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及温度对其 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 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的一种主要寄生天敌。观察表明,该蜂喜产卵于小菜蛾各龄幼虫,也可产卵于预蛹,进行幼虫至蛹期的跨期聚寄生。每头寄主蛹出蜂多为5~10头,平均7.8头,其中雌蜂占85%~90%。该蜂也可产卵于在小菜蛾幼虫体内寄生的菜蛾绒茧蜂高龄幼虫,故又是小菜蛾的兼性重寄生蜂。在杭州,每年该蜂在田间的活动期为4~10月,10月中下旬陆续以老熟幼虫或预蛹进入休眠越冬,第二年4月陆续羽化并开始产卵寄生。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温范围为20~30℃,低于20℃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但在适温下发育羽化的雌蜂,短时间内在32~35℃高温下仍可大量产卵寄生。在20℃、25℃和30℃下,平均每雌一生可寄生小菜蛾幼虫数分别为3.1、13.2和6.8头,产子蜂数分别为20.5、92.1和504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2、0.240和0.263(雌/雌·天)。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对麦蛾茧蜂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秋  丛斌  张海燕  董辉  钱海涛 《昆虫知识》2006,43(5):666-669
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测定了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成蜂寿命、生殖力、发育历期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卵期在15℃最长,为(9.50±1.39)d;幼虫发育历期在20℃最长,为(6.60±1.41)d;蛹期在15℃最长,为(23.71±2.63)d。雌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50.15±6.9)d;30℃时最短,为(9.20±3.12)d雄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11.45±3.52)d;30℃时最短为(5.90±1.62)d。产卵量在25℃最大,为(208.50±40.12)粒;羽化数、羽化率在30℃最高,分别为(23.60±9.33)%和(35.87±13.87)%;温度变化对麦蛾茧蜂雌成蜂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细毛环腹瘿蜂为斑翅果蝇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斑翅果蝇具有较大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以斑翅果蝇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饲养与观察,研究了日本细毛环腹瘿蜂的寿命、行为节律、寄主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条件下,寄生蜂寿命长短依次为20%蜂蜜水>10%蜂蜜水>清水>对照.寄生蜂羽化期为8d,第4天为羽化高峰期,羽化期每日10:00-12:00为羽化高峰期,16:00-18:00为产卵活动高峰期.寄生不同龄期的斑翅果蝇幼虫对寄生蜂幼虫存活率没有影响,对蛹存活率、后代性比、总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寄生2龄幼虫对寄生蜂有更好的适合度,也对寄主2龄幼虫有选择偏好.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在3日龄达到产卵高峰为13.38头,平均每雌产卵147.50个.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卵、幼虫、雄蜂蛹、雌蜂蛹历期分别为1.30 d、8.67 d、8.86 d、10.27 d,雄蜂的羽化时间比雌蜂平均提前1.41 d.综上结果,日本细毛环腹瘿蜂可作为斑翅果蝇生物防治的重要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粉甲低温贮存对管氏肿腿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刘冰  高灵旺  沈佐锐 《昆虫知识》2007,44(6):877-881
寄主的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寄生蜂繁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以黄粉甲蛹为寄主,筛选其最佳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短时间内降低寄主活动能力的同时,保证其有充足营养满足寄生蜂发育所需,对于管氏肿腿蜂的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在9,3,-3,-9℃条件下,分别贮存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蛹5,15,25,35和45d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etWu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活动能力随贮存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有利于管氏肿腿蜂的寄生,寄生率和蜂种存活率不断升高;寄主的不同贮存对寄生蜂卵孵化率影响小于对幼虫存活率影响,而对蛹羽化率则无任何影响。管氏肿腿蜂各阶段历期与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有着一定关系,-3和-9℃条件下,寄主贮存时间越长,所接寄生蜂产卵前期越短;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寄主间,寄生蜂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最短分别为3.39,6.27和15.15d,而对预蛹期无显著差异;幼期的变化趋势同产卵前期。寄主经不同温度和时间贮存后,所繁育的管氏肿腿蜂最高产卵量为33.19粒/雌、最高出蜂量为20.07头/雌、雌雄最高性比可达17.53∶1,分别是CK的2.21,3.17和1.26倍。总体而言,寄主经-9℃贮存15~25d后最有利于繁蜂,其中-9℃贮存15d出蜂量最高。单雌出蜂量较现有报道提高3倍。  相似文献   

5.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 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 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 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 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 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 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 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白斑隐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想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2):146-152
