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镁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蜜环菌对于镁的耐性和富集规律, 以及高浓度镁胁迫下蜜环菌的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3?15 g/L的Mg浓度对于蜜环菌菌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Mg浓度19 g/L以上时, 蜜环菌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蜜环菌的子实体形成和子实体生物量在Mg的浓度为11 g/L以下时不受影响, 超过11 g/L则子实体不能萌发。皮壳状菌丝和菌索中Mg的含量随培养基中M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培养基Mg浓度达到16 g/L后, 菌丝、菌索中Mg的含量都不再上升。子实体对Mg的富集量比菌丝体小的多, 在培养基Mg浓度在9、10 g/L时, 子实体中Mg的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随着培养基中Mg浓度的提高, 菌丝和菌索POD、CAT、SOD活性都有增加, 而且菌丝与菌索之间抗氧化酶活力的差异随着培养基中Mg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3.
对野生和人工培养的蜜环菌菌索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培养的蜜环菌菌索蛋白质、脂肪、多糖含量均高于野生菌索,二者的氨基酸组成相似,但人工培养的菌索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菌索。 相似文献
4.
6.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exFr.)Karst是一种与传统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共生的药用真菌,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MS,NMR和IR)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个新C-18植物鞘氨醇型神经酰胺(2S,3S,4R)-2-(十六碳酰氨基)-十八碳烷-1,3,4-三醇(1),2个已知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及Ergosta-5,7-dien-3β-ol,这2个甾醇系从该属真菌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蜜环菌菌索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野生蜜环菌菌索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the rhizomorph of Armillaria mellea,AMP)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小鼠分别灌胃(ig)剂量为100、200、300mg/kg·d的AMP均能增加小鼠体重、改变免疫器官重量、抵抗环磷酰胺(CY)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影响.实验显示灌胃AMP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促进溶血素的生成.上述结果表明AMP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蜜环菌菌索是天麻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而蜜环菌生物种菌索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相互作用,因此天麻栽培时蜜环菌种的混用可能对天麻的产量产生影响。为揭示我国蜜环菌分类单元间菌索的相互作用,以我国8个蜜环菌分类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共同培养时整体及单侧菌索的生长速率和单位长度内生长尖端个数来研究其菌索间的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两者间相互拮抗的有CBS D-CBS F;仅有一个蜜环菌菌索未受到影响或受到协同作用的有:CBS A-CBS H中的CBS A、CBS F-CBS J中的CBS J、CBS A-CBS F中的CBS A、CBS A-CBS N中的CBS A、CBS F-CBS M中的CBS M、CBS J-CBS M中的CBS M、CBS B-CBS J中的CBS B;组合中两种蜜环菌菌索靠近侧协同生长的有:CBS A-CBS M;组合中对两者靠近的区域具有优势的有:CBS A-CBS B中的CBS B、CBS A-CBS J中的CBS J、CBS B-CBS F中的CBS F、CBS D-CBS H中的CBS H、CBS D-CBS N中的CBS N和CBS F-CBS M中的CBS F。本研究的开展为我国蜜环菌的鉴定、天麻栽培用蜜环菌种的选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是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营养生长阶段的共生真菌。为研究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本实验综合运用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半制备RP-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蜜环菌发酵液及其菌丝体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十四烷酸(1)、α-亚麻酸(2)、油酸(3)、亚油酸(4)、亚油酸乙酯(5)、8(R),11(S)-二羟基-9 Z,12 Z-十八烷二烯酸(6)、2-油酰甘油(7)、1-亚油酸甘油酯(8)、二羟丙基-油酸(9)、亚油酸甲酯(10)、甘油1,3-二亚油酸酯(11)、(5 Z,9 Z)-17-甲基-非十七烯酸-5,9-二酯(12)、(2 S)-α-(9′Z,12′Z,15′Z)-十八碳三烯酸(13)、麦角甾醇(14)、(22 E,24 S)-5α,8α-环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β醇(15)、对羟基苄基乙基醚(16)、尿嘧啶(17)、环D-脯氨酸-D-异亮氨酸(18)、环D-脯氨酸-D-亮氨酸(19)、环D-脯氨酸-D-苯丙氨酸(20)、脯氨酸(21)、环D-脯氨酸-L-缬氨酸(22)、环D-脯氨酸-D-缬氨酸(23)、4-(2-羟乙基)-5-甲基噁唑(24)、环丙氨酸-缬氨酸(25)、环丙氨酸-脯氨酸(26)。其中,化合物5~13、16和18~26是首次从蜜环菌中分离获得。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4和1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相似文献
12.
