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趣闻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蛇类,也有各种各样有关蛇的传说和趣闻。长寿蛇——西萨摩亚有一种绿茸线蛇,每活一年其尾巴就长一个环圈。这种蛇有的已有1600多个环圈,故当地人称它为长寿蛇飞蛇——印尼有一种眼镜蛇,能飞离地面40米高,飞行距约100米.唱蛇——乌干达有一种蛇,在夜深人静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相当动听,当地人称它为唱蛇。哭蛇——尼罗河两岸有一种“哭蛇”,在产蛋前发出呜呜的哭声,似乎预感到下蛋后的死亡.蛇城——意大利酋洛市是闻名于世的蛇城,城里家家户户都养蛇.每逢一年一度的蛇节,市  相似文献   

2.
蛇之最     
最毒的蛇是海蛇(Hydrophis belcheri),它的毒液比澳大利亚盾尖吻蛇(Oxyuranns scutcuatus)的毒液厉害100倍。这种海蛇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外的台莫尔河的阿西莫暗礁附近最常见。而一条眉尖吻蛇每次分泌出的0.109克的毒液,就足以使21万8千只老鼠当场一命呜呼!在斯里兰卡,许多人死于毒蛇之“口”.大约平均每年有800人之多,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中97%的人是被那些普通印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印度人耍蛇人能用“魔笛”引眼睛蛇翩翩起舞的故事,早为世人所闻。这种“魔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乐器呢?这是一种叫“蛇笛”的奇特乐器。蛇笛,在南亚次大陆称为“提克提拉”,在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称为“丙”,在印度的名称是“朋吉”。  相似文献   

4.
《蛇志》1991,(1)
美妙的色泽,独特的口感,精制的包装,神奇的功效——这就是中外合营沈阳康源蛇制品有限公司隆重推出的新产品“蛇酒王”。她一出现在市场上,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位饮者写道:如果把各种名酒比作森林,在这“森林”中,人们最青睐“蛇酒王”之树;如果把各种名酒比作银河,在这“银河”中,人们最向往“蛇酒王”之星。一位名人盛赞:“壮阳至宝,益寿珍品”。而反映“蛇酒王”神奇功效的近乎神话的说法,令人难以置信的疗效例证,就同“蛇酒王”本身—样叫人好奇,给人谤感。为此,《蛇志》杂志社记者刘晓平(以下简称刘)采访了该酒主要研制者,“中国蛇协”覃公平第一会长(以下简称覃)。  相似文献   

5.
赵福瑜 《化石》2007,(3):19-21
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思想)意识。人类产生“十二兽”观念并制订,实行十二兽历法,正是人类自身起源于“十二兽”的先祖这一客观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十二兽:我国又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物,十二生肖等。所谓十二兽,我国汉族是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让我们从十二兽历法的产生和起源来探讨地球上十二属种动物(十二兽)的先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各有其“十二兽历法”,内容上大同小异。中国汉族:鼠,牛,虎,兔,龙,蛇,…  相似文献   

6.
以蛇为生     
在印度南部沿海地区,有一个人口十万的依罗拉部落,其中的数千名依罗拉人都是捕蛇好手。他们特有的捕蛇技艺使得这块早年蒺藜丛生的森林地带变成了今天的马德拉斯市,曾一度以印度发达的蛇皮出口中心而享有盛名,仅在1966—1967年期间,蛇皮的出口多达一千万张。印度政府考虑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1976年宣布禁止出口蛇皮。由于这一禁令大量减少了依罗拉人的收入,反倒使得他们为了谋生而对蛇类大肆狂捕滥捉,每年损失的蛇多达数百万条。由于吃老鼠的蛇类急剧减少,结果老鼠大量繁殖,鼠害异常猖獗,吞噬了大量的农作物和仓库里的粮食。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捕蛇必须严格限制,以保持生态平衡。可是以捕蛇取皮为生的依罗拉人的收入怎样才能得到保障呢?毒蛇的毒液是印度三个大型实验室用来生产抗毒素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很大。因此,  相似文献   

