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短角叩甲属记述(鞘翅目:叩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世宏 《四川动物》1994,13(2):84-85
中国短角叩甲属记述(鞘翅目:叩甲科)江世宏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短角叩甲属Vuilletus隶属于叩甲科中的叩甲亚科Elaterinae,由Fleutiaux1939年建立,模式种为AgonischiusaltusCandeze,全世界已...  相似文献   

2.
丽叩甲属Campsosternus是叩甲科中较大形而且十分美丽的一个类群,全身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很易识别。该属由法国Latreille 1834年建立,属模种为C.auratus(Drury);在此之前,所发表的丽叩甲种类大多归属在当时的叩甲属Elater中。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Candeze在他的叩甲专著中将这个类群归属在绒鳞叩甲族Chalcolepidiides中,大多数学者沿用了这一系统,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绒鳞叩甲族上升为绒鳞叩甲亚科Chalcolepidiinae。Fleutiaux 1927年将丽叩甲属从绒鳞叩甲亚  相似文献   

3.
五种槽缝叩甲超微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鞘翅目:叩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槽缝叩甲属Agrypnus 5种的触角、前胸背板、中胸小盾片、鞘翅、前胸腹板、前胸侧板、中胸腹窝、跗节等部位的超微形态结构,提出了5种槽缝叩甲超微形态的区别特征,发现了槽缝叩甲体表鳞片毛上的纵脊数目和走向、中胸腹窝的结构与形状、体表刻点的形态等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讨论了硬结构昆虫扫描样品制备的程序,叩甲的叩头关节、触角槽、跗节槽的形成与功能,以及超微形态结构在叩甲分类上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整理、鉴定山西省叩甲科种类时,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兹报道如下:虎斑叩甲Selatosomusonerosus(Lewis,1894)(图1) Corymbites onerosus Lewis,1894:Ann.Mag.nat.Hist.(6)13:260. 体中型,被灰白色细毛。头黑色,扁平。额前缘中部无额脊,不与唇基相分离。额、上唇、唇基几乎呈一平面。触角黑褐色,第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广西、安徽早中侏罗世五种鞘翅目化石进行修正研究.其中产自湖南浏阳文家市下侏罗统造上组的Artinama qinghuoensis(清和新鞘甲)原被归入棘鞘甲科,通过对化石构造的重新研究,认为它可能是叩甲化石,代表了世界上叩甲化石最早记录之一.广西钟山中侏罗统石梯组的Mercata festira(华商甲)曾被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老熟幼虫分别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和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末龄幼虫和蛹的捕食量的差异,评估莱氏猛叩甲的捕食能力,为松墨天牛M.alteratus的有效治理找到潜在的高效生物防治因子。【方法】于2014年11月在浙江富阳昌东村马鞍山砍下松墨天牛虫害木,通过林间野外调查,明确松墨天牛和莱氏猛叩甲的发生情况;将野外采集到的莱氏猛叩甲幼虫带回室内,分别饲喂黄粉虫和松墨天牛的末龄幼虫和蛹,每天记录捕食量,确定莱氏猛叩甲的捕食能力。【结果】野外调查中,我们在松墨天牛幼虫蛀食的坑道中发现了莱氏猛叩甲幼虫和松墨天牛幼虫被取食后的残体;在采集到1 094头松墨天牛幼虫的危害木内,共采得莱氏猛叩甲末龄幼虫36头,约为松墨天牛幼虫数量的3%。室内捕食实验表明,5 d内莱氏猛叩甲捕食黄粉虫幼虫总量为3.2头,平均每天捕食约0.6头,而捕食松墨天牛幼虫总量为8.0头,平均每天捕食约1.6头,莱氏猛叩甲对松墨天牛的总捕食量显著高于对黄粉虫幼虫的总捕食量(P0.0001);4 d内莱氏猛叩甲捕食黄粉虫蛹总量为5.6头,平均每天捕食约1.4头,而捕食松墨天牛蛹总量为7.8头,平均每天捕食约2.0头,莱氏猛叩甲对松墨天牛蛹的捕食量显著高于黄粉虫蛹(P=0.028)。回归分析还表明,莱氏猛叩甲幼虫的捕食量不受叩甲个体大小的影响。【结论】莱氏猛叩甲普遍分布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同时发现松墨天牛被取食后的残体,表明莱氏猛叩甲是松墨天牛的捕食性天敌。莱氏猛叩甲均能捕食黄粉虫和松墨天牛的幼虫和蛹;相比于捕食黄粉虫,莱氏猛叩甲对松墨天牛的幼虫和蛹具有更好的捕食效率,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前景,是未来松墨天牛治理潜在高效生物防治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我国南方土壤甲螨珠甲螨属Damaeus Koch种类共9种,其中包括5新种:矩刺珠甲螨D.spiniger sp.nov.,短毛洙甲螨D.brevisetus sp.nov.,姚氏珠甲螨D.yaoi sp.nov.,巨突珠甲螨D.exsertus sp.nov.,鞭毛珠甲螨D.flagellatus sp.nov.;1个中国新纪录盔珠甲螨D.armatus(Aoki);2项新组合:将arm  相似文献   

