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线粒体DNA控制区5′端序列PCR-SSCP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绵羊线粒体DNA控制区左功能域(5′端序列)PCR-SSCP和序列分析,发现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湖羊、萨福克羊和夏洛来羊以及多赛特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家系共202只绵羊可归纳为两种类型:突变型和野生型,提示现代绵羊品种在起源上存在两种主要的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羊瘙痒病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它可以在绵羊和山羊羊群之中传播,其疾病的易感性、潜伏期和跨物种传播的能力主要受宿主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的影响。研究藏羚羊PRNP有助于明确藏羚羊和羊瘙痒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藏羚羊。参照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绵羊PRNP序列设计引物,然后对藏羚羊的PRNP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藏羚羊PRNP序列由771个核苷酸构成,编码25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1只藏羚羊PrP(prion protein,PrP)氨基酸序列完全同源,并且与野生型绵羊PrP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此外,藏羚羊PrP氨基酸序列与山羊(99.2%)、汤氏瞪羚(99.2%)、印度羚(99.2%)、驯鹿(98%)、马鹿(98%)、家牛(97.7%)和水牛(96.1%)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对PrP氨基酸序列136、154、171位多态性分析后发现本次收集的21只藏羚羊样本可能和野生型绵羊一样对羊瘙痒病易感。本研究为羊瘙痒病在藏羚羊羊群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示要加强藏羚羊羊群中羊瘙痒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69个我国地方绵羊品种和8个国外引入品种共计77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长度为75bp的串联重复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309个重复序列中检测到28个变异位点,其中7个为具有2个变异体的单现突变,1个为具有3个变异体的单现突变,20个为具有2个变异体的简约位点。由28个变异位点中归纳出63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Ⅰ和单倍型Ⅲ具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2.94%和30.42%。研究结果揭示我国地方绵羊可能起源于两个母系祖先。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间以及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间分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藏绵羊、蒙古羊和乌珠穆沁羊相对哈萨克羊和阿勒泰羊而言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羚牛分类学地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了羚牛、绵羊、山羊和斑羚(青羊)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 gene),并测序,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1种奇蹄类动物Cyt b gene序列差异进行分析,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最优NJ树和唯一MP树)。通过本研究分析表明羚牛与羊亚科动物亲缘关系最近,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藏绵羊GHR基因5′侧翼区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志杰  魏雅萍  钟金城  陈智华  卢虹  童子保 《遗传》2007,29(8):963-963―971
对欧拉型藏绵羊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5′侧翼区(包括P1启动子和外显子1A)进行了T-A克隆和序列测定(GenBank accession No. EF116490), 在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与GenBank中摩弗伦羊、山羊、普通牛、欧洲野牛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进化研究, 结果表明: (1)欧拉型藏绵羊GHR基因启动子P1区存在C/EBP、C/EBPb、SP1、Cap、USF、HFH-2、HNF-3b、Oct-1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可能与GHR基因的转录调控和起始以及特异表达有关。在该非编码序列中, 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2.55%, 不存在SINEs、LINEs、LTR类反转录元件和DNA转座子元件, 而发现存在一(TG)11微卫星位点; (2)在启动子P1区, 藏绵羊与摩弗伦羊、山羊、普通牛、欧洲野牛各物种间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7%、94.2%、85.9%、86.5%; 而在外显子1A区段, 藏绵羊与摩弗伦羊、山羊、普通牛、欧洲野牛各物种间同源性大小分别为 99.0%、97.0%、92.7%、94.6%。物种间欧拉型藏绵羊与摩弗伦羊同源性最高, 而欧拉型藏绵羊与普通牛最低。(3)邻接法(即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 欧拉型藏绵羊与摩弗伦羊先聚为一类, 再与山羊聚类形成一个大分支, 而普通牛和欧洲野牛先聚类形成另一大分支, 两大分支最后再聚为一起, 其聚类结果与线粒体DNA和动物学分类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用mtDNA D-环序列探讨蒙古和中国绵羊的起源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绵羊的起源,对中国和蒙古共20个绵羊群体、314只绵羊mtDNA D-环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国绵羊和蒙古绵羊mtDNA D-环区的部分序列中A、T、G、C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蒙古绵羊的多态位点数(28.85%)略高于中国绵羊(24.22%);中国绵羊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青海藏羊、甘肃藏羊、甘肃高山细毛羊、青海细:色羊、甘南藏羊、小尾寒羊和滩羊群体中较高,但在湖羊和岷县黑裘皮羊中较低;蒙古绵羊的单倍型多样度在Bayad和Baidrag群体中最高,但在Gobi—Altai群体中最低。