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华南斜坡相的罗甸纳庆剖面为代表, 我国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早–中期地层建立起了基于多个属种的牙形类分带, 并可与全球其它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广泛对比。Neognathodus属是这一时期一类常见的浅水相牙形类分子, 在北美、东欧等地的浅水相地层中被广泛用作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该属分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浅水相地层中是重要的带化石分子, 而在华南斜坡相剖面中占比非常低。结合现有的生物地层框架, 本文厘清了华南贵州罗甸附近3条斜坡相剖面中Neognathodus属分子的延限, 尝试利用牙形类P1分子齿台的对称特征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 并提出阶段4中对称分子(如: N. bothrops, N. colombiensis, N. nataliae等)的再次出现可作为全球莫斯科阶底界的辅助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2.
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的鱼类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上、下两个层位中所发现的7个属种的软骨鱼类、棘鱼类的牙齿和鳞片等微化石,建立了代化瓣齿鲨 (Petalodus daihuaensis, sp. nov.) 和贵州棘鱼 (Acanthodes guizhouensis, sp. nov.) 两个新种.通过研究,划分出两个鱼类微化石组合: 1.上泥盆统顶部(法门阶)以 Phoebotus politus 为代表的鲨类化石组合; 2.下石炭统底部(杜内阶早期)贵州棘鱼化石组合.睦化剖面根据牙形石的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在 Siphonodelle praesuleata 化石带和 S. sulcata 化石带之间.本文记述的鲨类化石组合发现在睦化剖面代化组的最顶部 (GM1120, 1211), 相当于 Siphonodelle praesulcata 化石带;贵州棘鱼发现于格董关层 (GM1124), 在界线之上.在睦化,以及在其他各地, Phoebodus 和 Harpagodens Fero 这样的鲨类皆发现于晚泥盆世.而 Acanthodes 属则从 Siphonodelle sulcata 带起才出现,未发现于更老的地层中.因此 Acanthodes 属的最早出现可能也是石炭系底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全球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中二叠统)底界以牙形类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的首现为标志, “金钉子”层型被定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然而, J. nankingensis的模式标本和标准产地以及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瓜德鲁普统底界的高精度绝对年龄均来自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孤峰组的底部。因此, 正盘山剖面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瓜德鲁普统底界的对比标准, 然而该剖面孤峰组和栖霞组上部的牙形类化石序列至今没有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新获得的牙形类化石和前人已经描述的标本, 在该剖面栖霞组顶部至孤峰组中部共识别出5属9种, 并将此段地层划分为了3个牙形类化石带, 由下至上依次为: 栖霞组顶部的Sweetognathus subsymmetricus–Pseudosweetognathus costatus组合带, 孤峰组中下部的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带和J. cf. aserrata带。新的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正盘山剖面瓜德鲁普统罗德阶底界应位于孤峰组底部, 孤峰组下部属于罗德阶, 中部属于沃德阶, 罗德阶与沃德阶的界线位置由于硅质岩中较难处理出牙形类化石而不清楚, 推测沃德阶底界可能比当前识别出的J. cf. aserrata带底界更低。临近层位产出的放射虫、菊石和腕足类可以和牙形类化石带进行对比, 并提供辅助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生物学会牙形类学科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5—8日在扬州市举行,会议代表47名,收到论文32篇。 为迎接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质大会在我国的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我国石炭纪的牙形类生物地层。 近年来,牙形类在海相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中的主导作用,已是举世公认。它已成为生物地层,特别是界线层型研究中的主导门类。我国牙形类生物地层的研究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寒武系奥陶  相似文献   

5.
贵州罗甸县等地发育宾夕法尼亚亚系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的斜坡相沉积地层,含丰富的■类和牙形刺化石。作为莫斯科阶底界重要生物地层标志的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Idiognathoides postsulcatus以及■类化石Profusulinella (Aljutovella) aljutovica,Pro.prisca和Eofusulina在该剖面上均有发现。通过对罗悃剖面宾夕法尼亚亚系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界线附近■类以及牙形刺分布情况的研究,本文采用Idiognathoides postsulcatus的首现(116.8m)作为罗悃剖面莫斯科阶底界的生物地层标志,■类Profusulinella prisca和Pro.aljutovica最早出现的层位与之相近,可以作为界线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湖北松滋响水洞剖面及建始小茶园剖面牯牛潭组至宝塔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牙形类序列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7个牙形类化石带,分别是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Lenodus variabilis带、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带、Yangtzeplacognathus foliaceus带、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及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剖面牙形类序列与华南中晚奥陶世综合序列基本一致,但缺失达瑞威尔晚期牙形类生物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带至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带)的完整记录,这一缺失在扬子台地多个剖面均有记录,可能指示达瑞威尔晚期存在的区域性海平面变化以及全球海洋古环境变化事件。关键词牙形类生物地层地层缺失牯牛潭组–宝塔组中–上奥陶统湖北地区  相似文献   

7.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重庆中梁山凉风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类化石及其地层分布,应用样品居群的方法识别出2属7种,并划分为5个牙形类化石带,由下至上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带,C.yini带,C.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raeparvus带及H.parvus带.确定Cl...  相似文献   

9.
<正> 本书共分六部分:前言、含头足类地层剖面简介、新疆石炭系简介与含头足类地层的对比、新疆北部泥盆-石炭系的界线、新疆石炭纪头足类动物群的分析、系统描述。新疆的石炭系相当发育、产丰富的头足类,是我国研究石炭纪头足类的重要地区之一。本书系统描述了新疆地区石炭系12个剖面中所产的头足类标本,鹦鹉螺15属21种(含5新种)归10科3目,菊石27属(亚属)75种(含2新属1新亚属27新种)归15科2目。对新疆含头足类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共建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研究了贵州独山马道剖面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牙形刺,共鉴定出6属25种(包括亚种、比较种、未定亚种)。根据牙形刺的产出情况,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可以识别出3个牙形刺带,即法门阶的Bispathodus ultimus带,杜内阶的Siphonodella isosticha带和Polygnathus communis carina带。基于详细的牙形刺材料,讨论了上述生物带的时限和范围,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虽然尚未在本剖面找到泥盆-石炭系界线的标志分子Siphonodella sulcata,但综合考虑其他牙形刺的分布以及岩性变化特征,可以将泥盆-石炭系界线暂置于融县组上部白云岩段的底部。以上成果将加深对于这一层段的牙形刺面貌以及牙形刺生物带的理解,也将为开展华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再研究以及泥盆-石炭纪之交的生物-环境事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