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生境玉米田三代玉米螟赤眼蜂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青雷 《昆虫知识》1992,29(1):14-15
<正> 我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部近黄海,多低山丘陵,中部潍河纵贯南北,平原辽阔,由于地貌环境、自然条件复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于粮、棉、油、烟多种作物种植,全市耕地面积17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80万亩。我市作物布局因土质及水源条件而做了集中种植的安排:全市农田分为“粮区”、“棉区”、“花  相似文献   

2.
展望即到来的“分子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20余年里,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多种转基因植物的建成,并已在一些国家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另一方面的进展是合成有医疗价值的多肽、蛋白质、包括抗体、抗体表位、复杂蛋白质等。这里主要介绍转基因植物生产的医疗用多肽、蛋白质,特别是作为口服疫苗在动物和临床试验的成功,预示这种新的用药途径将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健康起到重大作用。由于转基因口服疫苗不需通过常规发展反应器,仅仅依赖于农业,因此有人提出“分子农业”一词,以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展望即将到来的“分子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20余年里,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多种转基因植物的建成,并已在一些国家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另一方面的进展是合成有医疗价值的多肽、蛋白质、包括抗体、抗体表位、复杂蛋白质等。这里主要介绍转基因植物生产的医疗用多肽、蛋白质,特别是作为口服疫苗在动物和临床试验的成功,预示这种新的用药途径将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健康起到重大作用。由于转基因口服疫苗不需通过常规发酵反应器,仅仅依赖于农业,因此有人提出“分子农业”一词,以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非粮化”耕地大致分为耕层剥离型和耕层未剥离型两类,前者原有耕层破坏、犁底层缺失,后者可能存在酸化、盐渍化等障碍问题,二者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肥力,不利于粮食可持续生产。国内外学者针对退化土壤改良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客土换土、障碍因子消减、生物培肥等措施,然而针对“非粮化”土壤的整治尚无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文献分析,对我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及改良、复耕、培肥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教育厅在从1955—195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在普通中学初中三年级增设“农业生产知识”课程。教材初稿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另一部分是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其中有福建省的“自然环境”,“农、林、渔业生产分布情况”、“主要粮食作物栽培技术”、“主要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6.
以专业化茶叶种植大县安溪县为例,通过评估各乡镇茶叶种植专业化水平,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筛选出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距交通道路距离4个主要影响安溪县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的因素,并探讨其对茶叶种植专业化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 安溪县各乡镇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以县城为中心,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由近及远呈现出“低-中-高”的形似杜能农业区位模型的圈层结构;GWR的拟合度(0.624)高于OLS(0.595),且前者对空间数据的解释力更高;与杜能农业区位模型的市场距离决定机制相悖,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受山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明显较社会经济因素更大;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呈正相关,而与距交通道路距离总体呈负相关;茶叶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平均高程、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主要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则呈相反的规律,而距交通道路距离则主要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秧、藕、稻”种植模式是新兴垸石桥村一带农民的一种优良农业模式。但长期以来该模式未能很好地得到总结、改进和推广普及。笔者根据这种情况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研究。本文报道了这一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学思维重构传统农学学科:生产生态学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良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31-2035
传统农学学科与专业源于近代试验科学的还原论思维,并在工业革命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不断分化,失去了对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关系即农业生态系统机制的整体把握;而且,由于过多依赖外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和若干高产作物品种的单一种植,不断丧失农业内部可持续性,使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危机.因此,农学学科及其教育体系的重构日益迫切.将农学与生态学联姻,建立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技术,特别是创建“生产生态学”,以之融合农学学科下属2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与“作物遗传育种学”之间的鸿沟,将从意识论和方法论上为真正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学科、科学和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省广大贫下中农、科技人员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精神,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工作,为消灭病虫害、夺取粮、棉丰收,显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批林批孔的丰硕成果,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发酵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从发酵工业中减少或不用粮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发酵行业的工人及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大搞节粮和代粮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成果。石油发酵代粮的研究是节省工业用粮的一个有效途径。六十年代以来,石油发酵生产菌体蛋白以及石油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推广连作稻连作稻是双季稻的一种栽培方式,就是在同一块田里,每年先后种植两次水稻,春季先种植一季早稻,到夏季收割以后,再种植一季晚稻。这种栽培方法,在广东、赣南以及闽南一带,原来是很普遍的。在浙江如余姚、玉环等县农民也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苏联伟大的科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经说过:“每一分未被绿色植物所摄取到的阳光,都是人类永恒的损失”。而连作稻由于一年种植两次水稻,所以正是一种充分利用阳光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它比间作稻和单季稻都能增产。