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基于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的多重乳腺癌相关SNP 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的通量, 引入多重嵌合引物PCR 和毛细管电泳对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进行改进. 针对乳腺癌位点rs4784227(C>T), rs1219648(G>A)和rs3803662(T>C)设计特异性嵌合引物, 经一次PCR扩增后, 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产物长度, 同时确定3 个位点的基因型. 70 份全血和口腔拭子样本, 电泳结果均与测序一致, 实现成功分型. 本方法仅需一次PCR 和一次毛细管电泳即可获得3 个位点的分型结果, 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工作。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获取基因序列及其相应位点的SNP信息。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并经NCBI的Blast2.0软件检验其特异性。结果:建立了单一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SASP—PCR)与嵌套式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NASP-PCR)两种技术,并应用于β2肾上腺素受体及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证实该技术的稳定性和优越性。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是一种更为简便、特异性较高、费用少的、便于推广的SNP检测方法,特别是在群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快速测定绵羊 BMPR-IB基因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四引物ARMS PCR是检测SNP有效、快速、简便的方法.绵羊BMPR-lB基因是控制Booroola绵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此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对BMPR-IB基因四引物ARMS PCR检测方法.根据四引物ARMS PCR技术原理,在绵羊BMPR-IB基因突变位点(A746G)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在突变点两侧设计一对参照引物,用来扩增含有突变点的DNA片段,可在一步PCR反应中根据电泳图谱准确判断绵羊个体的BMPR-IB基因型,对比PCR-RFLP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NP在近交系大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大鼠20号染色体MHC所在P12区上的9个SNP位点,应用新建立的高保真酶特异性检测SNP基因分型技术对五种常用近交系大鼠(BN、F344、WKY、LEW、SHR)和两种新培育近交系大鼠(MIJ和HFJ)进行SNP多态性分析。结果五种常用近交系的SNP检测结果与Rat Genome Database网站提供的基因型数据一致,并检测确立了新品系的SNP基因型。同时绘制出七种近交系大鼠在该9个SNP位点的遗传扩增图谱。结论运用所筛选的9个SNP位点进行大鼠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可靠地对BN、F344、WKY、LEW、SHR及MIJ、HFJ进行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6.
7.
PEG1基因影响动物胚胎生长及母性行为,多数动物PEG1为父方表达的遗传印记特征,但出生后猪的PEG1印记表达尚不清楚。因此,文章选取长白、大白和蓝塘3个品种共166头纯种猪,在猪的PEG1基因外显子12区域内寻找SNP,采用PCR-SSCP方法对其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基因频率分析;取带有PEG1基因该位点SNP为杂合的仔猪3头,对其胃、胸腺、胰、脾、肺、肌肉、肝、舌、肾、脑、膀胱、心脏等组织器官和胎盘的mRNA产物分别进行RT-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PEG1基因外显子12存在一个由G突变为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PEG1的外显子12在3头仔猪的主要组织器官仅表达父亲来源的等位基因,表明猪的PEG1基因呈母方印记、父方表达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APD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种个领域。本文概述了RAPD反应的原理、特点,总结了其在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鉴定、遗传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的辅助标记选择等方面的应用,并肯定了RAPD在动物遗传户种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方法在近交系小鼠遗传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新近建立的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single-tube bi-directional 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SB-ASA)方法用于分析近交系小鼠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以5个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A方法对其16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并通过双盲实验和测序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且考察了该方法中PCR反应各成分及扩增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6个SNP位点,SB-ASA都成功地对5个品系小鼠进行了分型,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双盲实验结果显示通过3个SNP位点即可鉴别5个品系。结论SB-ASA方法可用于近交系小鼠SNP的遗传检测,可望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遗传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及其在海洋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遗传标记在农业动植物育种和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水生生物上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SR)等分子标记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综述了这些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概述了目前常用的RFLP和RAPD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构建分子遗传图谱、品种间遗传关系分析、进行基因定位和测定遗传距离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虽然在微生物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也可以和其它方法结合对菌种进行复合诱变,同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不仅适于植物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也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在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中,表现出比传统诱变方法高的诱变效率,利用离子注入进行微生物菌种改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