7.
印度耍蛇的传统艺术四川·欧阳军在印度,耍蛇是一种传统艺术。据印度佛经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这种职业性艺术已广为流传。耍蛇者手拿“蛇笛”,席地而坐,把竹篮子里的蛇倒出来表演。随着吹奏的乐曲,蛇的颈部渐渐鼓大起来,在竹篮子旁翩翩起舞。离首都新德里不远,...  相似文献   

8.
李操  古小东  王鸿加 《四川动物》2003,22(3):149-150
蟒Pythonmolurus属蟒科蟒属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蟒蛇 ,是中国最大的蛇类 ,国家I级保护动物。资料记载四川省有蟒蛇分布的是明代曹学诠所著《蜀中广记》方物记·龟类 ,记载 :“瞿塘峡有大蛇 (蚺蛇 ) ,吞鹿”。该记载所说的“大蛇 (蚺蛇 )”是不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我们今天无法考证 ;即使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瞿塘峡现在也不属四川的行政范围。现代的记录四川省有蟒蛇分布最早的是青川县人民医院的刘德扬在《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 986,5 (3 ) :1 98页“四川省青川县发现蟒蛇”上的报道 :“1 986年 5月 1 1日雷雨后的午后 ,…  相似文献   

9.
《蛇志》1993,(4)
在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庄乡,有一个叫张华斌的小伙子。因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等都与蛇相似,人们都称他为“蛇人”。“蛇人”年方二十,身高一米五。头形尖扁,双眼凸出,十指弯曲呈爪形;行走步态为弧形、全身摇摆不止,一遇下坡,手足着地,倒退爬行。他喜吃生冷食物,常以老鼠、野兔、青蛙等野生动物为主。他每天进食三至八餐,每餐三大碗,进餐用手抓。睡觉时,头向后下仰垂,且摇摆不停,左右翻滚,不合眼,两下肢屈曲。他未上学,不识字,无语言,有听觉,遇上熟人能发出“喔喔”之声,喜爱看电视,听音乐。他的父母亲人均无亲婚史和遗传疾病。只是其母怀孕时,左小腿曾被毒蛇咬伤,半月后不治自愈。“蛇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与蛇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一开始就与蛇结下了难解之缘。原始先民为了把天然岩洞作为穴居的住所,必须要驱赶或消灭盘踞在洞穴里的各种野兽和爬虫,尤其是对人的生命威胁极大的毒蛇。在人类进入氏族社会之后,许多民族的先民,当处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发展阶段时,几乎随时随地都与蛇保有密切的利害关系。有的民族由于经济生活和生命攸关的多种原因,常把蛇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我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时代就有西王母及女娲氏为蛇身人首的蛇氏族;我国怒族、傈僳族解放前也有女祖先与蛇交配生下了后代的传说。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和摸清了各种蛇类的特点和习性之后,除大量饲养用做肉食和药用外,还常常用以作礼仪性或游艺性的表演。  相似文献   

11.
蛇没有脚,怎样运动?这大概是自古以来就吸引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用“蜿蜒”一词来形容蛇的运动,可说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蜿蜒运动是所有蛇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运动方式,由于蛇在粗糙地面上作一连串的波状  相似文献   

12.
尽管“蛇中巨人”的称号毫无争议地为蟒蛇所夺,但毒蛇中“天字第一号”的大模子仍为眼镜王蛇。此蛇破壳而出的“婴儿”,身长就半米有余。及至成年,身长可达3—4米;最长者竟可达到5.5米,重20公斤。对眼镜王蛇,一般捕蛇的行家也难免“谈蛇色变”。曾有过这么一回事:1972年,有一人在浙江南部龙泉隆宫的山路上行进,  相似文献   

13.
蛇形妙用     
对“长虫”——蛇的形相,很少有人恭维。然而,人们师法于蛇,扬其形相特色之“长”,也很派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妙用。在荧屏或银幕上,不难见到作战于丛林地带的士兵身穿一种“蛇皮装”。这种色彩斑驳,由许多黄、绿、褐等色块构成的服装,恰象洗染作坊用过的抹布,实在是够难看的。可是,借助于它,却巧妙地把自己溶入当地的山石、草木、土色的环境中,达到极佳的伪装效果。犹如我国竞渡龙船那样,印度有划蛇船之风。“蛇船”的船身长长,显出长虫的长这一特色。而且在船头上还特地饰置成眼镜蛇的模样,显得古怪精灵。一声令下,船上的70至100名健儿挥动双臂,此船犹如离弦之箭,仿佛一条巨型的眼镜蛇紧贴水面向前飞驰而去。“眼镜蛇琴”是印度南部所行的一种乐器,其形其姿向此蛇仿生。琴体由弯曲的空心管道构成,吹奏  相似文献   

