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种种类组成特征及配置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森林树种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植物配置上国外流行10/20/30法则即最合理的配置是某一种的比例不能超过10%、属的比例不能超过20%、科的比例不能超过30%,否则将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而目前国内尚未根据这一经验法则对城市森林进行系统研究。在哈尔滨市四环以内的区域选取了196块城市森林样地,调查其树种组成并按行政区域、城市环路和林型进行分类,基于10/20/30法则对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种配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城市森林常见树种共66种隶属于34属18科;最常见的种是银中杨(Populus alba)(13.5%),最常见的属是杨属(37.6%),最常见科是杨柳科(45.5%);哈尔滨市城市森林在种的水平上配置比较合理,但在属和科的水平上配置不合理,其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市城市森林中单种属(科)占绝对优势。因此,在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应减少杨属和杨柳科植物的使用,增加其他科属植物的使用频率。同时,本研究为哈尔滨市不同行政区域、城市环路和林分类型的树种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勋  张艳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植物研究》2022,42(2):309-320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全碳(C)释放规律。本研究以华南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 Hemsl)、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 Presl)以及香椿(Toona sinensis(A. Juss.) Roem.)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这4个树种凋落叶按照不同树种搭配以及混合比例组合为35个处理后进行野外分解实验,探讨C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研究发现:4个单一树种凋落叶之间,香椿凋落叶的C释放最快,檫木和香樟凋落叶次之,马尾松凋落叶最慢。31个混合凋落叶中,C释放的非加和效应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相对于其他季节,凋落叶在秋季的非加和效应有所减弱。一针一阔树种组合中,香樟凋落叶占比≥30%的处理:PC73和PC64的协同效应较强;一针两阔和一针三阔组合中,阔叶占比≥30%且含有香椿凋落叶的处理:PST613和712、PCT631和613、PSCT7111和6121的协同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3.
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和骨架,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快速准确的掌握城市行道树的结构特征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进而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基于百度街景平台,通过街景测树法对南昌市的963个样方,共计26727株行道树展开调查。测量内容包括行道树大小指标(树高、胸径、冠下高和冠幅)、健康状况(支架比例、枯稍比例、叶色不健康比例和死亡比例)和植被垂直结构配置情况;并且探究了不同行政区和不同城市化强度(环城道路发展下的城乡梯度)下行道树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昌市行道树小树比例较高:胸径在10—20 cm的占65%,冠下高在1.5—2.5 m间的占76%,树高在4—8 m间的占71%,冠幅在2—6 m间的占76%;行道树生长整体表现为健康,各指标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叶片健康较差;35%的样地无叶色不健康,77%的样地无支架,76%的样地无枯梢,93%的样地无死亡;植被垂直结构配置状况良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为主(比重为75%);(2)在空间分布上,不同行政区行道树大小指标和垂直结构配置上差异显著、健康状况(支架比例和叶色不健康比例)均表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州荔湾高密度老城区行道树的特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东生  覃朝锋 《生态科学》1998,17(1):104-111
城市行道树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但行道树在城市中(尤其是在老城区)常受到许多问题的困扰.通过对荔湾区高密度老城区14条街道1356棵行道树的详细调查,结果表明:高密度老城区的行道树种类多样性程度低,主要树种为大叶榕和麻楝,大部分树种属于常绿阔叶树.生长空间不足是高密度老城区树木与生境之间最主要的问题.由于生长空间狭窄和树种选择不当,目前,大部分树木已受到生长空间的限制.另外,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大部分树木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以上问题,在树种选择和管理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过去10年间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森林网络体系不健全、森林覆盖率低、“绿积量”低以及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建设生态化城市和建立珠江三角洲城市林业生态圈的高度来确立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建设的发展思路,体现创新性变革,立足区域整体,构建全区域的城市森林网络系统进行了探讨。建议规划和构建连接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的贯通性森林生态廊道,重视区域植被特点和发挥地带性建群树种的作用,引进水网化、林网化的核心理念,同时要重视城市建成区的森林生态建设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樟树落户山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为阔叶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冠大浓荫,枝叶秀丽而具香气,是城市优良的行道树,也是风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绿化树种之一,寿命可达千年。由于该树种适宜生长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的地域,在我国长江以北至今为止未见栽植。1996年春季我们对这一优良树种采用了种子驯化育苗的方法,从而在山东地区引种获得成功,下面将其具体的驯化方法简述如下:一、良种的选择与采集优良的种子必须在江南(杭州)的成年樟树上采集。采种母株要生长健壮旺盛、树形美观潇洒、果实浑圆饱满,树龄在青壮年期。采种时间在1…  相似文献   

7.
