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唐古拉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了其成分。分别从唐古拉特白刺叶和西伯利亚白刺叶中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0、33个化合物,二者共有成分27个。对比二者的挥发性成分,发现唐古拉特白刺叶烃类化合物(25.54%),远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12.00%),并且以二十一烷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各烃类化合物的在唐古拉特白刺叶中的含量均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在此之后,烃类化合物在前者中的含量低于后者;乙酸仅存在于西伯利亚白刺叶中,且含量高达20.00%,二氢猕猴桃内酯为二者叶中的主要赋香成分。  相似文献   

2.
冀东地区西伯利亚白刺开发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白刺是华北沿海地区仅有的一个白剌种,在冀东滨海地区有一定的野生群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白刺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0—50cm土体平均全盐含量最高达到1.97%,极端最高值达到3.99%。其果汁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高达444.07mg/100g,仅次于酸枣,排在各类蔬菜、水果的第二位,是开发功能饮料的上好原料。果实成熟后的嫩茎叶含粗蛋白28.80%,粗纤维8.86%,粗脂肪2.24%,是优质的饲料。种子脂肪含量17.2%,其中油酸含量25.02%,亚油酸含量69.02%,是生产优质保健食用油的好原料。所以,西伯利亚白刺是开发利用重盐碱地和沿海滩涂的优良植物,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古特白刺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白刺属中较进化的植物种,众多克隆株系形成"白刺包",具有重要的生态防护价值,其浆果状核果也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由于种内异交和种间杂交,唐古特白刺种内变异十分丰富,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果实性状变异.而果色、果味、果序重等性状差异,对于生产成本、加工工艺以及产品质量等都有较大影响,从而限制了白刺果的产业化开发.开展种质资源、优树选择、杂交和倍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对唐古特白刺进行遗传改良,选育高产、味佳、核小、色泽美观且生态价值高的果用与生态兼用型白刺品种,并进一步使其无性系化、种植园化,则是推动沙区白刺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当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一种具有药用、食用和饲用价值的荒漠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白刺被誉为沙漠樱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还富含黄酮、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因此人们对其药用成分、含量、功效及药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现有唐古特白刺黄酮类物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调研,首先对唐古特白刺中已分离出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其次对唐古特白刺主要组织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整理和分析,另外对唐古特白刺中各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各类黄酮、黄酮单体化合物的药效及药理进行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白刺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并对未来白刺黄酮药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唐古特白刺植物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抗疲劳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西伯利亚白刺籽油的抗疲劳活性,为开发利用白刺提供依据。方法以西伯利亚白刺籽油为供试品,以ICR小鼠为受试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样品组低、中、高3个剂量进行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观察样品对小鼠抗疲劳的影响。结果西伯利亚白刺籽油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运动后血乳酸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减少40%,同时肝糖元含量显著提高。结论西伯利亚白刺籽油在提高抗疲劳性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白刺是渤海湾泥岸沿海的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文章提出了野生白刺的人工栽培技术,并对其生态利用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为科学利用白刺资源,实现泥岸沿海重盐碱地绿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白刺花的育苗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刺花 (Sophoradavidii)是生态适应性很广的植物 ,具有很强的耐受性 ,是岩溶山区理想的水土保持 ,改良土壤 ,营造生物围栏及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白刺花全身是宝 ,其叶、花、种子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 ,具有多种较高的开发价值 ,是一个生态效益和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刺籽油高(10 mL/kg.bw)、中(5 mL/kg.bw)、低(2.5 mL/kg.bw)剂量组。小鼠每天饲喂33~100 mg/kg白刺籽油,连续给样28 d,然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和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乳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明显增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小鼠高,并且血液中乳酸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小鼠明显降低。从而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保护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白刺籽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联苯双酯、藏茵陈阳性对照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 d后,用CCl4进行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过氧化脂质(LPO)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刺籽油对血清ALT、AST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著拮抗肝脏MDA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Px含量.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刺沙堆退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区白刺沙堆退化严重,导致固定沙丘活化,流沙掩埋绿洲,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尽可能长期保持白刺沙堆的稳定、防止白刺沙堆活化成为绿洲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多年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水分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土壤水分减少是白刺沙堆退化的主要原因"的研究假设。但是,由于缺少长期的野外观测试验,这个假设一直未被很好地证明。为了证明这个假设,在甘肃民勤的绿洲外围选择了雏形、发育、稳定和死亡四个退化阶段的白刺沙堆,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和土壤烘干称重法对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2008年最大,2009年和2011年次之,2010年最小的趋势。年内变化是春季土壤含水量最低,夏季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不同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的土壤含水量最大,且降水容易下渗。稳定和死亡阶段的白刺沙堆土壤含水量很低,降水难以下渗,只有大的降水事件发生时,水分才可以下渗。因此,稳定和死亡阶段白刺沙堆的土壤水分经常在植物的凋萎点之下,是造成白刺沙堆退化重要原因。证明了"土壤水分减少是白刺沙堆退化的原因"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植物固沙实践活动会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古特白刺果粉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由基体系和亚硝酸盐体系对白刺果粉体外总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刺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结果表明,白刺果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清除DPPH.、.OH、O2-.、亚硝酸盐,其清除效果与果粉浓度成正相关,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65.7%、71.5%、83.8%和71%。  相似文献   

12.
