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肺吸虫病原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5月我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病科收冶一例本省兴山县偏瘫的6岁病孩,在其左足腘附近有皮下包块,摘除后获一小虫,经我们鉴定为肺吸虫,病例详见余绍祖等(1965)的报告。考查湖北省肺吸虫的历史资料,Maxwell于1931年发表《中国肺吸虫病初报》一文提到宜昌有一病例,文中既无确切病历记载,又无病原的鉴定。之后陈灏珠在《我国肺吸虫病之分布概述》(1953)及陈心陶在《我国并殖吸虫的种类、系谱关系与地理区划》(1964)等文章中均把湖北省可能作为肺吸虫病区。解放后,特别在六十年代,我国肺吸虫病新的流行区、新的病型、新的病原及其区系分布的调查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就以  相似文献   

2.
黑翅鸢 (Elanuscaeruleus)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鸟类。国外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 ,国内分布于广西西南部、海南、云南昆明、普文和南部西双版纳 (留鸟 ) [1] 、浙江 (夏候鸟 ) [2 ] 。 1 992年 1 2月我们在福州地区长乐市文武沙首次发现黑翅鸢[3] ,随后又在福清、福州郊区、闽侯、永泰、长乐发现黑翅鸢为留鸟 ,报道如下。福州地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和东南部 ,介于东经1 1 5°~ 1 2 0°4 3′,北纬 2 3°2 3′~ 2 8°2 9′之间 ,位于北亚热带。福清、长乐的东南面具有广阔的沿海围垦农田和大片的防风木麻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卫氏肺吸虫病原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31年马克斯韦尔(Maxwell)报道在我省宜昌发现一例肺吸虫病人后,国内诸学者先后把我省划为卫氏肺吸病流行区。而近几年来,在鄂西及西北山区,二十余县(市)先后发现有肺吸虫病例和流行区,其病原学各作者认为是斯氏狸殖吸虫。鉴于1978年5月,黄石市五医院,在我所等协作下,参阅有关文献,确诊一家六人,因同一次食醉蟹而患肺吸虫病。后我们根据病人线索,进行现场调查。证实了我省还存在着卫氏肺吸虫病病原及其流行区。  相似文献   

4.
我国肺吸虫的中间宿主——淡水蟹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除东北三省以及江苏省的蝲蛄外,淡水蟹类是肺吸虫的主要第二中间宿主,肺吸虫的囊蚴大都寄生在蟹类的鳃、肌肉,肝脏和生殖腺体中,人们食用未煮透的螃蟹或蝲蛄是感染肺吸虫病的主要原因。不同种类的螃蟹常带有不同类型的肺吸虫囊蚴,如锯齿华溪蟹 Sinopotamon denticulatum(H.Milne-Edwards)、长江华溪蟹 S.yangtsekiense Bott、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Edw.等,主要带有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Kebert)的囊蚴;锯齿华溪蟹、雅安华溪蟹 S.yaanense Chung et Ts'ao 等则带有  相似文献   