李冰  程玉祥 《植物研究》2020,40(6):906-912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植物细胞一碳代谢途径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识别毛果杨PtrSHMT家族有9个基因成员,eFP数据显示7个PtrSHMTs基因在多个组织内有转录表达,其中PtrSHMT9在木质部表达水平最高。进一步定量PCR和Aspwood检测显示,PtrSHMT9表达量在茎木质组织次生壁加厚阶段呈现高水平,这表明它可能参与杨树木材形成。用Cas9/gRNA基因编辑技术,制备PtrSHMT9被编辑产生的突变体,获得4个不同株系ptrshmt9敲除突变体。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树木SHMTPtrSHMT9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和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8.
张铁  于存  戚玉娇 《生态学报》2022,42(7):2774-2783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分解调控着土壤的养分循环,同时也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目前鲜见关于倒木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方面的报道。选取贵州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处于轻、中和重度腐烂等级的狭叶润楠(Machilus rehder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4种常见树种倒木为研究对象,以距倒木外围的3个不同水平距离(10cm、30cm和50cm)的土壤样品为实验材料,分析倒木树种、腐烂等级和距离对土壤真菌种类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喀斯特森林4种树种倒木所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在门级分类上主要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毛霉门,优势属有Mortierella spp.、Phlebia spp.、Pluteus spp.和Chaetomium spp.等;2)倒木的树种对土壤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的影响有差异,圆果化香倒木下的土壤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高于青冈栎;3)随腐烂程度加深,4种树种倒木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呈显著增加趋势;4)土壤真菌群落丰度随着距倒木距离的增大(10-50cm)变化明显,如狭叶润楠影响的Pluteus spp.、Mortierella spp.和Ganoderma spp.,枫香的Chaetomium spp.,圆果化香的Mortierella spp.和青冈栎的Phlebia spp.和Oliveonia spp.等。本研究量化了喀斯特森林倒木所影响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为倒木分解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实现基础。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通常以物种的分布区或者分布点的物种存在数据作为物种分布的响应变量。相较于物种存在数据, 多度反映了一个物种占用资源并把资源分配给个体的能力, 更能衡量物种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了华北及周边地区1 045个样方的栎属树木多度,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加性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模拟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 acutissima)、槲栎(Q. aliena)、锐齿槲栎(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蒙古栎(Q. mongolica) 5个树种多度的地理分布及未来2个不同时期(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随机森林模型对5个栎属树种的多度的拟合结果要优于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 典型浓度路径(RCP) 8.5下的5个栎属树种在未来两个时期的多度变化幅度都要大于RCP 2.6下的变化, 在超过一半面积的区域中麻栎、槲栎、锐齿槲栎和蒙古栎的多度减少, 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是5种栎属植物多度减少的集中分布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需要加强对这几个区域的监测与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10.
祁智慧  周欣  张海洋  田琳  蔡磊  唐芳 《菌物学报》2020,39(4):683-694
真菌生长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及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3个省78份稻谷样品的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共分离622株真菌,经初步鉴定分属于17属73个物种。南北方因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稻谷真菌数量和物种组成都存在很大差异。南方稻谷表面真菌数量(10 4cfu/g)明显高于北方(10 3cfu/g)。北方收获期的优势种主要属于枝孢属Cladosporium,南方收获期的优势种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阿姆斯特丹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等。进入储藏期后,由于中国仓储管理要求较高,储藏环境相对稳定(aw≤0.75),耐旱真菌阿姆斯特丹曲霉和多育曲霉Aspergillus proliferans(占比40%以上)成为优势种,这类真菌可作为储藏期粮堆异常的早期预警指示菌。南方收获期感染的黄曲霉和黑曲霉进入储藏期后仍保持优势比例,导致储藏期间毒素污染风险必然增加,因此南方稻谷收储环节均应加强监管。本研究通过分析南北方收获和储藏环节稻谷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及产毒真菌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国粮库在稻谷收储环节的真菌毒素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京市老城区125条主要路段行道树的种类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行道树共有乔木27种、灌木24种,其中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Ait.)Willd.〕、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国槐(Sophora japonica 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和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是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群落的优势种,决定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外貌;在7种优势树种中,悬铃木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香樟、国槐和女贞处于增长阶段,水杉、雪松和枫杨则趋于老龄化。在行道树配植的4种垂直结构类型中,乔木单层结构最多,占52.8%;乔灌两层和乔灌草三层结构所占比例相近(21.6%和22.4%);乔草两层结构最少(3.2%)。本研究结果对南京市行道树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夜间灯光对香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常绿乔木对城市夜间灯光的生长响应,以华东地区典型常绿行道树种香樟为对象,研究南京市一条典型道路上近灯处(路灯正下方)和远灯处(两相邻路灯中间位置)生长区位的夜间光照强度差异性对香樟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灯处香樟的平均胸径为16.8 cm,当年生小枝总生产力为309.4 g·m^-2,当年生叶片生产力为241.5 g·m^-2,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为34.6 SPAD.