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温度对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矮64S为对照, 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温度处理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eui突变体(双低培eS)最上节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低培eS穗颈伸出度与抽穗前12–17天(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的日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温度敏感期分别进行人工温度处理, 在18–26℃条件下穗颈伸出度为正值且不包颈; 在28℃条件下出现包颈现象。在可育温度(20℃)和不育温度(24℃)条件下, 双低培eS最上节间中GA1、IAA和ZR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培矮64S, 而ABA含量则显著低于培矮64S, 最上节间中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分别比培矮64S多1 177和823个, 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2和16.7 μm。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伸长是由于节间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所致, 其中以细胞伸长为主, 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最上节间最内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 细胞平均长度变短。eui基因还可能通过调节激素间的平衡来控制温敏核不育水稻eui突变体最上节间的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培矮64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1-12d平均自然日均温23.0-23.8℃的低温时,96-5-2S表现不良,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46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1%-4.5%;(2)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2℃恒温处理5d,96-5-2S败育彻底,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0.7%;用17℃恒温处理6d,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套袋自交结实率(6.8%)显著高于培矮64S(2.5%);(3)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和不同温度的冷水串灌15d,水深维持在20cm左右,当水温为22-22.5℃时,96-5-2S不育,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结实率为18.5%;当水温为19.5-21.5℃时,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结实率(2.5%-45.1%)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培矮64S(50.4%-56.9%)以上结果说明:导致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与导致其生理不育的下限温度均低,其不育性比培矮64S更稳定,耐寒性比培矮64S更强,即可确保制种安全,又可确保自身繁殖,对加快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步伐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予卿  徐才国 《植物学报》2001,18(2):202-209
本研究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短日条件下育性难转换)和8902S(短日条件下育性易转换)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短日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4种处理,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在短日条件下的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主要结果表明: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定位了7个控制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QTL,即S2、S3a、S3b、S5、S8和S10。揭示了基因互作真实存在于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基因互作形式和互作类型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的影响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基因互作所解释的遗传变异处于2.15%~10.07%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灿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短日条件下育性难转换)和8902S(短日条件下育性蝗转换)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短日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4种处理,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了影响光敏偿育水稻在短日条件下的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主要结果表明:影响光敏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定位了7个控制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QTL,即S2,S3a,S3b,S5,S8和S10,揭示了基因互作真实存在于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基因互作形式和互作类型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可转换性的影响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基因互作所解释的遗传变异处于2.15%-10.07%之间。  相似文献   

5.
小麦温敏不育系YM3314的温敏特性及育性转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YM3314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和剪穗再生分蘖的育性试验分析各播期材料的育性与对应发育时期的气象因子相关性,以揭示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温敏特性及其育性转换温度条件.结果表明:YM3314秋播完全不育或育性有稍微波动,春播稳定部分可育;各播期材料的育性与孕穗期和抽穗期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孕穗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孕穗前5日至抽穗后5日是YM3314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段时期日平均气温达到18.18℃以上表现部分可育,低于18℃表现不育.研究证实,YM3314具有温度敏感特性,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在孕穗前5日至抽穗后5日,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18℃左右,在二系杂交小麦研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具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位稻粒黑粉病抗性基因,建立水稻抗稻粒黑粉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以对稻粒黑粉病抗性较强的光温敏不育系W9593S和易感稻粒黑粉病、与W9593S不育基因等位的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多年自交,构建了由183个高世代稳定不育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以这个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为材料,利用200个多态性S...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大价值,了解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对解析温敏核不育机理和分离温敏核不育基因非常重要.利用基因芯片、蛋白质组技术结合遗传分析的方法,以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的培矮64S及两优培九自交后得到的F2群体为材料,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分别筛选出可能与温敏核不育基因相关的24个特异表达基因以及6个特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12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在广州的育性测定表明:12个不育系在夏季都有一个不育期,但不育性稳定程度不尽相同,以W6111s和W6154s育性波动较大.其中9个不育系在早晚季各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可育期,KS—9仅见第二可育期,KS—14则未见可育期.在晚季,7001s,N5088s,农垦58s和8902s可育恢复较好,可育期明显,而其余7个不育系仅能部分恢复正常.光温处理表明:7001s,N5088s,8902s,农垦58s和8912s为光敏型,长日条件下不育性受温度影响不大,但短日条件下不育性恢复程度与温度有一定关系.W6154s和W8013s,培矮64s,KS—14和KS—9为温敏型.W6154s和W8013s转育起始温度在24—27℃间,KS—14和培矮64s则在刀一24℃间.  相似文献   

