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育雏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峰  包新康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10,30(9):2270-2275
2005年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了16个正在觅食、未受到干扰的雪鸡育雏栖息地和14个阴阳坡的对比样方。研究表明,育雏期的喜马拉雅雪鸡主要选择在海拔3301—3600m之间、中坡及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11—30°之间的灌丛草地活动,这有利于雏鸟获得足够的食物供应和更好的保护后代。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雪鸡育雏期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捕食因子和食物因子两类,其主要因子依次为灌丛长度、物种丰富度、地面异质性以及附近(500m内)的悬崖数量。喜马拉雅雪鸡对育雏栖息地的选择其实是最好的食物资源和最有利于逃避敌害之间的权衡,即捕食因子与食物因子之间权衡的结果,这可能是喜马拉雅雪鸡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避免被天敌捕食的行为适应,是高寒地区鸟类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洪海  王明  陈磊  刘松涛  窦华山  高东泉 《生态学报》2013,33(10):3233-3240
2010年和2011年3月-6月,对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保护区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Buteo hemilasius)的巢穴结构和巢址选择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野外观察和样方法定位了13个大鵟巢址,并对巢址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测量显示,大鵟巢穴的基本结构特征为:外径(94.7+4.2) cm;巢高度(46.1±2.7) cm;内径(24.8±1.5)cm;巢深(14.0±+0.9)cm.生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达赉湖西岸地区大鵟的巢集中分布在湖岸或水塘附近的悬崖,营巢点坡度为15°-45°之间的阳坡或半阳坡;隐蔽度高于20%;草本密度大于5株/m2;植被均高大于30cm;巢距悬崖上部距离2-5m;距水源l00m以内;距居民点距离大于lkm;距草原道路的距离大于0.5km;而对于物种丰富度没有特殊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大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3个,依次为:隐蔽性因子(主要包括巢址区域的植物特征和地形特征)、干扰因子和食物因子.各主成分中,相对系数绝对值最高的变量依次是:植被盖度、距居民点距离、巢的高度和距草原道路距离.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痕迹检验法对贺兰山岩羊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岩羊偏好的取食地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地形为平滑起伏的坡、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矮小稀疏且距离远,接近低矮但密度较大的灌木,食物较多,位于<30°和>35°半阴半阳坡的下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距裸岩2~5 m,隐蔽级25%~75%;夏季岩羊偏好的卧息地具有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和>3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及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地形为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和灌木均矮小稀疏且距离较远,食物较少,位于>35°阴坡的上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远,接近裸岩,隐蔽程度低.岩羊的取食和卧息生境在乔木高度和距水源距离上差异不显著(P > 0.05),而其余生态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 < 0.05).与取食生境相比,岩羊选择的卧息生境具有乔木稀疏且距离较远、灌木较少、低矮且距离较远、食物丰富度低、坡度大、远离人为干扰、接近裸岩和隐蔽程度低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食物丰富度、灌木高度、距水源距离、隐蔽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乔木高度和乔木距离8个生态因子可以区分取食样方与任意样方,正确判别率为85.8%;而区分卧息样方与任意样方时,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距裸岩距离、人为干扰距离、食物丰富度、灌木密度和灌木距离共7个生态因子发挥作用,正确判别率为89.1%.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及附近地区三种鹭鸟巢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对芜湖市及附近地区4个营巢地的3种主要营巢鹭鸟--白鹭(Egr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池鹭(Ardeola bacch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了11个巢址变量,即营巢树种、巢高、巢树高、巢上方郁闭度、巢周围1m半径内植被郁闭度、巢树胸径、巢离树干距离、巢下最大支撑枝直径、巢离巢区边缘的距离、坡位、巢位海拔,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3种鹭乌的巢址特征.结果表明,巢位因子、巢树因子、保护因子、坡位因子等4个主成分描述了3种鹭鸟的巢址特征,其贡献率分别为25.51%、24.42%、13.19%和12.32%.影响鹭鸟巢址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微栖息地适合度和巢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5.