远灯处香樟的平均胸径为15.5 cm,当年生小枝总生产力为273.4 g·m^-2,当年生叶片生产力为212.8 g·m^-2,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为33.1 SPAD.近灯处香樟的平均胸径、当年生小枝总生产力、当年生叶片生产力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远灯处.两处树木间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夜间灯光的补充照明促进了近灯处香樟的生长,并改变了树冠生长对阳光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给遭受酸化危害的重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属于酸雨区的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林场,调查了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并与毗邻的马尾松纯林和香樟纯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混交林腐殖质层和土壤酸度降低,交换性盐基离子Ca2+和Mg2+含量增加,酸性阳离子Al3+和H+含量明显减少(p0.05)。混交林马尾松树冠下腐殖质层和0–60cm土层马尾松细根的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的总密度都显著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比值分别为0.44、0.71、0.59、0.46和0.71,马尾松树高显著低于马尾松纯林(p0.05),其针叶变色率为15%,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香樟的生长特征与香樟纯林相似。结果说明,尽管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优于马尾松纯林,但林中马尾松的生长状况表现出了明显的恶化迹象,而香樟依然比较健康,这可能与香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关。因此,在利用香樟营造与马尾松的混交林来改善遭受酸化危害的马尾松纯林的生长状况时,应注意调控香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冠承载了地球上大约40%的现存物种,叶际微生物作为冠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持植物健康、提高宿主抵御能力和参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根际微生物,目前关于冠层叶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6种优势树种(红松、紫椴、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春榆)的叶际真菌群落特征,并测定宿主的14种叶片功能性状,对比研究了不同优势树种叶际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群异同,探讨真菌群落组成与叶片功能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叶际真菌的优势门和纲分别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座囊菌纲和外囊菌纲;不同树种林冠叶际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LEfSe分析表明,除春榆和色木槭外,其余树种都有显著的差异指示种,如红松的圆孢多臂菌属和蒙古栎的柱隔孢属;对比FUNGuild数据库发现,叶际真菌主要功能群为病理寄生型;冗余分析和envfit分析结果表明,与植物养分获取和抵御病虫害相关的性状是影响林冠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背街小巷行道树的孢粉致敏风险,以成都市青羊区410条背街小巷为例,在记录背街小巷行道树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其孢粉致敏风险指数(IUGZA)并叠加区域人口密度图,获得青羊区背街小巷的孢粉致敏风险地图。结果表明: 410条背街小巷共有行道树32461棵,属27科、41属、52种。树种分布严重不均,过度使用小叶榕(占比31.8%)、银杏(12.9%)和香樟(8.5%)。背街小巷的IUGZA均值为2.61,致敏风险较高,春季为首要风险季。其中,175条背街小巷的致敏程度低(IUGZA为0~1),174条致敏程度相对较低(IUGZA为1~5),6条致敏风险极高(IUGZA为15~20)。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街小巷平均树高和树冠与街道面积比是影响其IUGZA的关键因素。叠加人口密度图后显示,青羊区行道树孢粉致敏风险较高的街区主要是少城街道、草市街道、西御河街道、府南街道和苏坡街道片区。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现状及固碳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分布特征, 该研究利用240个标准样地实测的乔木数据, 估算出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处于不同龄级阶段的平均碳密度, 并结合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所提供的不同龄级的各林型面积, 估算了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结果表明: 1) 2011年青海省森林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76.54 Mg·hm -2, 总碳储量为27.38 Tg。云杉(Picea spp.)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桦木(Betula spp.)林、杨树(Populus spp.)林是青海地区的主要林型, 占青海省森林面积的96.23%, 占青海省乔木层碳储量的86.67%, 其中云杉林的碳储量(14.78 Tg)和碳密度(106.93 Mg·hm -2)最高。按龄级划分, 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2)青海省乔木层总碳储量从2003年的23.30 Tg增加到2011年的27.38 Tg, 年平均碳增量为0.51 Tg·a -1。乔木层固碳速率为1.06 Mg·hm -2·a -1, 其中柏木林的固碳速率最大(0.44 Mg·hm -2·a -1); 桦木林的固碳速率为负值(-1.06 Mg·hm -2·a -1)。3)青海省乔木层植被固碳潜力为8.50 Tg, 其中云杉林固碳潜力最高(3.40 Tg)。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乔木层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 若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 将会增加青海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8):831
为阐明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植被碳储量现状及其分布特征, 该研究利用240个标准样地实测的乔木数据, 估算出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处于不同龄级阶段的平均碳密度, 并结合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所提供的不同龄级的各林型面积, 估算了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结果表明: 1) 2011年青海省森林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76.54 Mg·hm -2, 总碳储量为27.38 Tg。云杉(Picea spp.)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桦木(Betula spp.)林、杨树(Populus spp.)林是青海地区的主要林型, 占青海省森林面积的96.23%, 占青海省乔木层碳储量的86.67%, 其中云杉林的碳储量(14.78 Tg)和碳密度(106.93 Mg·hm -2)最高。按龄级划分, 乔木层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2)青海省乔木层总碳储量从2003年的23.30 Tg增加到2011年的27.38 Tg, 年平均碳增量为0.51 Tg·a -1。乔木层固碳速率为1.06 Mg·hm -2·a -1, 其中柏木林的固碳速率最大(0.44 Mg·hm -2·a -1); 桦木林的固碳速率为负值(-1.06 Mg·hm -2·a -1)。3)青海省乔木层植被固碳潜力为8.50 Tg, 其中云杉林固碳潜力最高(3.40 Tg)。