11.
温敏雄性不育水稻培矮64S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温敏雄性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培矮64S在高温引起雄性不育与正常可育花药发育过种中Ca2+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当培矮64S生长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引起雄性不育,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粉母细胞中有较多的液泡、较多的Ca2+沉积和较少的线粒体,并且有较多的Ca2+沉积在不育花药的中间层、表皮层和绒毡层中.到四分体与单细胞花粉时期,不育花药的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有较多的Ca2+沉淀,连接组织中的Ca2+沉淀也大大增加,所有不育花粉外壁较厚而发育都不正常.在单核细胞早期,不育花粉的四分体细胞中有较明显的大液泡出现.不育花药中的Ca2+在花药发育的各时期均比可育花药要多.这些结果说明在高温生长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发育的异常、花药中Ca2+沉积的增加、绒毡层与花粉外壁发育的异常可能与培矮64S花粉败育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籼稻两用雄性核不育系(简称两用系)培矮64S为供体,通过花药培养,获得了26个愈伤系共1969株花粉植株。根据花粉一代(H1)的倍性和育性,可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a)单倍体:有1个愈伤系41株全为单倍体植株;b)不分离型:有19个愈伤系的群体育性不分离,全部植株均在不育期表现败育,其它性状有差异但不显著;c)分离型:其余6个愈伤系表现分离,其中3个各有2-7株单倍体植株出现,并且这些愈伤系中均  相似文献   

13.
欧志英  彭长连  林桂珠   《广西植物》2005,25(6):555-561
超级稻培矮64S/E32(F1)及其亲本(父本‘E32’和母本‘培矮64S’)的剑叶在不同温度(28、35、40℃ 和45℃)恒温水浴中保温1 h,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F1除了较其亲本有更稳定的光合色素Chl外,还有明显 增加的Car/Chl,相对高的热稳蛋白含量,高而且稳定的总的抗氧化能力。F1在高温下也有较亲本高的光合 能力。高温下,线性电子传递过程比光化学过程对温度更敏感,F1有比亲本更敏感的调节机制,Pn下降比 ΦPSⅡ、Fv/Fm下降快说明光合限制步骤可能主要是位于光合碳同化而不是光化学和光合电子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4.
Eight indica (Oryza sativa L.) environment-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EGMS) lines, 2-2S, K1405S, F131S, 2136S, Pei-Ai 64S, 1290S, GD-1S and N17S, were sequentially seeded with 10-15 d interval at three sites, Wuhan in 1997, Guiyang in 1997 and Sanya in 1997 and 1998, China.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n self-sterilities showed that all of eight EGMS lines had stable sterile periods of longer than 30 d at Wuhan. They can be used for seed produc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but can not reproduce themselves. Their stable sterile periods were shorter than 30 d at Guiyang, they can reproduce themselves and can not be used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In Sanya, their stable sterile periods were longer than 150 d, all of eight lines can be used for seed produc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reproduce themselves in winter. The fertility of all eight lines we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The sensitive stages, sensitive duration and critical point of temperatures (CPT) of fertility alteration in various lines were different. The sensitive stages of 2-2S and K1405S were from 18 d to 9 d before heading, the sensitive durations were 7-10 d and the CPTs were 23.7-24.5 ℃. The sensitive stage, sensitive duration and CPT of F131S were from 17 to 5 d before heading, 13 d and 24.3-24.7 ℃,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e stage, sensitive duration and CPT of 2136S were from 18 to 12 d before heading, 7 d and 24.6-25.1 ℃,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e stages, sensitive durations of Pei-Ai 64S, 1290S, N17S and GD-1S were from 24 to 13 d before heading and 10-13 d. And their CPTs were 24.6-25.1 ℃, 25.5-26.2 ℃, 25.4-26.1 ℃, and 24.1-24.7 ℃,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5的可育与不育株在一次枝梗期的幼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雌雄蕊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分化期的可有株可溶性蛋白较不育株的分别高21%和12.3%;可有株在花粉二核和三核期亦有较高含量。不育株在雌雄蕊形成期后,酪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而可有株至二核期才增高。不育株除在二次枝梗期的内肽酶活性略低外,其余阶段酶的活性较高。育性转变时内肽酶类型亦发生变化。可有株有较高的氨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光温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了光温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温条件的变化影响不育基因的表达,在长沙地区,ES8在9月5日至10月15日播种,花粉败育率达100%,不育株率达100%.在12月5日至12月15日播种,其自交结实率为71.6~72.7%,在10月25日至11月25日播种,表现为部分可育和部分不育。ES8存在两个育性转换的临界期,10月25日播期为不育变为半不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12月5日为部分可育变为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小于11.50h.  相似文献   

17.
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差异,结果认为:两系法杂交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122,其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以前的植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LAI)比常规稻高产品种粤香占和特三矮2号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培矮64s/E32在5个供试材料中在始穗期的LAI最高,达7.81,干物重日增量最大,达8.76kg/亩·d;粤香占的每亩有效穗数最高,达23.3万穗/亩,收获指数是所有参试材料中唯一达到 0.6以上者。  相似文献   

18.
甲基紫精(MV)介导的光氧化导致两个水稻品种‘汕优63’(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和‘培矮64S/E32’(新培育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细胞电解质渗漏率都增加,前者增加的量大于后者,显示‘培矮64S/E32’的细胞膜系统受光氧化的伤害小。光氧化条件下,‘培矮64S/E32’仍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放氧能力(Amax、Φi)、PSⅡ活性(Fv/Fm、ΦPSⅡ)和叶绿素荧光猝灭系数(qP、NPQ),而且光氧化引起‘培矮64S/E32’这些参数的下降幅度也小。另外,光氧化导致了两个水稻品种抗氧化酶SOD和APX活性增加,‘培矮64S/E32’增加的幅度约为‘汕优63’的3倍。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具有更强的耐光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