郝萌  邹红菲 《动物学杂志》2013,48(2):206-211
作者2011年9 ~ 10月在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工林内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发现36巢,选取巢距地面距离、巢距主干距离、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巢树胸径等9个巢址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下生境、巢距地面距离和巢距主干距离以及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在中华攀雀巢址选择中起主要作用;巢树胸径、巢向和巢挂枝年龄次之.中华攀雀巢距地面(5.59±1.44)m,距主干距离为(1.81±0.50)m,距挂枝末段距离为(0.10±0.04)m,巢树胸径(0.29±0.08)m.巢距地面高度(P =0.002 3)和巢距明水面距离(P =0.003 7)在芦苇沼泽与林地草甸2种生境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巢树胸径在林地草甸与房屋农田2种生境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03 4),不同生境类型之间巢距主干距离、巢距挂枝末端距离和巢挂枝年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灰背伯劳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6月,在云南省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对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背伯劳对树种具有极强的偏好性,有78.48%(n=62)的巢位于火棘Pyracantha sp.灌丛中,枝条具刺是影响灰背伯劳选择筑巢树的首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灰背伯劳巢址选择的因素有5类:距离因子(巢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安全性因子(刺数量、刺长度)、觅食生境因子(耕地占比)、隐蔽度因子(树冠幅、树高)以及巢生境因子(灌木占比)。总之,灰背伯劳喜好营巢于距离居民点较近、巢周围耕地面积较大的多刺灌丛。房屋和道路修建对灌丛的侵占是威胁灰背伯劳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乐  万冬梅  刘鹤  殷江霞  李其久  霍雅鹏 《生态学报》2011,31(24):7492-7499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大陆仅见繁殖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山区和毗邻辽宁的吉林省西南部山区,为当地留鸟.为了探讨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的影响,找出影响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巢址选择方面的主要因子,于2009-2011年3-7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人工巢箱,进行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巢址选择以及不同的巢址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杂色山雀多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和繁殖,对位于赤松与蒙古栎混交林中的巢箱有一定偏好.野外共发现24巢杂色山雀在人工巢箱中繁殖,其中15巢繁殖成功,9巢繁殖失败.对杂色山雀利用的巢址样方主成分分析表明,巢位因子( 19.826%)、乔木因子(17.571%)、灌木因子(13.11%)、光照因子(11.587%)、隐蔽因子(10.562%)和边缘效应因子(7.572%)是影响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选择的重要因子.利用巢箱与对照巢箱相比,两者在距水源距离、距路距离、乔木平均高度、灌木平均高度和植被类型这5个环境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繁殖成功巢与繁殖失败巢相比,繁殖成功的巢箱所在位置距路稍远,坡度较高,乔木最大高度较高,灌木盖度略低于繁殖失败巢箱.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是造成杂色山雀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巢向偏南、距地面2 m以上、周围乔木高大、灌木平均高度大于1.5m、盖度在45%-55%之间、距水源20 m左右、距路20 m以外的位于针阔混交林边缘的巢箱是杂色山雀繁殖的最优巢址.目前杂色山雀的种群数量还很稀少,希望本研究能对这一珍稀鸟类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建平  于超  张天才 《四川动物》2012,31(5):775-777,785
2010年6月至9月在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采用样方法对灰喜鹊的巢址选择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灰喜鹊巢址样方生境因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灰喜鹊主要选择针叶树筑巢;在同一生境中巢间距变化小,呈均匀分布;灰喜鹊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营巢树高、距最近巢距离、样方内树均高、巢树胸径、距干扰源距离、距最近树距离.这说明灰喜鹊在巢址选择过程中选择巢树和其周围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和2014年5~7月,在新疆阜康地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以分析影响家麻雀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研究区内共找到75个家麻雀的自然巢,筑巢生境为农田和防护林带,均在白杨(Populus adenopoda)林和胡杨(P.euphratica)林中的树上筑巢。其中,繁殖成功巢40个,繁殖失败巢20个,15个巢未记录到繁殖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居民房屋、墙洞等没有发现家麻雀的巢。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筑巢地海拔(m)、筑巢树种、筑巢树高(m)、巢距路距离(m)、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筑巢树胸径(m)、最近邻巢的距离(m)这些家麻雀的主要巢址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阜康地区家麻雀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和巢距路距离(m)。对家麻雀繁殖成功巢(n=40)和繁殖失败巢(n=20)的巢址参数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因而推测,在研究区域的尺度内,家麻雀的巢址选择并不是影响其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JNK介导AP-1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 (latentmembraneprotein 1 ,LMP 1 )活化激活蛋白 1 (activatorprotein 1 ,AP 1 )信号传导途径与其致瘤作用密切相关 .为了探讨LMP 1活化AP 1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 ,在可诱导调控LMP 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L7中 ,首先通过荧光酶双报道系统确定了LMP 1表达能激活AP 1 ;在此基础上 ,用c JunPathDetect系统确定LMP 1表达活化AP 1是通过c Jun的磷酸化 (活化 )介导 .虽然LMP 1不能上调c Jun上游主要调节激酶c JunN端激酶 (c JunN terminalkinase ,JNK)的蛋白表达 ,但能显著促进JNK的磷酸化 (活化 ) ;在L7细胞中导入JNK相互作用蛋白 (JNK interactingprotein ,JIP)基因 ,抑制JNK的核移位能显著抑制LMP 1诱导的AP 1活化 ,同时对NFкВ活化也有部分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EB病毒LMP 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JNK介导AP 1活化  相似文献   

12.
