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盐环境梯度下翅碱蓬(Suaeda salsa)的生态阈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崔保山  贺强  赵欣胜 《生态学报》2008,28(4):1408-1418
在对翅碱蓬(Suaeda salsa)生物量、密度、株高、盖度、多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生物量作为翅碱蓬生物指标,利用高斯模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翅碱蓬种群沿水深、土壤盐分的生态阈值,翅碱蓬最适水深为-0.42m,水深生态阈值区间为[-0 92,0.08](m),水深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0.67,-0.17](m);最适土壤盐分为12.71 g/kg左右,其盐分生态阈值区间为[5 17,20.25](g/kg),盐分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8.94,16.48](g/kg).通过分析不同实验区的水盐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探讨了水盐交互作用对翅碱蓬生长的影响.最后,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将3个实验区69个样地划分为7类.随着水深和盐分的梯度变化,7类样地的翅碱蓬群落呈现明显的演替.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续带指数和集合环境梯度作为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和环境质量的定量指标,探讨了黑龙江省东部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环境梯度和演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森林群落中植物种的β多样性βZ和昆虫种的β多样性βK都随环境梯度的增加而升高,即随着环境质量升高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降低,且βK的变化滞后于βZ.βZ和βK与连续带指数(CI)呈非线性相关,在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较高,在演替中后期群落间物种的更替速率最小.βK曲线的峰值出现滞后于βZ曲线,说明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Ⅺ.山地草甸β多样性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根据所调查的13个样地的143个样方资料,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东灵山草甸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第1号样地与其它各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还是相邻两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BT)和首次根据群落相似系数的Jaccard指数(CJ)及Sorenson指数(CS)而推导的两个β多样性指数(BCJ和βCS),在反映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而变化方面趋于一致,较好地反映了不同生境梯度上群落的差异。而根据Cody等β多样性测度方法所测度的结果则波动较大,表明相邻群落间物种替代速率变化悬殊,反映了东灵山草甸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引起了生境的破碎化,从而导致了群落的β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β多样性的Wilson-Shmida指数(βT)和Bray-Curtis指数(CN)分别对九寨沟水生植物群落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九寨沟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共有75种,主要群落类型有11种,以挺水植物群落类型为主,兼有少量的沉水植物群落。β多样性测度表明,样地间种类组成随海拔梯度及其他因子的变化差异比较明显,CN1、CN2和CNN3的数量数据测度结果有差异,以重要值为基础的CN3指数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稳定性。海拔梯度和空间聚类分析表明,海拔梯度是影响水生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子,随着海拔升高和落差的增大,β多样性变化明显,种类组成变化愈显著。同时,β多样性数量数据可以划分成四种类型,Ⅲ型的非海拔梯度因子作用结果说明流域特征和群落类型会对多样性的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草地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海拔梯度格局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然而,我们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自身维持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沿公路形成的海拔梯度设置了39个实验样地(海拔跨度为2800–5100m),每个样地设5个调查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包括物种组成、高度、盖度,评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草地群落高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群落盖度变化却不显著。随着海拔的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显著增加,而群落变异性(β多样性)显著降低。约束聚类分析表明,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基于此,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我们监测到3个渐变的海拔间断点,分别在海拔3640、4252和4333 m处。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降水增加和温度降低对α多样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显著改变群落变异性。以上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沿海拔梯度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芦苇-香蒲群落到翅碱蓬群落梯度上:(1)群落物种丰富度呈波动性变化,旱柳-芦苇-白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是芦苇-柽柳-翅碱蓬群落、芦苇-香蒲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翅碱蓬群落的物种丰富最低;(2)群落的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丰富度的变化格局不太一致,其中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与P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波动性的下降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波动性的上升趋势;(3)群落的β多样性变化格局也不完全相同,其中相异性系数呈波动性降低趋势,Copy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主要与生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所调查的13个样地的143个样方资料,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东灵山草甸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第1号样地与其它各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还是相邻两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Rr)和首次根据群落相似系数的Jaccard指数(Cj)及Sorensonx指数(Cs)百推导的两个β多样性指数(Bcj和βcs),在反映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而变化方面趋于一致,较好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郝占庆  吴钢  邓红兵  李静  曹伟 《生态学报》2000,20(6):916-921