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乔木层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 若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 将会增加青海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街道绿化植被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分布格局对城市景观美学发展及行人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 立足行人视角准确监测街道绿植分布信息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有明确的辅助作用。该文针对已有研究多采用沿天底方向垂直向下观测的遥感影像监测地表植被而对行人视角的绿色植被分布格局研究涉及不多的现状, 基于免费获取的百度街景图像, 选取绿植覆被典型的泰安市区为案例区, 结合网络信息抓取与空间地理信息处理技术, 分析百度街景图像提取侧视绿植信息的可行性, 统计并对比其计算结果与遥感影像提取结果的关系, 以期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辅助参考信息。网络抓取案例区273个样点共3 276幅百度街景图像, 利用计算机监督分类提取图像中的绿植区域; 基于空间分析模型分析街道绿色植被的分布格局; 利用SPSS软件趋势拟合模块分析百度街景图像与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信息的相关性。主要结果为: 百度街景图像可作为主数据源提取城市街道的侧视绿植分布情况; 案例区不同区域植被分布指数区别较大, 空间格局差异明显; 百度街道植被分布指数与基于遥感图像提取的10、20、50 m缓冲距离范围内植被覆盖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百度街道植被分布结果可作为遥感监测结果的辅助信息更好地指导城市绿色景观规划与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9.
Bird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beneficial partners for plants, acting as predators on herbivorous insects, pollinators and seed dispersal agents. However, in an urban area of central Japan, birds break off large quantities of live camphor tree ( Cinnamomum camphora ) twigs in winter. This loss of vegetative parts was examined quantitatively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n the trees. I also observed bird foraging behaviour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involved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underlying this destructive activity. Broken twigs on the forest floor were found to have numerous leaves and spring buds. The densities of leaves and buds in the litter were 288.5 and 54.4 m−2, respectively. The jungle crow ( Corvus macrorhynchos ) may have broken off the twigs either to peck the fruits while perching on stable branches, or possibly to remove twigs obstructing access to fruit. In contrast, brown-eared bulbuls ( Hypsipetes amaurotis ), oriental turtle doves (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 and rove doves ( Columba livia ) ate fruits without breaking twig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camphora and C. macrorhynchos only extends back for about 20 years in urban Japan, indicating that this is unlikely to be a stable, co-evolved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Urban environments are highly modified with unique assemblages of bird species.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urban bird assemblages comes from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outhern hemisphere bird assemblages differ from northern hemisphere assemblages in that they contain a large proportion of nectarivores.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bird use of street trees in Australia.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tree species (plane tree, Platanus x acerifolia; red gums,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jacaranda, Jacaranda mimosifolia; bottlebrush, Callistemon citrinus), season and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street trees, on the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birds in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Our study considers birds in terms of granivore, nectarivore and insectivore trophic guilds. Nectarivores accounted for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observations, in terms of abundance, in each of the tree species investigated. Species of street tree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bird use of the trees for all birds and each dietary guild. Red gums were used more than the other tree species by nectarivores, while plane trees were used more than the other trees by insectivores. Use of the tree species by granivores varied with the season. The measures of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street trees were largely unimporta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raffic for nectarivores in some cases. Urban avifauna use street trees and the species of tree will strongly influence its use by birds. However, the pattern of use of street tree species varied at different times of year and differed between different trophic guilds of birds. The dominance of nectarivores in the southern avifauna will likely produce different patterns of urban environment use to northern hemisphere avifau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