白斑隐蛛在湖北省以成蛛和幼蛛混合群体越冬,全年可完成3代。3代平均发育历期:雌蛛分别为69.13d、71.80d和76.40d,雄蛛为67.30d、61.39d和69.45d。成蛛寿命一般70~90d,其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发育起点温度、胚胎期为15.88℃;雌蛛全幼蛛期为13.71℃,雄蛛为14.51℃;全世代为13.69℃。有效积温、胚胎期为128.60日度;雌蛛的全幼蛛期为654.21日度,雄蛛全幼蛛期为655.87日度;全世代为818.67日度。抗高温能力较强,胚胎的最适温度是37℃;幼蛛期是35℃。25~30℃为产卵率最高温区。产卵袋最适温区是20℃~35℃之间,其中以30℃产卵袋数最多。产卵间隔在20℃~35℃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35℃温区内,温度对卵袋含卵量影响不大,但超过35℃就显著减少。20℃~30℃为单雌产卵量最高温区,高温(35℃以上)可出现无效卵袋。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 Thunberg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老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形态相似,雌蜂个体比雄峰略大。23℃下,草地螟阿格姬蜂经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一个世代历期为30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2min,卵多产在草地螟头、胸部两侧。草地螟阿格姬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少数进行孤雌生殖。在雌蜂不产卵情况下,补充各种营养的成蜂寿命均在16℃时最长;22℃,补充蔗糖,雌蜂寿命平均为17.11 d。在雌蜂产卵情况下,20%蜂蜜水最适合繁殖。草地螟阿格姬蜂在草地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0.23%。  相似文献   

9.
罗峰  熊强  王健  雷朝亮 《生态学报》2004,24(12):2789-2793
在光照周期为 12 L:12 D、土壤含水量为 15 %的 5种恒温条件下 (15℃、2 0℃、2 5℃、30℃和 35℃ ) ,以丝瓜花为饲料研究了棉露尾甲未成熟期 (卵期、幼虫期和蛹期 )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 ;同时 ,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棉球保湿的条件下 ,研究了温度对成虫寿命及繁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未成熟期各虫态发育速率随温度呈抛物线变化 ,30℃时发育速率最大 ;15℃时卵孵化率最高 ,2 0~ 30℃时 ,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显著高于低温 (15℃ )和高温 (30℃ ) ,平均分别可达 96 .3%和 93.2 % ,低温和高温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成虫寿命同温度之间呈负的线性关系 ,雌虫寿命普遍长于雄虫 ,30℃时雌虫的产卵期最长 ,繁殖力最大 ,最高可达 14 6粒 /雌 ,产卵期和产卵量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连木种子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立英  吕文彦  杜开书  谢金良 《昆虫知识》2006,43(4):567-570,F0004
通过田间及室内饲养观察,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plotnikoviNikolskaya在河南省太行山区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果内过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的盛期。幼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在果内取食至8月中、下旬老熟越冬。成虫在果壳内停留4~5d,出壳后成虫寿命:雄虫3~7d,雌虫4~17d,产卵前期3.7d。平均产卵量35.4粒,卵期3~4d。幼虫共5龄,预蛹期4~5d,蛹期8~10d,蛹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阶段性分为4级。成虫交尾产卵的最适温度为23~25℃,化蛹、羽化较适宜的湿度为65%~70%。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寄生峰——黄腹潜蝇茧蜂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腹潜蝇茧蜂Opius caricivorae Fischer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dchard幼虫 蛹期的一种重要内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上的美洲斑潜蝇作为寄主,对其成蜂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成虫主要在白天羽化,羽化高峰期在8:00~10:00,且多数(91%)当日交尾,羽化出的成蜂性比明显偏雌性(雌∶雄=1.51∶1)。在17℃~33℃温度下,提供蜂蜜液时,黄腹潜蝇茧蜂雌蜂和雄峰的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蜂的寿命明显长于雄峰的寿命,分别从17℃时81天和47天降到33℃时的14天和13天。雌蜂羽化后1~2天即可产卵,在21℃~29℃温度下,产卵高峰期在2~7日龄,平均产卵量随温度变化的方程为=-0.057x2+2.728x-20.601(r2=0.934)。而且成蜂取食能够致死寄主。另外,本文对雌蜂的寄主搜索、产卵和寄主取食行为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4):482-486
中华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sinicus Jiang是白蜡虫成虫产卵期的主要天敌。该蜂成虫喜在自然光下活动,取食和交配都在寄主树上进行。中华花翅跳小蜂每雌平均怀卵量34.39粒,产卵前期2~3天。产卵量、产卵率和产卵天数与温度密切相关,27℃时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30℃时产卵天数最少。21~27℃卵孵化率达80%以上。幼虫共5龄。每头跳小蜂幼虫平均取食蜡虫卵数分别为:1龄14.6粒,2龄29.8粒,3龄69.4粒,4龄126.9粒。5龄幼虫不取食。全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84℃和574.32日·度。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成虫寿命和产卵天数,提高雌虫产卵量。中华花翅跳小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每粒虫囊内跳小蜂幼虫数与白蜡虫健卵百分率呈负指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96.0829Exp(-0.1872x)。  相似文献   

13.