拟除虫菊酯对家蝇Ca—ATPase和Ca—Mg—ATPase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家蝇神经系统的Ca-ATPase、Ca-Mg-ATPase性质的研究,表明Ca-ATPase、Ca-Mg-AT-Pase反应的适宜pH值分别为7.0-8.5和6.5。适温皆为35-40℃;底物(ATP)最适浓度均为0.5mmol/L。比较测定了家蝇三个品系中两种ATPase的活性及拟除虫菊酯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敏感与Del-R、2Cl-R品系间Ca-ATPase、Ca-Mg-ATPase活力无明显的差异。溴氰菊酯、氯菊酯可部分地抑制敏感品系家蝇Ca-ATPase活性,而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品系Ca-ATPase无抑制作用,从而证明,Del-R、2Cl-B品系Ca-ATPase对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已明显降低,这可能能是击倒抗性机制之一。实验还表明,拟除虫菊酯对Ca-Mg-ATPase基本上无抑制作用,这说明在家蝇中,Ca-Mg-ATPase并不是拟除虫菊酯的一个靶标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HIV 1GagP17m的DNA片段 ,进而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C端His Tag融合表达质粒pMF P17mHT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 (约 2 1kD)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得到高表达 ,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 2 0 % .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通过金属离子 (Ni2 +)螯合亲和层析予以纯化 ,纯度在 90 %以上 .体外标记结果表明 ,融合表达的P17mHT能被人NMT有效地N端豆蔻酰化 .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筛选HIV 1GagP17或P55的豆蔻酰化专一性抑制剂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弱毒疫苗ToMV-K的复制酶基因在2670-2672核苷酸处发生UGA突变,研究表明该突变是导致病毒弱化的主要原因。通过ToMV-K复制酶的突变区与其它具有UGA渗漏终止密码的植物ssRNA病毒基因组通读结构区的分析和比较,发现ToMV-K和其它植物病毒的UGA渗漏与通读相关基因的共同特征:CGG基元,通读区的α-螺旋结构和一些疏水氨基酸残基使UGA的通读成为可能。这些渗漏与通读的特征可能才是ToMV\|K致弱的根本原因。可以根据这一模式,探讨对其它植物ssRNA的病毒如PVX、PVY、CMV等的基因组改造和致弱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群  李寅  陈坚  堵国成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485-490
某些微生物细胞在特定营养限制的条件下会产生聚羟基烷酸酯作为碳源储备。和短链聚羟基烷酸酯(PHB)一样 ,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由于具有更优良的性能、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广泛的用途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外 ,中链聚羟基烷酸酯还可以被人工合成为具有功能性侧链的半合成高聚物 ,并因此能够具有更好的弹性和更理想的结晶性能等优点 ,从而成为近年来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重点。在能够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的微生物中 ,食油假单胞菌是最典型 ,也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本文对由食油假单胞菌合成中链聚羟基烷酸酯的特点、代谢机制、发挥过程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链霉菌S.tenebrarius H6产生多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有阿普霉素、妥普霉素及卡那霉素B,其中阿普霉素因含有8碳糖的一种特殊结构令人注目,它的抗菌谱广,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对已有的耐药菌产生的氨基糖苷转移酶等失活酶仍有抵抗力.主要用于牛、猪、鸡等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支原体所引起的白痢、腹泻和肺炎等疾病.迄今有关八碳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报道,在该菌株开展有关糖合成代谢基因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LDLRplaysavitalroleineliminatingplasmacholesterol.KnockingoutLDLRgenecancausehypercholesterolemia.Personswith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havebeenfoundtohavegeneticdefectsinLDLRgene.IntroducingLDLRgenetoexperimentalanimalswithhypercholesterolemiacou…  相似文献   

19.
从耐热性极强的酿酒酵母菌株AS2.1416中分离纯化出总RNA和mRNA,以AMV逆录酶合成cDNA,采用保守引物,从该cDNA中扩增克隆出tps1基因,对该基因的全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1507个核苷酸,与国外报道相关基因的同源性达99.65。利用BamHⅠSacⅠ切点将tps1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多克隆位点上,得到tp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利用含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O EC1.4.3.3)的透性化三角酶母多倍体FA10(Trigonopsis variabilis FA10)细胞酶促转化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CP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utaryl-7-ACA,GL-7ACA)的反应过程和细胞中同时存在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通过水解H2O2而对转化反应产生的干扰作用及其对策。实验证明适量添加外源H2O2(6%)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抑制剂NaN3(0.13mg/mL )可使GL-7ACA生成率分别为73.0%和70.1%。如果将透性化的FA10细胞在pH10.5-11.0,20℃条件下保温30min,CAT被不可逆性完全钝化,以无过氧化氢酶的FA10细胞进行CPC的酶促转化反应GL-7ACA的生成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