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低温(-80℃)保存异体肌腱的最佳时间段.方法:体重250-300g的雌雄不分的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72只.Ⅰ组为供腱组,提供144条供移植用的肌腱.Ⅱ组又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8只,分别接受由Ⅰ组提供的经深低温保存1天、10天、1个月、3个月的肌腱.术后3天时、10天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3只,近端自肌肉肌腱移行处,远端自跟腱附着处切断(包括近、远端吻合口),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术后4W、8W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6只,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最大载荷测定.结果:保存10天以上的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和保存1天的比较,保存10天以上的肌腱术后粘连较轻,肌腱抗拉力强度降低.保存10天以上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最大载荷测定,结果: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腱在深低温(-80℃)环境中长时间保存后,其用于功能修复,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对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及愈合后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5 Kg-3.5 Kg成年雄性来亨(Leghorn)鸡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将左足第三趾趾深屈肌腱横断后,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肌腱,A组动物直接缝合,B组动物在肌腱横断处周围注入丝素蛋白凝胶,然后逐层缝合,C组动物在肌腱横断处周围注入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在术后1、3、6周处死并取材分别进行大体实验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在术后6周进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术后1、3、6周,创口无感染流脓,创口愈合较好,C组肌腱粘连程度评分和肌腱功能评价显著优于B组和A组。C组细胞炎性反应较少,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较轻,纤维组织排列较规则;B组有细胞炎性浸润反应,且与周围组织程中度粘连,纤维组织排列不规则;A组细胞炎性反应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分界不清,纤维组织排列杂乱无序。术后3、6周,各时间点肌腱滑动距离C组最远,B组好于A组,两两比较,C组与A、B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6周C组肌腱主动屈曲功优于B组,A组最差,两两比较,肌腱主动屈曲功比值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术后功能测定比较,C组趾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B组,A组最差,术后各组肌腱趾关节活动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素蛋白布洛芬复合凝胶可以有效防止肌腱粘连,且不影响术后肌腱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局部含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质粒对大鼠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er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切取SD大鼠的胫骨移植到Wister大鼠人工建模后形成的胫骨缺损区。TGF-β1组于移植骨局部一次性注射含有TGF-β1基因的质粒(40μg/只);空质粒组于移植局部注射空质粒;免疫抑制剂组术前3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环孢素A(10mg/kg)直至处死;异体移植组仅行异体骨移植,不予特殊处理。术后3、6、12周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异体移植组和空质粒组骨基质排列紊乱,骨细胞消失,基质区内见块状低电子密度区。TGF-β1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可见骨细胞和完整的成骨细胞,骨小管状态良好。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显示TGF-β1组(0.331±0.017)与免疫抑制剂组(0.501±0.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与空质粒组(1.104±0.023)和异体移植组(1.20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骨移植过程中局部注射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透明质酸钠预防微波消融术后局部组织粘连的效果。方法:1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只,分别为微波消融组(A组,对照组)、微波消融加透明质酸钠组(B组)、微波消融加生理盐水组(C组)。通过对大鼠背部肌肉进行微波消融建立术后局部粘连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钠,术后3 d、1 w、2 w、4 w分别对背部组织进行粘连分级、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和分析。结果:消融术后3 d、1 w、2 w,B组在粘连分级方面A、B及C 3组间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时A、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两两比较,A、C两组在四个时间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组在消融术后3 d、1 w和2 w时,粘连分级明显优于A、C组,P=0.029(3 d)、P=0.011(1W)、P=0.004(2W),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4 w时,P=0.391,无统计学意义。消融术后A、C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浸润情况及成纤维细胞数目均较B组多,且A、C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多于B组。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有效减轻微波消融术后发生的局部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右足为丝裂霉素C组,左足为生理盐水组.以屈趾肌腱为试验对象,切断后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右足吻合处用0.4mg/ml MMC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左足生理盐水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收集2组屈趾肌腱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丝裂霉素C组肌腱粘连程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在术后2、4、8周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结论:丝裂霉素C有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威  许梅辛  孟庆刚 《生物磁学》2011,(16):3034-3037