从总体上看,蒙古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要略高于中国绵羊,例如单倍犁比例的平均值为86.06%(142/185):78.83%(108/137),单倍型多样度(Hd)的甲均值为0.976:0.936,核苷酸多样度(Pi(π))的平均值为0.036:0.03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平均值为23.50:22.48~217个中国和蒙古绵羊的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中国和蒙古绵羊均有3个母系起源,被定义为A、B和C3类主要的单倍型。其中A类单倍型在所有中国绵羊群体及绝大多数蒙古绵羊群体(9/11)中占优势,平均比例为58.73%;B类单倍型居中,为24.88%;C类单倍型最少,仅为16.59%。进一步从GenBank获得的91个绵羊D-环区的序列与中国和蒙古绵羊D-环区的单倍型的进行网络关系分析,发现欧洲摩弗仑羊(European mouflon,O.musimon)与中国和蒙古绵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没有发现塬羊(Argali.O.ammon)、盘羊(0.rignei bochariensis)和东方盘羊(0.ammon nigrimontana)对中国和蒙古绵羊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来自四川和青海岩羊的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1 140 bp) , 结合从GenBank 中检索获得的山羊、北山羊、绵羊和盘羊4 个近缘种细胞色素b 核苷酸同源区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的系统起源问题。岩羊与山羊属的山羊、北山羊有着比绵羊属的绵羊、盘羊更近的亲缘关系。岩羊与山羊、北山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3~6 百万年, 而与盘羊、绵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6~8 百万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完成新疆绵羊肺腺瘤病毒诊断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本研究采用兽医临床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疑似患病羊,并提取病毒悬液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从患病绵羊的肺脏组织中提取基因RNA反转录为cDNA。参照GenBank中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美国株基因序列(AF105220)设计六对引物,对病料样品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小推车试验"时有鼻液流出,显微镜下观察,患病羊的肺脏有大小不一的腺瘤灶,且肺泡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肺泡腔内充满巨噬细胞,病灶中央的细胞核溶解。透射电镜观察到病毒颗粒直径大小约为88nm~125.4nm。RT-PCR扩增病毒基因组片段,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全长7 456bp。与美国代表株(AF105220)和英国代表株(AF357971)BLAST在线比对核苷酸同源性结果分别为96%和95%,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JSRV)内蒙株(DQ838493)和美国株(EF680300)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8%和89.9%。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的TM区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xJSRV)特有的致病性"YXXM"序列。说明此基因序列具有致瘤作用,这是我国新疆首次报道的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为更深入的研究新疆绵羊肺腺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绵羊Y-染色体的特异序列和常染色序列分别设计了确定公羊Y-染色体特异序列的3对特异性引物和内标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单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3对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3对羊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绵羊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利用多重PCR扩增绵羊基因组DNA,筛选出了1个可用于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PCR引物组合:A0/C1。按照最优PCR扩增DNA条件配制了绵羊PCR性别鉴定试剂盒并成功应用于绵羊血液、已知性别的绵羊成纤维细胞和胚胎,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体系完全可用于绵羊早期的胚胎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
小尾寒羊4个微卫星座位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 ,具有极高的繁殖力 ,平均每胎产羔 2 6只。利用与Booroola绵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 FecB连锁的 4个微卫星座位 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对小尾寒羊、多赛特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杂一代羔羊 3个绵羊群体 15 9只绵羊进行了遗传检测 ,证实了微卫星DNA的共显性遗传特性。用非变性 (中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对小尾寒羊 4个微卫星座位 6个克隆的PCR扩增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 ,登录号分别为AF394 4 4 5、AF394 4 4 6、AF394 4 4 7、AF394 4 4 8、AF394 4 4 9、AF394 4 5 0。本研究中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AE10 1序列的同源性为 98% ,小尾寒羊微卫星OarHH35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绵羊OarHH35序列的同源性为 99% ,小尾寒羊微卫星BM14 3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14 3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 ,小尾寒羊微卫星BMS2 5 0 8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牛BMS2 5 0 8序列的同源性为 95 %。测得的小尾寒羊微卫星OarAE10 1、OarHH35、BM14 3和BMS2 5 0 8均为完全的微卫星 (TG) n。这些结果可为小尾寒羊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