椰心叶甲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蛹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从台湾引入到海南。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个体比雄蜂大,腹部明显可见产卵器。每头寄主蛹出蜂量平均为21.5头,其中雌蜂约占77.4%。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不久即能交配,交配时间约为1~2 min。椰心叶甲啮小蜂的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的24 h内,且产卵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有效地延长其成虫的寿命,并能提高其怀卵量和寄生率,其中以取食蜂蜜的效果最好。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低于16℃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利用16℃、20℃、24℃、28℃、30℃下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出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9.6℃,有效积温(K)为324.9日·度。  相似文献   

14.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1999,42(2):166-171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3、4、5龄幼虫和蛹在白蜡虫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5℃和552.93日度。18 ℃、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 66.87天、42.27天、35.56天 、30.84天和27.81天。成虫需取食蜜露或白蜡虫雌虫体液作补充营养。性比为1.75~2.88:1(平均2.25:1)。产卵前期2~3天。开始产卵后的2~5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2.21%。 27℃的产卵量和产卵率分别为19.31粒和89.81%。18℃时仅4.37粒和18.56%。15℃时不产卵。补充营养、性别和产卵与否对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幼虫共5龄。1~4龄以寄主体液和组织为食。5龄幼虫不取食,3~4天后化蛹。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敬泽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98,41(3):280-283
实验室条件[(27±1)℃;75%RH;6L:18D]下,长角血蜱完成其生活史需135.8d:卵的孵化期为38.5d:幼虫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前期分别为5.3d,3.8d和13.9d;若虫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前期分别为7.2d,5.4d和16.9d;成虫吸血前期、吸血期、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分别为7.6d,9.4d,7.8d和20.0d。雌虫饱食体重与产卵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496,P<0.001)。雌虫的生殖效率指数REI=11.06,生殖适合度指 数RFI=7.19。生活周期在不同季节无明显变化。雄虫吸血期受雌虫吸引而成功地交配,这一过程是在吸引性信息素的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5、20、25、30和35℃五种温度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卵、幼虫、蛹的历期变化分别为7.6~2.0天,12.7~2.9天,34.3~6.8天;成虫寿命变化为17.3~6.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11.5℃,10.9℃,有效积温为3.9,52.7,128.5,229.9日度。在五种温度下,卵的存活率均在84.2%以上。幼虫除在15℃时存活率为66.7%外,其它温度均在94.6%以上,蛹的存活率变化幅度最大,25℃时为80.3%,35℃时仅为10.0%。30℃时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最大,加倍时间最短,净生殖率最高。在20~35℃四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9.
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组建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在15℃、20℃、25℃和30℃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5℃下卵-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72.4天),而30℃时仅为21.2天,20℃和25℃时分别为27.3天和23.9天;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蛹和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9℃、8.7℃,3.3℃和7.8℃,有效积温分别为77.7、267.2、75.7和418.2日·度;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雌虫寿命在20℃时最长,为11.7天,在30℃下最短,仅存活4.1天,除30℃外在其它温度下雌蚊寿命均长于雄蚊;单雌产卵量在20℃时最高,平均为159.9粒,30℃时最低,为114.7粒。20℃~25℃是韭菜迟眼蕈蚊的最适生长温度,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种群趋势指数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群的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