14.
蛇在现今生物分类上属爬行纲(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其生理现状是体被角质鳞,多成覆瓦状排列,椎骨多数为前凹型,少数为两凹型,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蛇类属鳞目中分出的蛇亚目(Serpentes)。蛇在人们心目中被认为可怕的动物。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写成“它”,解释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  相似文献   

15.
制作蛇、壁虎、蜥蜴等小型动物标本,常用的办法是先将材料固定,再将材料用线缚在玻璃片上,然后放人甲醛溶液中保存,成为浸制标本。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标本不生动,一看就是“死”的(图1)。我们用明胶将材料粘贴在玻璃片上,不用线绑,这样制出的标本栩栩如生,极象活的动物爬在标本瓶中(图2)。自1980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处亚热带,山林多,沼泽多,雨水多,在地质构造上又属于“喀斯特”地形,奇石岩洞遍布。这些地理条件,成了蛇类生存和繁殖的自然条件。是故有蛇故乡之称,南方人素不怕蛇,常把蛇当作美味佳肴。作为两广人之一的广西人,在食蛇方面虽没有广东人那样花样多,但捉蛇、养蛇胆大心细方面毫不逊色于广东人。毗邻广东的梧州地区,每年为广东、港澳以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提供了大量蛇类资源。因而名闻迩遐,梧州养蛇姑娘的事迹更广为流传。其实,广西养蛇多的岂止是梧州,其他地方也不少,如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内就划出一个蛇园专门养蛇,饲养各种蛇类数量众多,令人瞩目。这些蛇是专供医学科研用的,成果斐然,在国内医学界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世上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恐蛇惧蛇和怕蛇,但在四川东南部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家族人,却与蛇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蛇深刻地影响着土家族人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形成独特的蛇文化民族意识流。土家族最早崇拜的图腾是蛇。人们把蛇当作神供奉超过崇拜如来佛,观世音。至今还有‘屋基蛇打不得’的传说。蛇是神的化身,土家人对蛇不直呼其名就如不直呼父母名一样,而尊称为‘钱串子’、‘金串子’。他们忌食蛇肉,特别忌讳看见蛇交媾,蛇吞蛇,生怕不慎引来灾祸。在土家族神话中,没有‘惧蛇、恐蛇、蛇毒、蛇坏’的说法。说蛇美好善良倒是十分普遍。土家人认为,‘蛇咬三世冤,虎咬对头人’,蛇不咬与它无仇无冤的人。在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石堤崖棺中,曾发现  相似文献   

18.
苗族的观念中,世界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和“非生物”。凡有生命、能自行运动的都是“生物”,反之是“非生物”。什么样的“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生命和运动,则是苗族的看法。苗族所说的“生物”超过一般概念。其中,人又是生物中的特殊一类。这种不同的观念主要反映在语言中。在苗语里凡属于“生物”的,都可以用dail这个类别词来指称。如dail nes(鸟)、dail bat(猪)、dail nangb(蛇)、daildet(树)、dail ghab nangx(草),等等。苗族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古代的树木得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因为当时的树木可以说话,人们不敢砍活的树木,如果砍了,树木要流血。树木面对人类的刀斧,总要哭着陈述自  相似文献   

19.
杨东镇 《蛇志》1998,10(3):77-78
过去人们视治疗蛇伤的人员和蛇类养殖人员为“花子”(即要饭的人),所谓“花子玩蛇”,道出了蛇伤防治工作者和蛇类养殖人员的艰辛。改革开放以来,从事蛇类养殖人员不断增多,都想到这个“金矿”来“淘金”,结果却是:“十个蛇场九个亏”。蛇伤防治工作人员亦无巨富者...  相似文献   

20.
蛇崇拜     
蛇崇拜莫克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无足而行的蛇,曾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古老的中国文化中,蛇首先被视为民族的始祖而受到供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一对人面蛇身交尾状的蛇,这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祸。《列子》中各氏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山海经》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