5.
在观察采自福建福州,闽候、福清、莆田等地的浮游生物水样时,发现其中一种轮虫与疵毛轮属已知的各种有明显不同,经研究鉴定为一新种。此外,还发现二个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的感染及分布概况。调查结果表明自治州所属六县两市有8种淡水蟹为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流行区的致病虫种为斯氏狸殖吸虫或四川并殖吸虫。查明了3科3属8种(其中2个亚种)淡水蟹携带肺吸虫囊蚴情况,在调查的8种淡水蟹中,圆顶华溪蟹方肢亚种、锯齿华溪蟹叉肢亚种在国内首次发现为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省威信县肺吸虫病病原进行疫点追踪调查。方法收集2008~2011年确诊的来自威信县的肺吸虫病患者24例,根据病例追踪,自当地疫点采集溪蟹,带回实验室检查并殖吸虫囊蚴,鉴定虫种。结果 24例患者中游走性包块11例,占45.83%,胸腔积液型11例,占45.83%,脑型1例,占4.16%,睾丸鞘膜积液1例,占4.16%。患者主要来自扎西镇、长安乡和双河乡。检查溪蟹278只,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4.17%(95/278),其中扎西镇溪蟹囊蚴感染率为33.08%(43/130),平均感染度11.63(500/43),长安村溪蟹囊蚴感染率为35.14%(52/148),平均感染度8.98(467/52)。结论云南威信县是肺吸虫病疫源地,第二中间宿主为锯齿华溪蟹,致病虫种为斯氏并殖吸虫,应加强当地肺吸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8.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在适宜的宿主体内主要寄生于肺,并形成囊肿而穴居。搞清肺吸虫(囊肿)在肺内的分布有助于临床X线检查及鉴别诊断。为此,我们在用家犬进行抗肺吸虫药物筛选的同时,对囊肿在肺部的分布作了观察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71年夏一例来自黑龙江伊春市的患儿在我院被确诊为脑型肺吸虫病,提示在伊春地区可能有肺吸虫病流行。1972年我们应黑龙江省卫生局和伊春、合江、牡丹江等地区卫生局的邀请,前往上述地区进行肺吸虫病调查,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以及防疫站和医务人员的热情支持、协助下,取得了下述初步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肺吸虫形态学与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肺吸虫进行了一系列补充观察和研究,进一步证明四川肺吸虫确是一个能使人致病的独立新种,与陈氏1960年报告的斯氏肺吸虫截然不同。科学根据概括如下: 1.虫体宽长比,轻压标本平均为1:2.8,未压标本平均为1:3.3,与斯氏1:2.2者不同。 2.卵巢分枝比卫氏及克氏者复杂,比大平及怡乐村者简单,为两者间的过渡型。 3.睾丸在自然形态上为长条状,呈“天”或“王”字形,纵行、并列,侧立于虫体后1/3处。 4.皮棘为混生型,即在虫体前部为单生,向后则丛生者渐增多,介于卫氏、克氏单生型及大平、怡乐村丛生型间的过渡型。本虫皮棘在脱囊蚴为单生,在童虫有2—3并生者,在成虫则为5—6丛生,此种演变可能与虫龄有关,值得注意。与斯氏单生型绝不相同。 5.从人工感染猫、猴和果子狸的粪便中以及大白鼠肺囊内所获得的340个虫卵来看,其大小平均为82.4×48.4微米,宽长比为1:1.71。其中两只果子狸粪便所得虫卵的大小平均值分别为84.1×50.3及82.4×47.2微米,与陈氏1960年报告的从果狸获得斯氏肺吸虫虫卵大小为71×48微米者有明显差别。 本虫开始排卵时间在家猫接种后55—64天,每虫平均排卵1,732—6,662个/天。 6.本种虫卵在28℃温水中经21—23天可孵出毛蚴。毛蚴四列纤毛板排列为6.7.3.1。 7.至此,四川肺吸虫成虫形态,第一  相似文献   

11.
肺吸虫病是一种兽主人次的动物源性寄生虫病。豹类作为并殖吸虫的主要自然终末宿主之一,国内外早有报道。吴光(1937,1939)曾报告在上海动物园解剖一豹的肺中检获肺吸虫,据猎者云该豹生长于安徽。又在上海南市动物园的二豹粪便中发现肺吸虫卵,经了解此二动物捕自安徽,推测为桃源岭之豹或系由安徽沿杭徽公路而入浙西。但对豹种鉴定和豹中检获之肺吸虫,虫卵的形态没有进一步的描述和明确的记载。 1977年1月,在宁国县洪门公社立新大队(浪荡坞)捕获雄豹一只(图1),估计为2.5岁,身长230厘米,体重14.75公斤,我们曾作x线胸部摄片示豹肺中  相似文献   