8.
基于28S rDNA 的叩甲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叩甲科(Elateridae)昆虫核糖体28S rD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从分子水平研究叩甲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和传统分类结果相比较,为我国叩甲科分类系统的论证和进一步修订奠定基础。【方法】将自测的我国9种(含两个地理种群)共10个叩甲科昆虫样品的28S rDNA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32种叩甲科昆虫进行同一性比较,用DNAStar Lasergene v 7.1.0和MEGA4.0(NJ法、MP法和ME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在获得的890 bp的序列中,保守位点477个,占全部位点的56.1%;简约位点291个,占全部位点的34.2%;G+C的平均含量为63.9%,明显高于A+T的平均含量,碱基组成偏向G和C;转换(transition)稍高于颠换(transversion)。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叩甲科昆虫各亚科内各种间遗传距离在0.000~0.130之间变动,明显小于各亚科之间的遗传距离。不同的系统发育树都支持叩甲科为一单系群,并将10个亚科聚为4个聚类簇:聚类簇Ⅰ为梳爪叩甲亚科(Melanotinae)+叩甲亚科(Elaterinae),聚类簇Ⅱ为槽缝叩甲亚科(Agrypninae)+萤叩甲亚科(Pyrophorinae)+单叶叩甲亚科(Conoderinae),聚类簇Ⅲ为小叩甲亚科(Negastriinae)+心盾叩甲亚科(Cardiophorinae),聚类簇Ⅳ为齿胸叩甲亚科(Denticollinae)+尖鞘叩甲亚科(Oxynopterinae)和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它们来源于2个支系,支系1包含聚类簇Ⅰ,支系2包含聚类簇Ⅱ、聚类簇Ⅲ和聚类簇Ⅳ,而Senodonia quadricollis总是单独作为一支与其他叩甲分开。【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过去基于成虫和幼虫形态为基础的分类系统的基本合理性,一是叩甲科为一单系类群;二是叩甲科可明显地分为4个簇群;三是心盾叩甲亚科(Cardiophorinae)为一单系类群,但其他许多亚科存在并系的情况,特别是Senodonia quadricollis的归属还需进一步论证。28S rDNA 序列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研究叩甲科从种级到科级各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产自辽宁省北票市姜家沟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的叩甲化石1新属1新种,Sinolithomerus dolini gen.etsp.nov.,归入原槽缝叩甲亚科(Protagrypninae)。叩甲科化石最早发现于早侏罗世,侏罗纪是叩甲昆虫演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产生明显的辐射演化。晚侏罗世以前叩甲化石目前很少报道,而笔者最近几年在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大量叩甲化石。因此,海房沟组叩甲化石的发现,对叩甲早期多样性、古地理分布以及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记述隐甲螨属2新种,浙尖隐甲螨Dolicheremaeusattenuatussp.nov和环纹隐甲螨Dolicheremaeusgyroplicatu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