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柞蚕Antheraea pernyti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糖类含量动态.两类柞蚕蛹血淋巴中所含糖类均为海藻糖和葡萄糖,但葡萄糖始终处于极低水平.滞育蛹的脂肪体糖原与血淋巴海藻糖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这种转化受温度的制约.温度对于滞育的终止和海藻糖积累量影响很大.在保种温度范围内,滞育蛹接触低温越早,温度越低,海藻糖积累量越高.非滞育蛹即使经长期低温(0℃左右)处理,体内也不积累海藻糖,且耐寒力显著低于滞育蛹.在25℃条件下,光周期对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苦皮藤素Ⅴ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 Celu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肌肉系统的作用.电镜观察发现,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成虫飞行肌和幼虫体壁肌均具致毒作用,中毒试虫肌细胞特别是肌细胞的质膜及内膜系统发生明显病变:肌膜破坏,脱落;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崩解;肌原纤维与线粒体间间隙增大;肌质网扩张,产生髓鞘样结构;细胞核肿胀,核质浓缩,核膜破坏;微气管与肌细胞之间间隙增大;肌小节弥散、排列紊乱.这些结果表明,肌细胞质膜及内膜系统可能是苦皮藤素Ⅴ的一个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保幼激素类似物methoprene(JHM)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飞行能力及飞行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总体而言 ,用JHM (30 μg/蛾 )处理过的成虫飞行能力比对照 (丙酮处理 )的弱 ,但因性别及处理后的时间变化而异 :处理雌蛾的飞行能力在处理后的 1d到 3d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4d到 6d则显著低于对照 ;处理雄蛾的飞行能力一直比对照的强 ,尽管差异不显著。处理过的雌蛾飞行个体比对照的少 ,而处理过的雄蛾比对照的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JHM处理过的雌蛾甘油酯含量在处理后的 3d后明显下降 ,而处理过的雄蛾甘油酯含量一直比对照的高。但无论是雌蛾还是雄蛾 ,处理的与对照的糖元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 ,作用于成虫体内甘油酯含量是保幼激素影响粘虫飞行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 ,对保幼激素影响粘虫飞行能力的其它可能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皮藤素Ⅴ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Celu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肌肉系统的作用。电镜观察发现,苦皮藤素Ⅴ对东方粘虫成虫飞行肌和幼虫体壁肌均具致毒作用,中毒试虫肌细胞特别是肌细胞的质膜及内膜系统发生明显病变:肌膜破坏,脱落;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崩解;肌原纤维与线粒体间间隙增大;肌质网扩张,产生髓鞘样结构;细胞核肿胀,核质浓缩,核膜破坏;微气管与肌细胞之间间隙增大;肌小节弥散、排列紊乱。这些结果表明,肌细胞质膜及内膜系统可能是苦皮藤素Ⅴ的一个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PAGE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 的方法,分析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蛹及成虫体内的储存蛋白。结果表明,粘虫体内存在两种储存蛋白,其中一种为SP-1,即幼虫特异性储存蛋白,从6龄粘虫幼虫的2日龄开始出现在血淋巴中,到末日龄时达到峰值,停止取食后从血淋巴中消失;另一种为SP-3,在化蛹时开始出现在脂肪体中,一直到成虫期仍可持续表达,因此属于持续性储存蛋白。SP-1为分子量约94 kD和100 kD的2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而SP-3为分子量约94 kD的1种亚基组成的蛋白质。SP-1含8.16%的芳香类氨基酸,3.06%的甲硫氨酸。经苦皮藤素Ⅴ亚致死剂量处理5龄粘虫幼虫后的6龄2、3、4日龄粘虫幼虫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5日龄后粘虫处理组和对照组体内储存蛋白的含量及雌性成虫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粘虫飞行肌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报道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 蛹及不同日龄成虫飞行肌中与3 种代谢途径有关的5 种酶,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LDH)、3-羟酰辅酶A 脱氢酶(HOAD)、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的变化。成虫羽化后,这5 种酶的活性大多数都高于蛹期,表明成虫飞行肌与能量代谢有关的活动比蛹期高。不同日龄成虫飞行肌的能量代谢特点为:成虫羽化后糖酵解循环的活性增加;1 日龄进行糖酵解的能力较强,2 日龄即具备较强的脂肪代谢能力,2~5日龄糖及脂肪代谢的能力基本相当,但7日龄脂肪代谢的能力较强。1~7日龄粘虫蛾飞行肌具有较高的GDH 和LDH活性,这既是粘虫蛾飞行肌能进行高度有氧代谢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具有一定无氧代谢能力的最好说明,而飞行肌中较高的CS活性则是粘虫蛾具有较强飞行能力的重要保证。对成虫GAPDH∶HOAD 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的结果还显示,粘虫蛾持续飞行的能源物质既有脂类也有糖类,而不仅仅只限于脂类。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的强亲和性原理,用包被链亲和素的磁珠亲和捕捉与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寡核苷酸探针(CA)15、(GA)15、(GTT)12、(GAT)12、(TAGA)8 和 (GTGA)8退火结合的含接头和微卫星序列的单链粘虫基因组DNA限制性酶切片段,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后连接到pGEM-T 载体上,再转化到DH5α热感受态细胞中,首次成功构建粘虫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抽样(16次抽样,每库共12~114个克隆)测序发现,6个文库总的微卫星阳性克隆率30.07%,CA/GAT/GTT 等3个文库的阳性克隆率达到40%以上.单次抽样最高阳性克隆率达到56%.粘虫微卫星富集文库的建立和高多态性微卫星单拷贝位点的筛选将为粘虫的生态遗传学研究、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等提供大量遗传标记,对昆虫迁飞的分子生态研究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苦皮藤素V对东方粘虫中肠细胞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苦皮藤素V是从杀虫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的一种对昆虫具有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该文通过电镜观察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其对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幼虫中肠组织及中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电镜观察发现,中毒试虫的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明显病变:柱状细胞顶膜微绒毛零乱、减少;线粒体肿胀,出现空白亮区,双层膜不完整;细胞质密度降低,细胞器排列紊乱;内质网池扩张,囊泡化,粗面内质网减少;杯状细胞杯腔变大,微绒毛减少。消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中毒试虫中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和正常虫相比,无显著变化。因此认为,苦皮藤素V主要作用于中肠细胞的质膜及其内膜系统。 相似文献