12.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以下简称卫氏)是我国人体肺吸虫病的重要病原,在国内分布广泛,已发现人体感染12省,保虫宿主16省、区,蟹类或蜊蛄阳性12省(陈心陶,1965)。吴光(1939,1951)在皖南豹体和蟹体发现该虫成虫和囊蚴;1973年后陆续有蟹体囊蚴和大量人体感染报告(沈铭程等,1975;蚌医寄生虫学教研组等,1977)。该虫囊蚴形态见于文献,而成虫形态,只我国台湾省(永吉康祐,1942)、朝鲜(小林晴治郎,1919)、日本(田边薰,1950)的材料有过详细研究,我国大陆方面对这一人体重要并殖吸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肺吸虫病免疫诊断方面巳建立了不少检测抗体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作为考核疗效都不理想。本文报告以家犬作为斯氏肺吸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双抗体法,观察其体内循环抗原的消长规律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旨在探索解决临床上难于判定的药物疗效问题。检测材料及方法一、兔抗肺吸虫抗体的制备:用肺吸虫成虫抗原,免疫健康家兔获得的免疫血清(效价1:12800)经硫酸铵提取,再经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用自动收集仪收集,作对流免疫电泳测定各管活性,混合浓缩以凯氏定氮测定,蛋白含量为2毫克/毫升,置4℃冰箱备用。二、酶标记抗体:取辣根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4.
福建蛙类新种——小山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先后在福建省福清县东张灵石寺、福州鼓山涌泉寺附近的水沟和小水坑里采到本新种的成体、卵和蝌蚪,现描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小山蛙Rana minimus,新种 正模标本 闽师生58001号,雄性成体;福清县东张灵石寺,海拔300米;1958年9月10日;丁汉波、唐瑞干采。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08~2017年新疆维吾尔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8~2017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和新疆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数据的进行分析。2008~2017年新疆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8 820例,重症107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31.3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昌吉州和塔城地区,占总病例数68.26%;5月~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1岁~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4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1.52%和40.34%;对12 345例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阳性8 872例,阳性率71.87%,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33.01%、40.33%和26.65%,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型别均以EV-A71为主,分别占91.03%和100%。新疆1岁~4岁的儿童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手足口病病原谱呈现EV-A71、CV-A16和其他EV交替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6.
龙湖伐木场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根据病人线索和第一、第二中间宿主部分调查结果,发现肺吸虫病广泛流行于闽北、闽西、闽东和福州周围山区,龙湖伐木场即是其中之一。该场位于福建省邵武、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平均海拔800米,全场面积十余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斯氏肺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囊蚴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其方法是随意取在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区内捕获的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m denticulatum)20只,分螯肢、步足和蟹体三部分,按囊蚴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在20只不同大小的锯齿华溪蟹中,共检获囊蚴58个。其中螯肢检获1个(占总数的1.7%),步足检获9个(占15.5%),蟹体检获48个(占82.7%)。用检获的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家犬,定期观察。两个月后,在犬粪中发现虫卵,半年后将感染犬处死,检获成虫。经染色制片鉴定,虫体符合斯氏肺吸虫特征。斯氏肺吸虫囊蚴在溪蟹体内的分…  相似文献   

18.
两种肺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吸虫成虫体棘的形态特征及排列格式是虫种鉴别的标志之一。根据成虫体棘的形态和排列,基本上可分为三个类型:(一)全身体棘为单个排列的单生型;(二)全身体棘为成簇排列的群生型;(三)腹吸盘前体棘多为单个排列,而腹吸盘后多为成簇排列的混生型。但是,体棘可受虫龄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流行特征,为今后本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平顶山市2009—2019年HFMD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9年平顶山市共有HFMD报告病例53 477例,重症病例5 878例,死亡16例,年均发病率为109.70/10万,重症比例为10.99%,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2010年和2014年出现了2次HFMD大规模流行。城市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县。报告病例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春、夏季节性高发,呈单峰分布,4—5月出现高峰。人群分布情况,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报告病例集中在0~5岁组儿童,有50 557例,占94.54%;人群散居儿童报告病例较多,有40 352例,占75.46%。病原学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 EV71)阳性为主,HFMD病原谱有一定变化,EV71阳性构成比自2015年以来逐渐降低,EV71构成比的变化与重症比例呈正比例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与HFMD疫情的整体趋势一致,而幼托机构是聚集性发生的主要场所。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的HFMD病例中无EV71阳性病例,接种EV71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病例的EV71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7、P=0.113,P0.05)。结论在HFMD流行季节,须加强5岁以下儿童及托幼机构等场所的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推广EV71疫苗接种是控制HFMD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蟹体内各种肺吸虫及其他吸虫囊蚴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吸虫病自1879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以后,直到解放前缺乏系统调查研究工作,而且由于反动统治阶级根本不关心广大劳动人民疾苦,所以过去的一些零散报告对本病的防治上也未起作用。解放后,广大医务及科技工作者,遵循毛主席制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革命卫生路线,在肺吸虫病的防治调查研究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发现了许多新的流行区,也发现了许多新种肺吸虫和由其产生的新型肺吸虫病,对其中数种肺吸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临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