长白山北坡的暗针叶林带分布海拔为1100~1850m,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暗针叶林沿海拔梯度物种组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文中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来度量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用群落系数(本质上是一种β多样性指数)来度量不同群落或样地间的相似性,同时用欧氏距离和Ward法对所有样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云杉和冷杉在整个暗针叶林带均分布,而伴生树种和多数灌木出现于一定海拔范围内;沿海拔梯度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莫莫格湿地测量芦苇的生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对水深梯度影响芦苇生理生态的规律进行了分析.芦苇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与湿地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指标随水深的增加而提高;芦苇盖度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水深增加,芦苇盖度逐渐降低;芦苇最大光化学效率在6~7月份达到最大,进入8月后下降,同时芦苇生长减慢.结果表明,6~7月份是芦苇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尽量满足芦苇需水要求.15 cm水深是芦苇最小生态水位,而35~45 cm的水深能确保芦苇最佳生长状态,是芦苇生长的最适宜生态水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在植物表型分化中的相对作用,有助于预测全球环境变化下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全球性广布的草本植物,种内变异丰富,在我国西北和东部均存在多个分化稳定的生态型,但中国芦苇在更大尺度上的表型研究还非常匮乏。将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黄河下游的黄河三角洲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同质种植园实验对芦苇自然种群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异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在野外还是同质种植园,黄河三角洲芦苇的基径、叶长和叶宽均显著大于宁夏平原芦苇,说明两个地区的芦苇种群之间存在着受遗传决定的表型分化,这可能与两个地区间的降水等气候差异有关。在野外,宁夏芦苇的株高和叶厚显著大于黄河三角洲芦苇,但在同质园中差异消失或相反,说明株高、叶厚受环境影响较大,表型可塑性也是芦苇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在同质种植园中,宁夏平原芦苇的叶片氮磷含量较低,但株数却显著多于黄河三角洲芦苇,反映了不同地区芦苇之间存在不同的适应策略,宁夏平原芦苇更偏向于高扩散率的杂草策略,而黄河三角洲芦苇更偏向于竞争策略。此外,宁夏平原芦苇的株高、叶长两个性状以及基径-比叶面积相关性在野外和同质园两个环境中存在一致性,表明了性状变异和权衡策略的遗传稳定性。综上,位于黄河上下游的芦苇种群间存在着适应性分化,这是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来源芦苇对全球变化下的多重环境因子的响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hosen at random 38 diastolic preparations of human hearts from persons having not any cardiac pathology, as demonstrate the postmortem examin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left ventricle casts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death according to a strictly fixed technique by means of filling the cardiac chambers with polymere mass--protacryl--under a physi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diastolic filling. The trabecules are arranged as a spiral from the apex of the ventricle up to the atrioventricular fibrous ring, with approaching the apex the spiral step increases and the trabecules straighten. The left ventricle cast is devided into some planes, the envelopes and the trabecularity lines are measured. Average values of the shift in the trabecularity lines I, II, III and in the cross sections B, C, D, E are defined in relation to the plane A and in every case in relation to the previous plane Cn-1. The data obtained are presented in tables and diagrams. The greatest shift demonstrate the trabecularity lines I running predominantly along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in the planes B and which are situated nearer to the atrioventricular ring projection.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the spiral-shaped course of the trabecules, it is possible to suppose that it influences the blood stream twisting clockwise in the left ventricle during the diastole phase. This indicates the necessity to work out some new constructions of artificial cardiac valves, securing the twisted blood stream. The condition mentioned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making prostheses of the cardiac valve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