剂处理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均被抑制,四聚乙醛组物种丰富度下降25.2%~32.0%,显著高于杀螺胺组的7.8%~15.7%。β分析显示,杀螺胺乙醇胺盐处理下福寿螺肠道微生物细菌菌群差异较小,而四聚乙醛处理致菌群结构显著改变,克劳斯氏菌属丰度从61.49%降至7.78%~11.92%,拟杆菌属升至21.46%~62.21%,且四聚乙醛LC25、LC50处理后细菌菌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肠道菌群平衡的破坏大于杀螺胺乙醇胺盐,尤其是对维持肠道关键菌群平衡中的克劳斯氏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雌雄螺肠道微生物群落对杀螺胺乙醇胺盐与四聚乙醛的响应存在差异,相比雄螺,雌螺肠道中有益菌群的维持水平更高,耐受药剂的能力更强。雌雄福寿螺可以通过增强肠道微生物代谢或调节宿主免疫功能来缓解杀螺胺乙醇胺盐、四聚乙醛的胁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