A κ-casein-like fraction was prepared from human whole casein by gel filtration with Sephadex G-150 and Biogel A-150 m. The fraction was calcium-insensitive and its solution became turbid by rennin. In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tic (PAE) analysis, the fraction gave 11~12 bands after reduction with 2-mercaptoethanol. It appeared to exist as a disulfide- bound complex of many components.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para-IC-caseins from the fraction after rennin treatment was confirmed by PAE. When the reduced, alkylated human κ-casein-like fraction was chromatographed by DEAE-cellulose, several fractions were obtained. After rennin treatment, they formed either a para-SCM-κ-casein band moving toward the cathode on PAE pattern or the one which moved toward the anod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 para-κ-caseins were formed from human whole casein or human κ-casein-like fraction by the action of rennin. 相似文献
13.
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提取物及其各纯化组份生物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不同品种的灵芝中筛选出了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GL2为材料,利用柱层析技术从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多个组分。实验发现子实体组分P3,P31及P32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生长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这三个组分中只有P32对另一白血病细胞株HL-60有抑制作用。免疫活性测试的结果显示子实体各组分在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T和B细胞的增殖,提高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活性方面比菌丝体的作用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子实体与菌丝体相应组分在刺激人外周血中的T和B淋巴细胞增殖方面的活性差异不大。子实体和菌丝体提取物各组份均可剂量依赖型的促进PBMC分泌TNF-α。菌丝体提取物各组分对TNF-释放量的影响在低浓度时与子实体各组份相当,在高浓度时要明显好于赤芝子实体提取物各组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菌丝体和子实体2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录组进行分析,为研究桑黄子实体生长发育相关机制奠定基础。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桑树桑黄菌株S23菌丝体和子实体2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将转录组测序reads比对到参考序列上,菌丝体测序样本的reads比对率为82.89%;子实体测序样本的reads比对率为83%。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与菌丝体相比,子实体中显著上调表达基因为2 898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为1 965个。经过Blast nr比对发现,桑黄菌在子实体阶段表达量上升的基因主要与各种氧化酶活性、疏水蛋白等相关;表达量下降的基因主要与糖类、氨基酸结合、运输等相关。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表明,菌丝体及子实体两个阶段与跨膜转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明显。代谢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类固醇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等差异基因富集明显。 相似文献
15.
蜜环菌通过猪苓菌核表皮侵染菌核时,菌核表皮下层的菌丝具特异的拮抗反应,如细胞中有结晶颗粒出现,厚壁菌丝形成,部分薄壁菌丝有质壁分离现象。蜜环菌的侵染诱导了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离侵染点一定距离的部位出现由少量木质化菌丝和厚壁菌丝形成的疏松带状;蜜环菌侵入后,上述菌丝增多并紧密排列形成菌核的初级隔离腔,入侵的蜜环菌和部分菌核被隔离在腔中;在初级隔离腔形成的同时,外围的次级隔离腔开始发育。蜜环菌菌索和皮层菌丝分枝可突破初、次级隔离腔的壁,再以菌索产生的侵染带侵染菌核较外部的最后防线即三级隔离腔。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蜜环菌侵染后菌核各防御结构的发生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3H-葡萄糖以打孔浇灌法标记天麻。用标记的天麻伴栽蜜环菌,追踪标记化合物是否存在蜜环菌中。显微放射自显影的结果表明:天麻自身能吸收标记物,同化的标记物其长距离运输靠天麻的纵向维管组织进行。天麻表皮外的蜜环菌菌索的光镜、电镜自显影显示,蜜环菌能从天麻中获取营养,蜜环菌和天麻之间存在营养物质的相互交流,菌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cllea(Vahl:Ff.)Kgtst·侵入猪苓Gri[ola umbe』zd‘4(PetsFr.)PilO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素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蛮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