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禾本科作物作参比估测大豆共生固氮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区域农业的氮平衡研究中,大范围估计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量,是必需进行的。以往采取按豆科作物种类设定单位面积共生固氮量而不考虑作物本身生长好坏,势必给这一估算带来很大误差。豆科作物共生固氮量的田间测定,迄今尚无完善的方法。用同位素~(15)N 稀释法或 A 值法测定豆科作物共生固氮量,常用不结瘤的豆科作物品系或非豆科作物作为参比作物以区别来自大气、土壤和肥科中的氮量。由于豆科作物与参比作物对肥料氮的利用能力不相同,因而往  相似文献   

2.
生物固氮对自然界氮素循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生产实践中,豆科作物接种高效的根瘤菌可以大幅度提高豆科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其品质。同时利用生物固氮技术充分挖掘共生固氮生物资源,这是近代  相似文献   

3.
哈茨木霉发酵液中肽类物质对豇豆根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树脂吸附、离子交换、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哈茨木霉(Trichoderm aharzianum)T2-16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对豆科作物生长具促进作用的物质,通过质谱等方法鉴定为肽类物质。为探明该活性物质对豆科作物的促生机制,用该活性物质对豇豆种子浸种处理后,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对盆栽实验中根瘤结构与固氮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活性物质可增加根瘤侵染组织的面积和根瘤细胞中类菌体的数量,降低根瘤细胞液泡化程度,促进根瘤中公共细胞周膜较多形成,加快类菌体的发育成熟,提高根瘤豆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根瘤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4.
非豆科作物根际固氮能够给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素,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意义重大。人工设计固氮和抗逆调控元件与功能模块,构建作物根际人工高效固氮体系并进行系统优化,是当前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重点针对非豆科作物根际固氮体系的设计思路、研发动态和应用前景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国报刊上出现了关于磁化技术诱发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问题的争论,在农业科技界引起酱遍的关心和注意,本文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证明一定剂量的磁化处理有促进黄瓜植株鲜重增加,生长健壮的作用,但未观察到磁化诱导黄瓜植株结瘤、固氮现象。试验还首次证明根结线虫可以将根瘤菌引入黄瓜根结中,但进入黄瓜根结中的根瘤菌不能正常表达原有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Frankia菌的自生固氮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与非豆科木本双子叶植物形成共生固氮体系,简称为非豆科共生。非豆科共生与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一样,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测定其固氮力,特别是测定Frankia菌的离体培养的自生固氮活性是选择优良菌株和研究共生体系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Frankia菌生长缓慢,菌量稀少,在培养基中菌体分布又不均匀,给固氮活性的检测带来了许多困难,曾一度影响了研究工作的进展。很多学者开展了Frankia菌自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城市景观水体中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固氮活性, 揭示水体中固氮蓝藻的固氮贡献, 研究选取新乡市牧野湖和人民公园水体两个小型水体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指标测定, 发现两个水体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借助高通量测序, 对两水体中微生物的16S rDNA和固氮酶nifH基因进行测序, 并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水体中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速率。结果表明: 牧野湖水体中的原核生物类群共检测出32个门, 275个属; 固氮微生物共检测出9个门, 66个属。人民公园水体中的原核生物类群共检测出31个门, 238个属; 固氮微生物共检测出4个门, 13个属。固氮蓝藻在两个水体固氮微生物类群中分别占有3%和9.3%, 牧野湖固氮微生物丰富度相对较高, 与人民公园水体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乙炔还原法测固氮速率结果显示, 两水体均未检测到固氮活性, 推测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固氮活性可能被抑制。  相似文献   

8.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绿萍固氮活性的变化及其固氮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接测量绿萍在自然生长状况下的固氮活性的方法,能维持绿萍原有的生态条件和生长状况,反映实际的固氮活性。绿萍的固氮活性时刻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化,随自然光强同步地变动。适宜光强和温度因萍种及季节不同有异。从固氮活性计算固氮量要作连续的测定。测定的反应时间以10分钟为宜,a值是3,K值为函数,应预测K值表以查对计算。一般在每天6、10、14、18时各测量一次,并以w=4(b+c)+8(a+b)/3×28×10~(-3),计算得实际固氮量。  相似文献   

9.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可持续性农业氮肥的最重要来源。根瘤作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一种特化植物侧生器官, 提供了根瘤菌生物固氮必需的微环境, 是根瘤菌的安身之本, 因此, 根瘤的正常发育是实现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结构基础。根瘤器官的从头发生主要起始于根瘤菌诱导的根皮层细胞分裂。通常认为豆科植物的根皮层具备有别于非豆科植物根皮层的某种特异属性, 从而响应根瘤菌并与之建立固氮共生, 但长期以来该属性决定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近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等豆科植物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非豆科植物为研究对象, 发现豆科植物中保守的SHR-SCR干细胞模块决定了其皮层细胞分裂潜能从而赋予根瘤器官发生的命运。该研究揭示了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的全新机制, 提供了研究和理解植物-根瘤菌固氮共生进化的重要线索, 对提高豆科作物固氮效率和非豆科作物固氮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承武  赵忠 《植物学报》2020,55(6):661-665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可持续性农业氮肥的最重要来源。根瘤作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一种特化植物侧生器官, 提供了根瘤菌生物固氮必需的微环境, 是根瘤菌的安身之本, 因此, 根瘤的正常发育是实现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结构基础。根瘤器官的从头发生主要起始于根瘤菌诱导的根皮层细胞分裂。通常认为豆科植物的根皮层具备有别于非豆科植物根皮层的某种特异属性, 从而响应根瘤菌并与之建立固氮共生, 但长期以来该属性决定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近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等豆科植物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非豆科植物为研究对象, 发现豆科植物中保守的SHR-SCR干细胞模块决定了其皮层细胞分裂潜能从而赋予根瘤器官发生的命运。该研究揭示了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的全新机制, 提供了研究和理解植物-根瘤菌固氮共生进化的重要线索, 对提高豆科作物固氮效率和非豆科作物固氮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