唐古特白刺果实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古特白刺是中国特有的白刺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等症。本文综述了唐古特白刺果实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锦灯笼果不同部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锦灯笼不同部位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8种氨基酸总量及药效氨基酸总量都以果皮中最高,其次是果肉和果汁。说明锦灯笼的不同部位在营养学和医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How nutritionally imbalanced is phloem sap for aphid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phids harbour intracellular symbionts (Buchnera) that provide their host with amino acids present in low amounts in their diet, phloem sap. To find out the extent to which aphids depend on their symbionts for synthesis of individual essential amino acids, we have evaluated how well phloem sap amino acid composition matches the aphids' needs. Amino acid compositions of the ingested phloem sap were compared to amino acids in aphid body proteins and also to available information about optimal diet composition for other plant feeding insects. Phloem sap data from severed stylets of two aphid species, Rhopalosiphum padi (L.) (Homoptera: Aphididae) feeding on wheat, and Uroleucon sonchi (L.) (Homoptera: Aphididae) feeding on Sonchus oleraceus (L.), together with published information on phloem sap composition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were used.Phloem sap has in general only around 20% essential amino acids, with a range from 15–48%. Aphid body proteins and optimal diets for two other plant feeding insects have around 50%. The phloem sap of early flowering S. oleraceus ingested by U. sonchi contained 48%, which seems to be exceptional. Aphids feeding on different plants appear to be very differently dependent on their symbionts for their overall essential amino acid synthesis, due to the large variation in propor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phloem sap from different plants.The profile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phloem sap from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corresponds rather well to profiles of both aphid body proteins and optimal diets determined for plant feeding insects. However, methionine and leucine in phloem sap are in general low in these comparisons, suggesting a higher dependence on the symbiont for synthesis of these amino acids.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phloem from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seem to vary together, suggesting that levels of symbiont provisioning of different amino acids are adjusted in parallel.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属4种植物在花期进行的人工控制性授粉实验及室内外调查分析,系统研究了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大白刺和泡泡刺4种白刺属植物的传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白刺属植物兼具杂交亲和与自交亲和的能力,更倾向于异交结实。繁育系统属于自交、异交相混合的兼性异交交配系统,存在风媒传粉的可能性,不能进行无融合生殖。白刺属植物的这些传粉特性表现出对干旱荒漠地区恶劣环境的较强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低(75 mmol/L)、中(150 mmol/L)、高(300 mmol/L)浓度NaCl处理下其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调节物含量的变化,试图从细胞水平揭示唐古特白刺适应盐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唐古特白刺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在低浓度NaCl处理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中高浓度下显著升高。(2)白刺愈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各浓度NaCl胁迫下均比对照显著升高,且此效应无浓度依赖性;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低浓度下比对照显著增加,高浓度下显著降低为对照的64%;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低浓度下无显著性变化,在中高浓度显著下降为对照的55%和29%。(3)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白刺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除高浓度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约降为对照的87%外,其余NaCl胁迫处理的3种渗透调节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研究发现,白刺愈伤组织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性调节作用,因而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但高浓度NaCl胁迫对白刺愈伤组织造成了显著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7.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种群及主要伴生种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智叁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08,28(1):98-103
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以关联测度指标(OIDJJI)为参考,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天然白刺(Nitraria tangtorum)种群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白刺种群内8个主要物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联。在全部的28个种对中,15个种对表现为正联结,13个种对间表现为负联结。种对中除白刺–沙蒿表现为显著负联结外,其他种对间联结性均不显著。主要物种白刺与草本,草本与草本之间趋向独立分布。通过对天然白刺种群总体以及种间的关联性研究,为构建稳定的沙漠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沙漠地区的植被、改善沙漠地区生态格局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唐古特白刺单果优株果序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单果大小和口感等指标选择出39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果用优株。并以此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就果序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刺中选优株的果大小、果重、核果比等单果性状株间差异显著,而株内变异较小。在白刺天然群体内,果序性状差异极为显著,其中不乏果序重突出的单株。中选优株B12、B19等的平均果序重可达8.260g和8.271g,分别比对照高出6.86倍、6.87倍;比39个中选优株的平均值超出1.26倍、1.29倍。尽管白刺株内果序重变幅较大,但B12、B19的果序重最小值仍远远高出对照,甚至分别高出39株平均值79%和66%。由于与果序重密切相关的每序核果数与单果重等单果性状相对独立,因此从果用型白刺开发利用角度考虑,与产量相关更为紧密的果序重应该作为白刺优株选择以及亲本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秋艳  赵文智  李启森  常学礼 《生态学报》2004,24(11):2484-2491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的沙堆退化 (生境破碎化 )和邻近沙堆的兼并。水分条件是泡泡刺种群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期对有限的水分资源竞争 ,使其大小和空间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特征。绿洲与戈壁交错带 (类似戈壁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种群盖度、种群大小、生物量都小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 (类似沙漠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 ,而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却大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33.3株 / m2 ,而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 2 5 .4株 / m2 。两样地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及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 ,只有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两样地中泡泡刺的沙埋深度对泡泡刺种群特征的影响明显 ,无论戈壁还是沙漠生境 ,沙埋深度与种群高度、种群大小、种群生物量明显正相关。适度沙埋可以促进泡泡刺种群的生长 ,但当沙埋深度超过10 0 cm时 ,又会对泡泡刺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