11.
应用GC和GC-MS分析了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成虫脂肪体、血淋巴和飞翔肌内总脂类脂肪酸组成.它们的组成成分为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2),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组成百分率为1-2:35:9-11:1:32:12-17:3-6.在吊飞1h后,脂肪体内的脂肪酸水平显著下降(20μg/mg组织·h~(-1),血淋巴内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然而,飞翔肌内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不明显.从脂肪体、血淋巴和飞翔肌内脂肪酸组成成分的百分率变化可以发现东方粘虫飞翔肌在飞翔活动中主要选择性利用棕榈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粘虫雌蛾腺体产生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初步研究了其脑-SOG的促信息素活性。雌蛾去头后以及不去头在暗期4小时内和光或,腺体中性信息素Z11-16:Ald的含量很低,注射雌蛾或雄蛾的脑-SOG匀浆后,腺体中Z11-16:Ald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雌蛾和雄蛾的脑-SOGk合体中都存在一种促信息素因子,它调控着腺体中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另外,在光期虽然脑-SOG匀浆也使腺体中Z11-16:Ald的含量比对照组高,但总水平比暗期低,可能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有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飞行时,粘虫蛾主要飞行能源物质(甘油三酯和糖原)消耗最少,其飞行单位距离所需的甘油三酯也最少,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随着温,湿度从适宜到不适宜,甘油三酯消耗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温,湿度对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会因蛾龄及性别的不同而异,在所测试的几种温,湿度下(高温35℃除外),5日龄成虫在飞行中消耗的甘油三酯最多,低龄和高龄时消耗均较少,高温下飞行时,雄蛾比雌蛾消耗的能源物质多,而在高温或低湿条件下,雌蛾比雄蛾消耗的多,进一步对影响成虫飞行能源物质消耗的海藻糖酶活力及呼吸强度研究表明,温、湿度对海藻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酶的活性高,反之,酶的活性降低,其中高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低温明显,但高湿和低湿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成虫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升降,飞行初期成虫呼吸强度急剧增加,但0.5h后开始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根据所获结果对温、湿度与粘虫蛾飞行能源物质消耗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D—饱和最优理论设计系统研究了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粘虫蛾飞行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与不同蛾龄、性别成虫飞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拟合的5日龄蛾吊飞12h的飞行距离与温、湿度的回归方程式为:Y^=60.20-16.53X1 1.99X2—26.98X1^2-7.03X2^2—0.64X1X2(Y^代表飞行距离(km),Xl代表温度编码值,X2代表相对湿度编码值)。粘虫蛾飞行的最适温、湿度分别为18.1℃、69.7%RH,适于成虫飞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6℃,相对湿度范围为55%-75%,高于或低于这些范围,成虫飞行能力便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并且温度对粘虫蛾飞行的影响要比湿度大。这与单因素试验(温度或湿度)结果基本一致。成虫飞行能力受温、湿度影响程度会因蛾龄及性别而异,高日龄成虫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飞行能力较低日龄成虫弱。雌蛾在高温条件下的飞行能力比雄蛾强,而雄蛾在不适宜的湿度条件下飞行能力较雌蛾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系列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化学测定;研究了灭幼脲在粘虫Mythimna seporata(Walkcr)雌蛾体内及其所产卵内的作用及影响。 灭幼脲(50ppm)经雌蛾连续取食后;卵巢中DNA、RNA的合成及卵巢对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吸取均被促进; 卵巢细胞核中DNA、RNA及蛋白质的含量均比正常雌蛾增加;卵巢发育及卵子形成亦被促进;产卵量正常。粘虫生殖系统未受灭幼脲的抑制。胚胎发育阶段细胞核及线粒体中DNA的含量均因雌蛾取食灭幼脲而降低;但胚胎发育并不中断;幼虫分化可达黑头期。灭幼脲导致粘虫所产卵不能孵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幼虫分化过程中体壁及气管系统的形成受到严重抑制。体壁皮细胞缩小呈扁平形;无细胞核;连成线状;有断裂;原表皮缺乏或极薄。虫体内无气管分布。幼虫死于卵壳内。灭幼脲的不育作用和直接杀卵作用实质上都是对正在分化幼虫中几丁质合成的抑制。本文对灭幼脲的毒理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几丁质酶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致关重要,是生物农药的重要靶标。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迁飞性害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中肠和表皮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功能注释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对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的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理化性质的预测,包括cDNA长度、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等电点、不稳定系数、跨膜结构和蛋白结构域等。