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侯学煜教授,积三十年科研成果,撰写了《中国植被地理和优势植物化学成分》(1982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全书共六十一万字,插图二十三幅,照片一百二十八张,书末附有一万二千多种植物拉丁名、中名对照表。该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被地理和植物化学地理专著,是我国全国性植物元素化学地理的首次报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立论新颖,图文并茂。全书内容可分为中国植被地理和中国植物化学地理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虽是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有内在联系,因此  相似文献   

2.
自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时大约由准噶尔地块、塔里木地块、中朝板块、佳蒙地块等几个主要陆块和一些小的地块(微板块)组成。在系统整理这些地区晚二叠世植物属种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群属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植物地理属性,将中国北方晚二叠世混生植物地理区划分为6个植物地理省,即:1)准噶尔–北塔里木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2)北山–巴丹吉林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3)兴蒙(东北地区)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4)南塔里木安加拉–欧美混生植物地理省;5)祁连–阿拉善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地理省;6)华北欧美–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地理省。基于各地块在晚古生代各时期植物群的演替和植物区系性质的变迁,结合古地磁资料,简述了各地块在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中逐渐由低纬度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区向北半球高纬度温带干旱气候区的漂移和碰撞过程;并认为晚二叠世混生植物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陆块相互间的迁移和拼接,中、晚二叠世形成的联合大陆(Pangaea)给各陆块上植物群的互相交融、侵入提供了良好条件。这种时空关系的改变,导致植物生态系统的改变,不但造成来自不同植物地理区植物的混生,而且产生了不少新的物种和丰富的土著分子。  相似文献   

3.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家庆  董金廷 《植物研究》1995,15(2):191-194
本文首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13种2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2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以及归化新记录植物3种。  相似文献   

4.
孙阜生 《古生物学报》1989,28(6):773-785
晚古生代末,全球明显地分为四大植物地理区系,在这四大植物地理区分别生长着欧美植物群、华夏植物群、冈瓦纳植物群和安加拉植物群。这些植物群面貌各异,彼此近于平行发展。安加拉植物地理区,西自乌拉尔山脉西北侧的伯绍拉盆地,东至海参崴,南达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内蒙古北部与东北北部。此区安加拉植物群生存于石炭纪及二叠纪,尤其以晚二叠纪最具区域特色。该植物群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不很繁盛,植物体多较矮小,树干切面常具年轮,代表有季节分化的温暖潮湿环境。关于安加拉植物群及安加拉植物地理区的内部划分前人已做了一些工作(Meyen,1982,1987),  相似文献   

5.
安徽种子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自强  董金廷  陈  苏东 《植物研究》2001,21(3):256-259
再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和1变种。其中18种和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6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归化新记录植物4种。  相似文献   

6.
何家庆 《植物研究》1996,16(1):51-56
本文第二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5变种。其中20种3变种为安徽地理新分布,3属(白屈菜属、离子芥属和石莲属)为安徽地理新分布属。本文所引用的植物标本,全部收藏于安徽大学资源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第二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22种5变种。其中20种3变种为安徽地理新分布,3属(白屈菜属、离子芥属和石莲属)为安徽地理新分布属。本文所引用的植物标本,全部收藏于安微大学资源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福建省入侵植物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地理与社会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共记录入侵植物82种,其中,优势科为菊科,小蓬草、藿香蓟和空心莲子草出现频次最高.沿海区域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多于内陆区域,福州和厦门为福建省外来入侵植物的两大热点地区.入侵植物在不同海拔均有分布,但入侵植物的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自然环境因子中降水和社会经济因子中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是入侵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会正向影响入侵植物的空间分布,这反映出入侵植物空间分布影响要素的复杂性.综上,将地理探测器应用到入侵植物研究领域是可行的,筛选出的环境指示因子可用于监测福建省入侵植物的适生区,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中国东北部2555种种子植物种的分布进行对比研究,划分之为27个地理成分和34个地理成分亚型,统计分析表明,本地区的种子植物除少数的世界分布种之外,温带、寒带和热带的种数分别点88.5、6.8和4.7%,说明植物区系基本上属温带性质,本地区种子植物中的特有植物共有117种,分属于6个地理成分和4个地理成分亚型之中,其丰富度的国内是较为偏低的。  相似文献   

10.
张继敏  陈彦生 《植物研究》1997,17(2):130-135
报道17种、3变种、1亚种和1变型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4属(毛药藤属、白接骨属、马蓝属、赤车属)为陕西植物地理新分布属。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