如浙江省全国爱国丰产模范鄞县石山弄高级农业社在1955年种植245亩连作稻,平均每亩收到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因子对大豆共生固氮和增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种植大豆等农作物偏重于从传统农业生产观点出发,而缺乏对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瘤菌生物固氮作用相联系的生态生理学观点的认识。前者人们称之为“常规农业”(或传统农业),这种方法大量消耗能源,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土壤肥力的衰退及环境污染,并使肥料的增产效率不断下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11,他引:58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植被恢复重建和农地撂荒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质量;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将降低土壤质量并引起土壤退化;灌丛有明显的肥力岛屿作用;撂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肥土壤。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开展,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建植灌木、种植牧草、农地撂荒和自然恢复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农牧结合优化模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并与单一粮食种植模式相对照,研究了粮粮型农牧结合模 式和粮草间种型农牧结合模式的生产力及其养分循环平衡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和能量特 征,从而提出了黑土区发展持续农业应采用的模式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趋紧的背景下,定量分析“水-能”、“水-粮”资源空间适配格局及其动态演化趋势,可为不同地区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协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系统核算了2000—2019年中国大陆30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与能源生产的蓝水足迹,运用基尼系数及不平衡指数等方法综合测度我国水-能-粮资源空间适配格局的演变过程,并从资源禀赋和生产结构两方面解析了资源错配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反映粮-水空间适配的基尼系数保持在0.35左右,而能-水基尼系数呈现U型变化(G=0.43—0.62),总体上能源生产与水资源的空间错配程度更严重。(2)粮食、能源与水资源错配区域均呈现“北Ⅰ型、南Ⅱ型”的分布格局。研究期内,Ⅰ型错配省份均由北部、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扩展,如黑龙江能-水关系由强-Ⅰ型错配转至轻-Ⅱ型错配。(3)水资源禀赋变化和稻谷种植规模北移共同驱动粮-水空间错配格局的演化;除黑龙江受原油减产影响较大外,火电空间布局及蓝水足迹的西移对能-水错配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4)粮食与水资源适配关系主要由自然属性、经济效益和农业扶持政策决定,而能-水适配主要受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差异和环境政...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麻城市福白菊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总结归纳出福白菊轻简种植新模式,并阐明该模式在福白菊生产过程中解决的生态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以及课题组在福白菊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经验,在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修正、归纳福白菊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并在麻城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本模式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地方品种”(一种);“改传统老枝分株苗或老枝扦插苗为穴盘嫩枝扦插育苗 ”和“改单一连作模式为轮、间作模式”(二改);“调整定植时期”“调整种植密度”和调整施肥模式”(三调)的“一种二改三调”的生态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福白菊在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病害严重、产质量不高问题,提供了菊花药材优质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对福白菊的“三品一标”种植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加权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项指标,对1984~200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红壤旱地上进行的多元多熟种植系统定位对比试验中筛选出的23种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白菜/马铃薯/玉米-芝麻”关联度值最大,灰色聚类为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高,明显优于其他种植系统。适合于大面积推广,是红壤旱地增产、增收、增效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次之。适合在劳动力相对充足的城郊红壤旱作区推广,以上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种植模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蕃茄种植新法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新的蕃茄种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种植者带来经济利益,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这种方法的成功关键是采用了植物复盖物。过去在两行蕃茄之间复盖的是黑色聚乙烯薄膜,而现在研究人员使用了多毛的巢菜作复盖物,试用这种新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枣粮间作养分利用与表观损失空间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尹飞    毛任钊  傅伯杰    刘小京  张秀梅 《生态学报》2008,28(6):2715-2715~2721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系统内不同位置采样,分析了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氮磷营养元素利用与表观损失方面的空间差异性,并对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和农田3种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系统内间作作物产量随着距枣树种植行距离的缩小而迅速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虽然与农田生态系统比较,间作小麦、玉米均表现减产,经济产量分别降低11.4%、39.9%,但整个枣粮间作系统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2)枣粮间作系统间作作物吸收氮磷量也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且与间作作物生物量有极显著相关性.3种生态系统相比,吸氮量为枣粮间作>枣树单作>农田;吸磷量为农田>枣粮间作>枣树单作;(3)枣粮间作系统内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距枣树种植行0.25m处表观损失量显著高于其它位置表观损失量,在距枣树种植行6.5m到2m范围内,随着与枣树种植行的接近,氮磷表观损失量有所降低.3种生态系统相比,氮、磷表观损失量均为枣树单作>农田>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全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一九七六年早造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开展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进一步焕发了全县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决心把我县早日建设成为大寨县。 我县由于气候偏暖,适宜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每年稻田发生虫害面积达五十万亩以上,损失稻谷在二、三十万担,特别是近几年推行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后,更有利于某些害虫的发展。为了从虫口夺粮,确保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