使用MEGA软件构建了黏虫和其他昆虫几丁质酶的系统进化树,并通过q-PCR验证了黏虫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通过中肠与表皮的转录组测序,获得了19.42 Gb的数据,在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nr数据库注释到了25 236个Unigene;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中肠和表皮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 137个,其中中肠高表达基因有1 872个,表皮高表达基因有1 265个。从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出9个几丁质酶基因,其中7个是新的几丁质酶基因,这些基因的cDNA长度在1 362~9 816 bp,SMART结构预测表明几丁质酶含有1个或多个催化结构域。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昆虫几丁质酶基因分为9个亚家族。q-PCR结果表明〖STBX〗MsCht2、MsCht5、MsCht6、MsCht7、MsIDGF1在表皮中表达量较高,MsCht4、MsCht11和MsChi-H在中肠中表达量较高,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多数几丁质酶基因在蛹期或预蛹期表达量最高,而MsCht4〖STBZ〗在5龄期表达量最高,在蛹期表达量很低。黏虫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上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的几丁质酶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本研究筛选出了7个新的几丁质酶基因,为黏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靶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黏虫几丁质酶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田间采集的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种群在室内相同条件下饲养时 ,其后代雌蛾的产卵前期有较大程度的分化 ,最短的为 3d,最长的达 8d。通过亲子回归法 (雌性子代和亲本产卵前期的回归分析 )估算的粘虫蛾产卵前期遗传力值为0 .2 899,表明粘虫产卵前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对单雌系的双向选择所产生的选择响应表明 ,在一定的选择压力下 ,选择有利于产卵前期长的个体 ,即产卵前期长的个体进化速度要比短的个体快 ,但连续选择的响应较低。进一步通过家系间交互杂交来研究雌蛾产卵前期的遗传基础表明 ,产卵前期在很大程度上受雄性亲本的影响 ,即可能受 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flight capacity and contents of energy substances in the moths of migratory Oriental armyworm,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dosed with 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 methoprene(JHM)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moth through day‐1 to day‐6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light capacity of JHM‐treated moths, as determined by a 12‐hours tethered‐flight te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although it might differ with their age and sex. The moth's flight capacity between the treatments was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to 3rd day after the treatment bu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4th to 6th day either in the mean flight duration or in distance. Evaluation of the long fliers at the same stages between the treatments also supported this finding. Flight capacity of the JHM‐treated moths also differed with the sex. The JHM‐treated female did not f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from day‐1 to day‐3, but did significantly less from day‐4 to day‐6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light capacity of the JHM‐treated males, however, was not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roughout the test period.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energy substances in the JHM‐treated adults and the controls showed that JHM may directly acted on metabolism of glyceride, which in turn affected flight capacity. Furthermore, higher levels of glyceride in the treated male adults raised their flight capacity to a stronger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in most of the days of tethered‐flight test period. Contents of glycogen, however, were in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JHM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adults. In might therefore be concluded that levels of JH is a critical factor regulationg migratory behavior in the army worm moth. In addition to affect metabolism of glyceride, other possible physiological roles that JH played in determining migrattory behavior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