目的:研究局部含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质粒时大鼠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er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切取SD大鼠的胫骨移植到Wister大鼠人工建模后形成的胫骨缺损区。TGF-β1组于移植骨局部一次性注射含有TGF-β1基因的质粒(40μg/只);空质粒组于移植局部注射空质粒;免疫抑制剂组术前3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环孢素A(10mg/kg)直至处死;异体移植组仅行异体骨移植,不予特殊处理。术后3、6、12周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异体移植组和空质粒组骨基质排列紊乱,骨细胞消失,基质区内见块状低电子密度区。TGF-β1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可见骨细胞和完整的成骨细胞,骨小管状态良好。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显示TGF-β1组(0-331±0.017)与免疫抑制剂组(0.501±0.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与空质粒组(1.104±0.023)和异体移植组(1.20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骨移植过程中局部注射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蚕丝蛋白支架(silk fibroin porous scaffolds SFPS)接种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入SD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内,观察BMMSCs-SFPS复合生物支架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贴壁法培养BMMSCs,取第三代对数生长期细胞,采用注射法制备BMMSCs-SFPS复合支架,复合14天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40只SD大鼠复制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随机分配为四组(n=10):A组BMMSCs-SFPS联合移植、B组单独移植BMMSCs、C组单独移植SFPS、D组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后分别于1、2、3、4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术后4周进行HE染色观察、免疫荧光检测.结果:BMMSCs-SFPS复合支架体外培养14天后,扫描电镜可见BMMSCs附于SFPS支架内表面生长,细胞贴附良好并互有接触.移植入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后4周进行HE染色,结果显示A组脊髓空洞较其余三组小,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示A组NF200、Nestin阳性表达高于B、C、D组,A组GFAP表达则明显低于其余三组.A组术后2~4周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均高于同期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SCs-SPFS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复合支架保证BMMSCs的存活数量、能抑制胶质瘢痕.BMMSCS-SFPS复合生物支架能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脊髓半切损伤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的骨折愈合过程,探讨糖尿病影响大鼠骨折愈合的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e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70只,A组为糖尿病骨折组;B组为非糖尿病骨折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无菌条件下在各组大鼠胫骨中点用手术方法制成骨折模型。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各时间点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含量。分别在1、2、4、6、8周各时间点观察5只大鼠骨痂生长情况并取骨折断端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术后4周、6周、8周每组处死10只大鼠留取双侧胫骨标本,冷冻保存后集中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结果:各时间点A组骨痂生长减缓延迟。2、X线结果:A组骨折愈合质量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B组。3、生物力学测定结果:4周、6周、8周个时间点A组骨折处骨痂的机械强度均明显低于B组。4、组织学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1、2、4、6、8周A组与B组相比骨折处局部骨痂成熟延迟并且软骨细胞肥大。5、血清IGF-1含量测定:A组大鼠血清中IGF-1含量低于B组,且高峰延迟1周。结论:1.患有糖尿病后大鼠骨折愈合质量差,比较容易出现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2.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骨折后血清中的IGF-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高峰推迟1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鼠尾再植辅助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30只为一组随机分为三组进行再植,术后分别予灯盏花素注、肝素、丹参注射液注射,术后观察再植鼠尾的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组28条再植尾成活,伤口1期愈合,术后2周内,28条再植尾色泽红润,毛细血管返流时间正常,皮肤弹性正常,皮温状况良好.超声Dopple及血管造影显示尾动脉血循通畅,而高于丹参注射液组和肝素组.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在促进断尾血液循环方面相对丹参注射液、肝素而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聚己内酯/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备右侧坐骨神经5mm缺损模型,A组聚己内酯/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聚己内酯神经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C组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每2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12周时行电生理、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显示,A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较B、C组快,但比D组慢。A组电生理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的检测结果与C、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B组(P0.05)。组织学观察,A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密集。S-10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A组有大量雪旺细胞增生。结论:聚己内酯/壳聚糖神经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与壳聚糖神经导管、自体神经相同,优于聚己内酯神经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