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芯片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53基因突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细菌基因鉴定、致病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表达谱分析、DNA测序和药物筛选等。现介绍基因芯片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应用于检测肠道致病菌的3个方面:结合多重PCR对致病菌的毒力因子或者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直接检测细菌的DNA或者RNA;以致病细菌核糖体RNA作为检测的靶基因同时检测多种肠道致病菌。由于其检测的高效率,该技术要优于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基因芯片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的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测定、基因功能预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等方面。多种乳酸菌基因组全序列以及其大量EST、16S rDNA、16S-23S基因间区和功能基因序列测定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及乳酸菌基因芯片在基因表达、种属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更好地利用和开发乳酸菌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因芯片技术是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 (Genomi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 ,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 ,对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 ,大规模获取相关生物信息。该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表达谱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诊断和预测、DNA测序、药物筛选、检测筛选耐药基因、微生物菌种鉴定及致病机制研究等。着重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可以大量、快捷地检测出细菌耐药性菌株以及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基因的突变 ,由于其在检测中的高效率 ,因此要优越于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P_(53)突变、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等方法, 对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P53外显子7~8变异、HPV6、11、16、18-DN A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表明: a.P5 3基因外显子7~8突变率14.29%、p53蛋白阳性率48.98%、HPV-DNA阳性率87.76%.b.P53基因突变不一定伴有p53蛋白阳性,但P53基因突变而p53蛋白阴性的标 本必是HPV-DNA阳性;91.67%的p53蛋白阳性标本具有HPV-DNA阳性.c.HPV16-DNA阳 性率显著高于HPV6、11、18-DNA阳性率.证明: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其 次是P53基因突变所致;p53蛋白阳性由HPV感染和/或P53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 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 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呈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寡核苷酸微阵列检测点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各种因素,如杂交液、杂交温度、标记引物浓度及其比例等,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对称PCR扩增有利于敏感性提高;多重不对称PCR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且敏感性有所增加。对30例肺癌标本进行寡核苷酸微阵列检测,发现12例标本发生了P53基因点突变,K-ras突变有5例。与测序结果相比,P53基因突变符合率达到80%。由于检测样本较少且检测位点不完全,因而未得到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的种类、病期及吸烟之间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比如在肿瘤疾病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进程中基因拷贝数变化,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检测肺癌中的EGFR基因突变;在遗传病中应用FISH技术针对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应用数字PCR技术进行无创产前筛查,应用HTS技术进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RT-PCR试剂盒进行新冠肺炎的检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抗生素抗性基因,应用HTS技术进行耐药基因的筛选等。本文主要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这三大类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是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PTEN缺失24例,缺失率48.00%,进一步研究显示PTEN缺失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32例,缺失率64.00%,并进一步研究显示P53突变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PTEN基因和P53基因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在进展期内膜癌中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